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卯辰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千户营校区055350
童话深受儿童喜爱,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然而在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用“生活”诠释“童话”,用“讲解”代替“朗读”,用“形象”掩盖“情理”,用“定势”阻碍“创造”,破坏了儿童对童话的审美情趣,不能真切地品味童话语言之美,影响了童话形象对情理的渗透,阻碍了儿童对作品形象的再创造。
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总结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多种朗读形式相结合学习童话
童话中简洁、流畅、生活化的语言,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有积极的作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体会语言的运用,感受故事的情感,增长语言的智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进行朗读,如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为童话配音朗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等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学生在朗读中也会有所感悟,同时也就有利于学生的语感等各方面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三袋麦子》一课时,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读出小猪、小牛、小猴、土地公公等角色的恰当语气。
再如《小木偶的故事》这一课,让学生分角色读小红狐、小木偶、熊警官的话,同时还指导学生注意他们的表情,甚至眼神等。进入角色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体会人物的心情,把握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就水到渠成了。
多种形式朗读可以让全班都参与进来,给每位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朗读中,结合课文具体语言环境,提高朗读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品味并实践童话语言的情感美和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合作表演学习童话
童话的特点要求童话教学必须让儿童和文本的主人公进行深入的对话,也只有让儿童在有效的对话中,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实现儿童智慧的成长。针对小学阶段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师可以把课文改编成适合表演的剧本,让儿童在表演中品味童话的语言,感知文章整体,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人教版第三册《从现在开始》一文的第二段,讲猫头鹰当大王时要求动物“白天睡觉,夜里做事”,“大家议论纷纷……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叫苦连天。”动物们怎样“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的呢?这是非常好的语言训练点。教师即可抓住这两个词对童话进行创编。以重点词为抓手,引导学生想象、体验、表达,学生在与文本心灵对话的过程中,形象地理解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的意思,又极大程度地丰富了童话的内涵。
三、展开想象学习童话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它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童话总是以美的形象、美的幻想、美的意境向少年儿童揭示生活中美的本质,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因此,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文本,结合生活的实际,激发儿童的想象,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翱翔。抓住故事中人物美的形象、美的思想,引导儿童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例如《小露珠》这篇童话,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向儿童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故事中,小露珠的形象是那样美好,如何让儿童来感悟这样的美呢?教学中教师要凭借语言文字,带领学生品读表演,切实把学生的想象唤醒,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的手段,让小露珠的美走进儿童的心里,让美感和想象起飞。
四、结合生活学习童话
童话往往通过宣扬真善美的思想,来熏陶和感染儿童,让儿童懂得做人的道理,明白人间是非,感受人间美好的感情。童话所宣扬的这些主题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重大。但是童话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和品德课的教育大为不同,童话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基于语文教学的,是一种渗透式的教育,是儿童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悟和情节的了解而获得的自然成果。童话的思想主题走进学生的心灵,一定是在语言文字的操练中获得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必须做好教学的“度”,思想的深浅度和教学方法的适切度。
例如《蒲公英》(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这篇童话,通过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告诫儿童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思想怎么传递给儿童呢?抓住两颗种子的不同想法,进行深入的品析,让“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思想自然地渗透到儿童的心田里。
童话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孩子们常常会被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中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充满向往,对童话无比的喜爱,所以即使再不爱看书的孩子,家里也会有几本童话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童话有兴趣,再加上教师在童话教学中注重策略的运用,相信孩子们爱童话、看童话、编童话不再是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