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解放军第201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081-02
【摘要】随着基础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临床麻醉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麻醉术仍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技术,麻醉安全问题仍是卫生主管部门、麻醉医师和患者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本文结合我院多年实践经验,对麻醉安全问题进行了浅析,旨在提高麻醉医务工作者安全防范意识,避免麻醉风险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麻醉手术安全
近年来,伴随外科手术发展迅速,医院手术科室业务量大大增加,我院作为部队医院,近三年手术业务量较过去提高了四五倍之多。手术量的增加,手术难度的加大,无疑给麻醉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影响麻醉安全的因素
1.1病人因素①与年龄有关。例如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器官功能不全,对麻醉的耐受性弱于成人,麻醉死亡率常高于成人。②与疾病有关。有些病人本身就有心衰、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内稳态失衡、动脉瘤、脑疝等疾病,这些疾病本身就是造成死亡的原因,自然会增加麻醉风险,尤以心血管疾病为多,若为如此危重病人实施麻醉,死亡率相应会高。③与身体状况有关。病人的身体状况在麻醉死亡中占重要地位,对评估麻醉风险意义重大。因此,麻醉医生要根据病人身体状况进行麻醉手术。
1.2麻醉因素①术前准备不足。未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在未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或术中风险末考虑相应对策。②方法选择不当。如对休克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饱胃病人未下胃管就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等。③操作出现失误。如硬膜外穿刺针或导管误入珠网膜下腔,气管插管误入食道等。④责任心不强。如出现阻滞平面过高、呼吸抑制、气管插管脱管等情况时,麻醉师不在岗,延误抢救时机,术前没有认真检查麻醉机及其管路,致使术中出现麻醉机械故障;错用药物、药物逾量、氧源错误、误输异型血等。⑤自身素质差。一些麻醉人员基础理论低,技能水平低,安全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等。
1.3手术因素①时机选择不当。如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症未予控制和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哮喘、低氧血症等症未予治疗,张力性气胸未处理及心梗未超过半年即行择期手术等。②操作有误。过于用力牵拉胃肠或胆囊、长时间压迫重要脏器、翻动或探查心脏、阻断与开放循环,出血不能及时控制、误伤大血管或心内传导系统等。③环境恶劣。过冷过热,声音嘈杂、疲劳手术、精力心散等。④缺少监测。手术室内缺少血压计、心电图机、脉博氧饱度监测仪等。
2避免麻醉风险发生的措施
2.1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
安全就是生命!麻醉科医护人员要时时刻刻把“安全”两字铭记于心,因为这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麻醉医生要牢固树立安全麻醉的意识,手术中要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提高麻醉质量,保证手术安全。
2.2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责任重于泰山!麻醉医生要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敬业精神。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完善的麻醉预案,采用合理的麻醉方法,慎重选择麻醉药物,最大程度减轻麻醉对患者的不利影响,要对药品和设备进行认真检查,严防用错药等问题出现;术中必须保证在岗在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正确有效处理出现的状况,遇到疑难状况要保持冷静,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以免延误病情;术后要留心观察随访,防止因麻醉而出现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发生。
2.3要有精湛的技术
麻醉医生自身素质高低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医术要想很好地为病人服好务,必须技术精湛。因此,麻醉医生除了平时多学习、多思考,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能力,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用精湛的技术为病人服好务。
2.4要有专业的设备
麻醉过程中,除医生凭感官来判断病人的变化外,还需要借助专业的设备来综合判断,才能更好地保障工作质量和病人安全。因此,医院必须配备必需的机械和仪器设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规定的最低标准为,全麻须有心电图、血压计、氧饱和度、吸入氧浓度、呼气末CO2和呼吸频率监测仪,局麻和区域阻滞麻醉应备有心电图、血压计、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监测仪。
2.5要有良好的环境
麻醉过程中,手术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全。手术室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22~26℃)、湿度(45%~65%)适宜、空气新鲜(气压25pa)、灯光透明(300~2000勤克司)而不刺眼、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和机械噪音(<60分贝)、麻醉废气由专用管道排出室外或降至地面25cm以下。麻醉医生则应始终保持精力旺盛和头脑清晰。所有电气设备均应与中心地线连接,并应防止静电。房间物品应摆放有序,既不妨碍工作又可在用时随手取得。
2.6要有合作精神
许多手术特别是大手术并非一人能够完成,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护士等共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工作中参与手术的各个成员必须有合作精神,彼此之间应互相尊重、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遇有异常情况应从病人安全出发,各自从本专业角度分析病情,商讨对策,尽快排除险情,确保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学(第3版)[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28.
[2]谢荣.麻醉学(第3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1.
[3]胡勇.基层医院麻醉安全勿容忽视[J].现代麻醉(网络版),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