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色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画,光色,移情效应,视知觉
光色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程亚军,陈平,李成仁[1](2017)在《影视动画中光色的移情效应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与色是影视动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光色移情的生理学基础出发,阐释了影视动画中光色的移情效应,探究了光色所涉及的移情概念、理论及其在影视动画的角色设计、场景设计与特效设计中的应用。以此,深入研究光色与影响动画移情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升影视动画中光色的审美意蕴。(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23期)
周邦维[2](2014)在《主要营养素源及光色对工业养殖豹纹鳃棘鲈生长、肤色及生理指标的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同时艳丽的肤色又赋予其很好的观赏价值,故经济价值极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的营养饲料和环境光色研究为空白,目前也尚未见到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与蛋白营养源间互作对养殖鱼类影响效应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叁因素试验设计,即主要营养素(蛋白质和脂肪)水平与不同色素蛋白营养源(含色素的蛋白质原料)组配饲粮,探寻其对工业化封闭循环水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肤色、水环境及生理代谢的效应和机制;同时探究环境光照颜色单因素对幼鱼生长、肤色及生理代谢的效应。旨在为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的营养调控、光色设置以及生态专用饲料配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借鉴。本研究以生态营养学、生理生化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进行两大部分试验。试验一,探究饲料蛋白质水平(46%、50%,简写为P46、P50)、脂肪水平(8%、10%,简写为L8、L10)与色素蛋白源(植物性、动物性色素蛋白源,简写为VPP、APP)叁因素交互作用的1-8#处理,对封闭循环水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64.2±1.1)g的效应;试验二,探究环境光色(红光、蓝光、黑暗和昼夜光对照)单因素的4个处理,对封闭循环水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的效应。经过94d的动物试验、生理代谢测试、统计分析等,得到以下试验研究结果。1、各营养处理组间试鱼,存活率差异不显着(p>0.05),平均存活率为92.71%。46%蛋白、8%脂肪与植物色素蛋白源组合的1#摄食量达1.04g/d/尾,显着提高18.2%-36.8%(P<0.05)。饲粮46%蛋白、10%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组合的4#显着提高试鱼增重率17.4%-34.1%,并降低饲料系数11.6%-23.3%(p<0.05)。同时,不同处理对养殖水环境中氨态氮、亚硝态氮和COD没有显着影响(p>0.05)。2、饲料高蛋白、低脂肪单因素分别显着提高试鱼皮肤胡萝卜素含量15.4%和37.86%(p<0.05),低脂肪还显着提高黑色素含量22.1%(p<0.05),皮肤叶黄素含量相对很少;50%蛋白、8%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互作显着提高皮肤胡萝卜素含量43.2%-88.3%(p<0.05)。另外,试验新发现,试鱼皮肤胡萝卜素与黑色素含量,在不同营养素源处理下出现增减同步异幅现象,说明调控皮肤颜色,并不是简单地增加胡萝卜素就能减少黑色素含量,而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变化规律。3、饲料高蛋白、高脂肪单因素显着提高试鱼主要消化吸收相关酶活力。脂肪酶和Na+,K+-ATP酶在50%蛋白或10%脂肪下均具有最大活力,脂肪酶活力显着提高23.5%和51.3%,Na+,K+-ATP酶显着提高40.8%和13.0%(p<0.05);50%蛋白还显着提高碱性磷酸酶活力67.8%(p<0.05)。饲粮10%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双因素互作显着提高胰蛋白酶活力12.1%-45.4%(p<0.05)。可见,高蛋白、高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组合有助于改善试鱼胃肠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4、饲料高蛋白单因素显着提高试鱼肝胰脏GOT和GPT活力(p<0.05),分别提高25.8%和18.1%,高脂肪显着提高GPT活力20.5%(p<0.05);高蛋白与动物色素蛋白源双因素互作提高LDH和GOT活力,前者显着或极显着提高了13.6%-32.1%(p<0.05或p<0.01),后者显着提高25.7%-46.8%(p<0.05);高蛋白、高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叁因素互作下,试鱼代谢酶活力显着增强(p<0.05),LDH活力提高34.4%-48.6%,GOT活力提高21.0%-73.3%,GPT活力提高35.8%-56.2%。高脂肪提高血清SOD活力;高蛋白提高溶菌酶活力,降低MDA含量;低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互作效果,与高脂肪与植物色素蛋白源类同,都能够降低MDA含量;低蛋白、高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叁因素互作提高SOD活力20.8%-35.3%(p<0.05)。低蛋白、高脂肪及动物色素蛋白源组合提高血清17β-E2和VTG含量,但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不同营养处理对试鱼性发育的影响,其原因仍需今后深入探究。5、各光照颜色处理组的试鱼存活率及摄食量差异不显着(p>0.05);昼夜组的试鱼增重率最大,分别显着或极显着高于黑暗组和红光组28.6%和39.2%(p<0.05或p<0.01),蓝光组显着高于红光组31.2%(p<0.05);而各组间饲料系数差异不显着(p>0.05)。昼夜组皮肤胡萝卜素含量显着高于蓝光组和黑暗组45.7%和68.5%(p<0.05),红光组具有提高皮肤胡萝卜素含量的趋势。另外发现,昼夜组和红光组黑色素含量也显着高于蓝光和黑暗组,即环境光色处理对胡萝卜素含量与黑色素增减含量的影响也呈现同步异幅现象。黑暗环境下试鱼雌二醇和卵黄蛋白原含量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其他组45.5%-94.2%和34.6%-50.1%(p<0.05或p<0.01),其性发育水平更高,可能不利于后期生长性能的提高,但该结果可为亲鱼性成熟培育提供参考。6、蓝光组胰蛋白酶活力分别显着高于红光组和昼夜组34.3%和21.8%(p<0.05),这与其提高增重率的结果对应一致。红光和昼夜光照极显着提高试鱼Na+,K+-ATP酶活力,两者均值提高78.1%(P<0.01)。黑暗组的肝胰脏GOT活力显着高于其他组26.8%-75.5%(p<0.05)。昼夜组试鱼免疫指标优于其他组,血清SOD和LZM活力均分别极显着高于其他组20.4%-39.7%和140.4%-161.2%(p<0.01),且MDA含量显着和极显着低于黑暗组与红光组24.7%和44.2%(p<0.05和p<0.01)。总之,本试验研究表明:饲粮主要营养素源的变化和互作,影响着试鱼的生长、肤色及生理代谢,动物色素蛋白源优于植物色素蛋白源。初步确定50%蛋白、8%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组合是兼顾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肤色和消化吸收的优良组合饲粮;50%蛋白、10%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组合饲粮,可提高豹纹鳃棘鲈代谢酶活力。而若要提高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并兼顾其肤色优美,则应适当调控饲粮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昼夜光照下试鱼的生长、肤色及免疫等指标都表现出显着优势;但也发现,蓝色光照可提高蛋白质消化能力,且有提高试鱼生长的趋势;红色光照提高皮肤胡萝卜素含量;而黑暗环境有利于试鱼性发育。根据试验结果,本研究获得了使封闭循环水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速率快、肤色鲜艳的营养饲料和环境光色之重要参数,基本确定了适宜于该养殖模式的主要营养素源组合饲粮和环境光色配置的方案,并初步查明其影响效应的生理机制。该研究成果,为工业养殖豹纹鳃棘鲈的营养调控、光照优化以及生态专用饲料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借鉴,填补了其营养饲料和环境光照研究的空白,可显着提高其饲料配制技术水平和效益,促进豹纹鳃棘鲈工业化养殖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4-04-01)
赵海天,施世涛[3](2013)在《灯光在水面的光色效应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归纳了灯光在有波纹水面上倒影形态的典型特征,分析了灯光倒影形态产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反射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了灯光倒影形态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灯与照明》期刊2013年02期)
徐彩霞[4](2013)在《钙钛矿弛豫铁电陶瓷光色效应以及其它智能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功能钙钛矿结构铁电陶瓷属于优良的智能材料系列。该系列材料优良的电响应、热响应、机械响应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但作为智能系列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尚处刚起步阶段。在该系列陶瓷的代表性材料-镧代锆钛铅驰豫铁电陶瓷中早已发现较强的光色效应,但一直缺乏对该现象的全面描述和深入微观机制的探究。PZT与PLZT属于“特智能(very smart)”材料,对其光色效应的全面描述以及此现象微观机制的深入探讨不仅对其智能性应用至关重要,而且对该系列材料其它功能的有效利用也是有利的,尤其在开发基于此系列材料的微纳器件与系统方面意义深远。本论文以PZT陶瓷和掺稀土PLZT光学陶瓷为对象,对该类材料的光色效应进行全面的描述与分析,并探究其光色效应的微观机制。在实验中发现紫光辐照对PLZT材料折射率的影响十分显着,这对于将材料用于相关智能器件开发方面十分有益。按照论文研究目的要求将文章分为叁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两种途径对PZT和PLZT材料光色效应作了具体描述,分别通过直接观察紫光和红外光辐照前后材料颜色变化以及通过测量非透明PZT材料反射光强变化和透明PLZT材料的透射谱(率)的变化进行描述。具体表现为为紫光辐照下,材料颜色会变暗,反射光强或者透射率会下降,发暗后材料在红外光辐照下会被漂白,反射光强或者透射率会上升而恢复。第二部分分别对非透明PZT材料反射光强度时序图和透明PLZT材料透射率时序图进行详细分析,得到材料对紫光以及红外光的响应时间与辐照光功率呈反比例关系,利用这一规律有望开发探测紫外光以及红外光的智能激光卡。对于光色效应微观机制的探究,引入了电子激发模型从微观过程中对光色效应的宏观现象做了解释,并对材料中陷阱分布规律做了简单分析。第叁部分对探测光为561nm线偏振光时,405nm紫光辐照下较厚的PLZT材料前表面的反射光强度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了PLZT材料在紫光辐照下,对于561nm处材料的折射率下降高达4%左右。用椭偏仪对这一分析结果进行了直接测量,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发现对于波长400nm到600nm之间均有较显着的折射率变化。(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刘英婴[5](2011)在《光源光色与光生物效应对隧道照明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阐述了隧道照明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隧道照明的研究现状,通过在不同光源光色和照明水平时的反应时间实验方法,探讨了光源的光色及光生物效应对隧道照明的影响,对隧道照明的安全与节能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灯与照明》期刊2011年04期)
朱旻君[6](2010)在《双掺杂近化学配比LiNbO_3:Fe:Mn晶体的光色效应及全息记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68年,Chen等人提出将光折变效应应用于信息的全息存储以来,全息数据存储技术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人们先后对存储材料、存储方法、记录光源、全息固定等作了详细的研究。双色光全息记录方法的提出,实现了用全光学方法进行全息存储的非易失性读取,这为全息技术用于实际的数据存储提供了可能。近年来,随着晶体生长方法的不断进步,生长和研究光学性能更加优越的近化学配比LiNbO_3晶体倍受青睐。本课题系统地研究了双掺杂Fe、Mn近化学配比LiNbO_3晶体的光色效应、全息存储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本论文研究的近化学配比LiNbO_3:Fe:Mn(SLN:Fe:Mn)晶体是用顶上籽晶熔液生长法制备的,其中锰和铁的掺杂浓度分别是50ppm:100ppm、50ppm:250ppm和50ppm:500ppm,晶体在氧气氛围中以900℃的高温进行了氧化处理,时间分别为6小时、10小时和18小时。课题首先研究了晶体的光色效应,测量了晶体经波长为405nm的紫光敏化前后的透射谱变化,并用泵浦-探测(泵浦光405nm,探测光633nm)方法,对晶体的光色效应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泵浦光越强,泵浦光致吸收系数的变化越快,变化值也越大。保持泵浦光不变,Fe掺杂浓度越高,泵浦光致吸收系数的变化速率越大,饱和吸收系数也越大。实验结果表明氧化时间的不同并没有对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其原因是晶体被氧化到6小时之后氧化程度已经达到饱和,再长的氧化时间也不会改变其氧化程度。文中利用双中心模型的电子输运方程组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课题还研究了晶体的双色光全息存储特性。用405nm的紫光作为敏化光,用波长为633 nm的红光作为记录光和读取光束。保持记录光强固定,敏化光强越小(即Irec/Isen越大),晶体的记录灵敏度越小,但饱和衍射效率越大。在光强比不变的情况下,掺Fe浓度越大的晶体(Mn浓度不变),衍射效率和记录灵敏度也越大。这里氧化时间的差异仍然不对实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这与光色效应的结论一致。文章利用光色效应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的解释。本论文对SLN:Fe:Mn晶体的光色效应和全息存储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对理解双色光全息记录的物理机制,以及双掺杂全息记录晶体材料的特性优化,乃至记录方案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0-12-01)
王晓博[7](2006)在《“光效应”艺术与当代光色信息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光效应艺术的特征分析,认识光效应绘画的结构形式、空间语言和色彩艺术现代性的关系。从光色律动对人的色彩本质影响,展示电子光色信息艺术的当代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06年05期)
刘德安,刘立人,刘友文,周常河,徐良瑛[8](2001)在《光色效应(Fe,Mn)…LiNbO_3晶体非挥发性全息存储中自衍射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掺杂 (Fe ,Mn)…LiNbO3 晶体光色效应非挥发性全息存储实验中 ,观测到光束耦合作用导致的自增强和自衰减效应。根据这种自衍射效应 ,归纳了四种记录和光固定实验组合方案。实验结果表明 ,在记录和光固定过程中利用自增强效应得到的最高衍射效率为利用自衰减效应得到的衍射效率的两倍左右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和利用自增强效应。(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1年10期)
张华集[9](2001)在《调光保温聚乙烯农膜的光色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含荧光色素、有机颜料、矿物填料的聚乙烯农膜 ,进行了两年的农田应用和光色效应研究 ,结果表明 :与使用普通聚乙烯农膜相比 ,可提高棚内红光或蓝光强度 ,增加棚内温度 ,促进作物光合作用 ,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01年05期)
刘德安,刘立人,刘友文,周常河,徐良瑛[10](2001)在《LiNbO_3∶Fe∶Mn晶体光色效应非挥发性全息存储自增强效应的理论及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双掺杂LiNbO3 ∶Fe∶Mn晶体光色效应非挥发性全息存储的理论研究 ,发现记录和光固定过程中都存在光束耦合作用导致的自增强和自衰减效应 ,并对其进行了理论稳态分析以及数值模拟 .利用自增强和自衰减效应得到的实验结果同理论分析相符 .结果表明 ,同等条件下在记录和光固定过程中都利用自增强效应得到的最高衍射效率可为都利用自衰减效应得到的最低衍射效率的两倍左右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和利用自增强效应 .(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A辑)》期刊2001年03期)
光色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同时艳丽的肤色又赋予其很好的观赏价值,故经济价值极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的营养饲料和环境光色研究为空白,目前也尚未见到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与蛋白营养源间互作对养殖鱼类影响效应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叁因素试验设计,即主要营养素(蛋白质和脂肪)水平与不同色素蛋白营养源(含色素的蛋白质原料)组配饲粮,探寻其对工业化封闭循环水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肤色、水环境及生理代谢的效应和机制;同时探究环境光照颜色单因素对幼鱼生长、肤色及生理代谢的效应。旨在为工业化养殖豹纹鳃棘鲈的营养调控、光色设置以及生态专用饲料配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借鉴。本研究以生态营养学、生理生化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为指导,进行两大部分试验。试验一,探究饲料蛋白质水平(46%、50%,简写为P46、P50)、脂肪水平(8%、10%,简写为L8、L10)与色素蛋白源(植物性、动物性色素蛋白源,简写为VPP、APP)叁因素交互作用的1-8#处理,对封闭循环水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64.2±1.1)g的效应;试验二,探究环境光色(红光、蓝光、黑暗和昼夜光对照)单因素的4个处理,对封闭循环水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的效应。经过94d的动物试验、生理代谢测试、统计分析等,得到以下试验研究结果。1、各营养处理组间试鱼,存活率差异不显着(p>0.05),平均存活率为92.71%。46%蛋白、8%脂肪与植物色素蛋白源组合的1#摄食量达1.04g/d/尾,显着提高18.2%-36.8%(P<0.05)。饲粮46%蛋白、10%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组合的4#显着提高试鱼增重率17.4%-34.1%,并降低饲料系数11.6%-23.3%(p<0.05)。同时,不同处理对养殖水环境中氨态氮、亚硝态氮和COD没有显着影响(p>0.05)。2、饲料高蛋白、低脂肪单因素分别显着提高试鱼皮肤胡萝卜素含量15.4%和37.86%(p<0.05),低脂肪还显着提高黑色素含量22.1%(p<0.05),皮肤叶黄素含量相对很少;50%蛋白、8%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互作显着提高皮肤胡萝卜素含量43.2%-88.3%(p<0.05)。另外,试验新发现,试鱼皮肤胡萝卜素与黑色素含量,在不同营养素源处理下出现增减同步异幅现象,说明调控皮肤颜色,并不是简单地增加胡萝卜素就能减少黑色素含量,而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变化规律。3、饲料高蛋白、高脂肪单因素显着提高试鱼主要消化吸收相关酶活力。脂肪酶和Na+,K+-ATP酶在50%蛋白或10%脂肪下均具有最大活力,脂肪酶活力显着提高23.5%和51.3%,Na+,K+-ATP酶显着提高40.8%和13.0%(p<0.05);50%蛋白还显着提高碱性磷酸酶活力67.8%(p<0.05)。饲粮10%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双因素互作显着提高胰蛋白酶活力12.1%-45.4%(p<0.05)。可见,高蛋白、高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组合有助于改善试鱼胃肠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4、饲料高蛋白单因素显着提高试鱼肝胰脏GOT和GPT活力(p<0.05),分别提高25.8%和18.1%,高脂肪显着提高GPT活力20.5%(p<0.05);高蛋白与动物色素蛋白源双因素互作提高LDH和GOT活力,前者显着或极显着提高了13.6%-32.1%(p<0.05或p<0.01),后者显着提高25.7%-46.8%(p<0.05);高蛋白、高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叁因素互作下,试鱼代谢酶活力显着增强(p<0.05),LDH活力提高34.4%-48.6%,GOT活力提高21.0%-73.3%,GPT活力提高35.8%-56.2%。高脂肪提高血清SOD活力;高蛋白提高溶菌酶活力,降低MDA含量;低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互作效果,与高脂肪与植物色素蛋白源类同,都能够降低MDA含量;低蛋白、高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叁因素互作提高SOD活力20.8%-35.3%(p<0.05)。低蛋白、高脂肪及动物色素蛋白源组合提高血清17β-E2和VTG含量,但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不同营养处理对试鱼性发育的影响,其原因仍需今后深入探究。5、各光照颜色处理组的试鱼存活率及摄食量差异不显着(p>0.05);昼夜组的试鱼增重率最大,分别显着或极显着高于黑暗组和红光组28.6%和39.2%(p<0.05或p<0.01),蓝光组显着高于红光组31.2%(p<0.05);而各组间饲料系数差异不显着(p>0.05)。昼夜组皮肤胡萝卜素含量显着高于蓝光组和黑暗组45.7%和68.5%(p<0.05),红光组具有提高皮肤胡萝卜素含量的趋势。另外发现,昼夜组和红光组黑色素含量也显着高于蓝光和黑暗组,即环境光色处理对胡萝卜素含量与黑色素增减含量的影响也呈现同步异幅现象。黑暗环境下试鱼雌二醇和卵黄蛋白原含量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其他组45.5%-94.2%和34.6%-50.1%(p<0.05或p<0.01),其性发育水平更高,可能不利于后期生长性能的提高,但该结果可为亲鱼性成熟培育提供参考。6、蓝光组胰蛋白酶活力分别显着高于红光组和昼夜组34.3%和21.8%(p<0.05),这与其提高增重率的结果对应一致。红光和昼夜光照极显着提高试鱼Na+,K+-ATP酶活力,两者均值提高78.1%(P<0.01)。黑暗组的肝胰脏GOT活力显着高于其他组26.8%-75.5%(p<0.05)。昼夜组试鱼免疫指标优于其他组,血清SOD和LZM活力均分别极显着高于其他组20.4%-39.7%和140.4%-161.2%(p<0.01),且MDA含量显着和极显着低于黑暗组与红光组24.7%和44.2%(p<0.05和p<0.01)。总之,本试验研究表明:饲粮主要营养素源的变化和互作,影响着试鱼的生长、肤色及生理代谢,动物色素蛋白源优于植物色素蛋白源。初步确定50%蛋白、8%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组合是兼顾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肤色和消化吸收的优良组合饲粮;50%蛋白、10%脂肪与动物色素蛋白源组合饲粮,可提高豹纹鳃棘鲈代谢酶活力。而若要提高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并兼顾其肤色优美,则应适当调控饲粮蛋白质与脂肪含量。昼夜光照下试鱼的生长、肤色及免疫等指标都表现出显着优势;但也发现,蓝色光照可提高蛋白质消化能力,且有提高试鱼生长的趋势;红色光照提高皮肤胡萝卜素含量;而黑暗环境有利于试鱼性发育。根据试验结果,本研究获得了使封闭循环水养殖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速率快、肤色鲜艳的营养饲料和环境光色之重要参数,基本确定了适宜于该养殖模式的主要营养素源组合饲粮和环境光色配置的方案,并初步查明其影响效应的生理机制。该研究成果,为工业养殖豹纹鳃棘鲈的营养调控、光照优化以及生态专用饲料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借鉴,填补了其营养饲料和环境光照研究的空白,可显着提高其饲料配制技术水平和效益,促进豹纹鳃棘鲈工业化养殖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色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程亚军,陈平,李成仁.影视动画中光色的移情效应初探[J].大众文艺.2017
[2].周邦维.主要营养素源及光色对工业养殖豹纹鳃棘鲈生长、肤色及生理指标的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
[3].赵海天,施世涛.灯光在水面的光色效应及其机理[J].灯与照明.2013
[4].徐彩霞.钙钛矿弛豫铁电陶瓷光色效应以及其它智能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5].刘英婴.光源光色与光生物效应对隧道照明影响的研究[J].灯与照明.2011
[6].朱旻君.双掺杂近化学配比LiNbO_3:Fe:Mn晶体的光色效应及全息记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7].王晓博.“光效应”艺术与当代光色信息艺术[J].齐鲁艺苑.2006
[8].刘德安,刘立人,刘友文,周常河,徐良瑛.光色效应(Fe,Mn)…LiNbO_3晶体非挥发性全息存储中自衍射效应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1
[9].张华集.调光保温聚乙烯农膜的光色效应研究[J].中国塑料.2001
[10].刘德安,刘立人,刘友文,周常河,徐良瑛.LiNbO_3∶Fe∶Mn晶体光色效应非挥发性全息存储自增强效应的理论及实验[J].中国科学(A辑).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