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空间分异论文-刘康,崔人元

经济空间分异论文-刘康,崔人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济空间分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旅游经济,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经济空间分异论文文献综述

刘康,崔人元[1](2019)在《贵州省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rcgis10.2和Matlab分析工具,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冷热点分布集聚明显——热点区域集中于贵阳市及其周边、遵义市部分区域,冷点区域分布于远离市中心的偏远欠发达地区;局部看,县域旅游经济全局自相关呈现出微弱的正相关性。区域经济水平、客源市场、资源禀赋与区域旅游经济存在显着的相关性,是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重要推手。(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22期)

李敏纳,蔡舒,李营堃[2](2019)在《海南省经济空间分异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识别海南省经济空间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分析海南省经济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目前海南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内陆,北部沿海地区与叁亚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间地区,沿海内陆与北南向类似U形分异特征明显;海南建省以来沿海内陆分异与北南向类似U型分异逐步强化,经济空间分异格局总体由相对均衡型转变为明显非均衡型。(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9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CFIED 2019)(Advances in Economics,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VOL.76)》期刊2019-01-18)

张玉,任建兰[3](2018)在《山东省县域人口—经济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集中度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分析法、不一致指数等方法,探究了2001—2016年山东省137个县域单元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山东省人口集中度指数整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并出现集聚趋势,经济集中度指数分布格局呈现"双核"模式,高水平经济区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出现极化现象;(2)山东省人口集聚趋势大于经济的集聚趋势,但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仍大于人口,人口和经济集中度在空间上相邻县域间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性;(3)山东省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都偏离几何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人口重心的移动距离大于经济重心;(4)山东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匹配类型中协调发展型县域数量下降,经济滞后型县域数量上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山东省人口和经济发展空间优化建议,对统筹区域协调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8年12期)

穆松林[4](2018)在《北京山区经济空间分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活动空间分异是自然资源禀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经济集聚与分散导致的人地格局的改变和优化。北京山区生态经济空间分异机理具有普世性与特殊性,空间分异的自然基础是资源禀赋,空间分异的形态呈现带状集聚,空间集聚的载体是产业综合体,空间调控的战略为适度非均衡战略,生态经济发展的前置条件为交通通达性,发展的创新理念是"四跨"统筹,空间分异的引致性因素是投资,发展的支撑是需要政府扶持。(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19期)

王彬燕,田俊峰,程利莎,浩飞龙,韩翰[5](2018)在《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腾讯研究院公布的数字经济指数,运用插值模拟、Zipf位序-规模法则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测比较。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分异明显,省域尺度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特征,但川、渝成为创新发展新极点;城市尺度,城市群地区是数字经济发展高地。(2)数字经济各分维度发展的协同性与差异性特征并存,但差异性更为显着。(3)国家层面,政府对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东部地区影响因素相对多样;信息化基础与潜力方面因素对中部地区起主导作用,且各因素交互后作用力显着加强;西部地区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存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东北地区的影响因素则相对单一。(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杨朝娟[6](2018)在《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基于重庆38个区县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变异系数、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研究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全局、局部空间关联模式的演变特征以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上,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趋势,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从局部看,重庆市的空间集聚现象主要表现在主城和两翼地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第叁阶段,多中心、多增长极的空间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喻杰磊[7](2017)在《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省经济发达,但区域经济差异性十分显着。目前对区域经济格局的研究主要基于经济统计方法,缺乏对格局特征的展现力度,空间信息的充分融入将会使区域经济研究更加全面与深入,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背景和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研究与空间信息相结合的角度,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至2015年江苏省县域单元地理基础数据与经济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探索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机制。(1)本文采用标准差椭圆方法、空间变差函数、克里金插值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时空演化特征。发现江苏省区域经济重心明显偏东南,区域经济差异性经历了增强、减弱、再次增强、再次减弱的“m”形过程。其东西差异的演化有1到2年的滞后期,南北方向是江苏省调节区域经济差异的重点方向,重大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有一年左右的滞后期。江苏省经济热点区由“一主核两次核”空间结构逐渐向“两主核一次核”演化,经济冷点区在长江以北呈“X”字型分布。江苏省经济分布有明显沿江化特征,长江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分界线。江苏省经济空间差异中的随机因素在降低,结构化因素在升高,其在各个方向的异质性均在升高,仅东-西方向略有下降。江苏省主要形成南京经济圈、临上海经济圈和徐州经济圈等叁大经济圈,淮宿连盐经济冷点圈形成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经济落后区。江苏省区域经济集聚效应较强,具有更强的滞后性,演化速率更平缓。其在长期增强前,会经历暂短的减弱期,存在较强黏性,政策对经济集聚效应的改变效果较差。江苏省区域经济具有向沿江与沿太湖集聚的特征,且发展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有集聚的趋势。-(2)本文使用空间差异系数,经过空间误差模型拟合,确定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与投资、消费、对外贸易、工业化、劳动力、金融、居民生活水平、交通、海运和长江等因素显着相关。然后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迭加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从自然环境与资源、地理区位、国际经济形势及科技进步、政策、人力资源、交通建设、历史文化与关键要素等方面探索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发现政策起主导驱动作用;自然环境与资源的驱动作用主要集中在局部地区;优势地理区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远离经济中心和长江的阻隔会导致经济圈发展缓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进步促使江苏省各经济圈产生“马太效应”;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差异导致不同经济圈的发展差距;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明显正相关,促进了江苏省各经济圈的成形与演化;文化相近或功能互补的地区更可能形成一个经济圈。(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8-13)

张玮[8](2017)在《国内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流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对流域经济开发、流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以及流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急需深化有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研究,因为,国内对流域经济的研究对象多是较大的流域,忽视小流域;而且研究视角分散,所得结果之间逻辑不严谨,尚不能成体系的解释问题。今后,需深入探讨分异态势和分异机制这两方面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7年10期)

杨伟,姜晓丽[9](2016)在《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汾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汾河流域各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4~2013年研究区人均GDP数据,以GIS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分别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空间分异特征等角度对其20年来的经济空间分异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态势明显;太原市作为区域核心,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流域中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以孝义市为核心,依靠资源禀赋以及交通区位条件等,经济增速明显,成为新的高值聚集区;流域南部缺乏明显的中心城市,临汾市作为汾河流域南部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但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作为局部核心城市的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21期)

杨贺,刘金平,蔡利平[10](2016)在《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分异解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资源型区域而言,矿业开发的特殊性和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资源型经济空间特征。非均衡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其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形成与演变。论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对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171个县域的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寻资源型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因素,揭示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分异驱动力。研究表明:形成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矿业、农业和交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核心圈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农业来提升经济总量的豫东地区较为贫困,而交通基础建设加强了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提升了经济空间集聚速度。最后,给出了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调控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经济空间分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识别海南省经济空间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分析海南省经济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目前海南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内陆,北部沿海地区与叁亚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间地区,沿海内陆与北南向类似U形分异特征明显;海南建省以来沿海内陆分异与北南向类似U型分异逐步强化,经济空间分异格局总体由相对均衡型转变为明显非均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济空间分异论文参考文献

[1].刘康,崔人元.贵州省县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

[2].李敏纳,蔡舒,李营堃.海南省经济空间分异格局分析[C].Proceedingsof2019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inancialInnov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ICFIED2019)(AdvancesinEconomics,BusinessandManagementResearch,VOL.76).2019

[3].张玉,任建兰.山东省县域人口—经济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

[4].穆松林.北京山区经济空间分异机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5].王彬燕,田俊峰,程利莎,浩飞龙,韩翰.中国数字经济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18

[6].杨朝娟.区域经济空间分异——基于重庆38个区县的实证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喻杰磊.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8].张玮.国内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述评[J].城市地理.2017

[9].杨伟,姜晓丽.基于GIS空间分析的汾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

[10].杨贺,刘金平,蔡利平.资源型区域经济空间分异解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6

标签:;  ;  ;  

经济空间分异论文-刘康,崔人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