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学校软实力建设初探

基础教育学校软实力建设初探

[关键词]学校发展;软实力建设;走向优质

一、何谓学校软实力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约瑟夫•奈在探讨一国的综合实力时,认为一国实力可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指支配性的实力,如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是指精神性力量,如国家凝聚力、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受认同程度等。他还说,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来源包括它的文化、价值观和政策。〔1〕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这种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近年来,软实力问题受到世界普遍关注,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根据竞争主体的不同,软实力大致可以分成国家软实力、地区软实力、组织软实力和个人软实力四个层面。学校软实力是一种组织软实力。

“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就是提升学校的‘软实力’”,〔2〕学校软实力,可以理解为一所学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的能力。它是学校确保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达成高质量学业的能力。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学校文化(如学校精神文化中的办学理念、共同愿景),学校管理,办学特色,学校在区域教育的影响力,学校的声誉及美誉度等。学校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对内的凝聚力,对外的竞争力、影响力。对内的凝聚力,主要同学校精神文化有关;对外的竞争力,主要同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学校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有关;对外的影响力,主要同学校办学业绩、学校特色、学校品牌有关。学校软实力同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教学设备、信息技术装备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质,即学校硬实力,共同构成了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

软实力建设是基础教育学校走向优质的根本,应认真探讨、研究。

二、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意义

(一)提升学校软实力,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学校作为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和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在国家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通过大力提升软实力,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

(二)提升学校软实力,是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

温家宝同志反复强调,一流的国家要有一流的教育,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都是国家意志。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使我国由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少学校的校舍、设施设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并不是有了高楼大厦,有了漂亮的校园,有了先进的设备设施等硬件就能成为一流学校,还必须看软实力。实事求是说,就硬件条件,特别是校园建设而言,我们不少学校与世界一流学校不相上下,但就育人质量、办学水平、社会的信度、美誉度、同行的认可度而言,则与世界一流学校存在很大差距;就综合实力而言,我国能问鼎世界一流学校的还不多。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我们要从建设教育强国的角度,增强提升学校软实力的紧迫感,更加重视加强学校软实力建设。

(三)提升学校软实力,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不论是落实以人为本,还是做到统筹兼顾,进而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都必须高度重视学校软实力的提升。就学校而言,办学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软实力两方面,提升硬实力是必要的,它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学校无法发展;但提升软实力也很重要,它决定了学校的品位,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学校办学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硬实力雄厚是软实力提升的基础,软实力强大是硬实力持续发展的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整个教育发展形态正由规模扩张进入质量提高的新阶段。我们一些学校办学低水平、低层次,完全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些学校的主要问题,多是办学软实力不强。强调加强学校软实力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就是要把学校从单纯依靠加大投入、扩大规模的外延发展模式,转到依靠发掘学校办学资源潜力,特别是依靠学校干部、教师的聪明才智,按教育规律教好书、办好学的内涵发展模式上来。这是学校科学发展,让人民满意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说:“对于小学来说,发展既是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是办学理念的提升、办学思路的明确、办学行为的规范、办学活力的彰显,特别是要体现在优良传统的传承、适应能力的提高、教育方式的改善上,最终体现在教育效果上。”〔3〕可见,提升学校软实力,是学校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的主要内容。

三、提升学校软实力的基本举措

(一)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以人力资源提升学校软实力

现代教育史上,在抗日战争那样艰苦的年代里,在极端困难的办学条件下,西南联大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原因何在?人们公认是因为西南联大拥有教育家型校长,拥有一批学术造诣精深、治学态度严谨、教书诲人不倦的教师。可见校长和教师的素质是学校软实力的核心。

“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说到底,学校教育是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实施的,学校教育目标是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实现的。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专业素养、管理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实施者,校长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成分。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什么叫“教育家办学”?这里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不仅在教育理论上,而且在教育实践上是公认有建树的,如蔡元培、梅贻琦、陶行知、陈鹤琴、段力佩等名校长,这些人当然是“教育家办学”。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人在办学。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目前可能还称不上教育家,但是具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怀,一句话,具有教育家精神,在转型的社会里坚守在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这也是“教育家办学”。

从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的角度看,我们的每一个校长都应具有教育家精神。教育的目是发现人的潜能,是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发掘人性的真、善、美,是增进人的幸福。在社会转型,急功近利、浮躁浅薄流行的时下,更需要校长坚持教育理想、坚守教育情怀,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心平气和、专心致志地按自己对教育的追求办学做事,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做好。分数成绩、升学率等等,不是不重要,不是不看重,但那只是枝叶和果实。根扎得深,身长得粗,那就必然枝叶茂盛,鲜花盛开,硕果累累。我们的校长只要有这种情怀、精神、理念,只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办学做事,学校软实力就必然大幅提升,学校就必然能够越办越好。

造就一批教育家,需要多方努力。从校长自身看,应按照温家宝总理“教育家办学”的要求,自学地努力学习,钻研教育、钻研教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对教育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看,既应提出校长办学的基本要求,予以落实,又应给校长们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培训或研修的机会,使校长们持续得到提高。

大量办学实践表明,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是办学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是学校软实力的根本。那所学校拥有一批堪为师表、学业专精、教育有方的教师,那所学校软实力必然强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首要的是确立“办学以师为本”的理念,高度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价值需求,成就、发展需求,归属、幸福需求,尽可能满足这些需求,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大幅提升,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其次,在教师引进、培养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都应有所创新,使整个教师队伍充满活力。第三,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软实力提升的立足点。学校存在的理由,是学生需要成长;而学生的成长要以教师发展为依托,只有教师不断发展、提高自己才有可能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学校要高度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发展,努力使现有教师都能提高。唯有如此,学校软实力才可能真正提升。

(二)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课程实施力建设,以课程资源提升学校软实力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校长来说,是提高课程领导力,对教师来说,是提高课程实施力。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校长、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课程领导、课程实施。

所谓课程领导,指的是“在教育的团体情境里,借影响力来引导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实务(含教学)的努力方向,使其同心协力去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其所发挥的功能,在于使学校体系及其学校能达成确保学习品质的目标。就学校而言,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校长针对学校行政的核心——课程与教学——进行领导,以达成确保学生学习品质之目标”。〔4〕校长作为领导学校系统运作的核心人物,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下,无疑被赋予了学校的课程第一领导者的角色使命。这一新的角色使命,将使校长把学校课程领导作为学校行政领导的核心任务。校长能成功胜任学校课程领导的重任,将是学校在变革中提升软实力、积累传统、生成学校新文化、形成校本特色、促进内涵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引爆点”。

学校从组织学的角度看,是个教育机构,它的核心业务环节是课堂教学。一所学校的改革虽多,但如果没能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老师没有变得更会教,学生没有变得更会学,师生关系没有变得更加民主,更加平等,那所有这些改革对提升学校软实力意义都不大。学校的一切教育改革,最终必须要落实到课堂上,使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使变革真正在课堂中发生,以提高质量,学校才能进步。

在新课改背景下,校长角色已发生转变,既要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又要做一个引领者,这个引领者就是教学引领者。在学校中,校长是课改理念的最先承接者,是课改理念最重要的传播者,也应该是课改推进的实践者与引领者。当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学行为发生碰撞,改革发展与课堂教学现状存在反差时,校长有责任率先垂范,引领教师共同攻坚克难,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领导、组织、管理课程与教学,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学校工作中,校长有六个字必须做到,就是常听课、会评课。常听课、会评课,就是行家常说的进得了课堂,讲得出名堂。进课堂易,讲得出名堂难。讲得出名堂对很多校长来说是种挑战,因为你必须懂教育、懂教学。许多同志都认可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但西方发达国家多强调校长首先是课程领导者,校长的职责首先是要引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在英文中,校长被称作“Headteacher”,其意就是领头的教师。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领导者,一流的校长必须要有指导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可以说,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力,即课程开发与教学指导能力,是学校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研究教育,研究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指导能力,是学校校长应下功夫的事。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学。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一要尊重学习主体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二要促进教学流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三要以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教师的教学重心,应实现从“教书”向育人的历史性转变,要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指导下,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自我生命的实现者,引导学生去展示生命成长的力量,使学生的生命质量得以整体提高,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人格、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的不少问题,要通过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等,有效、有序予以解决。

要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开发校本课程,首先是要把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把握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脉搏,以高新科技发展前沿领域的最新成就、科学发展史、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科技发展引发的人们观念和伦理道德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作为主要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发展需求。其次,校本课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但才有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天赋、智能结构不同。校本课程要尽可能贴近学生不同的天赋、智能结构。第三,在校本课程目标设定上,不应以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的多少为主,而应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方法、科学态度与创造力为宗旨,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从满足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的角度,抓好这一工作。

(三)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做到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理念先进,以文化资源提升学校软实力

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它不是独立的物化形态,但却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种氛围。学校文化一方面约束着学校和师生的行为,反过来,又成为衡量这所学校,这所学校师生工作学习先进程度、思想深刻程度的重要标志,彰显着学校、师生的品位。一些名校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校文化,在人才培养及学校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部分学校忽视现代学校文化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学校文化制度的建设,导致校内各人群难以形成普遍认同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办学核心理念,人心不齐、工作热情不高、‘学习型学校’的特征不显著,学校的发展缺乏强劲的持续力。部分学校领导班子在学校管理方面缺乏战略性规划,尚未形成明确、科学、适度超前的办学理念”。〔5〕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软实力提升,影响了学校发展。因此,学校文化建设已引起教育界高度关注。

根据文化的三分法,学校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等),制度文化(规章制度、机构设置等),物质文化(校容校貌、校舍场地等)。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是学校文化的最高表现;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条文规范;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态展示。时下学校最应注意的,是对学校软实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内涵,即与全体师生“精、气、神”有关的学校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在办学中为了达成共同的育人目标,并在共同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这就不能不谈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可以说,它们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又是学校特色建设的软实力,还是学校品牌发展的核心。

办学思想是决定学校办学方向的航标和指路灯。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思想,才可能明确办学的方向。目前学校面临社会转型的种种矛盾,不少影响学校正确办学方向的因素还存在。实践表明,这些因素,已对学校办学方向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而要克服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只有依靠明确的办学思想来引领。办学思想明确,才能规范办学行为、优化办学行为。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培养人的价值取向和准备付诸行动的培养人的理想信念,是一所学校指导教育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校外,办学理念是一面彰显办学特色的旗帜;对校内,办学理念是一个统一思想,引念行动的纲领;对学校的过去,办学理念是一个概括总结;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办学理念是一个奋斗目标。不少优质学校都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如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上海市上海中学的“乐育菁英”、重庆市江北中学的“科学求真、人文至善”、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的“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等等。这些办学理念具有开放、和谐、民主、创新的内核。开放,意味着海纳百川,多元融合,众采博取;和谐,意味着兼容并蓄,团结共进,协调合作;民主,意味着平等对话,尊重科学,集思广益;创新,意味着崇尚一流,学会超越,追求卓越。由于诸多原因,不少学校对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尚未深入思考,更谈不上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理念先进。缺乏明确的办学思想、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成员也就缺乏共同愿景,学校也就缺乏凝聚力;面对着办学中的暂时困难,学校成员就会因循守旧,对学校变革、学校发展消极应付,使学校发展受到阻碍。因此,校长要深入学习先进教育理论,要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认真研究所在学校优秀文化的闪光点,领导教师发挥他们的智慧,形成学校共同的教育愿景,发掘凝聚师生人心的学校精神。要发挥各方面力量的作用,组织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社区代表等参与论证、研讨,反复提炼,形成和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有了理念才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能成功。只有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校长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学校办学活动,并确立起办学理想及办学的基本信念,从而使学校的办学活动成为在理念和信念指导下的自觉活动。

办学理念应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基础教育学校办学理念区别于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理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有些学校,请了什么“文化策划公司”来设计办学理念,弄出来的东西印制精美,看着还可以。可是问学校校长、教师,校长说不出所以然,教师说不知道。这表明,这样的理念因为不是源自学校自身的办学实践,不是学校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所以也就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这样的办学理念,同学校自身的办学活动是“两张皮”,当然也就没有生命力。正确的做法,应是校长依靠广大教师,从传统中挖掘,从实践中提炼,从对未来的期望中设计,把确立办学理念的过程变成塑造学校价值观,为全体教师提供共同愿景的过程。这里重要的工作是发动、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校管理。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在学校管理中引导广大教师将学校办学理念内化为自我认识、自我意志。例如,让广大教师共同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让全体教师通过研讨,认可校长传承和发展学校文化中具有创新实践的办学理念。这当中,要特别注意营造以人为本、团队合作、和睦管理、和睦共事的学校氛围。只要校长充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民主、开放,形成人性化管理的氛围和环境,就能激活广大教师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当教师能以真正鲜活的语言举出学校教育教学的实例来说明办学理念,并以办学理念来指导、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就表明学校办学理念确实为大家认同了、接受了;学校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发展思路,具有个性的独特的办学模式,确实成为了大家共同的教育愿景;学校也就拥有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一种始终向上、向新的团队意识,一种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活力,一种发展的强大内驱力。这,当然也表明学校软实力得到了提升。

(四)大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以管理资源提升学校软实力

学校要拥有一流的软实力,必须要有一流的管理。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种境界:低层次管理是人管人,中层次管理是制度管人,高层次管理是文化管人。大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从众心理,一旦文化成为大多数人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学校中的个人思想和行为就会以群体为参照,自觉规范自我的言行。正所谓“一流学校靠文化”。因此,随着学校发展的深入,学校管理者应特别关注学校成员共有的核心价值观、核心教育理念、思维方式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坚持将学校管理同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努力在学校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中,把握和处理好学校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提高管理水平。传统学校管理的基本特征是“权力化、同一化”,而现代学校的管理特征是民主化、科学化,即形成法人治理结构,民主决策,文化立校,依法治校。校长要通过办学思想和人格魅力来引领学校管理,不断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工作,不断激发教职员工自觉为学校发展作贡献的主人翁意识,努力形成奋发向上、潜心育人的工作氛围,努力创建积极的、先进的学校文化。理想的状态是,在校长办学思想引领下,学校办学理念清晰,办学绩效显著,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学校特色、学校品牌不断提升,学校的发展得到政府、社会大力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环境良好;在校长人格魅力的引领下,学校云集一批实干却又极富创新精神和能力、极富团队精神的教育精英,他们创造性地工作,在自我超越中获得职业的幸福。达到了这种境界,学校软实力自然强大。

从薄弱学校、一般学校走向优质学校,首要的是要解决学校内部运行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效到有效、高效的问题。其基本标志是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即是,通过刚性的制度、规范的工作流程、工作质量要求来求得学校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优化的办学行为和较高的办学质量。校长在这当中的主要工作,是为学校发展寻求规范,形成规范。

在规范化基础上实现学校管理的跨越,必须坚持从现代学校管理学的角度优化学校管理策略。首先是学校领导管理理念先进,确定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性化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其次,学习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建构以“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为基本特征的学习型学校管理模式。第三,优化知识管理运行机制。从教师是知识工作群体的属性出发,以知识信息分享为基础,以教师个体成就和学校发展为价值取向,实现从刚性的行为管理向柔性的思想管理、情感管理、智慧管理转变,激励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以教师个体和学校团队的双重互动发展,促进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五)打造学校特色,提高办学品位,以特色资源提升学校软实力

学校发展是分阶段的。当学校内部体制、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在共同愿景、办学理念引领下,规范化、科学化已见成效,形成了良好的整体风貌时,学校发展就进入了向特色学校跨越的阶段,即由学校规范化管理进入到学校内部的精神追求、文化追求、个性化发展上,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形成学校的个性风貌。其基本标志是:首先,出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即,有一批毕业生能很好适应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生的发展得到了教育同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其次,出了一批优秀教师,这些教师具有下列特点: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教学功底深厚,能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教育情境和学生实际有效实施课程,对学生具有很强亲和力,具有很高的解答学生疑难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考的能力,能胜任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组织领导管理,等等。

“特色学校就是个性化的学校,是认识和优化了个性的学校”。〔6〕即,学校在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找到了自己个性化的资源,并对这一资源进行了持续的优化,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特质。一般来讲,学校特色具体体现为一、两门学科或一、两种教育活动具有突出亮点,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形成了一支由名师带领的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由此涌现出了一批特长生,真正形成了独特的办学品牌。因此,在打造学校特色时,要关注学校文化、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育活动设计等资源,并努力找出自身独具的优势,让其“生长”,以形成特色。

特色是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决定着学校的身价和地位。它也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六)塑造良好形象,提升学校美誉度,以社会资源提升学校软实力

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大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打造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拿出优异办学业绩,能够得到兄弟学校、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各界认可。同时,注意引进市场营销的理念和策略,用心策划、精心包装、细心运作,注意同社区、同媒体的良好互动,向社会、向公众展示学校良好的形象,提高学校的信度、美誉度。

走向优质学校是基础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而加强学校软实力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又是学校走向优质的有效路径。希望上述一孔之见,能引起更多同行关注,在学校软实力建设上多下功夫,下大功夫。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美国能够重拾巧实力[N].参考消息,2009-1-23.

[2]郑金洲.特色强校:学校变革的新取向[J].人民教育,2009.(3-4).27.

[3]陈小娅.新年寄语全国小学校长[J].2009.人民教育,(1).4.

[4]台湾海洋大学师资培育中心,课程领导与有效教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8.

[5]叶莎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08-3-4.

[6]傅国亮.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J].人民教育,2009(3-4).20.

作者简介:

艾克柔(1952—),男,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研究员,特级教师;张正明(1957—),男,重庆市渝北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研究员,全国优秀教师。

标签:;  ;  ;  

基础教育学校软实力建设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