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生理功能论文-刘萌,周晓阳

抗逆生理功能论文-刘萌,周晓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逆生理功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miRNAs,生理功能,胁迫应答

抗逆生理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刘萌,周晓阳[1](2011)在《miRNA在调节植物抗逆等生理功能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microRNA(miRNA)是一类约21~24个核苷酸组成的小分子RNA。在细胞核中将非编码的茎环结构的单链RNA前体(pri-miRNA)加工成miRNA/miRNA*双链,然后运到细胞质中解开双链。成熟的miRNA通过形成mi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mi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miRISC)与靶标mRNA互补配对结合,并对其进行剪切或抑制翻译,实现对靶标基因的负调控。miRNA在抗逆反应、植物发育、信号转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1年02期)

刘庆周,刘玉鲲,武玉叶,李德全[2](2010)在《拟南芥AtSP1基因抗逆生理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而其中又以干旱、盐渍和极端温度的影响最为严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主动的防御机制,能够识别逆境信息并通过信号传递最终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SP1(Stable Protein I)蛋白是从欧洲的一种山杨树中发现的,研究中通过加热煮沸实验,发现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另外,转此基因的杨树还能提高其抗盐性及其他抗性,但(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0-03-26)

刘庆周[3](2009)在《拟南芥AtSP1基因抗逆生理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而其中又以干旱、盐渍和极端温度的影响最为严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主动的防御机制,能够识别逆境信息通过信号传递最终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SP1(Stable Protein I)蛋白最早是从欧洲的一类山杨树中发现的,研究中通过加热煮沸实验,发现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另外,转此基因的杨树还能提高其抗盐性及其他抗性,但是此基因与其它基因同源性很低,所以,有可能代表一类新的基因家族。目前关于该基因功能的研究还很有限,特别是在抗逆生理方面。本实验通过订购AtSP1(At3g17210)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SALK_023701,并通过PCR检测获得突变体纯合子,将其与野生型拟南芥同时放在不同浓度的NaCl、ABA、高温、低温等胁迫条件下培养,发现高温下野生型的生长情况要好于突变体纯合子,其他条件下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的生长情况相差不大,由此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拟南芥高温逆境的生理调节。实验结果如下:1.采用PCR和RT-PCR技术,在DNA和RNA水平上鉴定出了与AtSP1基因对应的T-DNA插入纯合拟南芥突变体,并对其表型进行了观察。2.半定量RT-PCR分析发现,AtSP1基因在拟南芥的叶和根中表达最高,而在茎、叶柄、花中的表达则较弱。暗示AtSP1基因在拟南芥的叶和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起作用。3.高温胁迫使AtSP1基因的表达迅速升高,高温处理3 h后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峰,8 h以后才开始下降;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和ABA以及低温处理对该基因的表达影响不明显。因此,推测该基因可能是高温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4.在高温处理条件下,野生型拟南芥脯氨酸含量、PSII活性明显高于突变体株系。植株SOD活性增高明显,但野生型拟南芥株系SOD活性高于3个突变体株系,且差异显着。野生型拟南芥可溶性物质脯氨酸的积累明显高于突变体植株。MDA含量在高温处理后呈上升趋势,但野生型拟南芥MDA含量较突变体株系低,说明突变体株系膜脂过氧化程度高于野生型拟南芥,膜伤害程度较重。5.突变体植株最显着的特征是生长发育迟缓,营养生长阶段延长,叶片等器官体积减小,植株矮化,抗逆性降低。(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9-05-10)

袁苑[4](2008)在《拟南芥甘油二酯激酶(AtDGK7)基因抗逆生理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油二酯激酶(diacylglycerol Kinase, DGK)是生物体内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 PA)合成途经中的关键酶。PA是生物膜上分子量最小的磷脂,也是合成膜脂和脂库的一个媒介,在膜的代谢和生物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PA作为动植物体内的一个脂质调节因子,参与调控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关于PA的调控作用,动物中研究比较深入,植物中报道较少。但近几年研究发现PA同样调控植物的生长、分化、繁殖、激素响应,以及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信号转导过程。病原体、干旱、高盐、冷害等多种胁迫均可诱导植物体内PA水平的升高。生物体内源PA主要通过2条途径合成,目前对PLD途径报道较多,而对PLC-DGK途径的研究较少,植物中关于DGK的研究相对欠缺。本实验室通过构建正义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获得过表达AtDGK7转基因植株,分别从基因组水平和转录水平鉴定转基因后代,对T3代阳性转基因植株进行抗性试验、胁迫相关基因的半定量RT-PCR分析,以及逆境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pBI121-AtDGK7正义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分别从基因组和转录水平鉴定转基因植株,基因组PCR结果显示,9个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为阳性,挑选其中5个阳性植株进行RT-PCR分析,发现AtDGK7基因在TG1、TG2、TG4株系中表达相对较高,TG3、TG5表达相对较低。故选取TG2、TG4、TG5后代进行后续生理分析。2.不同处理下萌发率及萌发后生长状况比较发现,过表达AtDGK7转基因拟南芥对ABA不敏感,1μmol/L外源ABA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萌发率明显较野生型高。200mmol/L NaCl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长势明显优于野生型拟南芥,过表达AtDGK7转基因拟南芥抗盐能力显着提高。3.植物遭受盐胁迫和水分胁迫时,胁迫相关基因P5CS1、P5CS2被诱导表达,该类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量明显较野生型拟南芥高。而RD29A的表达量在野生型拟南芥和转基因拟南芥差异不显着。推测在植物对逆境胁迫信号的传导中,转基因植株主要是通过P5CS1,P5CS2等基因介导的通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而RD29A可能不参与该信号通路。此外,ABI2和HAB1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量较野生型植株略低。推测,AtDGK7的转入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ABI2和HAB1的表达,进而抑制ABI1的蛋白磷酸酶活性。4.在4℃低温处理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拟南芥。叶片SOD活性均有增高,但叁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SOD活性高于野生型植株,且差异显着。MDA含量在低温处理后呈上升趋势,但转基因拟南芥MDA含量较野生型拟南芥低,说明转基因拟南芥膜脂过氧化程度低于野生型拟南芥,膜伤害程度较轻。5.多次试验发现,在温度、光强、光周期及水分状况相同的条件下,过表达AtDGK7转基因拟南芥开花时间明显早于野生型拟南芥。(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8-06-12)

张霞[5](2003)在《玉米转录因子ABP9在转基因植物中的抗逆生理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盐渍和低温是诸多非生物逆境中对作物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据统计我国有占全国耕地面积38%的干旱和半干旱耕地和5.54亿亩的盐渍土壤,均有待提高单产和开垦利用;同时,低温冷害在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中也严重限制着早春作物的种植和晚秋作物的收获。因此,如何克服干旱、盐渍、低温等非生物逆境对植物的伤害作用,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氧化逆境是干旱、盐渍、低温等非生物逆境危害植物的共同机制。在干旱、高盐、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ABA(Abscisic Acid)含量的升高,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造成植物体内氧化逆境的形成。ROS本身化学性质十分活泼,对植物具有严重的伤害作用。为了降低伤害,植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酶促与非酶促等抗氧化系统。但是逆境条件下植物抗氧化系统受诱导的能力不足,导致抗性提高幅度有限。因此,要提高植物抗逆性必须提高植物的抗氧化逆境的能力。 作为植物内源抗氧化系统的一部分,玉米Catl(Catalasel)基因对于清除体内过量ROS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实验室的研究表明Catl基因受ABA调控,已经鉴定了Catl基因启动子应答ABA信号的顺式元件ABRE(ABA Responsive Element)并克隆了与之特异性结合的转录因子ABP9(ABRE Binding Protein 9)。由于许多抗非生物逆境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都含有ABRE顺式作用元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以玉米悬浮系及模式植物拟南芥菜为系统,通过瞬间表达和转基因手段分析ABP9所调控一系列抗非生物逆境相关基因及抗氧化逆境基因的表达情况,鉴定ABP9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功能。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1.将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反式因子ABP9构建成两类表达载体:体内转录激活表达载体pAHC25ABP9和植物稳定转化表达载体pBI121ABP9;同时建构启动子区连有ABRE顺式元件的报告质粒载体pIGA。 2.以玉米悬浮细胞为受体材料,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将体内转录激活表达载体和报告质粒载体进行共转化。实验结果证明ABP9能够与ABRE结合并启动下游报 告基因GUS的表达,表明ABPg在植物细胞中具有ABRE结合特异性和转录 激活功能。3.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通过真空渗透转化法获得转ABPg基因植株,共获 得62棵转化植株,TI代植株的PCR检测阳性率为75.8%。4.以 PCR阳性的 5棵 T;单株门’,4\ 5\ 8\ 12勺为材料,对 ABPg基因及 一系列下游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Northern检测。结果表明,ABPg在 这 5棵单株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 5‘表达最强;同时实验还证明 ABPg 能够启动或增强抗逆相关基因ocr4二 ocr1J4 koj erd14的表达。5.对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约3周)的转基因植株汀3纯系)及未转基因的对照植 株进行耐非生物逆境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在2%盐浓度, 20%PEG6000的失水条件,6C低温条件下均能够不同程度的正常存活,而对 照则出现枯死,萎蔫,冻伤。证明ABPg基因能够显着提高植株的抗盐、抗寒 和抗旱的能力。6.电子自旋共振光谱解析技术对植物体内源活性氧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转入 ABPg基因的植株 ROS含量均比对照植株的 ROS含量降低,如:4’植株的 ROS 含量为对照的52.50,5’植株的ROS含量为对照的55.50。说明转入的ABPg 基因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清除植物体内源活性氧的作用。该结果和上述Northem 表达分析结果一起在生理和分子水平解释了ABPg基因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机 制。 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工作通过瞬间表达和转基因手段证明了转录因子ABPg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作用,为提高植物抗非生物逆境能力的基因工程提供了优良基因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3-06-01)

抗逆生理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而其中又以干旱、盐渍和极端温度的影响最为严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主动的防御机制,能够识别逆境信息并通过信号传递最终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SP1(Stable Protein I)蛋白是从欧洲的一种山杨树中发现的,研究中通过加热煮沸实验,发现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另外,转此基因的杨树还能提高其抗盐性及其他抗性,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逆生理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1].刘萌,周晓阳.miRNA在调节植物抗逆等生理功能中的作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1

[2].刘庆周,刘玉鲲,武玉叶,李德全.拟南芥AtSP1基因抗逆生理功能的初步研究[C].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0

[3].刘庆周.拟南芥AtSP1基因抗逆生理功能的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4].袁苑.拟南芥甘油二酯激酶(AtDGK7)基因抗逆生理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5].张霞.玉米转录因子ABP9在转基因植物中的抗逆生理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

标签:;  ;  ;  

抗逆生理功能论文-刘萌,周晓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