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信息化,均衡发展,对策建议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琳琳,李月,顾明臣[1](2019)在《基于均衡发展理论的我国信息化区域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我国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问题,采用文献研究、公开数据资源分析、调研访谈等方法,研究提出了信息化区域均衡发展的内涵,分析了我国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深入探讨了我国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破解我国信息化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9年03期)
吴溥峰,孙悦[2](2018)在《基于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的陕西区域协调发展规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同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一主要社会矛盾的重要战略工具。因此,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以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为指导,采用"经济社会大系统——叁分法",把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分为经济、社会、生态叁大子系统。以近几年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求出各子系统评价值,运用聚类分析法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的各地市的协调发展指数和综合评价值,然后运用协调发展指数公式求出各地市协调发展指数和运用线性加权的方法求出综合评价值。最后各地市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是何种原因导致陕西各地市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具体措施,以促进陕西区域的协调发展,从而为陕西省及各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决策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卜玉华[3](2015)在《共生理论视角下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学校生态群”模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十多年,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日益成为一种必然之势。然而,如要准确认识当前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实质,必先转换视角,即有必要从整体共生的角度重新认识区域与学校的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对当前已有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策略作出合理判断,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与思路作出合理预测。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化策略中的偏利共生模式、点式间歇共生模式的不足,并以上海市闵行区的"学校生态群"模式为例说明互惠共生模式的内涵与实践策略。(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5年24期)
赵新亮,张彦通[4](2015)在《学区制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区制改革不仅是划片对口入学,更是以学区自主办学为核心的教育管理制度变革,是对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其核心内容是落实学区一体化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且有特色发展。实现学区组织结构变革和生源结构回归常态是学区制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有效实施学区制,不仅需要完善学区构建、领导职权和运行制度等配套管理机制,更需要建立学区内师资流动、课程共建、硬件设施等资源共享机制,真正实现质量均衡。(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28期)
傅利平,宋清林[5](2014)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对非均衡性问题研究——基于区域创新视角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发展的相对非均衡性问题长期存在,而作为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区域创新在相对非均衡性问题的研究中有着突出的地位。本文以区域创新理论及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和截面研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对非均衡性中的区域创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本文来源于《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期刊2014-10-29)
蒋丽芹[6](2014)在《苏锡常城市旅游业发展比较研究——基于区域均衡发展的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旅游非均衡发展和旅游差异研究较多,旅游均衡发展的研究较少,旅游均衡发展不是平均主义的均衡发展模式,区域旅游经济应在动态的发展中求均衡。其目标是在地区间存在旅游发展水平差距的情况下,继续发展旅游发达地区旅游经济的同时,促使旅游欠发达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江南论坛》期刊2014年06期)
赵文刚[7](2014)在《区域教育发展对促进教育均衡的理论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社会对教育角色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对这种变化进行反思。而作为对这种角色认识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教育来说,无论是从理论构思还是实践操作方面都没有取得一定的进展,这样势必会导致教育不公平局势的加重。(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邓跃宁,杨英,李峰,王晖,刘仁健[8](2014)在《四川农村村级体育分区域推进发展研究——以“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为视角,以农村行政村为基本分析单位对四川农村村级体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四川农村区域之间村级体育呈非均衡性的发展状态。四川农村体育发展要把握成渝经济区建设、"多点多极支撑"等重大发展机遇,以行政村为抓手,推进成都平原地区、新农村试点地区、城市周边、近郊区等优势区域率先发展,形成"集化区""增长极"和"示范效应";加快建设沿长江、成内渝、成南(遂)渝、渝广达"通道发展带",发展"丘陵村级体育组织联合体";推进盆周及川陕革命老区、秦巴山区、大小凉山的扶贫开发,建设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综合发展的试验区;打造地震灾区村级体育振兴发展模式和川西高原民族民俗体育发展模式。(本文来源于《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于源[9](2013)在《市场邻近、工资差异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和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清工资收入的决定因素是探究中国收入差距的基础,新经济地理(NEG)理论认为区域市场邻近程度影响工资水平。基于统一的NEG框架估计城市市场邻近指数,并构建扩展工资方程,用CHIP2002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工资水平中的NEG市场邻近效应,发现即使考虑工人个体自身特征和城市自然禀赋、社会制度差异,这种影响效应仍然稳健。实证结果基本符合NEG理论预期,这对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本文来源于《财贸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王晓琳[10](2013)在《非均衡发展理论下高职教育对内蒙古区域经济促进作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家"十二五"以来,更是进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轨道,已经成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区域经济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问题。本文拟以非均衡发展理论视角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对内蒙古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北方经济》期刊2013年18期)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同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一主要社会矛盾的重要战略工具。因此,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以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为指导,采用"经济社会大系统——叁分法",把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分为经济、社会、生态叁大子系统。以近几年数据为基础,运用SPSS软件求出各子系统评价值,运用聚类分析法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的各地市的协调发展指数和综合评价值,然后运用协调发展指数公式求出各地市协调发展指数和运用线性加权的方法求出综合评价值。最后各地市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是何种原因导致陕西各地市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具体措施,以促进陕西区域的协调发展,从而为陕西省及各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决策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李琳琳,李月,顾明臣.基于均衡发展理论的我国信息化区域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2].吴溥峰,孙悦.基于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的陕西区域协调发展规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
[3].卜玉华.共生理论视角下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学校生态群”模式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5
[4].赵新亮,张彦通.学区制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与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5].傅利平,宋清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相对非均衡性问题研究——基于区域创新视角的理论分析[C].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2014
[6].蒋丽芹.苏锡常城市旅游业发展比较研究——基于区域均衡发展的理论[J].江南论坛.2014
[7].赵文刚.区域教育发展对促进教育均衡的理论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4
[8].邓跃宁,杨英,李峰,王晖,刘仁健.四川农村村级体育分区域推进发展研究——以“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为视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
[9].于源.市场邻近、工资差异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和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3
[10].王晓琳.非均衡发展理论下高职教育对内蒙古区域经济促进作用的探讨[J].北方经济.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