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接入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窄带物联网,媒体接入控制,随机接入,状态机
接入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1](2019)在《NB-IoT终端系统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以万物互联为基础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oT,NB-IoT)是以蜂窝通信为基础的新通信技术,具有广覆盖、低功耗和海量接入等特点,满足低速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需求。NB-IoT系统协议栈架构根据其全新的功能需求进行了简化和优化,协议栈的实时调度控制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同样也进行了改进以适应新的需求。本文依托于产业类重大主题专项研发项目“NB-IoT终端物联网SOC开发与应用”,以Release 14协议为基础,深入研究了NB-IoT终端系统MAC层的主要功能,并对其进行设计与实现。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从终端系统MAC实体架构入手,对MAC层的主要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包含随机接入过程、混合自动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资源调度、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的复用和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的解复用。2.为了提高MAC层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基于有限状态机和MAC层主要功能设计了MAC层状态机,使每个状态的工作任务尽量保持独立性。同时为使终端通信过程顺利进行,考虑MAC层与其它层的信息交互,并结合MAC层状态,设计了原语通信机制,便于协议栈各层间通信。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为每个功能过程设计了详细处理流程及相应的处理函数。3.根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采用多核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作为开发平台,使用嵌入式C语言进行代码开发。基于DSP SYS/BIOS系统的硬件中断功能,设计了子帧中断调度机制,以实现MAC层的定时器和实时调度功能。4.为了验证MAC层实现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基于测试协议编写多种测试例,对每个过程进行重复性测试。经过不断地测试和改进,各子过程的测试例均达到100%的通过率,验证了MAC层的功能实现符合协议一致性。(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2)
安睿琪[2](2019)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用户接入控制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领域天地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系统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而在卫星通信中,低轨卫星通信凭借灵活性强、覆盖度高等优点被广泛使用。在用户终端控制层面,为了对系统中用户的接入、退出等操作进行统一管理控制,设计实现一套完整的低轨卫星通信用户接入控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的主要研究设计内容如下:(1)分析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设计一套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低轨卫星通信地面信关站核心网系统,其中包括信关站控制器、信关站数据网关、认证和计费系统等。(2)设计并实现了完整的地面信关站核心网中用户的接入和退出流程,其中包括各个功能网元之间的消息交互流程、网元内部接口功能设计以及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全部消息的数据结构。(3)提出了一个在长时间间隔与短时间间隔中分别进行流量预测的混合模型,以保证系统中用户接入控制等相关操作运行稳定。首先分析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序列预测模型特点,并在系统中引入了基于流量预测的负载均衡策略,最终在系统消息层面以及整体资源层面上,都达到负载均衡效果。本文针对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地面信关站核心网系统设计了相应的软件架构,并设计实现了用户接入退出的流程,最后针对整体系统的负载均衡实现了相关应用创新。(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31)
王灼阳[3](2018)在《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络的接入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整个网络的体系愈发庞大,此时,网络的承载能力便会慢慢成为桎梏,因此,对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络的接入控制的研究迫在眉睫,并且由于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络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它对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宽广的前景。本文最开始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等,然后分析了一些相关的无线接入技术,比如蓝牙、ANT、IEEE802.15.4协议等,并介绍了它们的一些特点以及当将其应用于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络中时,不足的地方。紧接着,针对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络,结合现今一些常用无线接入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时分多址(TDMA)并且面向连接的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络的接入控制技术,并设计了该无线接入技术的时间帧结构以及协议内容,其中包括传感器节点的接入过程以及数据传输的过程,并使用MATLAB对本文协议以及IEEE 802.15.4协议进行了仿真对比,主要对两种协议的吞吐量以及功耗进行了对比。之后的章节提出了本文协议的实现方法,本文将该协议应用于心率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首先设计了监测系统的整体架构以及时隙的选择,紧接着设计了传感器节点与基站节点之间无线通信协议以及基站节点与设备服务器之间有线通信协议,其中穿插介绍了 nrf51422中串口、RTC、RNG等应用的方式,除此之外,也分别对无线信道以及有线信道中数据包的包格式作了一定的说明,之后设计了该设备服务器的主要功能,在最后的部分,详细介绍了基站的远程软件更新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6)
王雅慧[4](2018)在《非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容量分析与接入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资源管理是卫星通信系统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资源分配、接入和切换控制策略、功率控制、负载控制等方面,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信质量和系统容量。本文重点分析卫星通信系统的容量和大规模卫星星座通信系统下的接入控制策略,其中容量分析包括衰落信道下的卫星多波束容量和卫星传输网的容量。首先,针对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体制下的卫星系统,本文详细分析了卫星对地多波束模型中用户受到的多址干扰,仿真得到了理想功率控制下卫星接收端信号的信干比与单波束容量的关系。在非理想功率控制条件下,针对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对信号功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从功率角度着重分析了Lutz信道模型下的卫星容量计算方法。最后仿真得到Lutz信道模型下卫星接收端的最低解调门限与单波束容量的关系。通过对比,得出了复杂信道下卫星实际容量与理论容量的偏差,可为卫星波束设计、功率分配等问题提供参考。其次,为分析给定卫星星座通信系统的容量,本文依据不同地区时差导致的通信流量差异,建立了关于时间的通信流量模型。以覆盖全球的中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为例,采用最短路径算法和负载均衡的路由算法,分别仿真得到了每个时间片下的系统总容量和平均星间链路容量分布,与理想的等流量模型的仿真结果对比,说明了两种流量模型计算得到的卫星容量和链路负载的差异。通过建立卫星流量的时间模型,容量分析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离散化的时间切片分析方法,降低了卫星系统容量计算的复杂性。最后,本文针对新兴的大规模卫星星座通信系统的卫星覆盖特点,分析并指出多星覆盖区内的卫星接入控制策略研究的必要性。在以OneWeb为代表的大规模卫星星座系统下,本文仿真分析了理想信道条件下依据卫星最小距离(即最大仰角)、最长覆盖时间和最多可用信道数选择接入或切换卫星的性能优劣。仿真结果表明,多星覆盖率高的大规模卫星星座下,最多可用信道数策略相对其他两种卫星接入控制策略获得了更优的平均等待接入时间、切换失败率和信道利用率。根据信道衰落机理,本文提出了基于概率的区域阴影衰落模型。衰落信道下,以获得优良的信道质量为出发点,综合卫星距离和卫星覆盖时间,本文提出了基于仰角的卫星接入控制策略;考虑到大规模卫星星座系统下信道资源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切换性能,本章综合仰角和信道数,提出了基于信道和负载的卫星接入控制策略。在基于概率的区域阴影衰落模型下,仿真分析了卫星最小距离、最长覆盖时间、最多可用信道数、基于仰角的卫星接入控制策略、基于信道和负载的卫星接入控制策略的性能,印证了本章提出的基于仰角的卫星接入控制策略和基于信道和负载的卫星接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11)
胡怡[5](2018)在《非授权频段LAA系统和Wi-Fi系统共存性能分析与接入控制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数据流量的高速增长,频谱资源短缺和海量用户设备接入成为5G移动通信系统面临的重大难题。为了给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在下一代网络中,宏蜂窝、小蜂窝以及无线局域网将相互协调共存。许可频段辅助接入技术(Licensed Assisted Access,LAA)可把LTE业务扩展到5GHz的非授权频段,是应对流量持续增长所带来的频谱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研究非授权频段LAA系统与Wi-Fi系统共存的性能分析以及接入控制方案设计。首先,本文建立了非授权频段LAA系统和Wi-Fi系统共存的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单信道共用条件下的共存系统吞吐量和时延与各个接入参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适应调整参数的MAC层接入控制方案。通过搭建Matlab仿真平台,对共存系统吞吐量、接入成功率等性能指标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接入方案可以在保障共存系统公平性的同时提升共存系统性能。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本文研究了非授权频段多信道共用系统性能。从理论推导和系统仿真两方面对LAA系统和Wi-Fi系统共存多信道共用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保障非授权频段多信道共用公平性的信道分配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多信道共用方案与单信道共用方案相比,能够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同时本文提出的分配方法与广义多信道随机接入方案相比,可以保障Wi-Fi系统的性能,并获得更好的总体性能表现。(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3-27)
金双勇[6](2017)在《关于网络接入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不断深入,电力系统对信息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内部不安全因素对信息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对电力企业的网络安全要求,确保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可在信息内网部署网络准入控制系统,强制计算机终端执行安全策略,使终端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快速落实,达到预防非合规终端接入网络、终端非法访问、违规外联等信息安全违规问题发生的目的,为电网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7年34期)
于浩然[7](2017)在《分布式电源接入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电源或微电网接入配网以后,配网从一种严格垂直的辐射式网络,变成一个遍布电源的水平网络。当分布式发电或微电网接入配网中的数量和容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传统的配网技术将面临着电能质量不达标和配电网不稳定的挑战。为了保证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与配网的安全协调运行,需要在研究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对配网的影响的基础上,开展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接入配网的技术研究。随着国家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未来电网将面临大量分布式发电的并网接入需求,为了降低分布式电源接入给电网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发挥其积极作用,必须对分布式电源进行接入控制和主动管理,因此,本文针对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接入控制和运行接入控制两个层面的相关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详细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几种分布式发电形式,并论述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产生的影响。另外,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分布式电源接入模型,并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和容量对系统馈线电压的影响。(2)详细介绍了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体系的分层控制功能,并详细介绍了控制模块和运行控制及能量管理模块等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负荷预测技术、发电预测技术、分布式电源的发电优化调度技术、微电网能量优化管理技术、微电网叁种状态四个过程的运行模式平滑切换技术、微电网协调运行控制技术等。(3)研究设计了鹿西岛微网工程分布式电源接入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自动化方案、能量控制策略研究、MGCC控制策略研究以及各分系统的接入方案研究。(4)介绍了鹿西岛微网的系统组成,然后介绍了 DGM8000分布式电源接入控制系统的硬件架构、软件架构以及功能模块,最后展示鹿西岛微网工程分布式接入系统的界面。(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涵嫣[8](2017)在《LTE-A终端系统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增强版,LTE-Advanced在峰值速率和频谱效率上已有显着改善。同时,LTE-A Release12协议中引入了邻近业务(Proximity-based Services,ProSe)和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等新技术,在降低基站负荷和提高频谱利用率方面有极大的优势。随着上述新技术的引入,协议栈架构也随之调整,其相应的研究对新技术走向成熟至关重要。本课题依托于科研项目“LTE Multi-UE基站负载、容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旨在开发模拟海量用户的LTE/LTE-A多终端仪表以测试基站的实际容量,因而终端仪表协议栈的实现是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本文在LTE-A Release12协议基础上,结合项目需求采用多核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对终端系统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子层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设计与实现,以应用于项目中。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随机接入过程、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上行资源请求、信道复用以及组装过程。在设计部分,首先,基于状态机的研究,设计了终端系统MAC层的状态及其跳转,和对下层的子帧调度机制。接着,基于协议栈架构和需求分析,设计了交互接口、原语及相应的处理函数,通过完整的交互设计来完成信息传递,为层间通信奠定牢固根基。在实现部分,结合研究内容和设计,对MAC的各过程进行实现,包括其中异常处理,并通过详细函数分析来诠释实现思路。在此基础上,在DSP代码编辑器(Code Composer Studio,CCS)采用C语言实现终端MAC层的各个功能,并从以下两方面对实现代码进行验证与测试。一方面采用多核DSP的上板联调单层验证了当前MAC已开发的所有功能。另一方面基于TTworkbench软件搭建完整测试平台,并按照TS 36.523-1测试协议采用测试与测试控制表示法第叁版(Testing and Test Control Notation-3,TTCN-3)核心语言编写测试用例,并多次连续运行,根据测试结果和通过率来判断是否满足测试标准。最终9个测试例全部通过。两种方法分别验证了本项目中实现的终端系统MAC层各部分功能的正确性和协议一致性。(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7-04-07)
杨全会[9](2017)在《一体化机载系统无线网络接入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是人们快捷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人们一旦进入飞机客舱,出于安全因素,所携带的移动电子设备需要处于全程关闭状态,虽然目前部分航空允许使用移动终端,但是并不能随意接入无线网络,再加上陈旧的机载娱乐系统、乏味的机上娱乐项目,很难满足人们对多样化生活方式的追求,很容易导致乘客旅行中的枯燥无味。为了满足机舱中用户高质量的业务需求,本文分别从QoS和负载均衡两个角度对异构无线网络环境中一体化机载系统网络接入技术进行研究。为了更大程度满足机场中用户业务的QoS,本文以叁角模糊数为基础,将FAHP和FTOPSIS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的一体化机载系统无线网络接入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多属性决策模型,采用FAHP法对不同业务类型各属性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求得各属性的模糊权重值,然后根据实时采集的网络参数值,采用FTOPSIS法对候选网络做出优劣评级,从而选择最优的网络进行接入,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针对大量业务同时接入同种网络业务量剧增的应用场景,为了避免网络阻塞或者瘫痪对飞机上用户业务体验的影响,本文引入负载均衡机制,提出了一种负载均衡的一体化机载系统网络接入算法。该算法考虑到了飞机移动性、业务类型、位置预测和网络负载等因素,来解决异构无线网络之间资源利用不均衡性的问题,通过建立叁维马尔科夫模型对网络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在业务阻塞率、切换阻塞率和系统平均吞吐量等方面的优化情况,提高了无线资源利用率,保障了用户高质量的业务体验。(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张黄斌[10](2017)在《LTE系统M2M业务接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M2M业务越来越普及,成为运营商极为重要的营收增长点。LTE网络不断发展完善,成为承载M2M业务的一种重要途径。然而,M2M业务和H2H业务有着极为迥异的特性,如何改善现有的LTE网路,使其更适合承载M2M业务,成为物联网发展的一大关注点。本文主要研究规律性较强的M2M业务,并根据这些业务的特性将M2M业务分为了六大类。通过模拟仿真,本文给出了郊区场景下,TD-LTE系统在1800MHz这个频点上M2M业务的最大容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的分组接入流程,利用M2M业务随机性较弱、时延要求低的特点,降低系统发生信令阻塞的概率,提高了系统的接入成功率。本文第一部分工作研究了 M2M业务的特性,并根据这些业务的特性将M2M业务分为了六大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对每种M2M业务的行为模式进行建模。然后,本文参考LTE系统的QoS体系设计了一套适合M2M业务特性的QoS体系。最后,通过OPNET仿真得到单小区郊区场景下每种M2M业务的合理容量。本文第二部分工作研究了 LSTM模型,并设计了一套适合M2M业务时序建模的网络结构。再此基础上本文使用tensorflow实现了该网络结构并训练了模型。最后,本文在实验室开发的仿真规划平台上实现了本文提出的接入控制流程。通过比较郊区场景下M2M业务的接入成功率,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接入流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15)
接入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通信领域天地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系统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而在卫星通信中,低轨卫星通信凭借灵活性强、覆盖度高等优点被广泛使用。在用户终端控制层面,为了对系统中用户的接入、退出等操作进行统一管理控制,设计实现一套完整的低轨卫星通信用户接入控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的主要研究设计内容如下:(1)分析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设计一套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低轨卫星通信地面信关站核心网系统,其中包括信关站控制器、信关站数据网关、认证和计费系统等。(2)设计并实现了完整的地面信关站核心网中用户的接入和退出流程,其中包括各个功能网元之间的消息交互流程、网元内部接口功能设计以及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全部消息的数据结构。(3)提出了一个在长时间间隔与短时间间隔中分别进行流量预测的混合模型,以保证系统中用户接入控制等相关操作运行稳定。首先分析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序列预测模型特点,并在系统中引入了基于流量预测的负载均衡策略,最终在系统消息层面以及整体资源层面上,都达到负载均衡效果。本文针对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地面信关站核心网系统设计了相应的软件架构,并设计实现了用户接入退出的流程,最后针对整体系统的负载均衡实现了相关应用创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入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颖.NB-IoT终端系统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9
[2].安睿琪.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用户接入控制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9
[3].王灼阳.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络的接入控制系统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8
[4].王雅慧.非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容量分析与接入控制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5].胡怡.非授权频段LAA系统和Wi-Fi系统共存性能分析与接入控制方案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8
[6].金双勇.关于网络接入控制系统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7
[7].于浩然.分布式电源接入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东南大学.2017
[8].张涵嫣.LTE-A终端系统媒体接入控制层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邮电大学.2017
[9].杨全会.一体化机载系统无线网络接入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10].张黄斌.LTE系统M2M业务接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仿真[D].北京邮电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