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模型论文-徐旭,席越,姚文娟

湿润模型论文-徐旭,席越,姚文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湿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降雨入渗,湿润峰模型,土壤含水率分布,非饱和参数

湿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徐旭,席越,姚文娟[1](2019)在《基于降雨入渗全过程的非饱和湿润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降雨入渗过程进行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土壤的蓄水能力,减缓城市管网的泄洪压力。为更真实地反映入渗过程中土壤的含水率分布情况,将降雨入渗过程进行分段,确定各阶段土壤含水率分布函数,提出了修正的非饱和湿润峰模型。同时,结合达西定律,引入土体非饱和参数,得到均匀土体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土壤含水率、浸润深度和累计入渗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显示,入渗过程中土壤表层含水率和浸润深度随时间呈非线性变化。对于高强度降雨,当表层土壤饱和后,开始出现积水。累计入渗量最终取决于土壤的饱和渗透性质,降雨强度对其影响有限。分别将4种土质土体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相对偏差均小于5%。(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郑明,赵经华,马英杰,洪明[2](2019)在《局部湿润模型模拟南疆滴灌枣园蒸散量及蒸腾量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适用于模拟南疆滴灌成龄枣园蒸散及其组成成分的模型,了解枣园土壤蒸发特征,本研究在双源模型和局部湿润灌溉方式下稀疏植被蒸散估算模型基础之上构建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以涡度相关法实测2017年枣园蒸散数据,对双源模型(Shuttleworth-Wallace)及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PartialRoot-zoneIrrigationmodel)系数进行拟合;之后通过评价两种模型模拟值的可靠性以及增加和减少模型参数10%来观测模型各参数对蒸散的影响方式,并校验各模型参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然后以涡度相关法与液流法实测的2018年枣园蒸散与蒸腾量为基准值,对双源模型与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模拟2018年枣园蒸散及蒸腾量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模拟南疆滴灌枣园蒸散及其组分的模型并模拟滴灌枣园土壤蒸发特征。结果表明: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和双源模型的模型系数拟合准确;依据模型模拟评价标准,两种模型模拟2018年枣园蒸散的结果均为极好,且精度基本一致。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模拟蒸腾量结果良好,与实际测定值之间的差值为15.73 mm;双源模型模拟蒸腾量结果不可取。因此筛选出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模拟枣园土壤蒸发,枣园土壤蒸发量占蒸散量的19.74%。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可以准确估算滴灌成龄枣园蒸散及蒸散组成成分。(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05期)

毛钧,Inman-Bamber,N,G,陆鑫,Jackson,P,A,王靖[3](2018)在《APSIM-Sugar模型在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的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对APSIM-Sugar模型在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方法】从研究地区2个代表站点甘蔗大田试验获取调参验证数据集,基于标准品种Q117模型参数,采用试错法对8个关键品种参数进行优化和模拟精度评价。【结果】确定了Q208和ROC22两个甘蔗新品种的模型参数优化值,评估了模型在云南蔗区的产量糖分模拟误差范围。结果显示蔗糖产量实测值与模型模拟值显着相关,绝对误差小于2 t/hm~2,斜率在0. 8~1. 26,R~2大于0. 8。【结论】经过校验的APSIM-Sugar模型能较好模拟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甘蔗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响应环境变化造成的产量和糖分差异,但是在多年宿根和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模拟精度仍有待提高。模型品种参数和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是造成模型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何振嘉,傅渝亮,王博,费良军[4](2018)在《涌泉根灌不同浓度肥液入渗特性及土壤湿润体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涌泉根灌肥液入渗特性及湿润体水氮运移的变化规律,在陕北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原状土上进行了涌泉根灌肥液入渗试验。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之间符合Kostiakov幂函数关系(R2>0.9,P<0.01);涌泉根灌入渗能力与增渗效果均随肥液浓度增大而增大;水平湿润锋与竖直湿润锋运移距离均随肥液浓度增大而增大,且均与入渗时间呈显着的幂函数关系,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湿润锋运移距离的拟合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在–3.84%~5.20%以内。肥液浓度的不同对于湿润体大小略有影响。提出了涌泉根灌肥液入渗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和NH_4~+-N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单位含水率的变化可引起的肥液浓度变化,且模型的计算精度较高(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并符合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和NH_4~+-N分布规律,可对不同位置处土壤含水率及NH_4~+-N含量进行估算。水分分布情况对肥液浓度条件敏感性较低,NH_4~+-N分布情况对肥液浓度条件敏感性较高。研究可为涌泉根灌水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李泳霖,王仰仁,孙小平,郑志伟[5](2018)在《基于湿润区分层假定对Green-Ampt模型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假定入渗过程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入渗前期土壤饱和区与非饱和区厚度之比为一常数2β,非饱和区厚度随着入渗的进行而逐渐增大;入渗后期非饱和区的厚度不再随时间变化,为一定值,只有饱和区厚度随时间变化,基于此对Green-Ampt模型进行了改进。用传统Green-Ampt模型和改进模型对6组入渗测试资料进行拟合,传统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为0.982(6组数据的平均值),相比传统模型,改进模型的拟合精度明显提高,相关系数提高了0.016,达到0.998(对应β=15);其中两组数据的效果尤为明显,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0.07和0.04,均达到了0.99以上。改进模型与传统模型同样具有较强的物理意义,但与传统模型相比,改进模型拟合得到的稳定入渗率更接近于测试值,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范严伟,邵晓霞,王英,龚家国[6](2018)在《垂直线源灌土壤湿润体尺寸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HYDRUS-2D模型建立了垂直线源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设置81种情景,模拟获得不同土壤质地、初始含水率以及线源长度、线源直径和埋深条件下的湿润体变化过程。湿润体尺寸主要受土壤质地影响,土壤质地越粗,湿润锋运移越快,线源长度、线源直径和埋深对其影响较小。土壤湿润锋运移过程符合幂函数关系,幂函数指数在水平和垂直向上方向上变化较小,而在垂直向下方向上随饱和导水率(Ks)的增大而增大;幂函数系数随Ks的增大而增大。提出了包含Ks在内的垂直线源灌土壤湿润体尺寸预测模型,试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MAE和RMSE接近0,PBIAS在-4%~9%之间,NSE不小于0.929,说明预测效果良好。所建模型仅需Ks即可推求,试验设计简单,初步实现了由土壤物理参数预测垂直线源灌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守都,栗岩峰,李久生[7](2018)在《基于DNDC模型的东北半湿润区膜下滴灌玉米施肥制度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半湿润地区玉米生育期内的降雨量通常较多,给田间试验开展施肥制度优化研究带来一定困难。本文结合田间试验结果,利用DNDC模型优化了玉米膜下滴灌施氮次数和施氮比例。其方法是在对DNDC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利用2012和2011年东北膜下滴灌玉米田间试验数据对DNDC模型中作物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最后利用验证后的模型优化出适宜的施氮次数和施氮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对玉米吸氮量和产量影响较大的参数为大气CO_2浓度、作物需水量、降雨量和籽粒C/N等;验证后的模型能较精确模拟玉米的产量和吸氮量,而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模拟精确度相对较差;当土壤初始无机氮含量在60 mg/kg时,东北半湿润区膜下滴灌玉米的适宜施氮量为150~200 kg/hm~2,且在玉米抽穗期和灌浆期以1:3的比例施入氮肥可使氮肥的淋失量减少,而产量也可保持在较高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聂卫波,马孝义,聂坤堃,费良军[8](2017)在《沟灌土壤湿润体空间矩特征参数估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增加矩分析理论在研究沟灌土壤湿润体运移特性方面的实用性,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入渗水深、沟底宽和边坡系数等因素对沟灌自由入渗条件下土壤湿润体空间矩特征参数的影响,并建立了其与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土壤初始含水率、入渗水深和沟底宽对垂直向土壤水分分布的质量重心影响较大;水平向湿润锋的平均离散度主要受土壤初始含水率、入渗水深、沟底宽和边坡系数的影响,而垂直向对土壤初始含水率和入渗水深变化的敏感性较高;选取不同土壤质地对所建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估算不同入渗时刻的空间矩特征参数值与根据HYDRUS软件模拟结果所得计算值具有高度一致性,所有验证组合条件下两者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值均低于8.5%,且无显着性差异,说明所建模型估算沟灌土壤湿润体空间矩特征参数具有高度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沟灌灌水方案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7年06期)

霍文博,李致家,李巧玲[9](2017)在《半湿润流域水文模型比较与集合预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7种水文模型分别在中国北部3个半湿润流域做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水文模型在各流域的适用性,并使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对不同模型集合,比较各种集合方法的优势,研究贝叶斯模型平均法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蓄满产流模式为主的模型在半湿润流域应用效果较好,针对不同流域特点对传统模型进行改进可以提高模拟精度.贝叶斯模型平均法能提供较好的确定性预报结果和概率预报结果,仅对少数模拟效果好的模型进行集合,并不能有效提高预报精度,适当增加参与集合的模型数量能使贝叶斯模型平均法更好地综合各模型优势,提高预报结果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7年06期)

李斯[10](2017)在《基于HYDRUS模型不同土壤有效水边界对沙壤土滴灌湿润体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更好的保证作物节水高效,适应不同作物各个生育期根系的生长,采用不同的滴灌系统布置技术,形成不同的湿润体分布形式。以沙壤土(渭河陕西省杨凌段河滩砂壤土)滴灌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和模型模拟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基于HYDRUS模型不同土壤有效水边界对沙壤土滴灌湿润体特性影响研究,分析了滴灌水技术参数(滴头布置、灌水量、灌水流量)对湿润锋在水平、垂直方向的运移距离及不同边界界定条件下土壤有效湿润体形状、水分分布及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影响规律,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当灌水量相同时,大流量滴头湿润锋扩散迅速,小流量滴头扩散缓慢;灌水量相同时,不同流量滴头在滴灌结束后湿润体体积差异不大,但在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小流量滴头相比大流量滴头扩散的范围更大,体积增大主要是垂直方向上水分运移的结果。当采用suffer软件和Auto-CAD软件对有效湿润体体积进行计算时,降低了有效湿润体计算的工作量,提高了计算精度;当有效湿润体边界层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时,有利于植物吸收;按照60%田持为边界,滴头流量越小,经过再分布后土壤有效湿润体体积越大。(2)回归分析显示饱和区半径与流量关系呈指数关系,且随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大,可用于确定模型模拟的边界条件;利用实测数据对HYDRUS模型进行参数设定,对比分析湿润锋运移和含水率空间分布模拟值和实测值,其结果误差较小,具有较高精度。(3)采用HYDRUS软件模拟单点源和双点源滴灌不同设计工况下沙壤土入渗过程,对滴头流量、田持百分比(有效湿润体边界含水率值)、计划湿润比和滴灌结束后持续时间与实际有效湿润比进行相关性分析,均呈显着影响水平,其中田持百分比影响最大,计划湿润比和再分布时间次之,滴头流量影响最小;逐项因素梯度分析获得了滴头流量、计划湿润比、田持百分数边界以及再分布时间4种参数指标对实际有效湿润比的影响函数关系式;对于沙质土壤,以60%~80%田持含水率作为有效湿润边界,有效湿润体体积小于设计湿润体体积,而且有效湿润比还小于设计湿润比,对于合理确定沙壤土滴灌设计参数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湿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构建适用于模拟南疆滴灌成龄枣园蒸散及其组成成分的模型,了解枣园土壤蒸发特征,本研究在双源模型和局部湿润灌溉方式下稀疏植被蒸散估算模型基础之上构建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以涡度相关法实测2017年枣园蒸散数据,对双源模型(Shuttleworth-Wallace)及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PartialRoot-zoneIrrigationmodel)系数进行拟合;之后通过评价两种模型模拟值的可靠性以及增加和减少模型参数10%来观测模型各参数对蒸散的影响方式,并校验各模型参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然后以涡度相关法与液流法实测的2018年枣园蒸散与蒸腾量为基准值,对双源模型与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模拟2018年枣园蒸散及蒸腾量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筛选出适合模拟南疆滴灌枣园蒸散及其组分的模型并模拟滴灌枣园土壤蒸发特征。结果表明: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和双源模型的模型系数拟合准确;依据模型模拟评价标准,两种模型模拟2018年枣园蒸散的结果均为极好,且精度基本一致。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模拟蒸腾量结果良好,与实际测定值之间的差值为15.73 mm;双源模型模拟蒸腾量结果不可取。因此筛选出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模拟枣园土壤蒸发,枣园土壤蒸发量占蒸散量的19.74%。滴灌枣园局部湿润模型可以准确估算滴灌成龄枣园蒸散及蒸散组成成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徐旭,席越,姚文娟.基于降雨入渗全过程的非饱和湿润峰模型[J].水利学报.2019

[2].郑明,赵经华,马英杰,洪明.局部湿润模型模拟南疆滴灌枣园蒸散量及蒸腾量适用性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3].毛钧,Inman-Bamber,N,G,陆鑫,Jackson,P,A,王靖.APSIM-Sugar模型在云南半湿润半干旱蔗区的适应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

[4].何振嘉,傅渝亮,王博,费良军.涌泉根灌不同浓度肥液入渗特性及土壤湿润体模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8

[5].李泳霖,王仰仁,孙小平,郑志伟.基于湿润区分层假定对Green-Ampt模型的改进[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8

[6].范严伟,邵晓霞,王英,龚家国.垂直线源灌土壤湿润体尺寸预测模型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8

[7].张守都,栗岩峰,李久生.基于DNDC模型的东北半湿润区膜下滴灌玉米施肥制度优化[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8

[8].聂卫波,马孝义,聂坤堃,费良军.沟灌土壤湿润体空间矩特征参数估算模型[J].水科学进展.2017

[9].霍文博,李致家,李巧玲.半湿润流域水文模型比较与集合预报[J].湖泊科学.2017

[10].李斯.基于HYDRUS模型不同土壤有效水边界对沙壤土滴灌湿润体特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  

湿润模型论文-徐旭,席越,姚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