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选择机制论文-张晓滨,黄梦莹

节点选择机制论文-张晓滨,黄梦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点选择机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群智感知,遗传算法,情感文本,数据筛选

节点选择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滨,黄梦莹[1](2019)在《基于情感文本数据筛选的感知节点选择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移动群智感知的协作过程,即感知节点的携带-存储-转发过程,发现该过程忽略了对节点携带信息的内容筛选.而对于有目的的数据获取而言,这种先收集后筛选的方法导致在后续对数据的分析与筛选过程中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同时获取的有效数据占比不高.考虑到这个因素,本文结合遗传算法设计了一种在移动群智感知环境下基于情感文本数据筛选的节点选择机制.该节点选择机制主要通过对节点携带数据类型的筛选来选择感知节点,从而获取感知环境下移动用户的情感文本数据.通过实验验证表明,使用此方法在数据处理的效率上最大提高了27.6%,在有效的数据占比上最大提高了21%,因此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对整体数据处理的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刘凤菊[2](2016)在《基于社会感知的MDTN节点的选择与缓冲区管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日趋成熟,移动延迟容迟网络(MDTN)在学术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通过节点的随机移动来实现消息转发的,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移动设备是由人来携带,那么其移动必然存在一定的社会特性。由于其间断性连接,资源有限性等特点,使得在消息转发时的节点选择机制和缓存管理机制变得尤为重要。在该论文中我们通过对已有的路由策略、缓存管理策略以及社会属性的分析介绍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会属性的节点选择机制即SBNS (Social Based Node Selected scheme)以及基于社会属性的缓存区管理算法即SBBM(Social Based Buffer Management algorithm)。SBNS机制主要是将一些比较极端的端点去除掉,降低消息传输时的消耗,避免将消息传输给一些中心性较高缓存区容易受到阻塞的节点,和一些中心性较低对传递消息作用不太大的节点。SBBM算法主要是为了使一些具有较高可能性转发到目的节点的消息能够保留下来,增加其递送率,也就是丢弃目的节点不属于本社区的消息。对于以上所提出的算法的实验对比,我们是通过ONE仿真工具来实现的,为了有效验证SBNS算法的性能,在该篇论文中我们选择了Infocom05、Infocom06和Cambridge叁个数据集进行的实验。对于SBBM算法,我们主要运用Infocom06数据集,将其运用在多个路由策略中和传统的丢包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仿真分析,二者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网络性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5-04)

董齐芬,盛蒙蒙[3](2015)在《WSNs目标跟踪中的节点组选择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标定位与跟踪是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的重要应用之一。由于WSNs通信资源及节点能量均受限,在目标定位跟踪应用中,通常选取目标附近共线度较低的叁个节点对当前目标进行定位。文章首先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当前共线度定义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综合考虑节点间的距离及节点组与目标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节点组选择机制来提高目标定位跟踪的准确度。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节点组选择机制能适应测距噪声较大的WSNs环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时代》期刊2015年12期)

沈焱萍,郭娜,王小英[4](2015)在《基于最优节点选择机制的P2P网络信誉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P2P网络信誉模型的研究是保证P2P网络稳定运行的基本因素。P2P网络通过节点的直接交换来共享计算机资源和服务,需要进行节点优化选择保证P2P网络的信誉和稳定性。传统方法采用粒子滤波算法实现节点自动控制,当存在多重节点反复组合时,对P2P网络的信誉度评价准确性不好。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化网格分配节点信息覆盖的P2P网络信誉模型设计方法,构建网络的最优节点选择机制,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分层构造数据聚集树,进行节点信誉信息表征和数学模型构建,实现算法改进。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模型能有效提高对P2P网络的信誉评价精度,优化网络的节点分布,实现节点最优选择,能够有效抵抗外界干扰和攻击,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5年10期)

武江华,邵清[5](2015)在《基于免疫克隆选择机制的WSN节点调度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分布不均匀,监测环境复杂等特点,远离Sink的节点由于能耗较大,并且容易导致网络覆盖面积不足。提出一种启发式的利用人工免疫克隆选择机制的节点调度优化算法(AICSO),将网络生命期划分为具体数量的迭代周期并生成中心节点的覆盖位图,利用节点间冗余进行有效地拓扑控制合理调度节点,以获得网络的最优连通性和最大面积的覆盖。仿真结果表明,上述算法能够有效利用网络节点的能量满足感知覆盖和连通性要求,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降低了网络整体能耗,为网络优化节点调试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5年04期)

王明琛[6](2014)在《恶意环境下合作频谱感知节点选择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无线电是一个革命性的概念,它可以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合作频谱感知可以有效提高频谱检测性能,它可以克服单个用户由于自身硬件条件不足或者所处无线环境较为恶劣等因素造成的频谱感知不准确。在合作频谱感知中,多个节点通过交换信息来提高频谱感知整体检测性能,但当参与合作频谱感知的节点达到一定数目时,进一步增加节点数目并不能显着提高整体检测性能,反而会造成较多的能量消耗与传输时延。因此在满足检测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应当减少合作节点数目,这就需要选择在某些性能指标上最优的节点参与合作频谱感知。参与合作的节点中可能存在恶意节点,它们在合作的过程中会发送篡改后的数据以达到破坏网络或者独享频谱资源的目的,因此在节点选择过程中需要防止选择恶意节点。此外当感知节点距离较近时,感知结果存在相关性,这将削弱空间多样性带来的性能增益,因此需要选择相互之间相关性最小的节点集参与合作频谱感知。本文从可靠性以及相关性两个方面考虑节点选择问题并做出了以下叁个方面的贡献。本文首先从可靠性方面考虑节点选择问题,即考虑如何选择诚实用户参与合作频谱感知。已有学者证明恶意用户可以通过合作获得更好的攻击性能,因此这一部分首先研究恶意用户的合作攻击行为,然后考虑如何在节点选择过程中剔除合作攻击用户。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合作攻击模型并将其称之为平衡合作攻击。我们证明平衡合作攻击用户可以在攻击的同时模拟正常用户的统计特性,例如检测概率与虚警概率等。此时平衡合作攻击可以通过许多已有安全机制的检测并且可以对网络性能造成较大破坏。我们针对平衡合作攻击提出一种异常检测算法。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平衡合作攻击节点的报告之间具有最高的相似性,因此提出基于相似度的异常检测算法。该算法的思想是剔除那些和其它节点具有异常相似度的用户。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剔除平衡合作攻击节点,并且将正常用户误认为攻击用户的概率很低,因此所提算法可以很容易地和已有算法相结合以同时检测独立攻击与平衡合作攻击。最后本文从可靠性以及相关性两方面综合考虑节点选择问题。在这一部分我们对前文提出的基于相似度的异常检测算法进行了改进以适应相关性环境,并利用改进后的算法提出了一种健壮的节点选择机制。当感知结果存在相关性并且网络中同时存在合作攻击与独立攻击时,该机制可以有效选择出可靠并且相关性较小的节点进行合作频谱感知。我们首先利用基于节点相似度的迭代算法剔除大部分合作攻击用户,然后利用一个设计良好的代价矩阵从剩余节点中选择出一定数目可靠且具有较小相关性的节点,该代价矩阵消除了独立攻击用户以及一些未被检测出来的合作攻击用户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性能接近于没有恶意用户时的网络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05-01)

华驰,王忠恒,王辉[7](2013)在《移动Ad Hoc网络中增强下一跳节点选择的路由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Ad Hoc网络是一种能够支持多跳的临时性计算机通信网络,它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设备的移动节点组成,其移动性可导致拓扑的动态变化,会对路由的稳定性乃至网络整体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对泛洪算法限制策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Ad Hoc网络的增强下一跳路由节点的选择算法.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路由算法连接建立网络链路时,其路径最短、经过的跳数最少,同时提高了网络的分组投递率,降低了端到端的延迟,减少了路由开销,加强了链路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夏海轮,王宁,曾志民[8](2013)在《移动P2P流媒体中基于有效容量的邻居节点选择机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For Peer-to-Peer (P2P) streaming services in mobile networks, the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neighbour peers from candidate peers with demanding data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improve Quality-of-Service (Qo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Effective Capacity Peer Selection (ECPS) scheme based on effective capacity. In the ECPS scheme, the neighbour peer selection problem was modeled using the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ADM) theory, which considered multiple factors of candidate peers, including 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 (SINR), residency time, power level, security, moving speed, and effective capacity. This model could increase the suitability of ECPS for wireless mobile environments. Then, 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 was used to solve the MADM problem and identify the preferred neighbour peer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PS scheme can improve the network throughput, reduce packet delay by about 82%, and almost double the packet delivery ratio of the mobile P2P streaming service.(本文来源于《中国通信》期刊2013年05期)

陈志彬[9](2013)在《基于统计学习P2P节点选择机制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使用P2P软件进行资源下载、视频观看、信息共享等等。P2P系统用户量快速增长,已成为当前网络最重要的应用之一。但是,P2P软件的广泛使用,给互联网的网络带宽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影响。有研究数据表明,目前P2P应用使用的网络流量已经大大超出了HTTP协议产生的网络流量,已经成为网络带宽占用率最大的部分。针对P2P占用大量网络流量的问题,网络运营商提出并使用了许多种方案对P2P应用软件流量的限制和网络监控,但是这些方法都无法改变目前运营商和P2P使用者之间的问题。P2P网络大流量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P2P应用软件使用的交换原理,P2P网络强调网络中的节点是绝对“平等”的,但是在物理空间邻近的节点在逻辑网络中不一定相近,跨地区的资源共享会导致网络带宽的浪费。本文主要提出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的节点选择算法。基于统计学习的原理,利用相似性度量的方法,使节点根据地理位置的相似度进行聚类构建邻居网络,对于同一邻居网络优先选择上传能力强、稳定性好的节点进行资源下载。此外,本文对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证明提出的算法思想可行,并且提高P2P系统的整体吞吐量、减少用户的平均下载时间,从而有效的改善P2P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4-20)

郭海歌[10](2013)在《基于拓扑感知的P2P邻居节点选择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P2P技术的网络应用也迅速发展。P2P技术的应用使网络上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最大化共享。P2P网络的结构相对传统C/S结构而言是全新的,P2P的出现给网络的应用带来了极大变革,正是这种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与挑战。本文在介绍P2P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P2P技术面临的困难。目前,对于P2P技术的研究主要是P2P网络拓扑结构和资源搜索定位技术等方面。P2P网络拓扑结构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两种。在结构化P2P系统中通过构建虚拟的应用层覆盖网络,使路由目的更加明确,减少了非结构化P2P系统洪泛机制带来的大量不必要通信量和冗余信息。然而网络中节点在不了解底层物理网络拓扑的情况下随机选择逻辑邻居节点,同时逻辑网络的随机构建都造成了逻辑分层网络与物理网络严重不匹配,这就会造成互联网络设施的负担及产生不必要的数据流量。本文在对P2P拓扑结构、Internet网络结构和拓扑感知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上述问题,对邻居节点选择机制进行深入讨论,提出了新的算法,尝试解决P2P邻居节点的盲目选择问题。本文构建了符合国内运营商延迟分布的物理拓扑图,对界标簇(binning)算法中的landmark数量和位置进行深入讨论,同时把该结论引入到逻辑P2P网络,对拓扑感知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引入分布式分级机制、识别所属运营商和公网IP叁步等机制精确定位节点位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拓扑感知问题,提高了资源查找效率。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有效缓解了覆盖网络与物理网络的不匹配问题,提高了路由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3-01)

节点选择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日趋成熟,移动延迟容迟网络(MDTN)在学术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通过节点的随机移动来实现消息转发的,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移动设备是由人来携带,那么其移动必然存在一定的社会特性。由于其间断性连接,资源有限性等特点,使得在消息转发时的节点选择机制和缓存管理机制变得尤为重要。在该论文中我们通过对已有的路由策略、缓存管理策略以及社会属性的分析介绍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会属性的节点选择机制即SBNS (Social Based Node Selected scheme)以及基于社会属性的缓存区管理算法即SBBM(Social Based Buffer Management algorithm)。SBNS机制主要是将一些比较极端的端点去除掉,降低消息传输时的消耗,避免将消息传输给一些中心性较高缓存区容易受到阻塞的节点,和一些中心性较低对传递消息作用不太大的节点。SBBM算法主要是为了使一些具有较高可能性转发到目的节点的消息能够保留下来,增加其递送率,也就是丢弃目的节点不属于本社区的消息。对于以上所提出的算法的实验对比,我们是通过ONE仿真工具来实现的,为了有效验证SBNS算法的性能,在该篇论文中我们选择了Infocom05、Infocom06和Cambridge叁个数据集进行的实验。对于SBBM算法,我们主要运用Infocom06数据集,将其运用在多个路由策略中和传统的丢包算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仿真分析,二者均表现出了较好的网络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点选择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滨,黄梦莹.基于情感文本数据筛选的感知节点选择机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9

[2].刘凤菊.基于社会感知的MDTN节点的选择与缓冲区管理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3].董齐芬,盛蒙蒙.WSNs目标跟踪中的节点组选择机制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5

[4].沈焱萍,郭娜,王小英.基于最优节点选择机制的P2P网络信誉模型[J].科技通报.2015

[5].武江华,邵清.基于免疫克隆选择机制的WSN节点调度算法[J].计算机仿真.2015

[6].王明琛.恶意环境下合作频谱感知节点选择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7].华驰,王忠恒,王辉.移动AdHoc网络中增强下一跳节点选择的路由机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夏海轮,王宁,曾志民.移动P2P流媒体中基于有效容量的邻居节点选择机制(英文)[J].中国通信.2013

[9].陈志彬.基于统计学习P2P节点选择机制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3

[10].郭海歌.基于拓扑感知的P2P邻居节点选择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  

节点选择机制论文-张晓滨,黄梦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