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南移牡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园林植物,北种南移,牡丹和芍药,江南园林
南移牡丹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平,王小斌,夏宜平[1](2019)在《基于杭州市牡丹芍药的园林应用现状浅析“北种南移”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牡丹和芍药是我国重要传统花卉,"牡丹南移"和"芍药南移"是推动我国北方着名花卉向江南、华南园林中应用的重要代表。本研究以牡丹和芍药在杭州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科研热点为案例,系统阐释园林植物"北种南移"在实践和理论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芍药在江南的生产始于五代十国,与牡丹的种植在南宋达到高峰,现今却趋于衰落。杭州市牡丹、芍药景观非常有限,仅在花港观鱼公园和六和塔公园等偶见栽培,多为丛植或群植,配置方式趋于单调,并面临适生性难题。保护和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基础科研和杂交育种,是牡丹、芍药南移实践中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动其他园林植物"北种南移"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园林》期刊2019年10期)
尤云桂[2](2017)在《牡丹南移福建栽培春节催花品种筛选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闽东地区高山试种适应的牡丹苗木为试材,开展春节催花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闽东地区高海拔山区(800 m)种植牡丹,可以进行春节催花栽培,生产年霄高档牡丹盆花;适宜的催花品种有‘鲁荷红’、‘洛阳红’和‘唇红’,不适合的催花品种有‘花王’和‘凤丹白’;上盆催花正常管理2周左右,若花芽还未显蕾,则可采取剥鳞芽+赤霉素处理技术进行补救,提高催花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7年09期)
尤云桂,林鸾芳,吴寿华,叶永茂,陈平[3](2017)在《牡丹南移福建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牡丹南移福建栽培技术,包括海拔高度、栽培品种、土壤和地形条件、种植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指导牡丹南移福建栽培的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莫宁捷[4](2008)在《南移牡丹花芽分化及外源GA_3对其进程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因花大色艳、花型多变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园林园艺事业的发展,牡丹的栽培扩大到全国各地,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也对其进行了引种栽培,但是南移的牡丹在栽培地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如开花率低等。本研究以2个引自山东菏泽的牡丹品种为材料,以研究其在长沙地区的花芽分化规律为基础,通过不同浓度的外源GA_3处理,研究了外源GA_3对牡丹花芽分化进程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牡丹南移的选育及南移后的花期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显微切片和层剥解剖镜观察,2个中原牡丹品种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能在长沙地区顺利进行花芽分化,且花芽分化的各阶段完整,但其花芽分化各阶段的启动时间比菏泽地区提早约1个月,4月下旬即进入花芽分化的准备阶段,6月中下旬开始分化苞片原基,7月上中旬开始分化萼片原基,7月下旬开始花瓣原基的分化。同时,其苞片原基、萼片原基、花瓣原基的分化持续时间比同花型的品种在菏泽地区的持续时间要长。由于环境的改变,在分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部分重瓣性低的品种瓣化度提高及部分品种的花芽发生成花逆转的现象。2.通过层剥解剖镜观察,发现不同浓度(50mg/L、100mg/L、200mg/L)外源GA_3对牡丹的花芽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各处理间、品种间的促进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50mg/L和100mg/L的处理可促进花芽分化进程提前约10~15 d,200mg/L的处理可将进程提前约1个月。3.外源施用GA_3对牡丹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粗C/N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因品种和浓度而异。就品种而言,‘紫霞绫'对处理的感受比‘锦袍红'要敏感,各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较明显。就浓度而言,不同浓度对‘紫霞绫'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存在较显着的差异;而对‘锦袍红'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对其可溶性淀粉含量和粗C/N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显着性差异。两个品种叶片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与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花芽分化进程的影响相关,前期高的粗C/N对牡丹花芽分化的启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8-04-20)
李爱华[5](2002)在《“牡丹南移”的可行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国色天香的牡丹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原产我国西北部,种植历史悠久、观赏价值极高。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也多次引种栽培,但均因成活率低、开花小等退化现象而未有继续发展。为使"牡丹南移",我们特从甘肃、山东、河南等地引种数千株牡丹,并对其栽培的环境条件、适生性进行观察。结果发现:1.从不同地方引种牡丹的开花情况看,兰州紫斑牡丹开花早,且花大,花梗长,但单朵花期仅4天左右。而洛阳牡丹株型丰满,以重瓣花为主,单朵花期可达7天左右。菏泽牡丹单株上花多、稍小。4月初观察,兰州牡丹、洛阳牡丹和菏泽牡丹也相继开花,到4月中旬,兰州牡丹几乎全开,洛期、荷泽牡丹也开花不少。春节过后,气温升高快、雨水少,气候干(本文来源于《花木盆景(花卉园艺)》期刊2002年03期)
汪德娥,王宗海[6](2000)在《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牡丹长期生长在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而凉爽,冬季比较寒冷的我国华北、西北地区.其自然分布区域的界定,历来众说纷云,多有偏颇,我们多年来从植物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发现在我国牡丹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地理带状分布规律,具有与温度相关显着的地带性.牡丹生育的临界温度以平均年气温10℃为下限,18℃为上限,与之相对应的地域在北纬28°~42°之间,最适年均气温在12~16℃,其纬度(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00-06-30)
汪德娥,王宗海[7](1999)在《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植物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发现我国牡丹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地理带状分布规律。总结了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试验成果。阐明了牡丹南移界限主要受年平均气温的制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透水、通气、荫凉、防病。分析了南方牡丹催花成败的原因,指出催花就是要使花苗经过一年一度20~30d的0℃低温越冬处理才能完成花芽的生殖阶段发育。(本文来源于《江西林业科技》期刊1999年06期)
汪德娥,王宗海[8](1999)在《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植物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研究发现我国牡丹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地理带状分布规律。总结了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成果。阐明了牡丹南移界限主要受年平均气温的制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在于透水、通气、荫凉、防病;分析了南方牡丹催花成败的原因;指出催花就是使花苗经过一年一度20 ~30 d 的0 ℃低温越冬处理才能完成花芽的生殖阶段发育。(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1999年12期)
南移牡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闽东地区高山试种适应的牡丹苗木为试材,开展春节催花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闽东地区高海拔山区(800 m)种植牡丹,可以进行春节催花栽培,生产年霄高档牡丹盆花;适宜的催花品种有‘鲁荷红’、‘洛阳红’和‘唇红’,不适合的催花品种有‘花王’和‘凤丹白’;上盆催花正常管理2周左右,若花芽还未显蕾,则可采取剥鳞芽+赤霉素处理技术进行补救,提高催花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移牡丹论文参考文献
[1].张佳平,王小斌,夏宜平.基于杭州市牡丹芍药的园林应用现状浅析“北种南移”问题[J].园林.2019
[2].尤云桂.牡丹南移福建栽培春节催花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中国园艺文摘.2017
[3].尤云桂,林鸾芳,吴寿华,叶永茂,陈平.牡丹南移福建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
[4].莫宁捷.南移牡丹花芽分化及外源GA_3对其进程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8
[5].李爱华.“牡丹南移”的可行性探讨[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2
[6].汪德娥,王宗海.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C].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2000
[7].汪德娥,王宗海.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99
[8].汪德娥,王宗海.牡丹南移栽培与催花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