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损害追踪

科索沃战争损害追踪

一、科索沃战争毁伤情况追踪(论文文献综述)

许孝敏[1](2020)在《小型低空防御导弹制导系统设计与仿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对来自非法无人机黑飞事件的威胁,低空防御越来越被各个国家所重视。低空防御导弹是低空防御方式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其制导系统是完成精确打击的关键。对于低空飞行目标而言,其具有体积小、机动性强、速度慢等特点,这给低空防御导弹制导带来了挑战。对此,本文主要针对低空飞行目标“低小慢”的特点,展开了小型低空防御导弹制导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阐述了低空防御导弹制导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对其末制导方式做主要说明。根据其制导要求,对导弹在制导过程中自身信息获取问题进行研究,对比欧拉角法,方向余弦法以及四元数法的特点,并根据低空防御导弹的制导要求,提出了基于Kalman滤波下的四元数姿态解算算法。通过试验验证其在低空防御导弹制导过程中的可行性。(2)建立了导弹与目标相对运动模型,通过对比三种(追踪法、平行接近法以及比例导引法)经典的制导律方法,并结合现代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稳定的变结构制导律方法,通过对比目标做有无机动飞行下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能够满足低空防御导弹制导过程中的鲁棒性要求。(3)提出低空防御导弹制导过程中的目标信息获取模型,主要针对导弹制导过程中采集的红外图像进行实时分析,通过对采集的目标红外图像进行噪声剔除、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等图像处理操作,将目标从背景中提取出来,从而实现目标的识别,最后通过识别出的目标在红外图像上的位置来计算出目标相对导弹的位置信息,实现了导弹制导过程中的目标识别与跟踪。

于滨[2](2020)在《破片战斗部对导弹目标的毁伤效能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以某巡航导弹的毁伤为研究内容,主要使用仿真计算等方法对破片战斗部毁伤巡航导弹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对破片战斗部打击巡航导弹目标的毁伤效能评估。首先,对巡航导弹目标进行了系统地调研,分析了目标的结构、材料、战场作用以及毁伤模式等,建立了目标的毁伤树,拟定了目标的毁伤判定依据,得到了目标各个舱段的等效靶模型;其次,对破片侵彻巡航导弹各个舱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巡航导弹不同舱段遭到毁伤的机理和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建立了单枚破片对巡航导弹毁伤的计算方法,并构建了仿真计算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单枚破片打击巡航导弹的各个舱段的毁伤概率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破片打击下巡航导弹各个舱段的易损性曲线,利用各个舱段的易损性,得到破片对巡航导弹整体毁伤概率计算的一种方法;最后,建立了破片战斗部对巡航导弹毁伤的计算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对不同条件下破片战斗部毁伤巡航导弹的概率进行了计算和研究,并基于计算方法和流程开发了能够对破片战斗部打击巡航导弹目标的毁伤概率等进行仿真计算的程序。本文研究成果可指导战场指挥员或后方指挥机构对破片战斗部打击巡航导弹目标的概率进行分析,并对用弹类型和投掷数量等作出判断;同样可用于破片战斗部的性能验证并对功能和结构设计提出指导等。

高一涵[3](2020)在《爆炸荷载作用下机场跑道毁伤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机场跑道承担着供飞机起降的重要功能,是战时敌方的重要攻击目标,因此研究机场跑道在爆炸荷载作用下毁伤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爆炸荷载作用下机场跑道毁伤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目前小药量混凝土内爆毁伤试验结果,对混凝土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进行了混凝土内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可靠的混凝土模型参数。随后根据目前土中爆炸试验,比较了常见土壤模型对数值模拟的结果影响,选出了合理土壤模型。为了验证混凝土模型参数的准确性,本论文进行了装药为1kg、3kg TNT的现场试验,得到了混凝土内爆毁伤成坑规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为了验证多层介质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小药量缩比现场试验,得到了炸点深度对面层毁伤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2.根据机场跑道目标和常规反跑道武器毁伤元特性分析,建立了机场跑道爆炸毁伤数值分析模型,并研究了网格尺寸、计算维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得到了更加可靠的数值模拟模型。根据已优化模型,系统探讨了预制炮孔、装药量、炸点深度等对机场跑道爆炸毁伤效应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无预制炮孔时,跑道毁伤效应显着增强;当装药量增大时,同等炸点深度下,跑道毁伤增大;当炸点深度增大时,跑道毁伤效应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大毁伤炸点深度,且当装药量增大时,最大毁伤炸点深度增加。3.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毁伤半径与装药比例埋深的工程化表达式,并给出了适用范围,该模型对于大比例埋深工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归纳总结了爆炸荷载对机场跑道毁伤效应的变化规律。本文研究加深了对机场跑道类多层介质内部爆炸毁伤机理的认识,得到了爆炸荷载对机场跑道毁伤效应的变化规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拟合了毁伤半径与比例埋深关系的经验公式,为战时快速评估机场跑道毁伤效应提供了工程性算法,对跑道抢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研究成果对指导机场跑道结构设计与防护以及反跑道武器的结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徐超[4](2020)在《基于遗传模糊树的先进战机协同空战决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网络中心战的多机协同空战是现代战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多机协同作战可以极大地提高战机编队作战效能。因此,研究多机协同空战决策对于进一步增强先进战机编队整体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开展基于遗传模糊树的先进战机协同空战决策技术的研究,构建了多机协同空战超视距空战与视距内空战的决策模型,进行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及遗传模糊树空战决策技术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先进战机超视距空战的特点,创建了一种基于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摧毁能力的空战态势分析模型,由该模型可求得敌我双方的相对综合空战能力。其次,由威胁指数法求得敌机的威胁评估矩阵。最后,综合双方的空战能力及敌机威胁评估矩阵,给出目标分配模型。其次,采用改进遗传算法对超视距协同空战最优目标分配方案求解。首先基于标准遗传算法寻优得到最优目标分配方案,仿真结果验证了标准遗传算法和超视距协同空战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随后,针对标准遗传算法存在的未成熟收敛及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对其进行了改进,改进遗传算法的Pc及Pm由模糊推理器来确定。最后由改进遗传算法寻优得到最优目标分配方案,并与标准遗传算法相比较。仿真表明,相较于标准遗传算法,改进遗传算法收敛速度得到了提高、且有效避免了未成熟收敛的问题,满足复杂空战环境下对算法的实时性及准确性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随后,针对视距内空战的特点,以传统模型为基础,考虑战机视距内空战性能优势,建立了视距内空战态势分析模型;其次对视距内协同空战目标分配进行了研究;随后引入了一种更为符合实际空战的机动动作库,并对战机的三自由度质心运动模型及战机的改进基本机动动作航迹控制模型进行了研究。最后,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对视距内协同空战目标分配进行了仿真,仿真验证了视距内协同空战模型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最后,重点研究了视距内协同空战决策模糊树的构建;其次分别针对我机处于优势及我机处于劣势两种空战态势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空战决策模糊树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较好的实时性。随后,提出了用改进遗传算法来求解精度较高而复杂度较低的模糊树,并引入了严格二叉树矩阵编码;最后,提出了基于严格二叉树矩阵编码的改进遗传算法的模糊树模型结构学习算法流程,并用遗传模糊树对空战实例进行了仿真,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且相较于模糊树模型,遗传模糊树的决策时间更短,实时性更好。

叶航航[5](2020)在《机载空空导弹任务分配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战争中,制空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空空导弹则是一种争夺制空权的重要武器。空战环境下往往存在多个目标,并且目标往往具备比较强的机动能力,单枚导弹攻击单个目标的作战模式将难以适应这种场景,而空空导弹面向多个目标集群作战模式是重要发展方向。在空空导弹集群作战的模式下,空空导弹的任务分配问题对于提升整体作战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针对空空导弹的特点与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为后序空空导弹任务分配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接着,本文介绍了空空导弹制导系统的背景知识和在实战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本文从空空导弹任务分配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集群作战的各个阶段的特点,考虑载机与目标,导弹与目标两种空战关系,并考虑空战环境下的作战约束条件,将作战阶段分为载机飞向可攻击区域的预攻击阶段、空空导弹进行攻击的攻击阶段和空空导弹发射前后的侦查与毁伤评估阶段,考虑了空战各阶段的主要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指派模型和旅行商问题模型。最后针对这几种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的模型研究了相关的求解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贡献如下:1.针对预攻击阶段的任务分配问题,以最大态势优势、最短进入可攻击区时间和进入可攻击区域时间均衡化三个优化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在已有文献和针对问题特点的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多种基本启发式算子,然后分别以基于规则的启发式算法框架、元启发式算法框架和超启发式算法框架设计了多种启发式算法,对比分析了所提出算法的求解精度和收敛性。针对动态战场环境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共用种群的方式进行动态启发式算法设计的方法。该动态启发式算法设计方法只需在已有启发式算法的基础上,以共用种群的方式进行分阶段迭代,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2.针对空空导弹的攻击阶段的指派模型,研究了基于二分图匹配的求解方法,基于市场拍卖理论设计了针对空空导弹任务分配问题的拍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理论和轮盘赌策略的算法,并从数学角度给出了算法的部分证明,分析了其最优性和收敛性,最后将其应用于空空导弹的任务分配问题中,具有良好的实时性。3.针对空空导弹攻击之前和攻击之后的侦查和毁伤评估问题,建立旅行商问题模型,基于启发式规则算子设计了求解精度很高的迭代局部搜索算法。针对任务数量庞大导致的迭代局部搜索效率低下和启发式算法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以获胜者最多机制(Winner takes most,WTM)和获胜者所有(Winner takes all,WTA)机制混合策略的改进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算法。该方法将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和待侦查的任务点联系起来,将神经元节点的距离用编号之差表示,用高斯核函数描述神经元节点之间的影响,通过神经元位置的迭代更新,建立起神经元和侦查点的映射关系,进而得到问题的解,在大规模问题上具有良好的求解性能。

佟廷帅[6](2020)在《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滑模制导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被拦截目标的速度越来越高、机动性越来越强、干扰措施越来越多,传统导引律和现代制导律难以满足战争的反导拦截要求。此外,某些特定的作战任务对拦截末端的攻击角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适应现代战场复杂作战环境的新型制导武器是各国夺得战争主导权的重要手段。滑模变结构控制对于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具有不变性,因而被用来设计制导律,但变结构开关项所引起的抖振会降低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RBF神经网络能自主学习数据中非线性关系,具有优化能力,逐渐被运用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基于RBF神经网络与变结构控制所设计的系统,既保留了变结构强鲁棒性的优点,又削弱了变结构系统的抖振。本文首先结合导弹和目标动力学、运动学模型建立了制导控制仿真系统,对传统导引律进行特性分析,给出了制导律选取的准则。其次,提出了一种开关项增益固定的变结构制导律。该制导律将目标机动当作干扰,能有效打击高速、大机动目标,但在拦截过程中存在视线角速率抖振不利于弹上机构正常工作的问题。利用RBF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问题处理能力来调节开关项增益,在保证拦截精度的前提下,削弱视线角速率抖振。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边界层调节的变结构制导律,用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饱和函数的边界层厚度越小,控制效果越好,但同时又会使控制增益变大,抖振增强;反之,边界层厚度越大,抖振越小,但又会使控制增益变小,控制效果变差。为获得最佳控制效果,利用RBF神经网络调整边界层厚度。与比例导引法、固定增益变结构制导律仿真对比,所提出的两种基于RBF神经网络调节的制导律都能有效削弱系统的抖振,提高导弹的拦截精度。最后,针对导弹命中目标的攻击角度存在约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带末端角约束的滑模制导律,有效削弱视线角速率的抖振。与增益固定带末端角约束的变结构制导律仿真对比,所提的制导律不仅能够准确打击目标,也能削弱系统的抖振。

张毅[7](2019)在《美军目标情报工作中空天侦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晓鹏[8](2018)在《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选择敌方作战体系的节点进行打击,以较少损伤取得胜利是普遍认同的作战制胜机理。目标情报则是选择敌方节点、匹配合适武器、评估毁伤效果的重要依据,其全面、持续、实时的侦察、共享与利用是信息化战争中正确作战决策和合理使用武器的重要保证。纵观冷战后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美军将目标选择与打击视为作战的核心工作,目标物理特征、功能作用、打击效果等相关情报成为情报机构搜集与研判的重点任务。高技术局部战争促使美军在目标选择、目标判定至效果评估各环节的情报工作迅速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目标情报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研究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意义及现状。第二章,梳理目标、目标工作、目标情报等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目标情报工作的概念,并阐述美军目标情报工作发展历程与地位作用。第三章,分析阐述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支援力量及组织实施。第四章,归纳总结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特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最后一章,在前文基础上,得出对我军目标情报工作建设发展的有益启示。

缪希伟[9](2018)在《爆破战斗部对典型目标的毁伤评估研究》文中认为爆破战斗部对相控阵雷达的毁伤评估研究对雷达目标的防护、战斗部的威力设计以及评估战斗部对雷达目标的毁伤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爱国者”AN/MPQ-53多功能相控阵雷达为毁伤评估目标,通过开展四种爆破战斗部对雷达目标等效靶的毁伤试验和战斗部自然破片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得到爆破战斗部的冲击波反射超压传播规律和破片威力场参数,编制毁伤评估程序,研究爆破战斗部对雷达目标的毁伤效应。(1)分析了相控阵雷达的目标特性和易损特性,建立雷达目标易损性模型和毁伤树,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关键部件的权重,确定雷达目标毁伤概率计算方法,为研究相控阵雷达的毁伤效应奠定基础。(2)根据相控阵雷达的几何结构及材料参数,采用强度等效原则设计雷达等效靶,开展爆破战斗部对雷达等效靶的毁伤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获得战斗部对等效靶的毁伤破坏规律。基于试验测量的冲击波反射超压数据,得到冲击波反射超压与对比距离的关系。(3)利用AUTODYN-3D有限元软件模拟仿真爆破战斗部自然破片的形成过程,获得战斗部破片威力场参数,得到战斗部爆炸时壳体破裂过程的规律。结合理论公式和静爆试验数据,从破片的空间分布、质量分布以及初速度分布特性等方面,验证了仿真得到的战斗部威力场参数的可靠性。基于假设,提出了计算战斗部爆炸形成破片数目的工程计算方法。(4)建立爆破战斗部对雷达目标的毁伤计算模型,编制毁伤评估程序,并利用毁伤试验结果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计算不同弹目交会条件下战斗部对雷达目标的毁伤效应,得到雷达目标的毁伤概率随战斗部攻击方位、炸高和速度的变化关系。

毕文豪[10](2018)在《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发展基础之上,与信息化、网络化作战理念相互适应,满足现代战争军事需求,与新一代战斗机同步发展的新型分布式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本论文立足于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基础研究,结合目前先进的体系结构思想和技术,构建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模型,研究支撑该体系模型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在分析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传统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和网络中心战下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指出了它们无法适用于信息网络时代的原因,阐述了信息化、网络化下新一代战斗机对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军事需求,提出了一种信息环境下以信息完全共享、分布式的一体化网络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概念,构建了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体系架构,研究了其组成和特征,并介绍了相关的关键技术。2)针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信息表达和处理问题,建立了多源传感器智能信息融合系统的功能模型、结构模型、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证据理论的智能信息融合算法。首先针对D-S证据理论不能有效处理冲突证据的问题,研究了国内外典型文献提出的各种改进方法,分析了现有的证据冲突衡量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新的证据冲突衡量方法——证据相似性测度,并利用证据相似性测度对各传感器提供的证据信息进行加权修正,最后用Demspter组合规则进行融合。算例证明该算法扩展了证据理论在决策级信息融合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处理不确定信息,降低了冲突信息对最终融合结果的影响,提高了融合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而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3)针对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改变了传统固定链路“烟囱式”的系统构架,各个传感器、武器、目标的火力通道可以灵活配置的问题,建立了传感器、武器、目标调度决策的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分配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首先为了对传感器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分配,建立了表征传感器单元综合探测性能的能力函数,然后针对存在多约束条件的传感器单元、武器和目标的分配问题,为了避免传统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建立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优化模型,设计了带有交叉、变异算子的改进的遗传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仿真算例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算法收敛速度更快,全局寻优能力更强。4)针对信息环境下制导武器的协同控制问题,重点研究了协同制导过程中的制导权交接策略、交接流程和交接算法。首先分析了协同制导的必要条件和协同制导样式,然后根据己方飞机对导弹的态势优势、己方飞机对目标的探测能力和己方飞机受到的威胁度建立制导优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改进拍卖算法的协同制导制导权分配算法,最后详细研究了中制导制导权交接的原则、方法和流程,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制导信息、制导律的交接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有效可行,能够实时地计算制导优势和进行制导权分配,有效地完成多机协同制导;同时能够平滑中制导交接引起的导弹非正常过载突变,确保交接过程弹道稳定,为协同制导作战的研究和作战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科索沃战争毁伤情况追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索沃战争毁伤情况追踪(论文提纲范文)

(1)小型低空防御导弹制导系统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制导技术发展及趋势
        1.2.1 制导技术与制导武器
        1.2.2 未来发展趋势
    1.3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制导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内制导技术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制导系统的整体设计
    2.1 引言
    2.2 制导系统整体设计
    2.3 工作流程
        2.3.1 初制导
        2.3.2 末制导
    2.4 目标打击的关键技术
        2.4.1 IMU姿态解算
        2.4.2 制导律
        2.4.3 姿态和轨迹控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导系统的姿态解算更新算法
    3.1 引言
    3.2 常用坐标系定义及转换关系
        3.2.1 常用坐标系定义
        3.2.2 常用坐标系之间变换关系
    3.3 姿态解算方法
        3.3.1 欧拉角法
        3.3.2 方向余弦法
        3.3.3 四元数法
    3.4 基于Kalman滤波的四元数姿态解算
    3.5 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导系统弹道设计
    4.1 引言
    4.2 弹目相对运动数学模型
        4.2.1 导弹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
        4.2.2 二维-弹目相对运动模型
    4.3 经典寻的导引律数学模型
        4.3.1 追踪法
        4.3.2 平行接近法
        4.3.3 比例导引法
    4.4 基于鲁棒稳定的变结构制导律设计
    4.5 仿真分析
        4.5.1 目标无机动飞行
        4.5.2 目标机动飞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
    5.1 引言
    5.2 红外图像增强与图像分割
        5.2.1 红外图像噪声剔除
        5.2.2 红外图像增强
        5.2.3 红外图像分割
    5.3 目标特征提取与识别
        5.3.1 相似度量函数
        5.3.2 目标识别
    5.4 目标跟踪
    5.5 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破片战斗部对导弹目标的毁伤效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毁伤问题研究历史及发展趋势
        1.2.1 破片对目标的侵彻研究
        1.2.2 对导弹目标的毁伤研究
        1.2.3 毁伤概率计算方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巡航导弹目标分析
    2.1 巡航导弹目标简介
        2.1.1 巡航导弹分类
        2.1.2 巡航导弹结构
        2.1.3 巡航导弹战术特点
        2.1.4 巡航导弹材料构成
    2.2 巡航导弹毁伤模式
        2.2.1 巡航导弹战场作用及效能
        2.2.2 巡航导弹毁伤模式分析
    2.3 巡航导弹毁伤标准定义
        2.3.1 巡航导弹毁伤准则
        2.3.2 巡航导弹毁伤等级的划分
        2.3.3 巡航导弹目标毁伤树模型
        2.3.4 破片对巡航导弹目标造成毁伤的判据
    2.4 巡航导弹目标等效模型的建立
        2.4.1 等效靶概述
        2.4.2 等效模型建立方法
        2.4.3 巡航导弹舱段等效模型的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枚破片对巡航导弹舱段的毁伤研究
    3.1 破片对制导舱的侵彻毁伤研究
        3.1.1 有限元模型有效性验证
        3.1.2 单枚破片打击巡航导弹制导舱的毁伤研究
    3.2 破片对弹翼及尾翼的侵彻毁伤研究
        3.2.1 材料及有限元模型
        3.2.2 计算结果与结论
    3.3 战斗部舱段在破片作用下的引爆规律研究
        3.3.1 有限元模型
        3.3.2 材料模型参数
        3.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4 燃油舱的毁伤效果研究
        3.4.1 破片打击巡航导弹燃油舱有限元模型及材料参数
        3.4.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3.5 动力舱的毁伤效果数值模拟研究
        3.5.1 单枚破片打击巡航导弹动力舱的有限元模型及材料参数
        3.5.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枚破片对基于目标易损性分析的巡航导弹舱段毁伤概率研究
    4.1 毁伤概率计算方法
        4.1.1 目标模型仿真
        4.1.2 破片毁伤元及其射击线
        4.1.3 弹目交会计算
        4.1.4 穿透毁伤判据
    4.2 巡航导弹不同舱段在破片作用下的易损性研究
        4.2.1 制导舱在破片打击下的易损性研究
        4.2.2 战斗部在破片打击下的易损性研究
        4.2.3 燃油舱在破片打击下的易损性研究
        4.2.4 动力舱在破片打击下的易损性研究
        4.2.5 弹翼在破片打击下的易损性研究
    4.3 破片对巡航导弹目标整体的毁伤概率研究
        4.3.1 单枚破片对巡航导弹各个舱段的命中概率
        4.3.2 破片对巡航导弹毁伤概率的计算
    4.4 计算单枚破片毁伤概率的仿真计算程序
        4.4.1 程序功能简介
        4.4.2 程序使用及示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单弹打击的巡航导弹整体毁伤概率分析
    5.1 破片威力场作用于巡航导弹目标计算坐标系的建立
        5.1.1 转换矩阵
        5.1.2 地面坐标系和目标坐标系
        5.1.3 威力场坐标系的建立
    5.2 仿真计算方法
        5.2.1 破片威力场模型仿真
        5.2.2 破片战斗部对巡航导弹的毁伤概率计算方法
    5.3 破片威力场对巡航导弹的毁伤分析
        5.3.1 固定的破片战斗部爆炸后对巡航导弹的毁伤情况
        5.3.2 以战斗部为中心计算毁伤概率及弹药的毁伤效能
        5.3.3 相对于目标某一位置处爆炸的破片战斗部对目标的毁伤概率
        5.3.4 瞄准某一点时破片战斗部对巡航导弹的毁伤概率
    5.4 计算破片战斗部对巡航导弹目标毁伤的仿真计算程序
        5.4.1 程序功能简介
        5.4.2 程序使用前基本数据输入
        5.4.3 计算某一位置处破片战斗部对巡航导弹的毁伤情况
        5.4.4 计算某一爆炸点处破片战斗部对巡航导弹的毁伤概率
        5.4.5 计算某一瞄准点处破片战斗部对巡航导弹的毁伤概率
        5.4.6 程序对破片战斗部毁伤巡航导弹目标的批量计算
        5.4.7 程序的excel接口
    5.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全文总结
    本文主要创新点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爆炸荷载作用下机场跑道毁伤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层介质爆炸毁伤效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反机场跑道武器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机场跑道爆炸毁伤理论
    2.1 引言
    2.2 多层介质内部爆炸毁伤理论
        2.2.1 应力波在混凝土介质中的传播及衰减规律
        2.2.2 爆炸漏斗坑形成机理
        2.2.3 混凝土材料模型
        2.2.4 土中爆炸毁伤理论
        2.2.5 多层介质应力波传播规律
    2.3 目标特性分析
        2.3.1 军用机场功能特性分析
        2.3.2 机场跑道道面结构分析
    2.4 毁伤元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场跑道爆炸毁伤模型及参数验证
    3.1 引言
    3.2 AUTODYN简介
        3.2.1 算法简介
        3.2.2 控制方程
        3.2.3 材料模型
    3.3 基于试验的混凝土材料模型参数修正及验证
        3.3.1 混凝土材料模型参数修正
        3.3.2 混凝土材料模型参数验证
    3.4 基于试验的土壤材料模型参数修正及验证
        3.4.1 土壤材料模型参数修正
        3.4.2 数值模型参数验证
    3.5 机场跑道爆炸毁伤数值计算模型
        3.5.1 模型结构
        3.5.2 边界条件
        3.5.3 网格尺寸
        3.5.4 计算维度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场跑道爆炸毁伤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炮孔填塞对机场跑道爆炸毁伤影响分析
        4.2.1 炮孔填塞对毁伤半径的影响
        4.2.2 应力波传播规律分析
        4.2.3 炮孔填塞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4.3 装药质量对机场跑道爆炸毁伤影响分析
        4.3.1 装药质量对毁伤半径影响分析
        4.3.2 装药质量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4.3.3 爆炸荷载下机场跑道裂纹发展状态
    4.4 炸点深度对机场跑道爆炸毁伤影响分析
        4.4.1 炸点深度对毁伤半径的影响
        4.4.2 炸点深度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4.4.3 土壤介质内爆应力波传播规律
    4.5 装药量及炸点深度对机场跑道爆炸毁伤的影响
        4.5.1 装药量及炸点深度对毁伤半径的影响
        4.5.2 毁伤半径与装药比例埋深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遗传模糊树的先进战机协同空战决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协同空战的研究意义
        1.1.3 空战决策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机协同空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空战决策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模糊树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遗传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先进战机超视距协同空战模型构建
    2.1 引言
    2.2 超视距空战态势分析模型
        2.2.1 战机的先敌攻击能力
        2.2.2 战机的综合防御能力
        2.2.3 相对综合空战能力
    2.3 敌机威胁评估模型
    2.4 超视距空战目标分配模型
    2.5 超视距协同空战仿真实例
        2.5.1 作战飞机模拟数据
        2.5.2 我3敌7 的超视距协同空战
        2.5.3 我4敌6 的超视距协同空战
        2.5.4 我4敌4 的超视距协同空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超视距协同空战决策
    3.1 引言
    3.2 基于标准遗传算法的超视距协同空战决策
        3.2.1 遗传算法编码
        3.2.2 我4敌4 的超视距协同空战目标分配
    3.3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超视距协同空战决策
        3.3.1 改进遗传算法
        3.3.2 我4敌6 的超视距协同空战目标分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先进战机视距内协同空战模型构建
    4.1 引言
    4.2 视距内空战态势分析模型
        4.2.1 视距内空战综合优势评价指标体系
        4.2.2 先进战机视距内空战综合能力评估
        4.2.3 视距内协同空战态势评估
    4.3 视距内目标分配模型
    4.4 视距内空战战机运动模型
        4.4.1 改进基本机动动作库
        4.4.2 战机运动模型构建
        4.4.3 改进基本机动动作航迹控制模型
    4.5 仿真实例
        4.5.1 作战飞机模拟数据
        4.5.2 视距内协同空战目标分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模糊树的视距内协同空战决策
    5.1 引言
    5.2 模糊树模型输入空间划分
        5.2.1 模糊辨识
        5.2.2 T-S型模糊模型
        5.2.3 模糊树输入空间划分
    5.3 模糊树模型
        5.3.1 模糊树模型的结构
        5.3.2 模糊树模型参数辨识
        5.3.3 模糊树模型结构辨识
    5.4 基于模糊树的视距内协同空战决策模型构建
        5.4.1 改进遗传算法求解最优机动动作
        5.4.2 视距内空战决策模糊树模型构建
        5.4.3 视距内空战决策模糊树模型建模步骤
    5.5 仿真实例
        5.5.1 我机处于优势
        5.5.2 我机处于劣势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遗传模糊树的视距内空战机动决策
    6.1 引言
    6.2 矩阵编码
        6.2.1 矩阵编码方法
        6.2.2 严格二叉树矩阵编码
        6.2.3 遗传算子
    6.3 基于矩阵编码遗传算法的模糊树结构学习
    6.4 仿真实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7.2 不足之处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机载空空导弹任务分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空空导弹技术的发展
        1.2.2 机载空空导弹任务分配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空空导弹任务分配模型
    2.1 引言
    2.2 空战态势模型
        2.2.1 基本参数
        2.2.2 距离优势
        2.2.3 角度优势
        2.2.4 速度优势
    2.3 预攻击阶段任务分配模型
        2.3.1 载机的运动模式
        2.3.2 载机剩余飞行时间估计
        2.3.3 模型建立
    2.4 攻击阶段任务分配模型
    2.5 侦查与毁伤评估阶段任务分配模型
    2.6 解空间描述
        2.6.1 0-1编码
        2.6.2 整数映射编码
        2.6.3 路径编码
        2.6.4 序列编码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启发式规则的任务分配算法
    3.1 引言
    3.2 基本启发式规则算子
        3.2.1 交叉算子
        3.2.2 变异算子
    3.3 基于模拟退火策略的启发式算法
    3.4 基于遗传策略的启发式任务分配算法
    3.5 基于混合机制的启发式任务分配算法
    3.6 基于蚁群退火遗传的超启发式任务分配算法
    3.7 基于共享种群的动态启发式算法
    3.8 仿真分析与对比
        3.8.1 算法性能对比
        3.8.2 预攻击阶段系统仿真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指派模型的任务分配算法
    4.1 引言
    4.2 非平衡分配问题转化方法
    4.3 基于二分图匹配的任务分配算法
    4.4 基于拍卖机制的任务分配算法
    4.5 基于线性规划理论的任务分配算法
    4.6 仿真分析与对比
        4.6.1 算法性能对比
        4.6.2 攻击阶段系统仿真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旅行商模型的任务分配算法
    5.1 引言
    5.2 基于迭代局部搜索策略的任务分配算法
    5.3 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任务分配算法
        5.3.1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5.3.2 基于WTM策略的SOM算法
        5.3.3 基于WTM和WTA混合机制的改进SOM算法
    5.4 仿真分析与对比
        5.4.1 算法性能对比
        5.4.2 侦查与毁伤评估阶段系统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6)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滑模制导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导引律
        1.2.2 现代制导律
        1.2.3 智能制导律
        1.2.4 末制导律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2 飞行力学和传统导引律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空间拦截中的坐标系定义及转换
        2.2.1 空间拦截中的坐标系定义
        2.2.2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2.3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和力矩
        2.3.1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
        2.3.2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矩
    2.4 导弹拦截过程中的数学模型
        2.4.1 导弹和目标质心平动方程
        2.4.2 相对运动方程
    2.5 寻的导弹制导控制回路
    2.6 传统导引律特性分析与制导律选取准则
        2.6.1 比例导引法
        2.6.2 改进比例导引律
        2.6.3 制导律选取准则
    2.7 本章小结
3 变结构控制和神经网络理论
    3.1 变结构控制理论
        3.1.1 滑动模态定义及数学表达
        3.1.2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
        3.1.3 变结构控制系统的设计
        3.1.4 变结构控制系统抖振问题研究
    3.2 神经网络理论
        3.2.1 神经网络概述
        3.2.2 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及结构
        3.2.3 RBF神经网络
    3.3 本章小节
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变结构制导律研究
    4.1 引言
    4.2 弹目相对运动学模型
    4.3 基于RBF神经网络增益调节的滑模制导律设计
    4.4 基于RBF神经网络边界层调节的滑模制导律设计
        4.4.1 准滑动模态
        4.4.2 基于RBF神经网络边界层调节的滑模制导律
    4.5 仿真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末端约束变结构制导律研究
    5.1 引言
    5.2 带末端角约束的制导模型
    5.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末端角约束滑模制导律设计
    5.4 仿真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3.1 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概述
    2.1 核心概念辨析
        2.1.1 目标的概念
        2.1.2 目标工作的概念
        2.1.3 目标情报的概念
        2.1.4 目标情报工作的概念
    2.2 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发展历程
        2.2.1 萌芽阶段——独立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2.2 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
        2.2.3 成熟阶段——冷战结束以来
    2.3 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地位作用
        2.3.1 制定合理作战计划的重要支撑
        2.3.2 发挥武器作战效能的重要基础
        2.3.3 促进装备研制发展的重要牵引
        2.3.4 评估战斗毁伤效果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支援力量及组织实施
    3.1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主要支援力量
        3.1.1 国防部情报支援力量
        3.1.2 非国防部情报支援力量
    3.2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组织实施
        3.2.1 聚焦作战任务目的,制定周密计划
        3.2.2 综合运用侦察手段,全面侦控目标
        3.2.3 科学系统分析目标,提供优质情报
        3.2.4 全面评估目标毁伤,完善搜集需求
第四章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
    4.1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主要特点
        4.1.1 战前准备上的全面性
        4.1.2 侦察手段上的综合性
        4.1.3 作战运用上的融合性
        4.1.4 过度依赖技术的脆弱性
    4.2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的发展趋势
        4.2.1 目标情报工作与作战将更趋一体化
        4.2.2 目标情报范畴将更趋于泛化
        4.2.3 目标毁伤评估地位将更加突出
        4.2.4 目标情报分析将更趋智能化和专业化
第五章 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对我的启示
    5.1 加强目标情报工作理论研究
        5.1.1 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揭示本质规律
        5.1.2 加强应用理论研究,紧贴实战需求
        5.1.3 创新前瞻理论研究,促进建设发展
    5.2 构建目标情报信息共享机制
        5.2.1 构建联合情报机构,实现目标情报融合
        5.2.2 统一情报数据标准,提高分发共享效率
        5.2.3 注重平时资料积累,完善目标数据库
    5.3 完善目标情报侦察预警体系
        5.3.1 灵活实施情报力量组网,构建多层次目标监控网
        5.3.2 综合运用多种侦察手段,建立全方位情报搜集模式
        5.3.3 建立高效情报分析模式,提高目标情报使用效率
        5.3.4 采用共享式情报分发模式,实现目标情报全维感知
    5.4 强化目标情报人才队伍建设
        5.4.1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5.4.2 依托院校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
        5.4.3 紧贴岗位培训多能技术型人才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爆破战斗部对典型目标的毁伤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相控阵雷达目标分析
    2.1 引言
    2.2 相控阵雷达目标特性分析
        2.2.1 相控阵雷达天线
        2.2.2 相控阵雷达方舱
    2.3 相控阵雷达易损特性分析
        2.3.1 相控阵雷达关键部件易损性分析
        2.3.2 建立雷达目标易损模型
        2.3.3 建立毁伤树
        2.3.4 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权重
        2.3.5 雷达目标毁伤概率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战斗部对等效靶的毁伤试验
    3.1 引言
    3.2 战斗部对等效靶的毁伤试验
        3.2.1 等效靶设计
        3.2.2 试验测试设备
        3.2.3 试验条件及场地布置
        3.2.4 试验毁伤结果分析
    3.3 爆炸冲击波计算分析
        3.3.1 冲击波入射超压理论计算
        3.3.2 冲击波入射超压仿真计算
        3.3.3 冲击波反射超压计算分析
    3.4 相控阵雷达毁伤判据
        3.4.1 毁伤等级
        3.4.2 毁伤判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爆破战斗部破片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破片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
        4.2.1 战斗部简化模型
        4.2.2 模拟仿真计算
        4.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战斗部破片场计算分析
        4.3.1 破片空间分布
        4.3.2 破片质量分布
        4.3.3 破片初速度
        4.3.4 计算战斗部破片总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爆破战斗部对雷达目标的毁伤评估计算
    5.1 引言
    5.2 战斗部对雷达毁伤计算模型
        5.2.1 冲击波对雷达毁伤计算
        5.2.2 破片对雷达毁伤计算
    5.3 毁伤元与雷达目标的交会
    5.4 程序实现
    5.5 程序计算毁伤结果分析
        5.5.1 验证评估程序可靠性
        5.5.2 雷达目标毁伤评估计算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10)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与常用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2.1 信息化环境下作战研究现状
        1.2.2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2.1 智能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现状
        1.2.2.2 资源分配技术研究现状
        1.2.2.3 协同制导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总体研究
    2.1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概述
        2.1.1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的基本概念
        2.1.2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阶段
    2.2 传统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2.3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军事需求分析
    2.4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2.4.1 传统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2 网络中心战下的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3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2.4.4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的特征
    2.5 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的证据理论的智能信息融合算法研究
    3.1 智能信息融合的不确定性分析
    3.2 智能信息融合模型的建立
        3.2.1 智能信息融合的功能模型
        3.2.2 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
        3.2.3 智能信息融合的数学模型
    3.3 D-S证据理论
        3.3.1 证据模型
        3.3.2 证据合成规则
    3.4 D-S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3.4.1 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
        3.4.2 改进方法
        3.4.2.1 修改证据理论的经典组合规则
        3.4.2.2 预先修正冲突证据
        3.4.3 证据合成的一般框架
    3.5 现有的证据冲突衡量算法
        3.5.1 冲突系数
        3.5.2 证据距离
        3.5.3 Pignistic概率距离
        3.5.4 余弦相似度
        3.5.5 关联系数(relative coefficient)
    3.6 新的证据冲突衡量算法—相似性测度
    3.7 基于相似性测度的加权证据融合方法
        3.7.1 D-S证据理论用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
        3.7.2 算法流程
    3.8 仿真算例及分析
        3.8.1 算例一
        3.8.2 算例二
        3.8.3 算例三
        3.8.4 算例四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DPSO的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研究
    4.1 概述
    4.2 异类传感器组合优化
        4.2.1 传感器分析
        4.2.2 传感器单元的能力函数
        4.2.2.1 信息效益值
        4.2.2.2 信息代价值
        4.2.2.3 协同系数
    4.3 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的约束优化问题模型
        4.3.1 模型建立
        4.3.2 目标函数
        4.3.3 分布式集中火力联盟的约束条件
    4.4 优化算法
        4.4.1 粒子群算法
        4.4.2 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
        4.4.3 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遗传算法结合的优势
    4.5 GDPSO算法设计
        4.5.1 编码策略
        4.5.2 粒子更新
        4.5.3 算法流程
    4.6 仿真算例及分析
        4.6.1 算例一
        4.6.2 算例二
        4.6.3 算例三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协同制导制导权交接决策及交接流程研究
    5.1 概述
    5.2 协同制导模式分析
    5.3 制导优势模型
        5.3.1 己方飞机对导弹的态势优势
        5.3.2 己方飞机对目标的探测能力
        5.3.3 己方飞机受到的敌方飞机威胁度
        5.3.4 己方飞机制导优势函数
    5.4 协同制导制导权分配算法
        5.4.1 拍卖算法
        5.4.2 改进的拍卖算法
        5.4.3 改进的拍卖算法的具体步骤
    5.5 协同中制导交接分析
        5.5.1 制导权交接原则
        5.5.2 制导权交接方法
        5.5.3 中制导权交接流程设计
        5.5.3.1 交接准备
        5.5.3.2 交接实施
        5.5.3.3 交接结束
        5.5.4 交接律算法
        5.5.4.1 目标信息交接律
        5.5.4.2 制导律交接律设计
    5.6 仿真算例及分析
        5.6.1 协同制导分配算例
        5.6.2 协同制导交接仿真算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获得的奖励
致谢

四、科索沃战争毁伤情况追踪(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型低空防御导弹制导系统设计与仿真[D]. 许孝敏. 西京学院, 2020(05)
  • [2]破片战斗部对导弹目标的毁伤效能分析[D]. 于滨. 国防科技大学, 2020(02)
  • [3]爆炸荷载作用下机场跑道毁伤效应研究[D]. 高一涵.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4]基于遗传模糊树的先进战机协同空战决策技术研究[D]. 徐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5]机载空空导弹任务分配技术研究[D]. 叶航航.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滑模制导律研究[D]. 佟廷帅.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7]美军目标情报工作中空天侦察应用研究[D]. 张毅.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8]冷战后美军目标情报工作研究[D]. 刘晓鹏.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9]爆破战斗部对典型目标的毁伤评估研究[D]. 缪希伟.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10]信息环境下智能火力与指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毕文豪.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科索沃战争损害追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