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胃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一、胃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许恒敏,李哲轩,张阳,张婧莹,周彤,游伟程,李文庆,潘凯枫[1](2021)在《胃癌早期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胃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达90%,而中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低于30%[2]。对胃癌进行基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二级预防",是有效改善胃癌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国嵩[2](2021)在《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转录组学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1、目的:1.1探究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半夏泻心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功能血清学指标、中医症状、焦虑抑郁状态、睡眠质量、炎症因子的临床疗效;观察半夏泻心汤对于CAG患者应用的安全性。1.2通过高通量转录组学测序技术,筛选半夏泻心汤治疗CAG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探究潜在的靶点与信号通路,揭示其作用的分子机制。2.方法:2.1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将116例CAG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AG健康教育。试验组、对照组分别同时接受半夏泻心汤与安慰剂治疗,疗程为8周。以胃功能血清学指标(PGⅠ、PGⅡ、PGR、G-17)、中医症状(胃脘痛、胃脘痞满、胃中嘈杂、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焦虑状态(SAS)、抑郁状态(SDS)、睡眠质量(PSQI)、炎症因子(IL-6、IL-17、TNF-α)以及安全性指标为评价指标,评价辛开苦降法代表方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2.2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采集本研究临床部分半夏泻心汤组15例用药前后空腹血以及8例健康志愿者的空腹血,使用TRIzo来提取血液的总RNA。利用Illuminanovaseq 6000平台进行高通量非链特异性RNA测序。测序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组装后,进行了差异基因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DEGse软件分析各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针对半夏泻心汤组治疗前后显着变化的基因使用了 Cytoscape软件中进行基因相互作用分析,并进行相关基因距离富集并可视化。使用Metacore软件进行差异基因表达的通路富集分析和GO生物过程聚类分析,绘制差异表达基因功能GO生物过程和通路的聚类图,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3、结果:3.1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8周的治疗,剔除3例病例,脱落13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样本量为113例。对照患者女性略多于男性,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54.93±7.85)岁,平均病程(49.00±48.16)月;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6.15±8.78)平均病程(46.29±55.04)月。两组年性别、年龄、病程、胃癌家族史、萎缩情况、肠化生情况、中医证型、BMI指数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基础病情特征均具有可比性。胃功能血清学指标状态治疗后改善情况比较,经秩和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胃蛋白酶原I(PGI)、胃泌素-17(G-17)状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评分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胃脘痛、胃脘痞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半夏泻心汤组总有效率达到84.48%,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29.09%,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状态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SAS评分、SD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辛开苦降法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剂治疗,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经秩和检验,半夏泻心汤在改善炎症因子(IL-6、IL-17、TNF-α)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月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事件(头痛、腹泻、肝功异常)。其他患者未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在研究过程中也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2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CAG模型组(治疗前试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228个基因发生高表达,而半夏泻心汤可以逆转其中66个基因的异常表达;同时,CAG模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554个基因发生低表达,而半夏泻心汤可以逆转其中34个基因的异常表达。根据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的结果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主要涉及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神经调控等方面。根据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富集分析的结果,辛开苦降法治疗CAG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5条信号通路,分别是MEK/ERK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WNT/Beta-catenin 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JAK-STAT信号通路,以发挥多通路、多靶点发挥作用。4、结论:4.1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连续8周治疗后,半夏泻组心汤较安慰剂组显着改善CAG患者血清学胃功能(PGI、G-17)状态,减轻CAG患者胃脘痛、胃中痞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等临床症状,提高CAG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无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半夏泻心汤是治疗CAG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为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治疗CAG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4.2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转录组学的研究,利用差异基因的表达比较、GO功能富集、通路富集、PPI网络的技术,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机制涉及多靶点、多过程、多通路,可能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抗肿瘤、神经调控等生物学过程有关,与调控MEK/ERK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WNT/Beta-catenin 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JAK-STAT信号通路等有关。

崔亚新[3](2021)在《自拟资生七味饮联合化疗治疗痰食瘀阻型Ⅳ期胃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将研究自拟资生七味饮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Ⅳ期胃癌,观察对比患者实体瘤疗效、体力状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化疗后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自拟资生七味饮对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对化疗药减毒增效的作用,以期对晚期胃癌患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进行探索及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符合诊断标准(中西医)及纳入标准的76例Ⅳ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予替吉奥化疗,治疗组加服资生七味饮,连续治疗2个化疗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实体肿瘤、体力状况和安全性指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线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3.近期客观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45.71%,对照组有效率为37.14%,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在减小实体瘤方面无明显差异。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组的KPS评分提高率54.3%,对照组KPS评分提高率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好。5.化疗毒副反应比较:治疗组出现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病例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他指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方面有更好效果。结论:自拟资生七味饮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痰食瘀阻型Ⅳ期胃癌辅助治疗效果显着,虽然两种方案均不能明显改善实体瘤大小,但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化疗后出现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方面均比单纯化疗组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杨正伟[4](2021)在《整合多组学数据挖掘胃腺癌驱动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最新数据显示,胃癌已经成为癌症死亡的第四大主要原因,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常规的胃癌治疗方法,患者治愈率低,其五年生存率也低,治疗缺乏针对性。因而从分子水平上寻找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即本文提到的驱动基因,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生物标志物以及为中晚期胃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有效靶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通过整合分析来自不同地域胃腺癌样本的基因表达数据、DNA拷贝数变异数据以及miRNA数据,意在挖掘出其中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驱动基因。以往的大多数研究要么是对单一基因组数据进行分组分析,要么是对多类型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不分组的整合分析,得到的差异基因往往较多,缺乏针对性,难以为胃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精准的靶点。本文则是在即分组,又整合多类型的基因组数据前提下,精准挖掘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首先,本文对从TCGA官网获取的亚洲人和白种人的基因表达数据和DNA拷贝数变异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筛选出两组数据样本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通路分析,再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建立蛋白互作网络,并从该网络中筛选出两个重要的子网络。最后从子网络中筛选得到49可能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驱动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基因拷贝数呈正相关。其次,本文利用miRDB数据库预测两组胃腺癌miRNNA数据样本中共有的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并与那些基因表达量和基因拷贝数呈正相关的基因相整合,建立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对调控网络中的靶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和通路分析,从中筛选出36个可能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除去与之前所得到的49个基因中重复出现的,本文共挖掘到77个可能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相关的驱动基因。已有研究显示,其中的24个基因确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剩下的53个基因可能是在亚洲人和白种人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特异性驱动基因,这些驱动基因可以为亚洲人和白种人的早期诊断以及中后期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寻找胃癌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治疗基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滕永生[5](2021)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控ETS1和L-plastin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胃相关疾病中的功能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目前,世界范围内超过50%的人口感染了该病原菌。自从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发现H.pylori以来,随后的大量研究证明,H.pylori感染与多种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Gastric cancer,GC)。目前,抗生素仍是根除H.pylori的主要方式。但是,近年的研究显示,其耐药率在不断上升。目前阶段,H.pylori感染具有感染率高,范围广,引发多种胃部疾病和耐药率上升的特点。因此,对H.pylori感染的致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H.pylori胃炎是H.pylori相关胃病的基础。胃上皮细胞(Gastric epithelial cells,GECs)是H.pylori与宿主最先接触的细胞类型,两者的相互作用已经被证实在H.pylori胃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可显着的影响胃上皮细胞的稳态。ETS1(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 proto-oncogene 1,transcription factor)是ETS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并且参与多种炎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研究发现,ETS1在正常GECs中不表达,却在胃癌细胞中存在表达,并且同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能够诱导GECs表达ETS1。目前,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表达模式、调控机制和功能作用仍未知。因此,阐明H.pylori感染诱导GECs内ETS1表达的调控机制以及功能作用有助于理解H.pylori胃炎的发病机制,并可为相关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H.pylori相关胃癌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担。据WHO全球肿瘤数据库的资料显示:在我国,可归因为H.pylori感染的胃癌病例数大约占全球归因于H.pylori感染的癌症病例数的40%。然而,H.pylori感染促进胃癌发生发展的致病机制仍然没有被很好的阐释。胃癌转移是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而肿瘤转移需要肌动蛋白骨架的动态重排,这也是H.pylori感染后宿主细胞的重要特征。肌动蛋白骨架的动态重排过程可以被多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Actin-binding proteins,ABPs)所调节。L-plastin是一种重要的交联和稳定F-actin的ABP。当肌动蛋白聚合发生时,L-plastin插入新合成的F-actin中并稳定这些结构,而基于此,L-plastin在细胞与细胞相互作用、整合素粘附和细胞的迁移运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正常生理情况下,L-plastin只在造血细胞内表达,然而,在多种非造血来源的癌细胞中亦有L-plastin的异位表达。目前,L-plastin在H.pylori相关胃癌中的表达模式,调控机制以及其所发挥的功能仍不知。阐明H.pylori感染调控胃癌细胞内L-plastin表达的分子机制以及功能作用,有助于丰富H.pylori感染的致病机理,并为寻找阻断胃癌进展的疗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研究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表达模式、调控机制和功能作用。2.研究L-plastin在H.pylori相关胃癌中的表达模式、调控机制和功能作用。研究方法:第一部分: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表达、调控和功能作用研究1.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表达模式研究(1)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以及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实验检测人胃黏膜组织中ETS1表达情况。(2)构建H.pylori感染动物模型(C57小鼠),并通过qRT-PCR、WB和IHC实验检测小鼠胃黏膜组织中ETS1表达情况。(3)GEO数据库芯片和RNA-seq实验分析H.pylori感染对ETS转录因子家族分子表达的影响。(4)qRT-PCR和WB实验检测H.pylori感染细胞模型中ETS1的表达情况。2.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调控机制研究(1)qRT-PCR和WB实验检测Traswell感染模型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 A)蛋白敲除菌株(Δcag A)感染细胞模型中ETS1的表达情况。(2)qRT-PCR和WB实验检测信号通路阻断剂BAY 11-7082对H.pylori诱导ETS1表达的影响。(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H.pylori对ETS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4)基于PROMO网站,分析p65在ETS1启动子区域内的结合位点;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 IP)实验验证p65是否对ETS1的表达具有直接调控作用。(5)qRT-PCR和WB实验检测IFN-γ,IL-17A,IL-22,IL-6,IL-12,IL-23,IL-1β和TNFα对H.pylori诱导ETS1表达的影响以及机制。3.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功能作用研究(1)siRNA沉默实验以及转录组测序(RNA-seq)实验,分析在H.pylori感染状态下ETS1调控的靶基因,进而分析ETS1发挥的作用。(2)根据H.pylori感染的胃炎标本的组织病理学评价标准,将人体胃黏膜标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胃炎,并评价ETS1的表达与炎症程度的关系。第二部分:L-plastin在H.pylori相关胃癌中的表达、调控和功能作用研究1.L-plastin在H.pylori相关胃癌中的表达模式研究(1)通过KEGG数据库,GEPIA网站、表达谱芯片以及IF双染实验筛选在H.pylori相关胃癌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qRT-PCR和WB实验检测H.pylori感染胃癌细胞系和原代胃癌细胞(Ep CAM+)模型中L-plastin的表达情况。(3)采用qRT-PCR、WB、IHC以及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双染实验检测胃癌组织内L-plastin的表达情况。2.H.pylori调控胃癌细胞内L-plastin表达的机制研究(1)qRT-PCR和WB实验检测Traswell感染模型和Δcag A感染胃癌细胞系和原代胃癌细胞(Ep CAM+)模型中L-plastin的表达情况。(2)信号通路阻断剂预处理胃癌细胞,之后,使用H.pylori NCTC 11637或者Δcag A感染,采用qRT-PCR实验实验检测L-plastin的表达情况,并使用WB实验检测L-plastin以及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3)将表达cag A蛋白的质粒(cag A-pc DNA3.1)转染胃癌细胞,采用qRT-PCR实验检测L-plastin的表达情况,采用WB实验检测L-plastin以及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情况。(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H.pylori对L-plastin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并寻找L-plastin启动子关键反应区域。(5)基于PROMO网站,分析SP1在L-plastin启动子关键反应区域内的结合位点;并通过siRNA干扰和Ch IP实验验证SP1是否对L-plastin的表达具有直接调控作用。3.H.pylori调控胃癌细胞内L-plastin表达的功能作用研究(1)使用慢病毒构建稳定过表达L-plastin的细胞株(LV5-L-plastin)以及其对照(LV5-NC),采用qRT-PCR和WB实验检测L-plastin的过表达效果。(2)构建慢病毒介导的稳定沉默L-plastin的细胞株(LV3-sh L-plastin)以及其对照(LV3-NC),并使用H.pylori NCTC 11637进行感染,采用qRT-PCR和WB实验检测L-plastin的表达情况。(3)在体外,使用LV5-L-plastin细胞和庆大霉素处理的H.pylori NCTC 11637感染的LV3-sh L-plastin细胞进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4)在体内,使用LV5-L-plastin细胞和LV5-L-plastin细胞构建裸鼠肺转移模型,评价L-plastin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第一部分: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表达、调控和功能作用研究1.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表达模式研究(1)qRT-PCR、WB和IHC实验结果显示:相较未感染胃组织,H.pylori感染患者胃组织中,ETS1表达显着增加。同时,IHC结果显示:在H.pylori感染后,胃上皮细胞表达ETS1上调。(2)qRT-PCR结果显示:ETS1在H.pylori感染的小鼠胃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动态变化,并在感染后12周达到高峰;qRT-PCR、WB和IHC实验结果均显示:相较未感染胃组织,H.pylori感染小鼠胃组织中,ETS1的表达显着增加。同时,IHC结果亦显示:在H.pylori感染后,胃上皮细胞表达ETS1上调。(3)GEO数据库芯片和RNA-seq结果显示:H.pylori感染胃上皮细胞后,有多个ETS转录因子家族的基因表达发生显着性变化,而ETS1表达升高最为显着。(4)qRT-PCR和WB实验结果显示:随着H.pylori感染时间的延长(0h,6 h,12 h和24 h)或MOI(0,50,100和200)的增加,ETS1的表达亦出现增加的趋势。2.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调控机制研究(1)Traswell感染实验结果显示,相较未直接接触,H.pylori与细胞的直接接触可以显着的诱导ETS1的表达。cag A蛋白敲除菌株(Δcag A)感染细胞结果显示:ETS1的诱导表达仅在H.pylori NCTC 11637感染后增加,而在Δcag A感染后不增加。(2)qRT-PCR和WB结果显示:BAY 11-7082阻断剂能够抑制H.pylori诱导的ETS1表达。(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H.pylori感染可以激活ETS1的启动子。(4)PROMO网站显示,ETS1的启动子区含有2个p65的结合位点(第一个位点:-1568至-1558,GCTTTTCCCAG;第二个位点:-373至-363,GACTTTCCCGA)。Ch IP实验显示,转录因子p65可以直接与ETS1启动子结合,进而介导ETS1表达。(5)炎性细胞因子协同H.pylori或单独刺激细胞实验显示:仅有IL-1β和TNFα能够协同H.pylori诱导ETS1的表达,同时,IL-1β和TNFα均可以单独诱导ETS1的表达。信号通路阻断剂BAY 11-7082预处理细胞,之后,使用炎性细胞因子进行刺激,结果显示:该阻断剂可以显着的抑制IL-1β和TNFα诱导的ETS1的表达。3.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功能作用研究(1)在H.pylori感染状态下,共有75个转录本可以被ETS1正向调控,其中,可以编码蛋白质的转录本有39个。对排名前30位的基因进行Gene-ontology分析,结果显示:ETS1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包括:正向调控细胞迁移、细胞运动、细胞内成分的运动、炎症应答、淋巴细胞的迁移和淋巴细胞的运动。(2)将H.pylori患者胃炎标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发现随着胃炎严重程度增加,ETS1的表达亦增加。第二部分:L-plastin在H.pylori相关胃癌中的表达、调控和功能作用研究1.L-plastin在H.pylori相关胃癌中的表达模式研究(1)基于KEGG数据库,共找到了193个ABPs;GEPIA网站显示,有48个ABPs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着升高;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H.pylori NCTC 11637感染AGS细胞后,L-plastin表达上调最显着。IF实验结果显示:在H.pylori感染后,L-plastin表达增加,并且与actin存在共定位。(2)qRT-PCR和WB实验结果显示:H.pylori感染胃癌细胞系(AGS和HGC-27)和原代胃癌细胞(Ep CAM+),均会显着上调L-plastin表达。此外,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0h,6 h,12 h,24 h和36 h)或MOI(0,10,20,50,100和200)的增加,L-plastin的表达亦出现增加的趋势。(3)qRT-PCR、WB和IHC实验均显示:相较未感染的胃癌患者,H.pylori感染的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L-plastin在m 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加。同时,IHC结果亦显示:在H.pylori感染的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表达L-plastin上调。IF双染实验结果显示:在H.pylori感染的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L-plastin同Ep CAM存在共定位。2.H.pylori调控胃癌细胞L-plastin表达上调的机制研究(1)Traswell感染实验结果显示,相较未直接接触,H.pylori与细胞的直接接触可以显着的诱导L-plastin的表达。Δcag A菌株感染细胞结果显示:L-plastin的诱导表达仅在H.pylori NCTC 11637感染后增加,而在Δcag A感染后不增加。(2)qRT-PCR和WB实验结果显示:使用U0126阻断剂阻断ERK信号通路,可以显着的抑制H.pylori诱导的L-plastin表达。WB结果显示:相较Δcag A感染,H.pylori NCTC11637感染可以显着的诱导ERK1/2发生磷酸化。(3)qRT-PCR和WB实验结果显示:将表达cag A蛋白的质粒(cag A-pc DNA3.1)转染胃癌细胞后,其会显着的激活ERK信号通路,并上调L-plastin的表达。(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H.pylori感染诱导胃癌细胞内L-plastin表达上调的关键启动子反应区域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0bp内。(5)PROMO分析显示:在L-plastin的启动子区(-100到0)包含SP1结合位点(GGGGCGGGGA)。之后,在H.pylori感染状态下,使用siRNA将SP1表达抑制。同预期相符:抑制SP1表达后,H.pylori便不能有效的诱导L-plastin的表达。Ch IP实验结果显示:与未感染和Δcag A感染相比,H.pylori NCTC 11637可以有效的促进SP1结合至L-plastin的启动子区,然而,这种结合会被U0126所抑制。3.H.pylori调控胃癌细胞L-plastin表达上调的功能作用研究(1)WB实验结果显示:相较LV5-NC,LV5-L-plastin细胞能够过表达L-plastin。(2)WB实验结果显示:相较庆大霉素处理的H.pylori NCTC 11637感染的LV3-NC细胞,庆大霉素处理的H.pylori NCTC 11637感染的LV3-sh L-plastin细胞表达L-plastin显着降低。(3)体外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相较LV5-NC,过表达L-plastin后,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增多;而相较庆大霉素处理的H.pylori感染的LV3-NC细胞,庆大霉素处理的H.pylori感染的LV3-sh L-plastin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4)体内裸鼠肺转移模型显示:相较对照组(LV5-NC),过表达L-plastin后,小鼠的肺部肿瘤结节显着增多;而抑制L-plastin的表达后,出现肺部肿瘤结节的小鼠数量显着少与对照组。研究结论与意义:第一部分: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表达、调控和功能作用研究1 H.pylori感染诱导胃上皮细胞内ETS1表达2.H.pylori cag A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通过p65直接调控ETS1表达;并且IL-1β和TNFα可以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协同H.pylori诱导ETS1表达。3.H.pylori感染诱导的ETS1具有促进炎症的作用。4.本研究提示ETS1可能参与了H.pylori介导的“炎-癌”转化,从而使ETS1成为具有潜力的抑制胃炎进展的靶点。第二部分:L-plastin在H.pylori相关胃癌中的表达、调控和功能作用研究1.H.pylori感染诱导胃癌细胞表达L-plastin上调。2.H.pylori cag A激活ERK/SP1通路介导L-plastin的表达。3.H.pylori诱导的L-plastin促进胃癌细胞的转移。4.本研究提示L-plastin可作为抑制H.pylori相关胃癌进展的潜在治疗靶点。

周唯[6](2021)在《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胃癌和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其治疗方法以放化疗为主。复方苦参注射液是常用的抗肿瘤类中药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本研究在整合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网状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和食管癌的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希冀为科学评价其临床疗效和揭示其分子机制提供高质量证据。研究方法1网状Meta分析首先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复方苦参注射液等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治疗胃癌、食管癌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遴选文献,进而应用WinBugs1.4和Stata13.0软件对临床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和不良反应改善等结局指标进行分析,并生成网状关系图、曲线下面积图和三维数据立方体图,从而解析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其他同类注射剂相比的治疗优势与特点。2整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本论文综合运用了网络药理学、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芯片Meta分析、分子对接、经典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整合分析了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食管癌的作用机制。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研究中,首先对GEO和TCGA数据库中的miRNA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并且对其进行靶基因预测,之后应用WGCNA对TCGA中的RNA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进行关键模块筛选,根据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靶点和以上胃癌关键信息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的ceRNA网络构建。同时,本研究运用芯片Meta分析对比了关键基因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利用GO和KEGG富集分析以明确关键基因所涉及的生物调控途径;通过生存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进一步检测了关键基因对胃癌预后的意义。最后,采用分子对接验证关键基因和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相关成分的结合能力。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机制研究中,首先从GEO数据库中下载食管癌高通量测序芯片数据并进行整合差异分析;其次根据TCGA中的食管癌RNA测序数据进行关键模块构建筛选;最后根据DisgeNET数据进行食管癌疾病靶点的数据搜集。根据以上信息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从而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作用机制。3分子生物学实验本研究首先采用MTT和CCK-8方法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影响。之后分别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及食管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本研究采用TMT方法系统研究了复方苦参注射液给药后胃癌细胞蛋白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临床评价研究本部分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8篇,涉及8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相关胃癌患者5525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仅用FOLFOX相比,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以及减缓不良反应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多指标三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同类注射液相比在临床疗效和缓解不良反应综合评价中亦有较好排序。2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此部分研究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52篇,涉及7种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相关食管癌患者3876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仅用化疗相比,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恶心呕吐方面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使用成为最优干预措施的概率最大。相关结局指标聚类分析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多结局指标评价中亦有明显优势。3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预测得到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参与调控的ceRNA网络以及复方苦参注射液直接干预胃癌的基因靶点。对胃癌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 Meta 分析后发现关键基因 AKR1B1,CTSK,MMP2,TLR4,ADRB2,PDE1C和PTGER3在胃癌组织中具有显着差异。生存分析亦显示AKR1B1,MMP2和PTGER3在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激活诸如PI3K-Akt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来抑制癌细胞增殖并调节免疫力,从而治疗胃癌。4 基于整合高通量数据分析的食管癌关键基因研究此部分旨在确定与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相关的潜在关键基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癌症组织中共有134个上调和183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且据此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根据度值筛选出十个关键基因(AURKA,CDC20,BUB1,TOP2A,ASPM,DLGAP5,TPX2,CENPF,UBE2C和NEK2)。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多种细胞外相关条目和ECM-受体相互作用途径均与食管癌密切相关。5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首先应用WGCNA方法研究基因表达数据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而结合芯片分析的差异基因、疾病数据库基因和复方苦参注射液成分对应的预测靶标进行网络药理分析。结果显示EGFR、ERBB2、CCND1和AURKA是与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相关的核心基因。此外,通过富集分析预测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还可以调控食管癌中的ERBB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6 基于蛋白组学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分子作用机制本研究采取TMT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来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细胞后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析。研究发现,共有差异蛋白794个,其中包括上调蛋白490个以及下调蛋白304个。此外,结果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影响如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遏制胃癌进展。7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的增殖。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抑制胃癌细胞中AKR1B1和MMP2的过表达,还可以上调胃癌细胞中的PTGER3;此外,复方苦参注射液也可以下调食管癌细胞中的EGFR和AURKA的异常高表达。研究结论本论文在整合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临床大数据与生物信息大数据研究方法开展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评价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食管癌疗效确切且与同类注射液对比有优势或特色,其核心机制与调控胃癌、食管癌关键基因密切相关。同时,本研究还探索实践了以网状Meta分析、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实验为主链的中医药整合大数据研究模式,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特别是疗效与机制评价的有效联通提供了示范与路径。

许晶[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联合基因芯片的中医治疗晚期胃癌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首先,筛选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的受益人群,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晚期胃癌患者的中医处方用药规律,为晚期胃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通过网络药理学联合基因芯片技术,预测核心药物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寻关键靶点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为胃癌新药研发开辟新途径。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市桓兴肿瘤医院的晚期胃癌患者,从中筛选出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受益人群。受益人群定义基于前期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编号:2016-1-4171)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受益人群,即Ⅳ期生存时间≥11.1个月的患者。病理诊断参照WHO(2019年)《消化系统肿瘤分类》胃癌定义标准,临床分期参考国际抗癌联盟(UICC)及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胃癌TNM分期(第8版,2016)标准。最终纳入135例患者,收集性别、年龄、BMI、KPS评分、具体方药等信息,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纳入处方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关联规则等,最终获得核心药物组合。根据上述结果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检索TCMSP数据库和文献数据库得到药物有效成分,并通过Pubchem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活性化合物的潜在靶点,同时联合TCMSP数据库中的有效成分靶点以获得最终药物靶点。通过GEO数据库中胃癌基因芯片获取疾病靶点,Venn在线数据库获取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获得靶点PPI网络,Cytoscape3.8.1软件构建相关的可视化网络,并利用其MCODE和BisoGenent插件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Oncomine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探究关键靶点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纳入的135例患者中,男性81例,占比60%,女性54例,占比40%,男女之比为3:2;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为59.33岁,中位年龄为59岁,超过85%患者的年龄在50岁以上;最小BMI为12.33kg/m2,最大BMI为33.23kg/m2,BMI平均值为21.13kg/m2,超过50%患者的BMI在正常范围内;135名患者中KPS评分在70分及以上者共有127人,累计占94.07%。药物统计结果显示,135首处方涉及251味中药,药物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芪、党参、半夏、陈皮、茯苓、鸡内金、白术、甘草、神曲、麦芽等;四气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温、平、寒、凉、热,其中温、平、寒占比94.38%;五味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甘、苦、辛、酸、咸,其中甘、苦、辛占比90.41%;归经中脾经(22.47%)占比最高,其次为肺(16.86%)、胃(15.78%)、肝(13.68%)、肾(10.46%)等;药物功效以补虚类为主,辅以理气类、清热类、消食类等;对药物组合进行分析,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芪与半夏、黄芪与党参、党参与半夏、党参与陈皮等;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将135首处方分为三类,第一类以含有黄芪、党参、陈皮、半夏、茯苓为主处方有72首,第二类以含有黄芪、党参、陈皮、半夏、白术为主处方有33首,第三类以含有黄芪、鸡内金、甘草、麦芽、鸡血藤为主处方有30首。结合药物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黄芪-党参-陈皮-半夏-茯苓”为135首处方的核心药物组合。本研究共发现“黄芪-党参-陈皮-半夏-茯苓”有效活性成分77个,其中黄芪为23个、党参为20个、陈皮为6个、半夏为12个、茯苓为14个、党参半夏共同成分1个、黄芪茯苓共同成分1个,其中,黄芪中的槲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山萘酚(kaempferol)和熊竹素(Jaranol),党参中的木犀草素(luteolin),半夏中的黄芩素(baicalein),陈皮中的橙皮素((Rac)-Hesperetin)和柚皮素(naringenin),茯苓中的16 α-羟基脱氢甲基丙烯酸(16alpha-Hydroxydehydrotrametenolic acid)等成分为治疗胃癌的主要有效成分。以GEO数据库中GSE63089和GSE118916数据集的胃癌样本组织为研究对象,共得到520个胃癌的差异基因,其中涉及366个上调基因和154个下调基因。通过Venn数据库得到药物和胃癌的共同靶点58个,其中NTRK1、TP53、MCM2、CUL3、CDK2、FN1、ESR1、ITGA4、UBC、NPM1、CUL1 等为关键靶点。58 个共同靶点涉及的GO功能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代谢、DNA信号转导、调控有丝分裂过程、金属内肽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染色体结构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主要与细胞周期、细胞衰老、p53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有关。在Oncomine数据库数中,共有10项研究,涉及928个样本(胃癌和正常组织分别为500例和428例),研究发现NTRK1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项研究,涉及291个样本(胃癌和正常组织分别为205例和86例),研究发现TP53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项研究,涉及1274个样本(胃癌和正常组织分别为694例和580例),研究发现MCM2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发现NTRK1、TP53、MCM2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OS)和首次进展时间(FP)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的中医药处方治以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为主,辅以清热燥湿,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等,核心处方为“黄芪-党参-陈皮-半夏-茯苓”,体现了晚期胃癌“脾胃虚弱”的重要病机。“黄芪-党参-陈皮-半夏-茯苓”通过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木犀草素、黄芩素、橙皮素、柚皮素等活性成分调控NTRK1、TP53、MCM2、CUL3、CDK2等关键靶点以参与调控肿瘤细胞周期、炎症反应等过程,调控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发挥抗胃癌作用,其中NTRK1、TP53、MCM2在胃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三者表达水平越高,胃癌患者生存期越短,反之,三者表达水平越低,患者生存期越长。

刘玉彬[8](2021)在《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探析及对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干预》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相关癌因性疲乏的潜在作用靶点,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2.通过观察生脉注射液干预气阴两虚型胃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中成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借助TCMSP平台、化源网、化学数据库、Drug Bank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及已发表的文献筛选生脉注射液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及蛋白质靶点,使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生脉注射液“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Gen 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Dis Ge NET数据库挖掘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在线软件获得二者的共有靶点。再次使用Venny2.1在线软件获取生脉注射液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并制作韦恩图,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11.0获得蛋白互作图,运用Cytoscap e3.8.2软件对蛋白互作图进行拓扑参数计算,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平台对生脉注射液-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构建生脉注射液“有效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对生脉注射液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讨论。2.根据纳排标准,收集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符合研究要求的住院病例6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基础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疲乏程度、生活质量、中医症状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生脉注射液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经过数据库筛选及文献补充,最终得到生脉注射液有效活性成分64种,其中红参14种,五味子40种,麦冬10种。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红参59个,五味子57个,麦冬36个,合并去重后共得到116个靶点。2.胃癌-癌因性疲乏交集靶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及核心靶点的筛选:利用Venny2.1在线软件获取胃癌-癌因性疲乏交集靶点956个,生脉注射液-疾病交集靶点44个,通过拓扑参数计算,筛选出6个核心靶点:JUN、TNF、IL1B、CASP3、NOS3、PTGS2。3.生脉注射液GO生物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脉注射液参与细胞凋亡途径、细胞增殖、调节激素水平、细胞分化、药物反应、基因表达、蛋白激酶信号传导等20个生物学功能;相关基因靶点富集于细胞外膜、膜筏、突触后膜、细胞质等6种细胞成分;影响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酶结合、血红素结合、激酶结合、核受体活性等15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显着性通路19条,包括肿瘤相关通路、炎性细胞因子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生脉注射液可能是通过扼制肿瘤细胞增殖、促使肿瘤细胞消亡、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调控HPA轴功能发挥抗肿瘤、改善癌因性疲乏作用的。4.收集到合格的气阴两虚型胃癌相关癌因性疲乏患者60例,按1:1随机分配原则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经基线分析,两组性别、年龄、体育锻炼情况、临床分期、治疗史及治疗前各量表评分和实验室指标不具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可以进行比较。治疗14天后,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组在Piper疲乏量表评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卡氏评分、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基础治疗组(P<0.05)。两组在诊治过程中均有一些患者出现了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的轻度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与本研究相关的不良反应与毒副反应,总体安全性较好。研究结论1.生脉注射液具有多个有效成分、多个蛋白质靶点、多条机制通路协同作用的特点,3味中药共包含64种有效成分,有效成分作用靶点116个,参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等不同过程。2.胃癌相关靶点11842个,癌因性疲乏相关靶点1484个,胃癌-癌因性疲乏共有靶点956个,生脉注射液-疾病交集靶点44个,其中核心靶点6个,分别为:JUN、TNF、IL1B、CASP3、NOS3、PTGS2,为生脉注射液治疗癌因性疲乏的可能潜在靶点。3.生脉注射液作用于细胞凋亡途径、调控细胞增殖、调节激素水平、细胞分化、药物反应、基因表达、蛋白激酶信号传导等20个生物学功能;显着富集于细胞外膜、膜筏、突触后膜、细胞质等6种细胞成分中;影响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酶结合、血红素结合、激酶结合、核受体活性等15个分子功能;显着影响肿瘤相关通路、炎性细胞因子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19条信号通路。4.生脉注射液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相关细胞分裂、增殖,诱使肿瘤细胞死亡等机制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生成、调节相关激素水平、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机制改善疲乏、负面情绪。5.生脉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对癌因性疲乏的治疗优于单纯基础治疗,显着降低患者的PF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抑郁状态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KPS评分,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疲乏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可上调淋巴细胞亚群分析中CD3+、CD3+/CD4+、CD3+/CD8+细胞比例,提高患者免疫功能。7.生脉注射液联合治疗可以显着升高患者的WBC水平,发挥减轻骨髓抑制的作用,且无肝肾毒性反应及与本研究有关的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

齐明然[9](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RP11-7K24.3通过miR-17-5p/ZBTB4轴对胃癌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参与诱导、多种分子动态调控、病理机制极为复杂的系统性疾病,近年来关于胃癌的分子机制研究在不断进步,但仍缺少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特异性靶标,通过整体性构建胃癌中的分子共调控网络,深入挖掘关键调控分子及其功能,对于阐明胃癌发生与发展的潜在机制、寻找有效的诊断及治疗靶点、研制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多种生物过程,在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对于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胃癌中lncRNA的表达情况,构建lncRNA相关的调控网络,探索关键lncRNA的生物功能,可以为胃癌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条新思路,为研发新的诊治方案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中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内胃癌样本中差异表达的lncRNA、miRNA及mRNA,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构建了胃癌中的lncRNA/miRNA/mRNA共调控网络,对调控网络中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及模块提取,由此筛选得到关键lncRNA,进一步针对关键lncRNA进行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与生存分析。此外,通过检测生存相关的lncRNA RP11-7K24.3在胃癌细胞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RP11-7K24.3/miR-17-5p/ZBTB4三者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深入地分析了RP11-7K24.3/miR-17-5p/ZBTB4轴对胃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从而明确其在胃癌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调控作用。第一部分胃癌中lncRNA/miRNA/mRNA共调控网络的构建及关键lncRNA的筛选从TCGA数据库下载372例胃癌样本和32例癌旁样本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通过差异分析筛选得到2221个差异lncRNA,168个差异miRNA及3879个差异mRNA,整合使用Target Scan、miRDB、DIANA等数据库资源,构建了胃癌相关的lncRNA/miRNA/mRNA共调控网络,通过对网络中的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以及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和模块分析,筛选得到76个关键lncRNA,进一步对关键lncRNA进行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和生存分析,分析发现HULC和RP11-314B1.2与多个临床特征密切相关,AC018647.3、MAGI2-AS3、MIR99AHG、NR2F1-AS1、LINC00106、PVT1、RP5-1074L1.4和RP11-7K24.3与总体生存期相关,并构建了一个由LINC00106和RP11-999E24.3组成的预后风险模型。通过q RT-PCR对临床特征相关的11个关键lncRNA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发现RP11-7K24.3在多种胃癌细胞内一致性低表达,推测RP11-7K24.3不仅可以作为胃癌预后分析的特异性标志物,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探索其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第二部分RP11-7K24.3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通过在5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样本中对RP11-7K24.3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发现RP11-7K24.3在胃癌组织内显着低表达,且其低表达状态与胃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和远端转移密切相关。利用细胞核质RNA分离实验,发现RP11-7K24.3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将pc DNA3.1 RP11-7K24.3转染至胃癌细胞HGC-27和SGC-7901内以实现过表达RP11-7K24.3,同时利用CCK-8和EdU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结果提示过表达RP11-7K24.3可以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检测发现过表达RP11-7K24.3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RP11-7K24.3胃癌细胞内的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过表达RP11-7K24.3可以抑制EMT过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到过表达RP11-7K24.3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凋亡。另外,通过小鼠移植瘤实验,发现过表达RP11-7K24.3可以在体内水平降低胃癌的生长速度和肿瘤体积。体内体外实验均证明RP11-7K24.3在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三部分RP11-7K24.3调控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证实了miR-17-5p与RP11-7K24.3的结合关系。通过q RT-PCR检测到miR-17-5p在胃癌细胞内明显高表达,且RP11-7K24.3过表达后可以抑制miR-17-5p的表达水平。利用miR-17-5p mimics或miR-17-5p inhibitor在胃癌细胞HGC-27和SGC-7901中进行转染,以完成miR-17-5p的过表达或敲降,同时通过CCK-8和EdU实验检测发现miR-17-5p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中发现miR-17-5p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miR-17-5p可以促进EMT过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miR-17-5p可抑制胃癌细胞凋亡;然而通过共转染miR-17-5p mimics和pc DNA3.1RP11-7K24.3后可以逆转miR-17-5p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促进作用和对凋亡的抑制作用。与此同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证实了miR-17-5p与ZBTB4的结合关系。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ZBTB4在胃癌细胞内明显低表达,过表达miR-17-5p可以抑制ZBTB4的表达,而过表达RP11-7K24.3可以促进ZBTB4的表达,表明RP11-7K24.3可以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7-5p,抑制miR-17-5p对ZBTB4的沉默作用。另外,通过CCK-8、EdU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验等发现ZBTB4过表达后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过程,并促进胃癌细胞凋亡,但共转染miR-17-5p mimics后可以逆转ZBTB4单独过表达的调控功能。此外,我们通过Western Blot初步检测到RP11-7K24.3通过miR-17-5p/ZBTB4轴对下游转录因子Sp1、Sp3和Sp4的调控作用。系列实验结果表明RP11-7K24.3/miR-17-5p/ZBTB4轴可能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过程,影响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进程。

李雅娟[10](2021)在《南蛇藤提取物通过miR-144/451靶向mTOR抑制胃癌EMT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miR-144/45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可能是miR-144/451的分子作用靶点。中草药南蛇藤茎乙酸乙酯提取物(Celαstrus orbiculatus Thunb,COE)为本课题组发明专利,可通过抑制胃癌细胞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发挥抑制胃癌细胞早期转移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主要研究南蛇藤提取物是否通过miR-144/451靶向mTOR,进而抑制胃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对新型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与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miR-144/451和mTOR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目的:利用 miR-144/451 敲除(Knockout,KO)小鼠,研究 miR-144/451 和 mTOR 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取3只miR-144/451 KO小鼠的胃组织,以同品系野生C57BL/6小鼠的胃组织为对照。提取总蛋白,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mTOR信号转导通路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提取总RNA,利用qRT-PCR法定量检测mTOR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C57BL/6小鼠相比,miR-144/451 KO小鼠胃组织蛋白中E-cadherin的表达量明显降低,Vimentin、N-cadherin、mTOR、p-mTOR、PI3K、p-PI3K、Akt 和p-Akt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5);miR-144/451 KO小鼠胃组织总RNA中mTOR的表达显着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miR-144/451 KO下调E-cadherin的表达,同时Vimentin、N-cadherin和mTOR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上调(P<0.05)。结论:miR-144/451与mTOR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密切关系。第二部分miR-144/451缺失对小鼠自发性胃癌的影响目的:利用miR-144/451 KO小鼠,构建胃炎后自发性胃癌模型,探讨miR-144/451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分子机制。方法:苯并芘(BaP)以玉米油配制成浓度为5 mg/mL,按10 μL/g体重剂量灌胃。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野生型小鼠玉米油对照组、野生型小鼠苯并芘组、miR-144/451 KO小鼠玉米油对照组、miR-144/451 KO苯并芘组。每周2次灌胃,共6周。末次灌胃后,第2周、8周、16周、24周和30周,各组随机处死1只小鼠。取小鼠全胃,沿胃大弯切开,肉眼观察。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TOR相关蛋白表达情况,qRT-PCR法检测mTOR的mRNA表达量。结果:野生型C57BL/6小鼠,玉米油对照组,镜下胃粘膜、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境界清晰;经BaP灌胃组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其它未见明显变化。miR-144/451 KO小鼠,玉米油对照组,胃组织与正常C57BL/6小鼠组接近,而经BaP灌胃的miR-144/451 KO组小鼠,显微镜下发现胃部均出现异常分化现象,达到原位癌级别。Western blot、qRT-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经BaP刺激后mTOR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miR-144/451 KO小鼠体内mTOR表达水平最高(P<0.05)。结论:敲除miR-144/451表达,mTOR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小鼠更易发生胃癌,促进EMT进程。第三部分南蛇藤提取物对高表达miR-144/451的人胃癌细胞的影响目的:分别构建高表达miR-144和miR-451的4种人胃癌细胞模型(AGS/miR-144+、AGS/miR-451+、HGC-27/miR-144+、HGC-27/miR-451+),研究南蛇藤提取物对高表达miR-144/451的人胃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MTT 法检测 COE(20、40、80、160、320 μg/mL)对人胃癌 AGS/miR-144+、AGS/miR-451+、HGC-27/miR-144+、HGC-27/miR-451+细胞增殖的影响。对数生长期细胞,200 μg/mL COE处理24h后,qRT-PCR法定量mTOR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COE对mTOR信号转导通路和EMT相关蛋白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考察COE对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COE 明显抑制人胃癌 AGS/miR-144+、AGS/miR-451+、HGC-27/miR-144+、HGC-27/miR-451+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COE处理后,4种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E-cadherin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同时Vimentin、N-cadherin、mTOR、p-mTOR、PI3K、p-PI3K、Akt、p-Akt、4EBP1 和 p-4EBP1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低(P<0.05)。结论:COE协同miR-144/451靶向mTOR,通过P1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抑制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

二、胃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胃癌早期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血清学标志物
    1.1 胃蛋白酶原
    1.2 胃泌素17
    1.3 幽门螺杆菌抗体
    1.4 联合检测
2 遗传变异标志物
    2.1 遗传易感性
    2.2体细胞突变
3 表观遗传变异标志物
    3.1 DNA甲基化
    3.2 非编码RNA
4 基于液态活检技术的标志物研究
5 蛋白质组学研究
6 代谢组学研究
7 微生物组学研究
8 展望

(2)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转录组学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CAG与胃癌前疾病的定义
        2. CAG的临床研究进展
        3. CAG的基础研究进展
        4. 小结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 辨证治疗
        2. 成方治疗
        3. 自拟方治疗
        4. 中西医药联合治疗
        5. 中成药治疗
        6. 外治法
    综述三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1. 转录组学研究的相关技术
        2. 转录组学在中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展望
    综述四 魏玮教授治疗CAG相关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1. 辛开苦降,善用经方
        2. 益气活血,消症化瘕
        3. 调畅情志,和解少阳
        4. 调枢通胃,总揽全局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样本量估算与数据管理
        2.3 研究对象
        2.4 干预措施
        2.5 疗效评价指标
        2.6 安全性指标
        2.7 统计方法
        2.8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疗效结果分析
        3.3 安全性评价
    4、讨论
        4.1 半夏泻心汤可以减轻CAG患者中医症状
        4.2 半夏泻心汤可以调节CAG患者胃功能血清学水平
        4.3 半夏泻心汤可以改善CAG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4.4 半夏泻心汤可以提高CAG患者睡眠质量
        4.5 半夏泻心汤可以降低CAG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转录组学半夏泻心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来源
        1.2 受试者与血样采集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4 软件及数据库
        1.5 样本准备
        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结果
        2.1 测序基本情况
        2.2 差异表达筛选结果
        2.3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2.4 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富集分析
        2.5 PPI网络分析
    3、讨论
        3.1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抑制炎症
        3.2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免疫调节
        3.3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抗肿瘤
        3.4 半夏泻心汤治疗CAG与神经调控
    4、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存在问题与不足
    4. 展望
致谢
附件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件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3)自拟资生七味饮联合化疗治疗痰食瘀阻型Ⅳ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临床样本
诊断标准
研究方案
研究结果
讨论
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胃癌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整合多组学数据挖掘胃腺癌驱动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胃癌的最新概况
    1.2 胃癌的主要发病原因
    1.3 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1.4 靶向治疗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第2章 胃癌差异表达基因与拷贝数变异基因的整合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数据下载
        2.2.2 数据预处理
        2.2.3 基因的筛选
        2.2.4 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2.2.5 PPI网络及重要子网络
    2.3 统计结果分析
        2.3.1 差异表达基因
        2.3.2 上调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2.3.3 下调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2.3.4 PPI网络及重要子网路
        2.3.5 胃癌驱动基因的筛选
        2.3.6 驱动基因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胃癌差异MIRNA的靶基因预测与靶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miRNA数据下载和预处理
        3.2.2 miRNA靶基因预测与筛选
        3.2.3 建立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
        3.2.4 调控网络中基因的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3.3 统计结果分析
        3.3.1 miRNA表达矩阵
        3.3.2 差异表达miRNA
        3.3.3 靶基因的预测
        3.3.4 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
        3.3.5 靶基因的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3.3.6 调控网络中miRNA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3.3.7 靶基因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5)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控ETS1和L-plastin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胃相关疾病中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H.pylori感染概述
    1.2 H.pylori胃炎
    1.3 H.pylori相关胃癌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ETS1在H.pylori胃炎中的表达、调控和功能作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L-plastin在 H.pylori相关胃癌中的表达、调控和功能作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3.5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ETS1 在消化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L-plastin在恶性上皮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基于网状Meta分析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基于整合高通量数据分析的食管癌关键基因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相关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第一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胃癌细胞实验研究
        1 仪器与器材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基于蛋白组学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1 仪器与器材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食管癌细胞实验研究
        1 仪器与器材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数据挖掘联合基因芯片的中医治疗晚期胃癌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晚期胃癌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1 胃癌的中医溯源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药论治
        2 西医治疗晚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2.1 病因
        2.2 晚期胃癌的治疗手段
        3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在中医药的应用
        1 数据挖掘的概念
        2 数据挖据在中医药的应用
        2.1 用于中医证候分析
        2.2 用于中药处方规律分析
        2.3 用于方剂配伍规律分析
        2.4 用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
        2.5 用于中医药其他领域
        3 生物信息学的概念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
        3.2 生物信息学在中医药的应用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研究内容一 135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中医处方用药规律挖掘
        1 研究内容
        1.1 数据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受益人群定义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分析软件
        2.3 规范处方药名
        2.4 数据录入和核对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基本信息统计
        3.2 药物频次统计
        3.3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3.4 药物功效统计
        3.5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3.6 药物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基本信息分析
        4.2 药物频次分析
        4.3 药物功效分析
        4.4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4.5 药物组方规律和关联分析
        4.6 核心药物分析
        4.7 不足与展望
    研究内容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基因芯片分析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胃癌作用机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2.1 筛选药物活性成分和靶点
        2.2 筛选胃癌作用靶点
        2.3 构建PPI网络
        2.4 GO和KEGG富集分析
        2.5 关键靶点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
        3 结果
        3.1 “黄芪-党参-陈皮-半夏-茯苓”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
        3.2 胃癌作用靶点
        3.3 胃癌差异基因的PPI网络图
        3.4 “药物-疾病“共同靶点PPI网络图
        3.5 共同靶点PPI网络拓扑分析
        3.6 “有效成分-共同靶点”可视化网络图的构建
        3.7 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
        3.8 关键靶点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
        4 讨论
        4.1 “黄芪-党参-陈皮-半夏-茯苓”有效活性成分分析
        4.2 关键靶点分析
        4.3 通路富集分析
        4.4 关键靶点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探析及对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探析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生脉注射液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潜在机制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生脉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干预气阴两虚型胃癌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案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6 研究结果
    7 小结
讨论
    1 课题的研究背景
    2 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依据
    3 生脉注射液改善CRF可能的机制
    4 生脉注射液干预气阴两虚型胃癌CRF患者的研究结果分析
    5 安全性分析
    6 不足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癌因性疲乏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长链非编码RNA RP11-7K24.3通过miR-17-5p/ZBTB4轴对胃癌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胃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1.1.1 胃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1.1.2 胃癌分子表达谱的研究进展
    1.2 lncRNA的分子特征与生物功能
        1.2.1 lncRNA的分类
        1.2.2 lncRNA的作用模式
        1.2.3 lncRNA的生物功能
    1.3 ln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意义
        1.3.1 lncRNA与胃癌的早期诊断
        1.3.2 lncRNA与胃癌的进展与转移
        1.3.3 lncRNA与胃癌的预后判断
第2章 胃癌中lncRNA/miRNA/mRNA共调控网络的构建及关键lncRNA的筛选
    2.1 前言
    2.2 胃癌中差异表达lncRNA、miRNA及mRNA的表达谱分析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3 胃癌中lncRNA/miRNA/mRNA共调控网络的构建及生物功能分析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方法
        2.3.3 实验结果
    2.4 关键lncRNA的筛选及初步验证
        2.4.1 实验材料
        2.4.2 实验方法
        2.4.3 实验结果
    2.5 讨论
第3章 RP11-7K24.3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3.1 前言
    3.2 RP11-7K24.3在胃癌中的表达验证及亚细胞定位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结果
    3.3 过表达RP11-7K24.3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胃癌细胞凋亡
        3.3.1 实验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3.3 实验结果
    3.4 过表达RP11-7K24.3抑制胃癌小鼠模型肿瘤生长
        3.4.1 实验材料
        3.4.2 实验方法
        3.4.3 实验结果
    3.5 讨论
第4章 RP11-7K24.3调控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RP11-7K24.3通过miR-17-5p调控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3 RP11-7K24.3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7-5p调控ZBTB4的表达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方法
        4.3.3 实验结果
    4.4 miR-17-5p通过ZBTB4调控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4.4.1 实验材料
        4.4.2 实验方法
        4.4.3 实验结果
    4.5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南蛇藤提取物通过miR-144/451靶向mTOR抑制胃癌EMT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iR-144/451和mTOR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及耗材
        1.4 引物及序列
        1.5 主要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Western blot实验
        2.2 qRT PCR实验
        2.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miR-144/451 KO小鼠胃组织EMT相关蛋白的表达量
        3.2 miR-144/451 KO小鼠胃组织mTOR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3.3 miR-144/451 KO小鼠胃组织mTOR mRNA的表达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miR-144/451缺失对小鼠自发性胃癌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药品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仪器及耗材
        1.5 引物及序列
    2. 实验方法
        2.1 药品准备
        2.2 构建miR-144/451敲除的C57BL/6小鼠胃炎模型
        2.3 小鼠培养
        2.4 Western blot实验
        2.5 qRT-PCR实验
        2.6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小鼠胃组织的外观变化
        3.2 miR-144/451 KO对小鼠发生自发性胃癌的影响
        3.3 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3.4 胃组织mTOR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
        3.5 mTOR mRNA的表达情况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南蛇藤提取物对高表达的miR-144/451的人胃癌细胞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仪器耗材
        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1.6 引物及序列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总RNA提取
        2.3 miRNA反转录
        2.4 PCR实验
        2.5 MTT实验
        2.6 Western blot实验
        2.7 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
        2.8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成功构建高表达miR-144/451的人胃癌AGS和HGC-27细胞
        3.2 高表达miR-144/451的人胃癌细胞中mTOR mRNA的表达水平
        3.3 南蛇藤提取物对高表达miR-144/451的人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4 南蛇藤提取物对高表达miR-144/451的人胃癌细胞中mTOR的mRNA的影响
        3.5 南蛇藤提取物对高表达miR-144/451的人胃癌细胞中mTOR相关蛋白的影响
        3.6 南蛇藤提取物对高表达miR-144/451的人胃癌细胞中EMT相关蛋白的影响
        3.7 南蛇藤提取物对高表达miR-144/451的人胃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miRNA在胃癌相关mTOR信号通路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胃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胃癌早期诊断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 许恒敏,李哲轩,张阳,张婧莹,周彤,游伟程,李文庆,潘凯枫.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11)
  • [2]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基于转录组学的作用机制研究[D]. 国嵩.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3]自拟资生七味饮联合化疗治疗痰食瘀阻型Ⅳ期胃癌的临床观察[D]. 崔亚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整合多组学数据挖掘胃腺癌驱动基因的研究[D]. 杨正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5]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控ETS1和L-plastin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胃相关疾病中的功能研究[D]. 滕永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6]基于整合大数据的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胃癌与食管癌上市后评价研究[D]. 周唯.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7]基于数据挖掘联合基因芯片的中医治疗晚期胃癌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D]. 许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生脉注射液治疗胃癌癌因性疲乏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探析及对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干预[D]. 刘玉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长链非编码RNA RP11-7K24.3通过miR-17-5p/ZBTB4轴对胃癌发生发展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 齐明然. 吉林大学, 2021(01)
  • [10]南蛇藤提取物通过miR-144/451靶向mTOR抑制胃癌EMT的作用及机制[D]. 李雅娟. 扬州大学, 2021

标签:;  ;  ;  ;  ;  

胃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