手工棉纺织技艺论文-寒一一

手工棉纺织技艺论文-寒一一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工棉纺织技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工棉纺织技艺,乌泥泾,棉纺织技术,黄道婆

手工棉纺织技艺论文文献综述

寒一一[1](2018)在《温暖你的棉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细雨菲菲中苔湿路滑,我们一行几人只好手扶着路边刚刚盛开的茶花树,缓慢拾阶而上。忽然突突跑过几个孩子,唱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的儿歌跑远。此行的我们既不观景,亦不望水,只为探望长眠在这里的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术的鼻姐,黄道婆。我们如约见到了蔡姨,她是黄道婆发明的古老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人。她每天的生活就是为黄道婆看护墓地,并教徒弟们织布的技术,以传承手工棉纺(本文来源于《时尚北京》期刊2018年09期)

马军[2](2018)在《河北省传统手工纺织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走访和文献查阅,对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项传统手工纺织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进行研究。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强化品牌意识、加强产品创新、重视人才培养等措施,河北省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有效传承。本文指出,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要以保护为前提,以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手段,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多元化途径促进民间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8年04期)

郭竞[3](2016)在《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文化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遗产的品种和类型不是单一独立的,而是混同一体的。它们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整体的文化形态。作为产生于民间的,凝聚着群众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同样也具有着综合性、多元性、混同性等特点。因为扎根于人民的基层生活,黄道婆改革的纺织技术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福祉,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自然在当时的生活中,纯粹的棉纺织技艺便演化开来,形成围绕这一核心的形式丰富的民俗事项。它们已经不经意间包孕在人们的衣(本文来源于《收藏与投资》期刊2016年09期)

朱林飞,李军[4](2015)在《织造现代人的美好生活——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是湖北省枣阳地区民间世代传承的一种手工纺织棉布的技艺。枣阳手工粗布,又称老棉布、老土布、手织布、家机布等。枣阳手工粗布使用当地生产的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木质脚踏织布机加工而成。其不仅具有质地柔软、爽身舒适、防螨止痒、环保健康、不起褶皱、美观耐用,不褪色、不起球、耐水洗、不起静电等特点,而且还具有夏季吸湿沥汗、冬季贴身保暖等作用。(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5年23期)

白然[5](2015)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海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汉民族最早采用的纺织材料是葛、麻纤维,秦汉以后,葛因生长期长,加工困难,逐渐被麻所取代,而麻一年叁季收割,故得以在全国快速推广。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是上海市徐汇区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源于元代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又称黄婆。她是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徐汇区华泾镇)人,历经30余年后的元贞年间,她把在崖州(今海南岛)学到的纺织技术带回故乡,改变了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催生出一个新兴的棉纺织产业,江南地区的生活风俗和传统婚娶(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会财会》期刊2015年03期)

黄江平[6](2015)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的原则、特点与方法——以《中国手工纺织技艺图谱》编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图谱"是指经过系统编辑并根据实物绘制或摄制的图集。中国传统图谱的编制和研究历史悠久。具有现代意义的图谱编绘始于19世纪的欧洲。本文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样本集——中国手工纺织技艺图谱》编制实践为例,借鉴中国传统图谱学、日本民俗地图、知识图谱的理论和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的原则、特点与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郭竞[7](2009)在《试论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日益受到关注的文化课题,是我国民俗学在现代的进一步实践性的运用,是人类在历史变迁中遗留下的生存方式、生产技艺、生活智慧和文化人格。它们不仅是贯穿古今的人类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当今世界解决各种社会危机的启发之泉。在现代社会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埋藏深厚的文化宝藏和文化产业源源不竭的力量之源。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我国的发展理论准备不够充分,而实践却早已先行。本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想讨论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这两大实际文化遗产后续开发、保护、传承的问题。本文希望寻找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理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生产性保护奠定基础,同时丰富我国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文化生态学,作为上世纪下半叶迅速发展起来的人类学分支学科,它的理论与方法科学性极强,是研究文化的新兴学科,自然与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运用文化生态的视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生产性保护的研究,其可行性也在于民俗学学科本身的兼容并包和海纳百川。本文希望以民俗学理论为依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提出对文化生态的具体解读,形成更全面、系统,更与时俱进、目标明确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西方文化生态学以及国内外对于文化生态的多方论述,本文总结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文化生态概念以及研究方法,并强调了运用文化生态视野研究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文化生态学对文化形态的研究方式,运用生态学的眼光,将文化看作同样具有生命的存在,对比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考查文化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再结合民俗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部梳理,本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影响传统民间文化的所有要素,宏观上纳入到了文化生态的研究视野,以规整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将时间、空间更立体地结合起来。同时,对于人类民间文化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也采用了文化生态学辩证的、动态的、生态的、科学系统的研究视角,整合民俗学研究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生、发展、衰落各阶段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我们会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文化生态,也如同生物与自然环境一样,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文化生态的视野与民俗学的结合,可以更有效的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方面,从宏观角度上,在指导方针上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引起各界对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视。从生态角度讲,物种的丰富才能促进其各自的茁壮成长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健康,其应变能力、抗击能力才会更强。同样,强调我国各类文化形态的繁荣共生,才能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保持独特的文化活力。因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对民间文化的关注,也是平衡、和谐我国文化生态的一种积极作为。尤其在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对传统文化的坚持与发扬,才不至于被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包卷冲刷。本文第一章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各自的理论发展状况,并分析了两者结合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并在章末提出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文化生态的定义。第二章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观察(上海市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发展、衰落的叁个典型阶段,以及它与其文化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第叁章,基于对第二章的具体分析,本文对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提出了一套生产性保护的建议。至此,本文通过提出创新理论——分析个案——理论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一个实验性的过程,尝试为我国民俗学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构建一个更系统的、科学的保护措施,更易于整合零散的资源,也更易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文化生态的视野,不但丰富了民俗学的理论研究,也在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度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手工棉纺织技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实地走访和文献查阅,对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十项传统手工纺织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进行研究。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强化品牌意识、加强产品创新、重视人才培养等措施,河北省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有效传承。本文指出,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要以保护为前提,以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手段,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多元化途径促进民间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工棉纺织技艺论文参考文献

[1].寒一一.温暖你的棉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J].时尚北京.2018

[2].马军.河北省传统手工纺织技艺的保护与传承[J].河北企业.2018

[3].郭竞.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文化多样性分析[J].收藏与投资.2016

[4].朱林飞,李军.织造现代人的美好生活——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印象[J].文化月刊.2015

[5].白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海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J].中国工会财会.2015

[6].黄江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编制的原则、特点与方法——以《中国手工纺织技艺图谱》编制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15

[7].郭竞.试论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华东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手工棉纺织技艺论文-寒一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