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光子荧光成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显微成像,双光子荧光探针,《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显微成像》,抢救护理
双光子荧光成像论文文献综述
李囡,刘喜文[1](2019)在《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显微成像在创伤抢救护理中的运用——评《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显微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是生物活体组织系统成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随着双光子现象的问世和不断发展,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显微成像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并致力于探索出其潜在的更多可能性,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更加锐利的工具。由黄池宝、曾启华、易道生共同编着,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显微(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晓晓,赵洁,李晓鹤,饶慧瑛,魏来[2](2019)在《二次谐波/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二次谐波(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胶原参数动态变化,找出并建立适合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NAFLD小鼠的自动化定量评估参数,为SHG/TPEF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获取MCD饮食小鼠不同时间点(0、4、8、12、16、20和24周)的肝组织标本,行HE、Masson和天狼猩红(SR)染色,并计算胶原蛋白比例面积(CPA)和羟脯氨酸(HYP)。使用SHG/TPEF纤维成像技术分析100个胶原参数。以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纤维化分期(S0~S4)为标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模型分析胶原参数,并对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同时与CPA、HYP进行比较。结果在MCD小鼠模型中,HE和SR染色后可以观察到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小叶内脂肪变形成,纤维化逐渐加重。分别基于造模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选出26和27个参数;进一步采用SVM模型分析筛选出7个共同参数(#StrCV、#ShortStrCV、#ThickStrCV、#StrPTAgg、#StrPSAgg、#LongStrPSAgg和StrLengthPSAgg)并进行论证,7个参数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57~0. 923,P <0. 05,与不同时间点相关的AUC为:0. 823~0. 976,P <0. 05。进一步比较7个参数和CPA及HYP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分期0 vs 1~4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其他分期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同样在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造模早期0 vs 4周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造模4周后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结论 7个与纤维化阶段和不同时间点相关的参数组合,可以准确反映MCD诱导的NAFLD模型不同分期和不同时间点的肝纤维化变化,可用于该模型中以定量的方式具体、准确地监测肝纤维化进展。(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黄池宝,陈会,李福琴,安思雅[3](2019)在《生物小分子成像用双光子荧光探针》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体内活性小分子(生物小分子),不仅数量多,涉及到无机小分子,如SO_2,H_2S,NO与CO等,而更多的是有机小分子,如单煻、低聚糖、激素、辅酶、甘油、刺激因子、调节因子和维他命等;而且在病理、生理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功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身体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因此,对生物体内小分子的实时观测和监控是十分必要的,而双光子荧光探针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选锐器.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定点激发、高横向与纵向分辨率、无光漂白性、无光致毒性和组织深度成像等诸多优点而彰显其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可以很好地对细胞或组织内的生物小分子进行实时动态叁维观测和监控.综述了近5年来相继开发的CO、单糖(葡萄糖、β-半乳糖苷酶)、SO_2、硫化氢、NO、过氧(硫)化物、硫醇/硫酚、~1O_2、甲醛、HNO、HClO、O_2~(·-)和ONOO~-等双光子荧光探针,系统全面地剖析了这些双光子荧光探针的传感机制,并展望了生物小分子显微用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发展与愿景.(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晓芬,魏超,李雪艳,郑雪阳,耿晓维[4](2019)在《一种溶酶体靶向双光子亚硝酰氢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硝酰氢(HNO)是一氧化氮单电子还原并质子化的产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以4-(2-氨基乙基)-吗啉作为溶酶体靶向基团,1,8-萘二甲酰亚胺作为双光子荧光团,叁苯基膦作为HNO识别基团,构建了一个能够特异性定位于溶酶体的打开型双光子荧光探针Lyso-HNO.研究结果表明,该探针响应迅速,对HNO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较高的灵敏性,检测极限可达202 nmol·L-1.该探针可对HeLa细胞溶酶体外源HNO进行双光子荧光成像研究.(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2期)
赵永康[5](2018)在《芴基双光子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荧光成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由于在化学、材料和生物科学等交叉领域中的成功应用而迅速发展。在红光/近红外光区(600–1000 nm),生物组织对光的吸收和散射较少,光的穿透能力更强,生物的自发荧光更弱,因而有利于活体成像时的深度检测。有机共轭双光子材料可实现在这一波段的激发,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低生物毒性和结构易于剪裁等特性,在分子影像等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有着极为诱人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这类材料大多水溶性较差,荧光发射不在红光/近红外光区,荧光量子效率和双光子吸收截面较低、或者缺少主动靶向性。因此,我们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新型芴基水溶性共轭聚合物,以高荧光量子效率的芴基团为电子给体(D),以窄带隙基团为电子受体(A),以乙烯键为共轭桥,并引入长烷氧侧链以改善水溶性和双光子荧光活性吸收截面。本论文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以窄带隙的4,7-双(2-溴-5-噻吩基)-2,1,3-苯并噻二唑为受体,具有长烷氧侧链的芴基为给体,通过Heck反应交替共聚,合成了D-π-A-π-D结构的阳离子型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FVDBT,实现了双光子激发近红外发射。将PFVDBT和透明质酸(HA)结合制备了纳米粒子PFVDBT-HA NPs,减少了材料在水中的荧光猝灭,并实现了肿瘤主动靶向,改善了材料被细胞膜吸附的问题。而且PFVDBT单线态氧产率为43%,双光子激发下PFVDBT-HA NPs在细胞内能产生单线态氧,可望用于双光子肿瘤靶向荧光成像和光动力治疗。(2)以窄带隙的4,7-二(乙烯基苯基)-2,1,3-苯并噻二唑为受体,通过Heck反应共聚或掺杂聚合的方式,合成了受体掺杂比例不同的D-π-A结构共轭聚合物P1、P2、P3及其阳离子型产物的P2’、P3’,并研究了掺杂比例与材料溶解性、光物理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掺杂聚合产物P2、P3、P2’和P3’具有很多的亲水侧链,在水中表现出良好的分散性和单线态氧产率。尤其是P2和P3,在水中同时具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0.65,0.58)和单线态氧产率(86%,90%),有望作为优异的光敏剂用于光动力治疗。P2能较快的被细胞内化,具有稳定的单双光子成像能力,侧链大量叔胺基团的存在使P2进入细胞后主要分布在溶酶体部位,可望作为一种水溶性双光子激发成像的溶酶体靶向探针。(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李天睿,胡伟,刘志洪,李贞[6](2018)在《新型双光子荧光探针用于高灵敏检测硝基还原酶及细胞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乙酰基-6-甲氨基萘为荧光团,对硝基氯甲酸苄酯为识别域,设计合成一种新型双光子荧光探针NNTR。基于单光子和双光子模式考察了NNTR探针的光学特性及其对硝基还原酶(NTR)的荧光响应,发现在NADH催化下,NNTR可与NTR(NTR)反应,5 min后,在单光子激发模式下,510 nm处的发射光强度增加了约350倍,而在双光子激发模式下,810 nm处的发射光强度增加了约500倍,活性截面积可达66 GM(1 GM=1×10~(-50)cm~4·s/photon)。将NNTR探针用于NTR检测,检出限低至22 ng/mL,且具有反应速度快、选择性高、光学稳定性好等特点。考察了探针对HeLa的细胞毒性,并以盖玻片诱导缺氧法使HeLa细胞缺氧,促使NTR过表达,实现了NNTR探针对HeLa活细胞中NTR的成像分析。(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10期)
王仕鑫[7](2018)在《小鼠骨细胞双光子荧光与PMMA CARS快速扫描显微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双光子与多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显微成像、二次谐波显微成像等非线性显微成像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也成为目前国际研究热点,其中CARS显微成像因其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无侵入性、可获取样品光谱信息等特性,成为对生物细胞、组织等进行化学组分分析,结构研究的重要途径。而同样具有高分辨率的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也因其成像深度深、光损伤小、适合多标记复合成像等优势,在生物化学,药理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背景。本文从理论上对上述两种非线性显微成像进行分析,自行搭建了一套可以同时实现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和CARS显微成像两种模式的飞秒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对罗丹明染色的大鼠乳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进行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对PMMA颗粒进行CARS显微成像,验证两种成像在各自领域中的优势以及应用价值。在理论方面,首先分析双光子荧光产生过程,推导了双光子荧光强度的时间平均表达式,理论验证双光子激励的局域性优势,通过推导与仿真验证系统的饱和状态。另外在CARS成像方面,推导CARS过程中信号强度的表达式并对非共振背景噪声的抑制方法加以分析。最后分析了系统中存在的噪声问题。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实验中,首先利用罗丹明B染料样本确认本系统的双光子显微成像能力,利用棱镜对实现飞秒激光的脉冲整形,并对罗丹明染色的大鼠乳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骨架样品进行显微成像,其横向分辨率可达到1.52μm,纵向分辨率为2.0μm。在进行二维成像过程中,分析了聚焦距离和脉冲质量等因素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在断层扫描与叁维重构过程中,实现了对乳鼠骨细胞中微管骨架的空间结构与分布情况的观察,验证了系统纵向分辨率为2.0μm。CARS显微成像实验中,对PMMA颗粒进行显微成像与背景噪声分析,通过成像结果之间的对比,证实了系统的CARS显微成像能力和微米级别的分辨率,确认了本实验所搭建系统可以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非线性显微成像模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Sajid,Hussain[8](2018)在《双光子荧光材料的表征和生物成像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光子吸收材料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不同的有机小分子(包括吡啶衍生物和金属配合物)进行了研究,设计合成靶向特异性的双光子荧光探针。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深入探讨了特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此外,使用双光子和超分辨率显微镜对具有双光子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材料进行了微环境变化和生物靶向性成像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双光子吸收的水溶性吡啶鎓衍生物在超分辨率显微镜(STED)下靶向线粒体研究水溶性好的双光子荧光小分子探针的设计仍然是生物成像的面临挑战。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设计了六种新颖的水溶性近红外双光子荧光探针(NL1-3,PL1-3),其中吡啶盐部分对粘度特别敏感。目标化合物的单双光子荧光都随着溶剂粘度增加显着增强。化合物NL1是一种选择性靶向线粒体且对线粒体环境变化敏感的荧光探针,可用于区分制霉菌素处理的和正常细胞的线粒体环境。此外,NL1是膜电位独立的,这种现象很少报道。除了双光子共聚焦显微术外,NL1还在活细胞的STED纳米级显微镜下显示清晰的线粒体染色。总之,这系列生物探针具有近红外(NIR)发光、高选择性和高信噪比,有利于研究线粒体靶向、定位和相关疾病的检测。2.双光子吡啶磺酸内盐靶向内质网(ER),诱导细胞应激和线粒体介导的癌细胞凋亡设计合成系列吡啶磺酸盐衍生物(TriphenER1-2和DiphenthioER1-2),从实验和理论上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实验结果显示它们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Z扫描结果显示它们具有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从163GM到2023GM)。生物测试发现化合物DiphenthioER1表现出最好的细胞摄取能力和在细胞中具有最高的双光子荧光信号。DiphenthioER1成功靶向内质网应,随后出现核畸形和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因此,该研究为设计具有双重功能的新型双光子荧光材料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并为细胞和化学生物学家提供了理解ER-应激相关机制的探针。3.双光子活性吡啶鎓衍生物通过连接蛋白下调导致血脑屏障开放由于存在紧凑的血脑屏障(BBB),将药物输送至中枢神经系统(CNS)是重要的挑战,BBB限制CNS药物只能是小分子量的脂溶性化合物。在本研究中,将具有良好亲脂性的小分子量双光子嗓啶衍生物(DiphenthioER1)应用于体外血脑屏障模型BBB。DiphenthioER1展示bEnd.3细胞有效摄取,在低浓度下显示微小应激,并且在24小时内在特定浓度(≤30)uM下显示低毒性。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用DiphenthioER1处理的2D和3D培养物中的bEND.3细胞显示出被破坏的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s)。4.SL-Neu:用于NeuN特异性活神经元标记的双光子荧光探针在本研究中,我们筛选了一种新型双光子活性荧光探针SL-Neu,该探针能够特异性标记脑细胞中的活神经元。SL-Neu成功靶向NeuN并证明NeuN与神经元RNA相关。SL-Neu具有特异性靶向活神经元成像,其多功能性和易用性为其在神经元靶向应用中的进展奠定了基础。5.叁联吡啶Mn2+配合物的生物研究锰的磁性和低毒性使我们能够探索锰配合物的生物成像应用。在这项研究中,合成了四个叁吡啶锰配合物(Mn1-Mn4)并研究了它们的生物成像应用。基于它们的光物理性质,选择Mn4作进一步研究,因为它提供了最高的双光子活性和均匀的颗粒分布和形态。这四种化合物在24小时的孵育期内对细胞活性具有极低的细胞毒性作用,可用于生物研究。在活细胞中观察到强荧光信号,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术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进行固定细胞成像。这些结果证明,所制备的有机锰配合物可用于具有高信噪比的细胞成像。(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培[9](2018)在《基于共聚焦原理的双焦面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因为具有天然层析能力、适用于厚组织成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典型的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采用逐点扫描策略,虽然采用更快的扫描器件,可以对单个平面成像达到视频帧率,但对分布于轴向的多个平面进行成像时,则会因轴向扫描速度慢而限制不同平面图像数据获取的速度。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采用电可调谐透镜等器件提高轴向扫描速度。另一种思路则是同时对多个平面进行并行的双光子扫描成像。本文对基于并行成像思路的双光子成像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基于共聚焦成像原理的、双焦面同时成像的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方法。将入射光束分为两束,通过调节其中一束光的发散和会聚,使得在样品位置形成两个焦点,两个焦点处于不同的轴向位置。通过定制带孔反射镜,分离来自两个焦点的双光子荧光信号,实现两个平面的同时双光子成像。基于这一成像方法,建立了一套双焦面同时成像的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通过光路中的扩束系统可对两焦点之间的间距进行设定。分析了带孔反射镜的厚度、倾斜角度、小孔等参数对双焦面荧光分离的影响。基于LabVIEW编写了系统的成像控制软件。本文进一步描述了带孔反射镜的调试方法,测试了双焦面双光子成像的分辨率,分析了两个焦面成像的信号串扰问题,并通过使两束激发光在横向错位的方法减小通道之间的串扰。测试样本和脑片的成像实验表明,本系统能够实现双焦面同时激发和探测,同步获得两个不同层面的双光子荧光图像。(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周礼义,龚亮,李学强,胡舜钦[10](2018)在《基于分子工程能量转移构建的比率型双光子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和合成可被应用于生物系统中各种分析物的比例检测与成像的基于能量转移二元体系的比率型双光子荧光探针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因此,对近10 a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或跨键能量转移(TBET)构建的比率型双光子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未来的研究方向是基于FRET/TBET构建新型双光子比率型荧光探针,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分析和疾病诊断领域。(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双光子荧光成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二次谐波(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显微成像技术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胶原参数动态变化,找出并建立适合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MCD)诱导的NAFLD小鼠的自动化定量评估参数,为SHG/TPEF显微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获取MCD饮食小鼠不同时间点(0、4、8、12、16、20和24周)的肝组织标本,行HE、Masson和天狼猩红(SR)染色,并计算胶原蛋白比例面积(CPA)和羟脯氨酸(HYP)。使用SHG/TPEF纤维成像技术分析100个胶原参数。以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纤维化分期(S0~S4)为标准,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SVM)模型分析胶原参数,并对参数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同时与CPA、HYP进行比较。结果在MCD小鼠模型中,HE和SR染色后可以观察到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肝小叶内脂肪变形成,纤维化逐渐加重。分别基于造模不同时间点和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选出26和27个参数;进一步采用SVM模型分析筛选出7个共同参数(#StrCV、#ShortStrCV、#ThickStrCV、#StrPTAgg、#StrPSAgg、#LongStrPSAgg和StrLengthPSAgg)并进行论证,7个参数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57~0. 923,P <0. 05,与不同时间点相关的AUC为:0. 823~0. 976,P <0. 05。进一步比较7个参数和CPA及HYP对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分期0 vs 1~4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其他分期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同样在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发现7个参数的AUC在造模早期0 vs 4周时,与CPA和HYP的AUC值接近,造模4周后比较,7个参数的AUC值均高于CPA和HPA。结论 7个与纤维化阶段和不同时间点相关的参数组合,可以准确反映MCD诱导的NAFLD模型不同分期和不同时间点的肝纤维化变化,可用于该模型中以定量的方式具体、准确地监测肝纤维化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光子荧光成像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囡,刘喜文.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显微成像在创伤抢救护理中的运用——评《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显微成像》[J].电子显微学报.2019
[2].王晓晓,赵洁,李晓鹤,饶慧瑛,魏来.二次谐波/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的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3].黄池宝,陈会,李福琴,安思雅.生物小分子成像用双光子荧光探针[J].有机化学.2019
[4].王晓芬,魏超,李雪艳,郑雪阳,耿晓维.一种溶酶体靶向双光子亚硝酰氢荧光探针的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J].有机化学.2019
[5].赵永康.芴基双光子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荧光成像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8
[6].李天睿,胡伟,刘志洪,李贞.新型双光子荧光探针用于高灵敏检测硝基还原酶及细胞成像[J].分析化学.2018
[7].王仕鑫.小鼠骨细胞双光子荧光与PMMACARS快速扫描显微成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8].Sajid,Hussain.双光子荧光材料的表征和生物成像的应用[D].安徽大学.2018
[9].李培.基于共聚焦原理的双焦面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10].周礼义,龚亮,李学强,胡舜钦.基于分子工程能量转移构建的比率型双光子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英文)[J].包装学报.2018
标签:显微成像; 双光子荧光探针; 《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显微成像》; 抢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