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生物基因论文-王旭

模式生物基因论文-王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式生物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式生物,基因编辑技术,基因工程,斑马鱼

模式生物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王旭[1](2019)在《模式生物斑马鱼在基因工程教学和科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的核心,在商业化农业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斑马鱼是一种安全经济的模式动物,幼体小而透明,不仅是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工具,也是青少年及高校生学习生命科学的良好载体。以荧光斑马鱼疾病模型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实例为切入点,向学生传授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内容,通过讲座课程介绍模式动物、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本文来源于《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联盟2019年学术与教学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9-07-12)

吴德生,陈雪平,杨淋清,袁建辉,刘建军[2](2019)在《应用模式生物转基因青鳉幼鱼检测奶粉中的雌激素水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模式生物检测奶粉中雌激素水平的检测方法。方法将转基因青鳉鱼交配后收集胚胎并孵化,将乙腈提取的奶粉雌激素样品暴露于幼鱼,24 h后镜下观察荧光表达,根据荧光值推算样品雌激素当量(活性)。结果部分检测样品暴露后,镜下观察到幼鱼发出绿色荧光,经计算,个别样品雌激素当量>60 ng/g。结论应用模式生物转基因青鳉幼鱼可快速、灵敏地筛检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样品。(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孙连杰[3](2018)在《使用四种模式生物研究miRNA对人类疾病基因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疾病困扰人们的生活,甚至能夺走人类的生命,研究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对提高人类生存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OMIM数据库、Human Gene Mutation Database中已收录了大量的人类疾病基因。利用模式生物构建疾病模型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分子机制是疾病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手段。近年大量的研究发现,microRNAs(miRNAs)在调节疾病基因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肿瘤发生。在以往的疾病模型中,很少考虑到miRNAs对疾病基因的重要调控作用,因此,本文在四种模式生物:小鼠、斑马鱼、果蝇和线虫中研究了 miRNA对人类疾病基因的调控作用。为此,本文在全基因组范围对小鼠、斑马鱼、果蝇、线虫和人类五个物种中对miRNA-gene靶向对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通过识别了小鼠、斑马鱼、果蝇和线虫基因组中与人类疾病基因同源的基因,以及与人类miRNA同源的miRNA;最终筛选出了四种模式生物中与人类同源的miRNA-疾病基因靶向对。此外,本文基于Linux+Apache+MySQL+PHP搭建了果蝇疾病同源miRNA-gene数据库。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获取了小鼠与人类miRNA-疾病基因同源的靶向对,共73014条小鼠miRNA-基因靶向对,其中包含846个小鼠miRNA、2019个小鼠基因,分别与868个人类miRNA、2035个人类疾病基因同源。2.获取了斑马鱼与人类miRNA-疾病基因同源的靶向对,共13013条斑马鱼miRNA-基因靶向对,其中包含238个斑马鱼miRNA、802个斑马鱼基因,分别与260个人类miRNA、828个人类疾病基因同源。3.获取了果蝇与人类miRNA-疾病基因同源的靶向对,共2263条果蝇miRNA-基因靶向对,其中包含88个果蝇miRNA、352个果蝇基因,分别与144个人类miRNA、401个人类疾病基因同源。4.获取了线虫与人类miRNA-疾病基因同源的靶向对,共403条线虫miRNA-基因靶向对,其中包含64个线虫miRNA、139个线虫基因,分别与81个人类miRNA、163个人类疾病基因同源。5.利用Cytoscape软件可视化果蝇与人类miRNA-疾病基因同源的靶向对,基于Linux+Apache+MySQL+PHP搭建了提供搜索、浏览、下载功能的果蝇疾病同源 miRNA-gene 数据库(bioinf.njnu.edu.cn/dhdd/home.php)。本论文首次在多种模式生物(小鼠、斑马鱼、果蝇、线虫)中研究了与人类同源的miRNA-disease gene靶向对,并搭建了果蝇疾病同源miRNA-gene数据库,为使用多种模式生物研究miRNA在疾病基因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8)

舒莉萍,胡荣英[4](2016)在《长春碱对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早期发育abcb4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且呈年轻化和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而肿瘤化疗的难题之一就是肿瘤的多药耐药。ABCB1是ABC转运体亚家族ABCB的成员之一,是肿瘤耐药的重要转运蛋白,高表达于大部分耐药肿瘤细胞中。对于ABCB1基因的研究,目前主要在小鼠及耐药细胞株中进行,还没有关于用斑马鱼研究ABCB1基因的相关报道,目前在斑马鱼上缺乏很好的肿瘤耐药模型。本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将斑马鱼发育早期的胚胎用抗肿瘤药物长春碱(Vinblastine VBL)进行暴露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整胚胎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斑马鱼abcb4基因在药物暴露下的表达情况。为评价斑马鱼的abcb4基因在耐药机制中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通过研究长春碱(Vinblastine VBL)对斑马鱼早期发育过程中abcb4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抗肿瘤药物多药耐药筛选的斑马鱼模型奠定重要的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将长春碱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在受精后0.5-1.5小时(0.5-1.5hpf)的斑马鱼胚胎上完成药物暴露实验,计算出IC50的数值。设置长春碱为实验组,胚胎培养用水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于0.5-1.5hpf的斑马鱼胚胎,观察24-120hpf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情况,记录畸形及死亡的胚胎数目;收集不同组别的斑马鱼胚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胚胎整体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斑马鱼胚胎中abcb4基因的表达量。研究结果:计算出长春碱在斑马鱼胚胎中的IC50为3.08 mmol/L;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斑马鱼胚胎abcb4基因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通过胚胎整体原位杂交的方法,在120 hpf斑马鱼胚胎的小肠部位发现有abcb4基因阳性杂交信号,且实验组斑马鱼胚胎在脑和心脏部位发现abcb4基因阳性杂交信号。研究结论:长春碱能明显增加斑马鱼早期胚胎中abcb4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水平,提示使用斑马鱼可以复制肿瘤耐药模型。(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6-11-04)

刘美玉[5](2016)在《基于果蝇模式生物的幼年期睡眠剥夺对其成年后睡眠的影响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幼年期睡眠剥夺对其成年后睡眠的影响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第一部分 果蝇幼年期及成年后睡眠特征的研究一、果蝇幼年期睡眠特征的研究选取2日龄野生型CS品系雄性黑腹果蝇32只,利用DAMS果蝇活动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连续记录果蝇的幼年期(2-6日龄)睡眠,以果蝇睡眠时间、睡眠-觉醒节律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果蝇幼年期的睡眠特征。二、果蝇成年后睡眠特征的研究承接幼年期果蝇继续进行监测,利用DAMS果蝇活动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连续记录果蝇的成年后(7-40日龄)睡眠,以果蝇睡眠时间、睡眠-觉醒节律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果蝇成年后的睡眠特征。第二部分 机械性剥夺果蝇幼年期睡眠对其成年后睡眠特征的影响研究一、机械性剥夺对果蝇幼年期睡眠特征的影响研究选取2日龄野生型CS品系雄性黑腹果蝇32只,利用DAMS果蝇活动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连续记录SNAS机械刺激剥夺果蝇的幼年期(2-6日龄)睡眠,以果蝇睡眠时间、睡眠-觉醒节律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机械性剥夺对果蝇幼年期睡眠特征的影响。二、机械性剥夺果蝇幼年期睡眠对其成年后睡眠特征的影响承接机械性剥夺的幼年期果蝇继续进行监测,利用DAMS果蝇活动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连续记录果蝇的成年后(7-40日龄)睡眠,以果蝇睡眠时间、睡眠-觉醒节律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机械性剥夺果蝇幼年期睡眠对其成年后睡眠特征的影响。第叁部分 机械性剥夺对4日龄和20日龄果蝇脑部睡眠特征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研究一、机械性剥夺对4日龄果蝇脑部睡眠特征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研究选取2日龄野生型CS品系雄性黑腹果蝇,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各组96只。利用果蝇活动监测系统及SNAS机械刺激剥夺装置对果蝇进行睡眠剥夺至4日龄晚上20:00整,取此时间点果蝇头部为样品,利用NGS的Illumina测序平台,建立机械剥夺4日龄果蝇头部转录表达谱,以果蝇基因表达差异为评价指标,重点分析与睡眠有关的基因。从而研究机械性剥夺对果蝇幼年期睡眠特征影响的机制。二、机械性剥夺对20日龄果蝇脑部睡眠特征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研究选取2日龄野生型CS品系雄性黑腹果蝇,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各组96只。利用果蝇活动监测系统及SNAS机械刺激剥夺装置对果蝇进行睡眠剥夺至4日龄晚上20:00整后继续在监测管中饲养,于20日龄晚上20:00整取此时间点果蝇头部为样品,利用NGS的Illumina测序平台,建立机械剥夺20日龄果蝇头部转录表达谱,以果蝇基因表达差异为评价指标,重点分析与睡眠有关的基因。以果蝇基因表达差异为评价指标,研究机械性剥夺果蝇幼年期睡眠对其成年后睡眠特征影响的机制。结果:第一部分果蝇幼年期及成年后睡眠特征的研究一、果蝇幼年期睡眠特征的研究1、平均睡眠时间方面:实验结果表明:果蝇幼年期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在2-5日龄呈现下降趋势6日龄呈现上升的趋势,与2日龄相比较,3日龄果蝇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下降明显;夜晚平均时间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后平缓下降的趋势,与2日龄相比较,3日龄果蝇夜晚平均时间上升明显;全天平均睡眠时间呈现先下降后平缓的趋势。在连续5天的监测中,与前一日龄比较,果蝇第3日龄白天平均睡眠时间缩短,两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夜晚平均睡眠时间延长,两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日龄白天、夜晚、全天平均睡眠时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睡眠-觉醒节律方面:实验结果表明:2日龄果蝇的睡眠-觉醒呈现昼夜节律变化,且睡眠呈现片段化。在7:00和19:00明暗交替前后出现觉醒高峰,其觉醒状态约持续3小时。其中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为457.19min,其睡眠特征为8:30-17:00集中出现睡眠。夜晚平均睡眠时间为417.66min,低于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其睡眠特征为20:00-5:30集中出现睡眠。其他日龄果蝇与2日龄果蝇睡眠-觉醒节律基本相同,但3日龄在平均睡眠时间上与2日龄比较白天平均睡眠时间缩短,夜晚平均睡眠时间延长,具有显着性差异,夜晚平均睡眠时间高于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其余日龄果蝇夜晚平均睡眠时间均高于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二、果蝇成年后的睡眠特征的研究1、平均睡眠时间方面:实验结果表明:果蝇成年后白天、夜晚、全天平均睡眠时间均呈现上升的总趋势。在连续34天的监测中,与前一日龄各平均睡眠时间比较,果蝇第9日龄白天平均睡眠时间缩短,两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第12日龄、18日龄夜晚平均睡眠时间延长,各自与前一日龄各平均睡眠时间比较,两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日龄白天、夜晚、全天平均睡眠时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睡眠-觉醒节律方面:实验结果表明:7日龄果蝇的睡眠-觉醒呈现昼夜节律变化,且睡眠呈现片段化。在7:00和19:00明暗交替前后出现觉醒高峰,其觉醒状态约持续3小时。其中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为399.53min,其睡眠特征为8:30-17:00集中出现睡眠。夜晚平均睡眠时间为442.81min,高于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其睡眠特征为20:00-5:30集中出现睡眠。8~30日龄果蝇与7日龄果蝇睡眠-觉醒节律基本相同,但16-30日龄果蝇的觉醒高峰持续时间与7日龄果蝇相比有所延长。9日龄果蝇在平均睡眠时间上与8日龄比较白天平均睡眠时间缩短具有显着性差异,12日龄、18日龄果蝇在夜晚平均睡眠时间上与各自前一日龄比较延长具有显着性差异。31日龄果蝇与30日龄果蝇睡眠-觉醒节律不同,31日龄果蝇的睡眠-觉醒未呈现明显昼夜节律变化,且睡眠呈现片段化增多。在7:00和19:00明暗交替前后未出现明显觉醒高峰,其中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为537.81min,其睡眠特征为睡眠呈现片段化出现。夜晚平均睡眠时间为595.94min,高于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其睡眠特征为睡眠呈现片段化出现。32-40日龄31日龄果蝇睡眠-觉醒节律基本相同。第二部分机械性剥夺果蝇幼年期睡眠对其成年后睡眠特征的影响研究一、机械性剥夺果蝇幼年期睡眠对其幼年期睡眠特征的影响1、平均睡眠时间方面:实验结果表明:机械性剥夺果蝇幼年期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呈现先平缓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与3日龄相比较,4日龄果蝇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下降明显,与4日龄相比较,5日龄果蝇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上升明显,与5日龄相比较,6日龄果蝇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下降明显;夜晚平均时间呈现上升的趋势,与5日龄相比较,6日龄果蝇夜晚平均时间上升明显;全天平均睡眠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与4日龄相比较,5日龄果蝇全天平均时间上升明显,与5日龄相比较,6日龄果蝇全天平均时间上升明显。在连续5天的监测中,与前一日龄比较,果蝇第4、6日龄白天平均睡眠时间缩短,两者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第5日龄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延长,两者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第6日龄夜晚平均睡眠时间延长,两者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第5日龄全天平均睡眠时间延长,两者比较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第6日龄全天平均睡眠时间延长,两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日龄果蝇白天、夜晚、全天平均睡眠时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睡眠-觉醒节律方面:实验结果表明:2日龄果蝇的睡眠-觉醒呈现新昼夜节律变化,白天睡眠呈现片段化,夜晚受机械剥夺影响,夜晚连续活动时间明显增加。在7:00和19:00明暗交替前后出现觉醒高峰,其觉醒状态约持续3小时。其中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为407.65min,其睡眠特征为8:30-17:00集中出现睡眠。夜晚平均睡眠时间为211.41 min,低于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其睡眠特征为22:00-4:00有睡眠状态。3日龄果蝇与2日龄果蝇睡眠睡眠-觉醒节律不同,睡眠-觉醒呈现新昼夜节律变化,白天睡眠呈现集中化与片段化同时出现,夜晚受机械剥夺影响,夜晚连续活动时间明显增加。在7:00和19:00明暗交替前后出现觉醒高峰,其觉醒状态约持续5小时。其中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为410.OOmin,其睡眠特征为8:30-12:00连续睡眠时间增加,出现集中的睡眠反跳现象,节律相位发生偏移。夜晚平均睡眠时间为246.41min,低于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其睡眠特征为22:00-4:00有睡眠状态。4、5日龄与3日龄果蝇睡眠睡眠-觉醒节律基本相同。6日龄果蝇5日龄果蝇睡眠睡眠-觉醒节律不同,睡眠-觉醒呈现新昼夜节律变化,白天睡眠呈现集中化与片段化同时出现,夜晚睡眠呈现片段化,夜晚受机械剥夺影响,夜晚连续活动时间未明显增加。在7:00和19:00明暗交替前后出现觉醒高峰,其觉醒状态约持续3小时。其中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为423.13min,其睡眠特征为8:30-12:00连续睡眠时间增加,出现集中的睡眠反跳现象,节律相位发生偏移。夜晚平均睡眠时间为439.06min,高于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其睡眠特征为20:00-5:30集中出现睡眠。二、机械性剥夺果蝇幼年期睡眠对其成年后睡眠特征的影响1、平均睡眠时间方面:实验结果表明:机械性剥夺果蝇幼年期睡眠其成年后白天、夜晚、全天平均睡眠时间均呈现上升的总趋势。在连续34天的监测中,与前一日龄比较,第12日龄、18日龄、29日龄夜晚平均睡眠时间延长,两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日龄白天、夜晚、全天平均睡眠时间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2、睡眠-觉醒节律方面:实验结果表明:7日龄果蝇的睡眠-觉醒呈现昼夜节律变化,且睡眠呈现片段化。在7:00和19:00明暗交替前后出现觉醒高峰,其觉醒状态约持续3小时。其中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为359.69min,其睡眠特征为8:30-17:00集中出现睡眠。夜晚平均睡眠时间为497.66min,高于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其睡眠特征为20:00-5:30集中出现睡眠。此部分结果与第一部分实验二中,7日龄果蝇睡眠-觉醒节律基本相同。8-25日龄果蝇与7日龄果蝇睡眠-觉醒节律基本相同,但11-15日龄与7日龄果蝇相比7:00前后节律相位偏移,睡眠状态增多,觉醒高峰持续时缩短;16-25日龄果蝇的觉醒高峰持续时间与7日龄果蝇相比有所延长。12、17、29日龄果蝇在夜晚平均睡眠时间上与各自前一日龄比较延长具有显着性差异。26日龄果蝇与25日龄果蝇睡眠-觉醒节律不同,26日龄果蝇的睡眠-觉醒未呈现明显昼夜节律变化,且睡眠呈现片段化增多。在7:00和19:00明暗交替前后未出现明显觉醒高峰,其中白天平均睡眠时间为560.94min,其睡眠特征为睡眠呈现片段化出现。夜晚平均睡眠时间为595.47min,高于白天平均睡眠时间,其睡眠特征为睡眠呈现片段化出现。26-40日龄与25日龄果蝇睡眠-觉醒节律基本相同。第叁部分机械性剥夺睡眠对4日龄和20日龄果蝇脑部睡眠特征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研究一、机械性剥夺睡眠对4日龄果蝇脑部睡眠特征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果蝇采用DEGseq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选取|log2Ratio|≥1和q<0.05的基因作为差异表达基因,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521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1244个,表达下调基因268个。与睡眠有关基因包括HK、Slo、Obp44a、Nf1、Obp99a等。二、机械性剥夺睡眠对20日龄果蝇脑部睡眠特征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果蝇采用DEGseq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选取|10g2Ratio|≥1和q<0.05的基因作为差异表达基因,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592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956个,表达下调基因636个。与睡眠有关基因包括HK、Gr39b、Gr28b、Obp99a等。结论:1.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果蝇睡眠特征随日龄增加有所改变。2.机械性剥夺果蝇幼年期睡眠对其睡眠特征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自身平均睡眠时间和睡眠-觉醒节律改变。其影响的作用机制与果蝇脑内和睡眠密切相关的HK、Slo、Obp44a、Nf1基因表达量上调;Obp99a基因表达量下调有关。3.机械性剥夺果蝇幼年期睡眠对其成年后睡眠特征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自身12、17、29日龄的平均睡眠时间,并且11-15日龄7:00前后节律相位偏移,25-30日龄睡眠-觉醒节律改变。其影响的作用机制与果蝇脑内和睡眠密切相关的HK、Gr28b基因表达量上调;Obp99a、Gr39b基因表达量下调有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6-01)

孙琮杰,何志旭,舒莉萍,胡荣英,何思佳[6](2016)在《阿霉素对模式生物斑马鱼中abcb4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研究阿霉素(doxorubicin,DOX)对其abcb4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abcb4基因在斑马鱼多药耐药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以2mL/L二甲基亚砜(DMSO),10μmol/L DOX及含2mL/L DMSO的10μmol/L DOX对斑马鱼胚胎进行药物处理,另以Eggwater处理的胚胎作为对照组。将正常发育的4~16个细胞期斑马鱼胚胎,随机分入以上各组中,药物处理至120hpf。收集药物处理下的斑马鱼不同时期胚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胚胎原位杂交技术,检测abcb4基因在斑马鱼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药物处理的斑马鱼胚胎abcb4基因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abcb5基因mRNA表达情况则无明显变化。通过斑马鱼胚胎原位杂交,均在斑马鱼120hpf胚胎小肠部位发现有abcb4基因阳性杂交信号,且药物处理的斑马鱼胚胎在脑及心脏部位发现abcb4基因阳性杂交信号。结论 DOX能诱导斑马鱼胚胎abcb4基因表达水平增高,对阐明abcb4基因在斑马鱼多药耐药产生机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黄颐,裴中,梁凤银,龙思梅,郭文苑[7](2015)在《利用模式生物研究帕金森相关基因VPS35的分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具有运动障碍,震颤,肌肉僵直等的病症。全球85岁以上人口中,4%患有不同程度的帕金森病。现今为止,帕金森的发病机制并不明晰,研究主要可分为环境因素与基因决定两个方向。细胞内的分子转运是一个分工明确且有序的过程,其中,Retromer复合体负责将膜蛋白等的成分从内吞体转运到高尔基体反面网络(TGN,trans Golgi network)。Retromer由VPS35,VPS29和VPS26组成。最新临床研究表明,Vps35编(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期刊2015-09-18)

刘思琦[8](2014)在《基于果蝇模式生物的睡眠与基因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2号染色体上不同基因片段缺失的7日龄野生型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来探讨缺失基因片段与果蝇睡眠总时间的相关性。方法:1.以2号染色体上不同基因片段缺失的品系(7818、7999、7820、7491、7821、7510、7512、7776、7513、7514、7516、7517、7822、7823、7826、7518、7519、7828、7830、7831、7492、7521、7833、7522、7834、7835、7778、7779、7838、7837、7836、7839、7840、7841、7523、7841、7523、7843、7844、7846、7847、7525、7849、7913、7526、7527、7780、7850、7528、7772、7530、7855、7493、7531、7782、7783、7494、7744、7784、7785、7786、7787、7495、7792、7793、7795、7796、7794、7497、7498、7797、7724、7798、7774、7500、7799、7501、7502、7800、7801、7802、7803、7489、7503、7804、7775、7807、7490、7809、7810、7811、7505、7813、7814、7506、7812、7507、7815、7508、7816、7876、7877、7749、7879、7880、7750、7881、7882、7883、7885、7545、7886、7546、7887、7890、7891、7893、7894、7895、7896、7898、7552、7557、7900、7558、7901、7902、7903、7559、7906、7908、7561、7532、7533、7748、7534、7535、7858、7536、7537、7859、7538、7860、7539、7540、7862、7863、7864、7867、7542、7869、7916、7870、7544、7871、7872、7873和7875)的7日龄野生型黑腹果蝇为实验对象,利用果蝇活动监测系统(Drosophila Activity Monitoring System, DAMS),以24h内睡眠总时间(Total Sleep Time, TST)为观察指标,确定影响果蝇睡眠总时间的基因片段。2.选择影响果蝇睡眠总时间的候选缺失系的果蝇,利用上述方法进行重复性研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在筛选的155个野生型黑腹果蝇2号染色体缺失系中,获得10个候选基因缺失系,这些候选基因缺失系果蝇与CS品系果蝇的睡眠时间相比具有显着差异。7517、7837品系的野生型黑腹果蝇与CS品系的野生型黑腹果蝇相比较,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01);7822、7841、7797品系的野生型黑腹果蝇与CS品系的野生型黑腹果蝇相比较,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01);7787、7495品系的雌性野生型黑腹果蝇与CS品系的雌性野生型黑腹果蝇相比较,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01);7830、7786、7498品系的雌性野生型黑腹果蝇与CS品系的雌性野生型黑腹果蝇相比较,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01),雄性果蝇相比较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1.Df(2L)Exel6034和Df(2L)Exel7069基因片段与雌、雄黑腹果蝇的睡眠总时间延长相关。2. Df(2L)Exel8028、Df(2L)Exel9033和Df(2L)Exel7023基因片段与雌、雄黑腹果蝇的睡眠总时间减少相关。3.Df(2L)Exel7016和Df(2L)Exel6009基因片段与雌性黑腹果蝇的睡眠总时间减少相关,但对雄性黑腹果蝇无影响。4.Df(2L)Exel8034、Df(2L)Exel8008和Df(2L)Exel6012基因片段与雌性果蝇的睡眠总时间减少相关,与雄性果蝇的睡眠总时间延长相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6-01)

刘雪兰,孙菲菲,李培英,余为一[9](2011)在《寄生虫基因功能研究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细胞生物在发育的特定时期、特定组织中的表达某些基因。如果这些基因表达调控受到干扰则可能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而这对于寄生虫病来说则是一种潜在的控制其发病的新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1年08期)

冯立芹[10](2011)在《几种模式生物基因数目与长度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母、拟南芥基因组中基因数目随长度的分布,发现有明显的规律性,根据分布的特点用各种分布模型进行拟合比较,提出这类分布是Г(α,β)分布的假设.(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模式生物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模式生物检测奶粉中雌激素水平的检测方法。方法将转基因青鳉鱼交配后收集胚胎并孵化,将乙腈提取的奶粉雌激素样品暴露于幼鱼,24 h后镜下观察荧光表达,根据荧光值推算样品雌激素当量(活性)。结果部分检测样品暴露后,镜下观察到幼鱼发出绿色荧光,经计算,个别样品雌激素当量>60 ng/g。结论应用模式生物转基因青鳉幼鱼可快速、灵敏地筛检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样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式生物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王旭.模式生物斑马鱼在基因工程教学和科普中的应用[C].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联盟2019年学术与教学交流会摘要集.2019

[2].吴德生,陈雪平,杨淋清,袁建辉,刘建军.应用模式生物转基因青鳉幼鱼检测奶粉中的雌激素水平[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3].孙连杰.使用四种模式生物研究miRNA对人类疾病基因的调控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舒莉萍,胡荣英.长春碱对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早期发育abcb4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6

[5].刘美玉.基于果蝇模式生物的幼年期睡眠剥夺对其成年后睡眠的影响及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6].孙琮杰,何志旭,舒莉萍,胡荣英,何思佳.阿霉素对模式生物斑马鱼中abcb4基因表达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7].黄颐,裴中,梁凤银,龙思梅,郭文苑.利用模式生物研究帕金森相关基因VPS35的分子机理[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2015

[8].刘思琦.基于果蝇模式生物的睡眠与基因相关性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9].刘雪兰,孙菲菲,李培英,余为一.寄生虫基因功能研究的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J].中国兽医杂志.2011

[10].冯立芹.几种模式生物基因数目与长度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标签:;  ;  ;  ;  

模式生物基因论文-王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