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性设计论文-许英英

补偿性设计论文-许英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补偿性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河,湿地公园,生态补偿

补偿性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许英英[1](2016)在《城市化进程中白河湿地公园的生态补偿性设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湿地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因素。通过对白河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湿地公园改造的实例,提出补偿性设计思路,规划和改造白河湿地公园,并对已破坏的白河生态系统进行生态补偿,为南阳城市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6年18期)

章朦晰[2](2015)在《“生态补偿性设计”概念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设计"已经逐渐称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但是同时也充满了怀疑。社会上、文献资料中大量、频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视之为必然的真理。但同时会不断地看到其中的一些问题。在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性设计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学家的观点,力图理清生态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谓的"生态设计"和一些其他的角度来探讨对当前设计的批评与分析,提出了"生态补偿性设计"的概念,讲诉了生态补偿性设计的方法如何在具体的设计中实现,阐述了生态设计同生态补偿性设计的特点和方法,同时再生和循环经济也为设计及实践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5年18期)

殷凡迪[3](2014)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筑的补偿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特殊教育,近年来被国家高度重视。办好特殊教育,对于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增加残疾人家庭福祉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特殊教育学校是特殊教育的主要载体,不能只注重特殊教育的发展,而忽略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软件条件和硬件设施得不到同步发展,那么教育质量将很难得到保证。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使残疾儿童的缺陷得到补偿,融入社会生活,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中也要融入缺陷补偿的思想。本篇论文着重从残疾学生的缺陷补偿的独特视角出发,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筑设计进行研究。“缺陷补偿”的理念贯穿于残疾人的一生,从生活、学习到就业。本文通过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大量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以及对国内外特殊教育学校实例的分析总结,对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界定。通过对残疾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的分析,了解到残疾儿童真正的需求,从建筑的角度出发,从材料、色彩、平面布局、空间形式的选择,建筑物理环境,建筑的安全性等对其生理缺陷进行补偿;从建筑的交往性空间的设计、人性化空间的设计、引导性空间的设计等,对其心理缺陷进行补偿,提出特殊教育学校补偿性的设计原则。最后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趋势作了总结和展望。本文的内容不求面面俱到,而紧紧围绕补偿性这一中心思想进行展开,希望通过分析和探讨特殊教育学校的设计方法和策略,为特殊教育建筑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为今后特殊教育学校建筑的设计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状况可以折射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水平,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会促进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反过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也会制约特殊教育的发展。当前我国对于特殊教育事业是十分关注的,需要有好的实体对特殊教育成果进行实现,由此可见,提出切实可行的特殊教育建筑设计方法,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4-12-01)

刘岚[4](2013)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景观补偿性设计理论及实践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加速,目前旧城改造项目十分普遍。文章从城市更新改造的角度提出生态景观的补偿性设计思想,对其国内外的理论演变及实践发展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对我国城市建设中生态景观建设现状进行了思考。(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3年09期)

郑雅慧,刘岚,许丽,刘涛,于玮[5](2011)在《滨河旧区景观生态补偿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城市滨河旧区的重新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对滨河旧区的常规设计与生态补偿性设计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通过大量的国内外实证研究,对比分析方法,提出滨河旧区生态补偿性设计叁大策略:(1)河道生态补偿。采用工程措施补偿河道自然形态,采用分层法补偿河岸生态缓冲带,自然原型护岸补偿生态河岸带从而恢复生物栖息地、生物保护措施补偿河道湿地系统;(2)历史文脉补偿。历史文物性建筑保护和动态功能置换、传统旧建筑"立面主义"保护、当地风俗补偿;(3)交通设施完善。总之,应用生态补偿性设计策略,应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并对于滨河旧区的景观设计给予全新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吴银玲[6](2009)在《小城镇居住区环境的生态补偿性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1小城镇居住区环境生态补偿设计的含义生态补偿设计是指城镇化过程中运用人工干预措施,对居住区环境性有意识地考虑设计一些对生态环境有补偿作用的景观元素和将对居住区原有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尽可能减少的设计方式或设计措施。小城镇居住区环境生态补偿设计包含4个方面(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期刊2009年09期)

刘岚,漆小平[7](2009)在《城市废置地区生态景观的补偿性设计理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市废置地区生态景观再造的角度入手,综合考虑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因素的潜在要求,提出以补偿性设计的思路进行规划和改造,明确补偿性设计的内涵目标,提出建立生态景观补偿性设计的评估和引导机制,使得阶段评估成为设计过程的重要的手段。(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25期)

王洪涛[8](2008)在《高速公路景观与补偿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高速公路景观与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与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08年07期)

刘岚[9](2008)在《城市废置地区生态景观再造补偿性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环境矛盾的严重和经济发展的浪潮,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多方面的体会和感受。人们在享受快捷便利、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一些不和谐的色调。新城楼宇林立,旧城衰败破落,新工业园招商引资,旧工业厂区无人问津,垃圾场处行人远避,老河滩前臭气熏天…这种新旧城貌的交织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现状。其实旧城也可以是充满人情味和繁荣气息的,被废弃的土地一样也富有价值的,它们的地理位置可以使其得天独厚地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中心,场地中所凝练的丰富人文底蕴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岁月的积淀、精神的丰厚。所以不论是从经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人文、城市景观风貌角度来考虑,对城市中这些被人们遗弃或正在衰败的地区进行生态的景观改造,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关键是如何去改造,改造成什么,改造的效果好不好。本文就是从城市废置地区生态景观再造的角度入手,综合考虑了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因素的潜在要求,提出补偿性设计的思路,进行规划和改造。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对已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进行补偿,对缺失的人文脉络连接延续,给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目前对城市废置地区进行生态景观改造的项目逐渐增多,但是不论在理论上还是设计实践上都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本文对废置地区生态景观再造进行研究,期待能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理论上,首先明确废置地区生态景观补偿性设计的内涵目标,指出其与常规设计的不同之处,其次对国内外废置地区的改造实践进行介绍分析,总结出改造的类型模式,归纳出补偿性设计的重要原则。在实践体系探索中,首先提出“反设计”的设计思路,并把补偿性设计程序概括为七项步骤,随后对具体的补偿性设计手法和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提出,要建立对生态景观补偿性设计的进行评估和引导的机制,在设计之始直至设计施工完成都能对方案设计进行评估和指导,使得阶段评估成为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引导机制旨在不仅引导设计师、设计方向走向生态和谐,更期待于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以及广大市民树立起健康的生态价值观,对生态景观、生态设计向往之,实践之…(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08-05-01)

高怀刚,李欣鹤,刘立杰,柳孟松[10](2007)在《高速公路景观补偿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内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指出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种种不足,提出高速公路景观补偿性设计。(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07年05期)

补偿性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态设计"已经逐渐称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但是同时也充满了怀疑。社会上、文献资料中大量、频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视之为必然的真理。但同时会不断地看到其中的一些问题。在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性设计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态学家的观点,力图理清生态与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谓的"生态设计"和一些其他的角度来探讨对当前设计的批评与分析,提出了"生态补偿性设计"的概念,讲诉了生态补偿性设计的方法如何在具体的设计中实现,阐述了生态设计同生态补偿性设计的特点和方法,同时再生和循环经济也为设计及实践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补偿性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许英英.城市化进程中白河湿地公园的生态补偿性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16

[2].章朦晰.“生态补偿性设计”概念的反思[J].城市地理.2015

[3].殷凡迪.特殊教育学校建筑的补偿性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

[4].刘岚.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景观补偿性设计理论及实践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3

[5].郑雅慧,刘岚,许丽,刘涛,于玮.滨河旧区景观生态补偿性设计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1

[6].吴银玲.小城镇居住区环境的生态补偿性设计探讨[J].JournalofLandscapeResearch.2009

[7].刘岚,漆小平.城市废置地区生态景观的补偿性设计理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

[8].王洪涛.高速公路景观与补偿性设计[J].民营科技.2008

[9].刘岚.城市废置地区生态景观再造补偿性设计探讨[D].湖北工业大学.2008

[10].高怀刚,李欣鹤,刘立杰,柳孟松.高速公路景观补偿性设计[J].中外公路.2007

标签:;  ;  ;  

补偿性设计论文-许英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