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门禁中不同锁舌驱动方式的锁具兼容机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涵[1](2020)在《智能密码锁电子模组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智能终端设备正在迅速走进普通家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作为智能家居重要的安全屏障,智能门锁无疑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智能电子锁与传统机械锁的主要区别就是智能锁带有丰富功能的电子模组,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开锁验证。本文以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结合各种外围传感器与功能模块,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一种智能密码锁的电子模组。本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一款同时兼顾安全性、便捷性与产品成本的电子模组,论文首先分析了智能锁的发展历史与国内外发展现状,并进一步规划了电子模组所需的逻辑功能,制定了以ARM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方案。本文主要以电子模组的硬件电路与软件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规划的控制方案。首先设计了以控制主板为核心的电子模组硬件系统,并制作样机进行了必要的基础测试。其次在硬件系统的基础上编写程序进行了软件系统的设计,通过软硬件配合的方式来实现指纹、磁卡、数字密码这三种核心验证方式与其他附属配套功能。随后在主体功能之外还为电子模组设计了蓝牙通信模块,并设计了专用的手机应用。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方便的查阅智能锁的用户日志,并可以通过手机上生成的临时动态密码实现远程开锁。最后在前期规划的各项功能均实现的基础上,根据智能锁的行业标准对电子模组的功耗、静电防护、抗电磁干扰等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优化,使本文所设计的智能锁电子模组能够适应实际的需求。在完成了软硬件系统设计并完善了主要性能指标之后,论文对智能锁电子模组的样机进行了整体测试工作。分别对三种核心验证功能与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检测到的实验结果表明符合预期的设计目标,说明了本系统的工程应用价值与市场前景。
杜金明[2](2019)在《基于两种算法的智能门禁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的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在这样的前提下,生物识别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行业中。门禁系统是最常见的安全保护系统,而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与稳定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产品中。因此,将生物识别技术运用到门禁系统可以提高其安全性与便利性。由于掌纹特征具有稳定性,不会随年龄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且容易进行采集。当用户手掌方便进行识别操作时,门禁系统可通过掌纹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当用户双手提着重物或不方便完成掌纹图像采集,语音识别可以帮助用户依靠语音信号来顺利通过门禁。因此,本文选取掌纹识别与语音识别两种识别方式对智能门禁系统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掌纹识别:简要介绍了掌纹识别技术;对掌纹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锐化处理、利用Matlab完成图像的二值化处理与去噪,通过手掌轮廓信息以及指根点在轮廓链码中的位置定位轮廓特征点的方法,截取相应的掌纹感兴趣区域(ROI)对掌纹图像进行预处理;比较各种特征提取算法并选用2D-Gabor方法进行掌纹的特征提取,来实现掌纹的识别过程。(2)语音识别:对语音识别技术进行了概述;采用分帧和加窗方法对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对语音信号利用端点检测、语音信号特征向量提取、模型训练、动态时间规整、相似度测量处理,介绍了语音模板训练方法,并提出了对DTW算法的优化方法。(3)门禁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掌纹识别方面对掌纹采集装置进行选取,应用Matlab提供的图像采集工具箱及GUI功能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掌纹验证方式的在线门禁模拟系统;而语音识别方面搭建了硬件外围电路,选用SPCE061A单片机作为主控部分,完成了程序编写。对两种识别方式进行了测试与结果分析。实验证明,该研究有着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基本上满足了对该门禁系统预期达到的要求。这两种识别方式的结合对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并存在广泛的实用价值与市场前景。
卢旭鹏[3](2019)在《基于二维码认证的人行通道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传统的门禁系统以卡片为载体,通过13.56MHz的射频信号传递卡片的信息,仅仅能够实现用户开门,缺少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目前互联网+的需求日渐旺盛,在日常生活中,基于手机的系统应用越来越多。手机APP的开门技术,可以将系统的安全信息推送到相应的用户手中,同时利用门禁的天然入口属性扩展其它应用。本文设计了一个以二维码扫描技术为基础的云门禁应用系统,能够以无线的方式对门禁权限进行管控,特别适合诸如大型公司、学校、企业等门禁数量较多且较为分散的场合。比如扩展到学校一卡通系统,学生可以在APP端对消费账户充值、对账及无卡消费,进行图书借阅、查询;实际上APP设计为一种开放平台,更多的数据应用可以以Html5的方式集成到APP中。本文所述的二维码门禁系统的设计内容涵盖硬件设计、云平台设计、APP设计三个方面。硬件设计包含了高效率的电源系统、宽视角液晶屏的控制电路,高效网络通信、厚度设计、散热设计等;云平台设计包含二维码设备接入平台、大数据显示平台、消息推送平台、短信验证平台、数据库的分库分表、APP通信平台等;APP设计包含了用户信息管理、消息推送与分类显示、手机开门、H5开放平台;经过反复的设计调整与验证,目前本系统已经在市场上得到应用,超过20万用户使用本二维码手机门禁系统,为用户的安全保驾护航,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
章勇[4](2018)在《基于RFID及移动端的门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门禁系统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安防保障措施,安全、实用、人性化的门禁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诸如宾馆、住宅小区、学校、公司、工厂等场景中的人员管理和考勤问题,一方面可以便于更加规范的管理,另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门禁系统解决了一些重要场所出入口安全防范的管理。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门禁系统的发展也开始转型进入智能化,智能门禁系统涉及到的技术种类也愈加的繁多,包括计算机的相关技术、无线射频技术(RFID、NFC)、生物学技术以及机械学技术以及移动端应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综合,让门禁系统可以自动完成人员的验证、所有权限来判断是否允许人员的进出,使其被广泛的集成应用于各种管理系统中。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及移动端的智能门禁管理系统方案。该门禁系统主要针对校园学生进出的实际相关需求,满足门禁考勤的管理要求,具体工作可分为三个模块来进行设计,硬件设计、门禁管理系统设计以及移动客户端的实现。硬件设计部分,本文采用了无线射频技术(RFID)来作为读写器的核心技术,自动完成对非接触式IC卡的数据读写和存储,识别过程中没有人工干预,且适应环境良好。一方面读写器与射频卡进行交互,实现门禁系统的硬件控制;另一方面读写器又与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实现进出人员信息的记录与更新。软件设计部分,本文按照学校的实际管理需求,设计实现了一个门禁管理系统,系统整体由系统管理、门禁管理、师生信息管理、后勤人员管理、信息查询统计五大模块组成。在移动终端部分,本文采用NFC技术来实现移动端与门禁系统的交互,用户可以通过装备NFC技术的移动端来实现自己的考勤,另一方面作为管理系统的移动端,其支持管理系统的所有功能,给用户及后台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本文结合这三大模块,实现了门禁管理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降低了管理成本,简化了传统低效繁琐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梁文成[5](2018)在《基于蓝牙的智能安全锁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智能锁芯是日用五金,随着国家对制造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策略进一步深入,国内锁芯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智能锁具产业已经成为锁具行业转型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国内制造的智能锁具不仅在全国,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较高的占有率和赞誉,引领全球智能锁具的发展趋势。但是智能锁具的价格一直高居不下,安装不方便,对传统锁具的升级改造成本大等缺点,使得解决上述问题的智能锁芯产业发现其潜力。智能锁芯更好的适应了智慧物联和大数据发展的浪潮,顺应了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适应了新形势下制锁具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要求,智能锁芯研发有巨大价值。通过深入调研国内外智能锁芯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各厂家优势技术,本文介绍基于蓝牙的智能安全锁芯研究与实现整个产品化过程。分析硬件需求,考虑系统可靠性与产品化,设计了锁芯端硬件、网关端硬件、带ID的钥匙。对系统工作流程进行分析,软件设计分锁芯侧蓝牙程序、网关侧主控MCU程序、网关侧蓝牙程序、网关侧Wi Fi配置、移动终端程序和服务器程序。对程序工作流程进行统一规划,衔接完好,实现移动终端APP开锁、可疑开锁监测并提醒、云端智能接管等功能。系统以产品化设计流程进行开发,工艺复杂,复制成本高,量产价格低,具有三重验证,安全可靠,无损升级传统锁芯,市场前景良好。网关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双重设计,根据用户对安全性与便利性的要求自由切换,蓝牙锁芯非工作状态功耗低于1u A,适合各类型对安全要求高的场合。例如:银行、仓库、政府等对保密要求高的机构。同时,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对系统功能进行裁剪,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上作折中,从而适合短期、长期出租房和多用户共用同一锁芯的场合,市场前景良好。本文介绍最复杂的三重验证于一体的锁芯,其他锁芯是在这个锁芯上的裁剪故不具体介绍。同时,针对物联网系统的天线设计单独作详细介绍,包含HFSS仿真、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等。针对研发试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给出系统设计产品化过程的可靠性设计方法,较大程度加快了系统产品化应用步伐。
向宇[6](2018)在《基于Node.js的智能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5G通信时代的到来,三大运营商基站数量加起来已有几百万,给海量基站配置智能锁和研发与之配套的智能锁管理系统成为了运营商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分析国内外智能锁系统的发展研究现状,发现目前市场上许多智能锁系统只能适用于家庭和小企业,且许多系统不适用于海量基站业务。许多智能锁管理系统用J2EE或ASP.Net做系统架构,但这两种架构的前后端编程语言都不一致,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系统的维护难度和人力资源成本。大企业级系统对数据加密也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加密算法的速度快、安全性较高且具有数字签名验证机制。大企业系统中累积的大量业务数据具有隐含的商业价值,因此需用机器学习算法做业务信息挖掘。基于上述需求,本文用Node.js设计和实现了智能锁管理系统,其主要工作为:(1)本系统基于Node.js架构采用前后端分离的设计。此设计符合MVC分离原则和“低耦合高内聚”准则。此架构前后端开发语言均为javascript,与以往智能锁系统架构相比,统一的编程语言使得系统研发快,更易维护,维护成本更低。(2)基于Node.js、Nginx和Mongdb技术设计和实现了的后台服务器模块,后台服务器各个API接口基于POST协议开发,因此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平台扩展性。(3)基于Html、javascript和css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前端网站模块。完成了基站管理、锁具管理、钥匙管理、机构管理、工单管理、员工管理、数据统计等功能。与以往家庭小企业型智能锁系统相比,系统更能适用于有跨地域业务的大企业。(4)设计了基于Rijndael、RSA、SHA256混合加密算法。该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的快速性,非对称加密的安全性,还有数字签名验证机制。再将该算法用于通信层加密。与以往智能锁系统的加密算法相比,本系统的加密算法在综合性能上更优。(5)提出了快速朴素贝叶斯集成学习算法(Fast-NBE)。与现有朴素贝叶斯集成学习算法(NBE)相比,Fast-NBE可将训练样本数为N且获得M个基分类器的时间复杂度从O(MN)降到O(N+M)。然后系统基于Fast-NBE设计了平台业务信息挖掘模块的API接口。与以往智能锁系统相比,将机器学习算法用于业务信息挖掘研究属于首次,以往许多系统未用机器学习算法做业务或仅用机器学习算法做人脸识别开锁。此外Fast-NBE采用了基于对数转换和Softmax归一化的全新的集成输出策略LC-SNO,此策略可避免类别输出中票数相同问题。
白进军[7](2014)在《监狱出入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现》文中提出由于监狱的特殊工作性质,监狱出入安全是监狱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进入监狱的外来人员,必须出示身份证明并提交出入申请,通过身份核实、领导审批后,方可由监狱责任民警带领出入监狱工作场所。随着监狱劳务加工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员越来越多,传统人工管理存在安全性低、审批效率低、材料管理困难等难题,单一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都存在安全盲点难题,而简单的多种技术门禁系统的组合,各门禁系统间存在“信息孤岛”无法协同作战的难题。针对监狱出入管理遇到的难题,本文提出构建监狱出入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论文重点说明软件工程理论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建模、系统实现、软件测试等过程。首先,系统以监狱出入门禁控制管理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研究门禁系统、各种生物识别技术的组成和原理,比较各种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势和不足,选择在系统中集成指纹、面部、手掌静脉三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通过多种生物识别方式的复用,实现各种识别技术间的优势互补,有效规避单一识别方式的识别盲点,保证识别技术的安全性。同时将传统IC卡与手掌静脉识别技术相结合,实现静脉识别1:1验证,既改变“认卡不认人”的现象,又提高身份验证的效率。其次,结合监狱的实际需求和应用管理现状,梳理监狱出入审批的流程,深入分析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出入审批的效率,实现外协人员出入申请、审批、授权、通行验证、权限回收、事后快速追踪的全程电子化管理。系统使用PowerDesigner进行数据库建模,技术路线基于J2EE+Oracle平台开发,采用B/S+C/S混合模式,实现多种生物识别技术门禁系统分布式应用和集中管理。系统建成了一站式信息登记、出入审批管理、通行证管理、门禁管理、识别设备管理、用户管理等六大功能模块,在与硬件设备紧密结合的门禁管理模块采用C/S模式,实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禁控制、统一授权管理、统一数据下发和多种门禁策略的配置,有利于提高系统灵活性和实用性。该系统现已经在多个监狱门禁项目中应用,为监狱的人员管理、身份认证、出入审批提供一体化安全管理,有效推进监狱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张永生[8](2012)在《非接触式IC卡智能门禁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接触式IC卡智能门禁系统是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在非接触式IC卡中进行无线双向通信,在门禁系统应用中在验证出入人员身份的同时,可以实现相应人员综合管理和门禁信息的统计分析,控制重要场所的出入访问。由于智能门禁系统的安全和便捷性,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这对于实现人员安全有效的管理,提高现代办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针对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门禁系统管理的需要,对IC卡智能门禁系统射频识别、开发板和通信组件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非接触IC卡的门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有效解决身份验证和管理问题。其次,对基于非接触IC卡门禁系统功能和数据库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设计,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持卡人信息管理、身份验证、实时监控、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对智能门禁系统读卡器控制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采用Delphi7+SQL Server2000开发工具,在JMY502单片机开发板基础上,基于微软的MSComm组件开发了非接触式IC卡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并应用到学校宿舍区和图书馆等门禁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韩震[9](2009)在《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也不断的加强。因此门禁技术也孕育而生,并且在现代化办公和人们的生活中应用的也越来越广。目前,有些中小型企业对于安全管理也有迫切的需求,但其资金却是十分的有限,无力采购价格昂贵的门禁系统。为解决这一矛盾,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套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软件。本文通过对现有门禁系统的特点和技术的分析研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分析,提出了一种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本文首先对嵌入式门禁系统的组成及其平台进行简单的概述,阐述了门禁考勤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了系统的数据通信格式和系统的数据库。对门禁控制系统软件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完成了嵌入式门禁系统软件的详细设计和实现。本文重点阐述了门禁上位机管理软件的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并对整个系统软件进行详细的测试和分析。最后,针对本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出一些改进和优化的方案。在本文设计实现的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中,实现了使用射频卡进行刷卡门禁控制功能,并可以根据用户刷流水记录进行考勤。系统通过门禁考勤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灵活的设置门禁时间,编制节假日与加班的门禁考勤班次。从功能上极大的满足了中小型企业的安全管理需求。经测试表明,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可以对门禁管制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的门禁管理。
戴永,王求真,张欣[10](2009)在《联网门禁锁位机的多锁具兼容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当前联网门禁系统一套锁具占用一台锁位机结构所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探讨锁位机"一机多具"的机制,提出实现多锁具兼容的原理电路,描述字结构及面向门禁DCS的多锁具映射模型。给出一台锁位机带4套锁具的实例,运行效果表明,该机制逻辑严谨、安全可靠,可节约资源,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二、智能门禁中不同锁舌驱动方式的锁具兼容机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门禁中不同锁舌驱动方式的锁具兼容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密码锁电子模组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智能锁总体方案设计 |
2.1 智能锁总体设计目标 |
2.2 智能锁结构形式与控制对象 |
2.3 智能锁功能设计 |
2.3.1 指纹识别 |
2.3.2 数字密码识别 |
2.3.3 无源RFID识别 |
2.3.4 附加功能 |
2.4 智能锁性能优化 |
2.5 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硬件系统设计 |
3.1 处理器核心工作电路设计 |
3.1.1 处理器选型 |
3.1.2 处理器最小系统电路 |
3.1.3 SWD下载与调试电路 |
3.2 控制板电路设计 |
3.2.1 外围设备通信电路 |
3.2.2 电源管理电路 |
3.2.3 低功耗管理电路 |
3.2.4 ESD防护电路 |
3.2.5 防撬警报电路介绍 |
3.2.6 绘制控制板PCB图 |
3.3 其他功能板电路设计 |
3.3.1 电机控制电路 |
3.3.2 电池板电路 |
3.3.3 其他电路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系统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4.2 软件系统主程序流程 |
4.3 开锁验证模块程序流程 |
4.3.1 IIC总线与触摸按键模块 |
4.3.2 串口与指纹模块 |
4.3.3 SPI总线与磁卡模块 |
4.4 硬件加密系统程序设计 |
4.4.1 硬件加密功能简介 |
4.4.2 硬件加密系统工作流程 |
4.5 蓝牙通信协议制定 |
4.6 低功耗模式管理程序设计 |
4.6.1 主控的低功耗模式选择 |
4.6.2 低功耗模式状态切换程序流程 |
4.7 其他附属功能程序设计 |
4.7.1 管理菜单界面功能实现 |
4.7.2 虚位密码功能实现 |
4.7.3 动态密码功能实现 |
4.7.4 看门狗模块介绍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分析 |
5.1 硬件平台测试 |
5.2 软硬件联调测试 |
5.3 智能锁与手机应用联调测试 |
5.4 智能锁环境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设计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两种算法的智能门禁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影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化门禁系统研究现状 |
1.2.2 生物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掌纹识别 |
2.1 掌纹识别概述 |
2.1.1 掌纹识别技术的纹理特征及优势 |
2.1.2 掌纹识别系统的构成 |
2.2 掌纹图像的预处理 |
2.2.1 掌纹图像的归一化处理 |
2.2.2 掌纹图像的锐化处理 |
2.2.3 图像二值化及形态学去噪 |
2.2.4 轮廓特征点定位 |
2.2.5 掌纹ROI截取及尺寸、灰度归一化 |
2.3 掌纹特征提取算法及匹配 |
2.3.1 基于分块均值特征提取方法 |
2.3.2 基于空-频变换的掌纹特征提取方法 |
2.3.3 基于小波分解的灰度曲面方法 |
2.3.4 基于2D-Gabor方向滤波的方法 |
2.3.5 基于子空间的掌纹特征提取方法 |
2.4 掌纹特性匹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语音识别 |
3.1 语音识别技术及其原理 |
3.2 语音识别系统分析 |
3.2.1 语音信号预处理 |
3.2.2 端点检测 |
3.2.3 语音信号特征向量提取 |
3.2.4 模式匹配算法的选择 |
3.2.5 DTW算法 |
3.2.6 相似度测量 |
3.2.7 语音模板训练方法 |
3.2.8 算法的优化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门禁系统硬件设计 |
4.1 硬件总体设计 |
4.2 掌纹识别硬件总体设计 |
4.2.1 掌纹识别硬件设计 |
4.2.2 掌纹采集装置的选取 |
4.2.3 掌纹识别硬件电路设计 |
4.3 声音识别硬件设计 |
4.3.1 语音识别硬件总体设计 |
4.3.2 SPCE061A及模块电路设计 |
4.4 门锁的选取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门禁系统软件设计 |
5.1 掌纹识别软件设计 |
5.2 语音识别软件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门禁系统掌纹识别实验 |
6.2 门禁系统语音识别实验 |
6.3 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3)基于二维码认证的人行通道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概述 |
2.2 门禁的分类 |
2.2.1 射频IC卡 |
2.2.2 生物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 |
2.2.3 纸票二维码 |
2.2.4 手机二维码门禁系统 |
2.2.5 手机蓝牙BLE门禁 |
2.3 二维码门禁的应用 |
2.3.1 二维码门禁使用场景 |
2.3.2 过闸认证通道控制机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二维码门禁身份确认器硬件框图 |
3.2 二维码门禁身份确认器设计 |
3.2.1 产品结构材料选择 |
3.2.2 主芯片的选型 |
3.2.3 显示模块设计与选型 |
3.2.4 蓝牙 |
3.2.5 读卡 |
3.2.6 网络模块 |
3.3 功耗及抗干扰设计 |
3.3.1 电源电路的设计 |
3.3.2 电源抗干扰的设计 |
3.3.3 静电防护设计 |
3.3.4 软件节能设计 |
3.4 嵌入式软件设计方案 |
3.4.1 加密策略 |
3.4.2 防考勤作弊策略 |
3.4.3 降低服务器压力的策略 |
3.4.4 当设备遇到网络故障时的策略 |
3.4.5 受到干扰显示不可靠的情况 |
3.4.6 时间同步策略 |
3.4.7 二维码生成规则 |
3.5 执行模块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云平台软件设计 |
4.1 软件设计方案 |
4.1.1 平台软件架构图 |
4.1.2 数据库层 |
4.1.3 缓存层 |
4.1.4 设备通讯服务器层 |
4.1.5 软件服务器层 |
4.2 设备接入平台设计 |
4.2.1 设备接入平台系统架构 |
4.2.2 设备登录流程 |
4.2.3 设备平台通讯协议 |
4.3 数据库设计 |
4.4 云平台业务设计 |
4.4.1 运营公司功能 |
4.4.2 管理公司管理平台 |
4.5 数据可视化监控平台设计 |
4.6 消息推送平台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移动端软件设计 |
5.1 主体结构设计图 |
5.2 主界面设计 |
5.3 用户信息管理 |
5.3.1 权限查看 |
5.3.2 开门记录查看 |
5.4 开门应用设计 |
5.4.1 长期用户流程描述 |
5.4.2 访客流程描述 |
5.5 二维码识别方法 |
5.6 消息设计 |
5.6.1 消息分类 |
5.6.2 消息的接收 |
5.6.3 消息的显示 |
5.7 应用开放平台设计 |
5.7.1 交互接口设计 |
5.7.2 典型应用-考勤 |
5.7.3 其它应用扩展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测试试验与结果分析 |
6.1 测试平台组成 |
6.2 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6.2.1 EMC群脉冲测试 |
6.2.2 ESD静电测试 |
6.2.3 扫码响应测试 |
6.2.4 通讯并发测试 |
6.3 应用测试及结果分析 |
6.3.1 色差对识别性能测试 |
6.3.2 亮度对识别影响测试 |
6.3.3 环境光线对识别影响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RFID及移动端的门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3 主要工作及目标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2.1 RFID射频识别技术概述 |
2.1.1 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
2.2 移动终端门禁管理技术 |
2.3 智能门禁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门禁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可行性分析 |
3.1.1 经济可行性 |
3.1.2 技术可行性 |
3.1.3 操作可行性 |
3.2 需求分析 |
3.2.1 功能性需求 |
3.2.2 非功能性需求 |
3.2.3 性能需求 |
3.2.4 运行需求 |
3.2.5 其他需求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门禁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体系结构 |
4.1.2 系统功能结构 |
4.2 系统的硬件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与设计 |
4.3.1 系统管理模块 |
4.3.2 系统管理模块 |
4.3.3 师生管理模块 |
4.3.4 后勤管理模块 |
4.3.5 查询统计模块 |
4.4 移动终端模块设计 |
4.5 系统时序图 |
4.5.1 系统管理时序图 |
4.5.2 门禁管理时序图 |
4.5.3 师生管理时序图 |
4.5.4 后勤管理时序图 |
4.5.5 查询统计模块 |
4.6 数据库设计 |
4.7 运行设计 |
4.7.1 运行模块 |
4.7.2 运行模块 |
4.7.3 运行时间 |
4.8 安全设计 |
4.9 维护设计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门禁管理系统实现 |
5.1 系统软件实现 |
5.1.1 登录页面 |
5.1.2 系统管理 |
5.1.3 门禁管理 |
5.1.4 师生管理 |
5.1.5 后勤管理 |
5.1.6 查询统计 |
5.2 系统硬件设计及程序实现 |
5.2.1 读卡器及卡片 |
5.2.2 门禁控制器 |
5.2.3 机箱电源 |
5.2.4 其他配件 |
5.2.5 硬件控制代码实现 |
5.3 移动端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门禁管理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6.2 系统测试目标 |
6.3 系统测试原则 |
6.4 测试要点 |
6.4.1 测试方法 |
6.4.2 测试过程及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蓝牙的智能安全锁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智能锁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2 蓝牙锁芯设计方案的选定 |
2.2.1 通信方案选择 |
2.2.2 器件选择 |
2.2.3 显示客户端 |
2.2.4 WEB服务器 |
2.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归纳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蓝牙智能锁芯系统硬件实现 |
3.1 系统硬件实现方案综述 |
3.2 系统硬件设计 |
3.2.1 蓝牙锁芯硬件设计 |
3.2.2 网关系统硬件设计 |
3.3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归纳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控制流程 |
4.1 系统工作流程综述 |
4.2 蓝牙锁芯端工作流程 |
4.3 网关的工作流程 |
4.3.1 蓝牙模块HY-264018P软件工作流程 |
4.3.2 WIFI模块ESP-12F软件工作流程 |
4.3.3 主控单片机STM32F103的软件工作流程 |
4.4 安卓客户端工作流程 |
4.5 云服务器工作流程 |
4.6 通信数据格式 |
4.7 智能锁芯安全性 |
4.8 系统软件设计归纳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蓝牙锁芯天线研究与设计 |
5.1 HFSS天线仿真方法 |
5.2 常规2.4G天线类型 |
5.2.1 IFA天线 |
5.2.2 蛇形天线 |
5.2.3 贴片陶瓷天线 |
5.2.4 PATCH天线 |
5.3 传输线、滤波器、巴伦介绍 |
5.4 蓝牙锁芯系统天线设计方法 |
5.5 天线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
5.6 天线设计归纳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可靠性设计 |
6.1 系统集成可靠性综述 |
6.2 硬件可靠性设计方法 |
6.2.1 器件可靠性设计 |
6.2.2 PCBA可靠性设计 |
6.3 软件可靠性 |
6.3.1 软件可靠性基本概念 |
6.3.2 软件可靠性设计 |
6.4 可靠性设计归纳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锁芯系统测试 |
7.1 系统测试平台 |
7.2 蓝牙锁芯电机寿命测试 |
7.3 蓝牙锁芯钥匙ID读取 |
7.4 蓝牙调试 |
7.5 蓝牙锁芯与移动终端APP连接测试 |
第八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8.1 工作总结 |
8.2 问题与解决 |
8.2.1 安卓编译R文件缺失错误 |
8.2.2 为CC2640设备下载固件升级 |
8.2.3 CC2640如何在应用程序中添加UART |
8.3 系统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6)基于Node.js的智能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总计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1.1 性能需求 |
2.1.2 架构需求 |
2.1.3 系统业务需求 |
2.1.4 通信层安全性需求 |
2.1.5 业务信息挖掘需求 |
2.2 总体设计 |
2.2.1 结构设计 |
2.2.2 通信层设计 |
2.2.3 数据库设计 |
2.3 开发相关技术介绍 |
2.3.1 Node.js |
2.3.2 Nginx |
2.3.3 Linux |
2.3.4 Html、Javascript和CSS |
2.3.5 Mongodb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通信层混合加密算法 |
3.1 引言 |
3.2 加密技术介绍 |
3.2.1 Rijndael算法介绍 |
3.2.2 RSA算法介绍 |
3.2.3 SHA256算法介绍 |
3.3 混合加密算法的设计 |
3.4 混合加密算法的性能 |
3.5 混合加密算法在通信层的部署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快速朴素贝叶斯集成学习算法和平台业务信息挖掘接口 |
4.1 引言 |
4.2 相关算法的介绍 |
4.2.1 朴素贝叶斯算法及贝叶斯参数 |
4.2.2 朴素贝叶斯集成学习 |
4.3 贝叶斯参数新的计算方法 |
4.3.1 先验概率参数的二元运算和“逆参数” |
4.3.2 离散属性似然概率参数的二元运算和“逆参数” |
4.3.3 连续属性似然概率参数的二元运算和“逆参数” |
4.4 快速朴素贝叶斯集成学习算法 |
4.5 快速朴素贝叶斯集成学习算法的性能 |
4.6 平台业务信息挖掘模块API接口的设计和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后台服务器模块设计与实现 |
5.1 后台服务器模块的物理结构 |
5.2 后台服务器模块的逻辑结构 |
5.3 后台服务器模块API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
5.3.1 用户登录接口 |
5.3.2 统一查询接口 |
5.3.3 统一增加接口 |
5.3.4 统一修改接口 |
5.3.5 统一删除接口 |
5.3.6 从csv表格中导入信息接口 |
5.3.7 用户手动备份数据库 |
5.3.8 上传APP历史数据接口 |
5.3.9 查询APP历史数据接口 |
5.3.10 门锁个数统计接口 |
5.4 后台服务器模块API接口的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前端网站模块设计与实现 |
6.1 前端网站模块的物理结构 |
6.2 前端网站模块的逻辑结构 |
6.3 前端网站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6.3.1 登录子模块 |
6.3.2 基站管理子模块 |
6.3.3 锁具管理子模块 |
6.3.4 钥匙管理子模块 |
6.3.5 工单管理子模块 |
6.3.6 机构管理子模块 |
6.3.7 员工管理子模块 |
6.3.8 统计管理块子模块 |
6.3.9 备份管理子模块 |
6.3.10 操作查询子模块 |
6.4 前端网站子模块的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附录 后台API接口测试用例中请求和返回的参数 |
附录1 用户登录接口测试用例中请求和返回参数 |
附录2 统一查询接口测试用例中请求和返回参数 |
附录3 统一增加接口测试用例中请求和返回参数 |
附录4 统一修改接口测试用例中请求和返回参数 |
附录5 统一删除接口测试用例中请求和返回参数 |
附录6 从CSV表格中导入信息接口测试用例中请求和返回参数 |
附录7 用户手动备份数据库接口测试用例中请求和返回参数 |
附录8 上传APP历史数据接口测试用例中请求和返回参数 |
附录9 查询APP历史数据接口测试用例中请求和返回参数 |
附录10 门锁个数统计接口测试用例中请求和返回参数 |
附图 系统中算法和前端页面效果展示的截图 |
附图1 混合加密算法运行中间结果 |
附图2 POST测试工具结果 |
附图3 平台业务信息挖掘模块API接口在测试集数据上的最终结果 |
附图4 用户登录页面 |
附图5 系统的首页 |
附图6 基站列表页面 |
附图7 基站日志管理页面 |
附图8 基站批量导入页面 |
附图9 锁具管理页面 |
附图10 锁具批量上传页面 |
附图11 钥匙列表页面 |
附图12 钥匙日志管理页面 |
附图13 钥匙批量导入页面 |
附图14 工单列表页面 |
附图15 异常工单页面 |
附图16 机构管理页面 |
附图17 员工管理页面 |
附图18 员工批量导入页面 |
附图19 统计管理页面 |
附图20 备份管理页面 |
附图21 操作查询页面 |
(7)监狱出入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理论 |
2.1 智能门禁系统 |
2.1.1 门禁系统概述 |
2.1.2 门禁系统组成 |
2.1.3 门禁系统原理 |
2.2 非接触式IC卡 |
2.3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
2.3.1 指纹识别 |
2.3.2 面部识别 |
2.3.3 手掌静脉识别 |
2.4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复用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现状与需求分析 |
3.1 现状问题描述 |
3.1.1 出入审批业务流程 |
3.1.2 当前门禁安全措施 |
3.1.3 当前模式问题描述 |
3.2 总体需求分析 |
3.2.1 出入审批需求分析 |
3.2.2 门禁管理需求分析 |
3.2.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流程分析 |
3.3.1 外协人员出入流程 |
3.3.2 监狱警察出入流程 |
3.4 功能模块划分 |
3.4.1 一站式信息登记 |
3.4.2 出入审批管理 |
3.4.3 通行证管理 |
3.4.4 门禁管理 |
3.4.5 识别设备管理 |
3.4.6 用户管理 |
3.4.7 数据管理 |
3.5 系统用例分析 |
3.5.1 系统用例图 |
3.5.2 系统用户分析 |
3.6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总体设计思想 |
4.2 开发技术选型 |
4.2.1 开发平台 |
4.2.2 数据库平台 |
4.2.3 技术架构设计 |
4.2.4 技术路线总结 |
4.3 网络拓朴图 |
4.4 安全门禁设计 |
4.5 系统动态行为设计 |
4.6 系统部署视图 |
4.7 数据库结构设计 |
4.7.1 概念结构设计 |
4.7.2 逻辑结构设计 |
4.7.3 物理结构设计 |
4.8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出入审批管理模块 |
5.1.1 系统实现界面 |
5.1.2 外来人员登记 |
5.1.3 通行审批 |
5.2 通行证管理模块 |
5.2.1 发放通行证 |
5.2.2 回收通行证 |
5.2.3 查询统计 |
5.3 静脉采集模块 |
5.3.1 静脉设备初始化 |
5.3.2 外协人员信息维护 |
5.3.3 静脉采集登记 |
5.4 特征验证模块 |
5.4.1 系统实现界面 |
5.4.2 获取刷卡信息 |
5.4.3 静脉数据验证 |
5.4.4 验证结果管理 |
5.5 门禁管理模块 |
5.5.1 系统实现界面 |
5.5.2 门禁控制 |
5.5.3 报警联动 |
5.6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计划 |
6.2 需求阶段测试 |
6.3 开发阶段测试 |
6.4 发布阶段测试 |
6.5 测试报告 |
6.5.1 功能测试 |
6.5.2 用户界面测试 |
6.5.3 兼容性测试 |
6.5.4 第三方设备测试 |
6.5.5 性能测试 |
6.5.6 测试结论 |
6.6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1.1 应用项目介绍 |
7.1.2 系统的应用成效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非接触式IC卡智能门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关键技术 |
2.1 非接触式 IC 卡 |
2.1.1 非接触式 IC 卡工作原理 |
2.1.2 JMY-502 单片机开发板 |
2.1.3 MScomm 控制组件 |
2.1.4 串口通信工作过程 |
2.2 软件开发工具 |
2.3 数据库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门禁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系统建设目标 |
3.1.2 总体设计要求 |
3.1.3 门禁系统的结构组成 |
3.2 系统管理功能设计 |
3.3 系统控制功能模块设计 |
3.3.1 读卡器主控模块 |
3.3.2 显示及报警模块 |
3.4 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
3.4.2 系统数据表设计 |
3.5 系统安全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门禁系统功能实现 |
4.1 系统管理功能实现 |
4.1.1 系统登陆管理模块 |
4.1.2 系统参数管理模块 |
4.1.3 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
4.1.4 信息查询功能模块 |
4.1.5 信息监控功能模块 |
4.2 系统控制功能实现 |
4.2.1 主程序的实现 |
4.2.2 发卡功能模块 |
4.2.3 读卡功能模块 |
4.2.4 液晶显示功能模块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实际意义 |
1.3 门禁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嵌入式技术与门禁技术概述 |
2.1 门禁技术概述 |
2.1.1 门禁系统简介 |
2.1.2 门禁系统的分类 |
2.2 嵌入式技术概述 |
2.2.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
2.2.2 嵌入式系统的变化 |
2.2.3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过程 |
2.3 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编程技术 |
2.3.1 网络套接字编程技术 |
2.3.2 多线程编程技术 |
2.3.3 嵌入式数据库技术 |
2.4 小结 |
第3章 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分析与设计 |
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1.1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1.2 系统性能要求 |
3.1.3 系统的设计目标 |
3.2 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构成 |
3.3 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的总体设计 |
3.3.1 系统的设计构想 |
3.3.2 控制器系统平台的选择 |
3.3.3 控制器系统平台的搭建 |
3.3.4 控制器与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5 系统数据传输设计 |
3.3.6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3.4 小结 |
第4章 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的实现 |
4.1 嵌入式门禁控制器主控模块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4.1.1 控制器的工作流程 |
4.1.2 端口初始化模块 |
4.1.3 设备I/O检测模块 |
4.1.4 门禁控制功能模块 |
4.1.5 系统开关门模块 |
4.1.6 防拆除功能模块 |
4.2 控制器网络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2.1 控制器网络模块工作流程 |
4.2.2 控制器网络功能模块 |
4.3 门禁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3.1 设备信息模块 |
4.3.2 端口属性模块 |
4.3.3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
4.3.4 远程控制及实时监控模块 |
4.3.5 考勤管理模块 |
4.4 小结 |
第5章 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测试方案 |
5.1.1 测试目的和要求 |
5.1.2 测试方法 |
5.2 测试用例与结果 |
5.2.1 测试结果 |
5.2.2 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5.3 测试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课题工作内容与贡献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智能门禁中不同锁舌驱动方式的锁具兼容机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密码锁电子模组的设计与开发[D]. 王宇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基于两种算法的智能门禁系统的研究[D]. 杜金明.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3]基于二维码认证的人行通道控制系统设计[D]. 卢旭鹏. 浙江工商大学, 2019(06)
- [4]基于RFID及移动端的门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章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4)
- [5]基于蓝牙的智能安全锁芯研究与实现[D]. 梁文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8(01)
- [6]基于Node.js的智能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向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8)
- [7]监狱出入一体化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 白进军.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8]非接触式IC卡智能门禁系统[D]. 张永生. 燕山大学, 2012(04)
- [9]嵌入式门禁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韩震. 东北大学, 2009(03)
- [10]联网门禁锁位机的多锁具兼容机制[J]. 戴永,王求真,张欣. 计算机工程,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