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稀土共发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线,氟硅酸盐,荧光,阴极发光
稀土共发光论文文献综述
方东,罗志平,鲍瑞,易健宏[1](2018)在《高长径比的稀土共掺杂BaSiF_6纳米线的快速发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系列具有高长径比的六氟硅酸钡(BaSiF_6)超长纳米线有快速光致发光(PL)性能,其与Ce~(3+)/Tb~(3+)/Eu~(3+)离子共掺杂时具有亚纳秒衰减时间。溶剂热合成的BaSiF_6纳米线表现出了均匀的形态,平均直径小于40nm,长径比超过几百,在c轴方向上生长{110}表面。当被254nm源激发时,共掺杂的BaSiF_6纳米线的PL发射性能,取决于Tb~(3+)浓度;在近紫外光源激发时从Ce~(3+)到Tb~(3+)和Eu~(3+)离子的能量转移可在可见光谱中的有效发射。在600℃下在真空中退火BaSiF_6纳米线,会产生由纳米晶体组成的氟化钡(BaF_2)纳米线。与其共掺杂的微米尺度的对应物颗粒相比,BaSiF6和BaF_2纳米线在可见光谱中都表现出快速荧光发射性能和具有增强的强度。发现共掺杂的BaSiF6纳米线的衰减时间短于共掺杂的BaF_2纳米线的衰减时间。在高能辐射的阴极发光光谱中也观察到能量转移。(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8)
张涛[2](2018)在《双组份稀土共掺杂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光LED凭借其在照明领域里独有的绝对优势和节能潜力,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白光光源。虽然目前LED已经实现了商品化,但是蓝光芯片复合黄色荧光粉所得的白光LED存在色温偏高,显色指数低等瓶颈缺陷;而(近)紫外芯片与叁基色荧光粉复合所得的白光LED存在发光效率低等致命缺陷,因而对现有荧光粉进行改进或者开发新型白光LED用荧光粉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选用钨酸盐和钼酸盐作为基质,通过共沉淀法和微波法合成了两种离子共掺杂的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研究了改变活性剂的种类、添加量以及稀土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同反应条件对钨酸盐基质和钼酸盐基质的不同影响,从而确定了两种基质的最佳合成条件。本论文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采用改进共沉淀法合成了Dy~(3+)、Eu~(3+)共掺杂NaLa(WO_4)_2和NaLa(MoO_4)_2系列白色荧光粉,在样品中添加PVP作为活性剂两种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均得到提高。NaLa(WO_4)_2在393 nm和616 nm处的Eu~(3+)的特征激发、发射峰远强于NaLa(MoO_4)_2的Eu~(3+)的特征发射峰,说明钨酸盐基质更有利于向Eu~(3+)的能量传递。调控Dy~(3+)、Eu~(3+)物质的量之比,NaLa(WO_4)_2和NaLa(MoO_4)_2分别在Dy~(3+)、Eu~(3+)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时获得色度与标准色坐标值最接近,表明Dy~(3+)和Eu~(3+)双掺杂的NaLa(WO_4)_2和NaLa(MoO_4)_2是一种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下的白色荧光粉。(2)采用微波法制备了Dy~(3+)、Eu~(3+)共掺杂的SrWO_4和SrMoO_4系列白色荧光粉,确定了谷氨酸为活性剂且最佳添加量为0.375 g。同时发现,NaLa(W/MoO_4)_2中出现的钨酸盐393、616 nm处的Eu~(3+)的特征激发、发射峰远强于钼酸盐Eu~(3+)的特征发射峰的现象在Sr W/MoO_4也同样存在,证明了钨酸盐的确比钼酸盐更有利于向Eu~(3+)能量的传递。当Dy~(3+)和Eu~(3+)掺杂比例为1:2时,SrWO_4:Dy~(3+),Eu~(3+)色坐标(0.324,0.323)接近国际标准白光色坐标值(0.330,0.330),表明SrWO_4:Dy~(3+),Eu~(3+)荧光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很好的白光LED白色荧光粉。而SrMoO_4荧光粉,由于钼酸盐向发光中心能量传递较弱,受基质本身蓝光影响,在Dy~(3+)和Eu~(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虽然达到最大,色坐标要逊于SrWO_4荧光粉的色坐标。(3)通过微波法在不添加活性剂的条件下制备了Eu~(3+)、Tb~(3+)共掺杂的CaWO_4和CaMoO_4系列荧光粉。在393 nm激发下,两种荧光粉的发射峰强度随着Eu~(3+)在总掺杂离子中比例增大而增强。CaWO_4在350-410 nm之间的一系列窄带激发峰和整体发射峰比CaMoO_4荧光粉的强很多,特别是在393 nm处和616 nm处Eu~(3+)的特征跃迁更加强烈,说明钨酸盐比钼酸盐向Eu~(3+)能量传递作用更突出。在Tb~(3+)和Eu~(3+)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CaMoO_4得到最佳色坐标(0.340,0.325)与标准白光色坐标(0.330,0.330)十分接近。这种Eu~(3+)、Tb~(3+)共掺杂的CaMoO_4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有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期刊2018-05-01)
乔旭升,马荣华,陈晓桐,樊先平[3](2017)在《基于离子选择性富集行为调控银/稀土共掺发光玻璃陶瓷的能量传递过程与量子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紫外激发的多发光中心掺杂发光材料是实现低色温、高显色指数白光LED照明的重要研究方向,但是面临多发光中心间由于能量传递造成的发光量子效率下降的瓶颈问题。我们选择二价稀土离子,分子态银和银离子对分别作为红绿蓝发光中心,在氟硅酸盐玻璃中设计析出氟化物晶相、富硼玻璃微分相和富硅玻璃相,研究表明,稀土离子和不同的银发光中心经热处理或玻璃化学调控手段可分别富集在不同的析晶相或玻璃微分相中,有效抑制了不同发光中心之间的能量传递,大大提高了玻璃陶瓷的发光效率。研究表明,二价稀土离子,分子态银和银离子对在玻璃陶瓷中的发光效率可高达80%以上,这为大功率LED照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类稳定、高效、高显色指数的新型发光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05-11)
冯会军,徐玲,焦桓[4](2017)在《双稀土共掺MOFs的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Ln-MOFs中引入两个金属发光中心,可以用来制备比率计荧光探针及高性能发光材料,其中不同镧系元素中心的荧光强度之比与其相对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对于双稀土共掺MOFs的可控合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具有相同晶体结构的Eu~(3+)、Ce~(3+)、Tb~(3+)化合物为基础,合成了Eu/Ce、Eu/Tb、Tb/Ce稀土共掺MOFs,并研究了不同镧系元素中心的荧光强度随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情况。荧光光谱表明Tb~(3+)和Ce~(3+)及Eu~(3+)和Ce~(3+)的荧光强度之比与其相对含量成线性关系,而Eu~(3+)和Tb~(3+)的荧光强度之比与其相对含量不成线性。这主要是由于在该系列共掺MOFs中,Tb~(3+)-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而Ce~(3+)-Tb~(3+)及Ce~(3+)-Eu~(3+)之间不存在能量传递造成的。(本文来源于《“一带一路,引领西部发展”——2017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期刊2017-04-28)
李宇[5](2014)在《稀土共掺磷酸镧发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热过程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掺杂磷酸镧在发光器件、激光材料、催化剂及生物分子荧光标记物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成功地合成了四种前驱体:LaPO4:Bi,Sm·4.5H2O (ⅠA)、 LaPO4:Ce,Li,Mn·3.5H2O (ⅡA)、LaPO4:Ce,Yb,Tb-3.91H2O (ⅢA)、 LaPO4:Ce,Tb·3.16H2O (ⅣA)。在800℃下焙烧这些前驱体得到了四种发光材料:LaPO4:Bi, Sm (ⅠB), LaPO4:Ce,Li,Mn (ⅡB), LaPO4:Ce,Yb,Tb (ⅢB), LaPO4:Ce,Tb (ⅣB)。用X-射线衍射仪(XRD)、TG/DTG、等离子体ICP发射光谱仪,扫描电镜(SEM)及荧光光谱对所合成的前驱及焙烧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ⅠA),(ⅡA)及(IIIA)均为六方晶系,P空间群的晶体;而前驱体(IVA)则属于斜方晶系,P空间群的晶体。四种前驱体均含有大量非晶态的水。产物(ⅠB),(ⅡB),(ⅢB)及(IVB)均为单斜晶系,前叁者属于P21/a(14),(ⅣB)则属于P21/c(14)空间群。基于TG/DTG数据,对上述四种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的研究,并对各种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获得了这些过程的动力学叁参数(Eα、g(α)和A)。实验结果表明:(1)(IB)是一种橙黄色发光的荧光材料。研究表明,Bi3+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呈抛物线状,最佳发光的共掺浓度为:Bi3+=0.9mol%, Sm3+=1mol%,相应的CIE色坐标是x=0.42, y=0.39。(ⅠA)的热分解过程为一步反应机理的脱水过程。用先进等转化率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的平均值为80.1kJ·mol-1。.用比较法及非线性模型拟合法确定的最慨然机理函数是一样,均为g(α)=[-ln(1-α)]3(No.21),属于假设随机成核及其随后生长机理。指前因子为2.39×1012s-2。(2)(ⅡB)是一种黄绿色发光的荧光材料。研究表明,Ce3+与Li+的共掺使Mn2十的发光由自旋禁阻发光模式变成了自旋允许发光模式。(ⅡA)的热分解过程为属于一步反应机理的脱水过程。用两种等转化率迭代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的平均值为65.9±4.8kJ·mol-1。用Masterplots,非线性模型拟合及等温法精确求解得到的最慨然机理函数为g(α)=(1-α)-3.99-1(No.6),属于化学反应机理。叁种方法比较的结果表明,等温法是一个局部最优法,而masterplots法和非线性模型拟合法均是全局最优法。指前因子为2.81×106s-1。(3)(ⅢB)是一种略带微黄的绿色发光荧光材料。研究表明,该产物除了四条可归属的Tb3+发光谱峰之外,在563nm处有一最强峰属于新的发射峰,尚无法进行归属。(ⅢA)的热分解过程属于一步反应机理的脱水过程。探索了用OFW,KAS及Starink法叁种方法的活化能为先进等转化率法的初始值来计算活化能,得到的活化能的平均值为66.7±4.2kJ·mol-1。计算结果表明,用叁种初始值得到的活化能相互吻合。用Masterplots法及非线性模型拟合法求解得到的最慨然机理函数为g(α)=(1-α)-3.6-1(No.6),该函数对应的机理为化学反应机理。指前因子为1.20×108s-1。(4)(ⅣB)是一种绿色发光荧光材料。研究表明,(IVA)的热分解过程其热分解过程为两段反应。第一段为单步反应,其所对应的动力学叁参数:Eα的平均值为62.6±5.9kJ·mol-1,A的平均值为1.08×106s-1,最慨然的机理函数为:g(a)=a2(No.27),其属于一维扩散机理。第二步为一个动力学复杂过程,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法(DAEM)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4-04-01)
莎仁,刘叶平,王丽,贾倩南,苑光伟[6](2013)在《双稀土共掺杂超细BaZrO_3荧光粉的发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柠檬酸凝胶-燃烧法制备了Eu3+和Gd3+双稀土共掺杂超细BaZrO3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荧光粉的结构、组成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800℃退火后得到的样品呈球形分布,为粒径100~300nm的超细立方相结构BaZrO3:Eu3+、Gd3+粉末.通过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详细研究了Gd3+对BaZrO3:Eu3+体系中Eu3+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aZrO3:Eu3+、Gd3+体系中Eu3+的发光强度远远强于Eu3+的单一掺杂,说明Gd3+对Eu3+发光的敏化效果十分明显.BaZrO3:Eu3+、Gd3+的最强激发峰位于465nm和395nm处,与广泛使用的蓝光LED芯片的输出波长相匹配.在近紫外和蓝光激发下,样品发射以Eu3+5 D0→7F1磁偶极跃迁为主的橙光和5 D0→7F2电偶极跃迁为主的红光.因此该法制备的超细BaZrO3:Eu3+、Gd3+粉末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适用于蓝光LED芯片的光转换橙红光材料.(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13年06期)
卢金山,董伟,李喜宝,冯志军[7](2013)在《稀土共掺杂对Li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晶化行为及发光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晶化法在空气气氛下制备了CeO2、Sm2O3共掺杂的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利用差热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研究了共掺杂对微晶玻璃晶化行为及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eO2掺杂量增大,微晶玻璃结晶度明显提高,玻璃的晶化温度先下降后升高,而470 nm光激发下微晶玻璃发光强度先增大后降低,晶化温度达到最低时微晶玻璃的发光强度最高。稀土离子的聚集作用是影响微晶玻璃晶化行为和发光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桑士晶[8](2012)在《金属离子与稀土共掺ZrO_2纳米晶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发光材料广泛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优异的光学性能一般取决于稀土离子和基质材料的性质。与稀土共掺的其他金属离子,也会影响发光材料的光学性能,它们为稀土离子的电子跃迁提供了更丰富的能级和能量传递途径,同时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本文采用声子能量低、理化结构稳定的的ZrO_2为基质,研究了金属离子Bi~(3+)、Li+和Yb~(3+)对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它们对稀土离子发光的敏化条件和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 ZrO_2:Eu~(3+)-Bi~(3+)纳米晶荧光粉体。在395nm紫外光和465nm蓝光激发下,观察到Eu~(3+)离子的室温强特征发射,强发射峰位于605nm。随煅烧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晶格结构由四方相转化为四方和单斜混合相。Eu~(3+)离子在四方相中的室温特征发射明显强于在混合相中的发射。Eu~(3+)离子的激发谱中观测到Bi~(3+)离子1S0→3p1能级的跃迁,说明Bi~(3+)离子和稀土离子间存在能量传递。可用低成本的LED作为这种荧光粉的激发光源.也可以得到白光LED用红色荧光材料。2.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 ZrO_2:Eu~(3+)-Li+纳米晶荧光粉体。在376nm紫外光和488nm蓝光激发下,都可以观察到Er~(3+)的室温强特征发射,发射峰位于560nm。分析样品的XRD图谱可知,随煅烧温度的升高,样品由四方相向单斜相转变,Li+的掺杂不会改变样品的晶相,但会影响晶格的对称性。在四方相含量较多的ZrO_2:Er~(3+)-Li+纳米晶中,376nm紫外光和488nm蓝光激发的下转换绿光发射较强。3.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 ZrO_2:Er~(3+)-Yb~(3+)纳米晶粉体,用微乳液法制备了 SiO_2包覆ZrO_2:Er~(3+)-Yb~(3+)纳米晶粉体,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976nm红外激发的ZrO_2:Er~(3+)-Yb~(3+)纳米晶在绿光区和红光区均有上转换发射,红光的发射强度大于绿光,两者都是双光子过程。样品的晶体结构为四方相时,其荧光发射最强,四方和单斜混合相的上转换发射最强。SiO_2包覆可以提高样品的相变温度,起到稳定晶格结构的作用,从而可以制得结晶度更好的混合相样品,获得更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在1100℃下锻烧的SiO_2包覆的样品比不包覆的样品最高有3倍的增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1)
王啸[9](2011)在《稀土共掺杂氧化物的光致发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光通讯将成为下一代通讯的解决方案。位于1.54μm的铒离子(Er3+)内层4f电子的发光波长在光通讯技术的发展中起了巨大作用。纳米晶硅(Si-NC)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截面非常大,是Er的一万多倍,所以它被认为是Er的有效宽带光敏化剂之一。当Er3+引入Si-NC作为宽带敏化剂时,Er3+的间接激发截面可达7×10-17cm2。Er, Si共掺杂的薄膜材料的光致发光(PL)效率相比单掺Er的薄膜材料有明显提高。而随着当前光通讯需求的日益增大,为了对常规波段(1530-1565 nm)进行补充,我们引入了发光波段在1.47和1.6~2.1μm的铥离子(Tm3+)来制备Er, Tm稀土共掺的薄膜材料,实现在1.4-2.0波长范围内的宽带发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围绕稀土氧化物薄膜的PL特性,研究了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若干种稀土共掺氧化物薄膜,取得了如下结果:1. Er, Si共掺杂叁氧化二铝薄膜Al2O3相对较高的折射率可以更有效的限制光线的传播,因此波导器件的极佳的介质材料。同时Al2O3和Er2O3在化合价和晶格常数上的相似性可以使得更高浓度的Er结合进入Al2O3晶体结构中。因此我们制备了Er, Si共掺Al2O3多层膜({Er:Si:Al2O3(6nm)/Si:Al2O3(2nm)}×10)。引入Si:Al2O3层,优化了层中Si-NCs的分布,控制了Si-NCs的尺寸。有助于Si-NCs对光的吸收,并将能量传递给附近Er:Si:Al2O3层中的Er3+。当退火温度达到950℃时,多层膜中Si-NCs大量形成,Er3+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约为Er, Si共掺杂Al2O3双层结构膜(Er:Si:Al2O3(60nm)/Si:Al2O3(20nm))最大发光强度的10倍。多层膜的Er3+呈现出一种非单调的PL温度特性,室温下的PL强度比14K的时候强30%左右。2. Er, Tm, Si共掺叁氧化二铝薄膜:引入了Tm3+可以对通信的常规波段(1530-1565nm)扩展,实现宽带发光。为此,设计制备了Er, Tm共掺Al2O3叁明治结构多层膜(Si: Al2O3(20nm)/Er:Tm:Al2O3(120nm)/Si:Al2O3(20nm)),并在1.4-2.0μm波长范围内观察到了的宽带发光。其中1470,1533以及1800纳米处得发光峰分别对应于Tm3+从3H4能级向3F4能级的跃迁,Er3+从4I13/2跃迁到基态4I15/2,和Tm3+从3F4能级向3H6的跃迁。我们对多层膜的PL温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当测试温度从14K升高到298K时,Er3+的PL强度增大了5倍,而Tm3+在1800纳米处得的PL强度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最后我们基于叁种能量传递过程对此现象作出了解释。3. Er, Si共掺氧化锌薄膜禁带宽度为3.37 eV的宽禁带半导体ZnO用来制作发光器件具有很好的前景。因此我们制备了两类不同结构的Er,Si共掺ZnO多层膜:Er,Si共掺杂氧化锌叁明治结构多层膜(Si:ZnO(10nm)/Er:Si:ZnO(60nm)/Si:ZnO(10nm))和Er, Si共掺杂氧化锌交替生长多层膜({Er:ZnO(6nm)/Si:ZnO(2nm)}×10)。1000℃退火的叁明治结构多层膜和950℃退火的交替生长的多层膜的Er3+的PL强度最大。相比Er:ZnO(60nm)/ZnO(20nm)双层膜,交替生长的多层膜与叁明治结构多层膜的PL强度均大幅增强,这主要归因于Si:ZnO层的引入使层中的Si-NCs有效的传递能量给Er3+。此外在14-300K的测试温度范围内对两类多层膜均表现出非单调的PL温度特性,交替生长的多层膜在室温下的PL强度是14K时的1.5倍,而叁明治结构多层膜中室温下的Er3+的PL强度是17K时的3倍。4. Er, Tm共掺氧化锌薄膜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ZnO中实现宽带发光对制作发光器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为此制备了Er, Tm共掺氧化锌单层膜(Er:Tm:ZnO(80nm)),观察到了覆盖1.4-2.0μm波长范围的宽带发光谱。我们研究了不同的Er, Tm浓度比及不同的退火温度和Er3+和Tm3+的PL强度的关系。当Er, Tm浓度比为3:1时,观察到PL宽带发光的同时Er, Tm的PL强度都达到了最大。我们进而对Er, Tm浓度比为3:1的样品进行了不同退火温度下PL强度的研究,发现当退火温度达到1000℃时,Er3+和Tm3+的发光强度都大幅增强了4倍。这可能由于在此退火温度下样品内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5. Er, Tm, Si共掺氧化锌薄膜Er:Si:ZnO/Tm:Si:ZnO双层薄膜通过制备Er, Tm共掺ZnO单层膜,实现了ZnO材料中的宽带发光。为了进一步研究宽带敏化剂纳米硅对宽带谱的影响,我们制备了Er:Si:ZnO(40nm)/Tm: Si:ZnO(40nm)双层膜和Er:ZnO(40nm)/Tm:ZnO(40nm)双层膜,同时作为对比制备了Er:ZnO(80nm)单层膜。经过900℃退火的Er:ZnO/Tm:ZnO双层薄膜和Er:Si:ZnO/Tm:Si:ZnO双层薄膜都实现了宽带发光,且两个薄膜PL谱的半高宽分别为494和478纳米。相对于Er:ZnO/Tm:ZnO双层薄膜,当引入Si-NCs后,Er:Si:ZnO/Tm:Si:ZnO双层薄膜在1800和1533nm处得PL强度均得到了提高。这是由于Si-NCs的引入有效的提高了Er3+的激发效率。当退火温度高于900℃时Er3+的PL强度变强了,而Tm3+的PL强度减弱了。这是由于退火温度高于900℃的时候,双层膜的Er:Si:ZnO层中形成了晶化的Er2SiO5硅酸盐,从而导致双层膜内的能量传递机制发生了改变。(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4-15)
周兴军,敖登高娃[10](2010)在《钇-铕-司帕沙星-十二烷基硫酸钠稀土共发光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钇-铕-司帕沙星(SPFX)-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的稀土共发光效应,确定了最佳形成条件,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测定司帕沙星的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共发光体系的荧光强度与司帕沙星的浓度在5.0×10-8mol.L-1~8.0×10-6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2.0×10-8mol.L-1。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药物制剂和尿样中的SPFX,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0年04期)
稀土共发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光LED凭借其在照明领域里独有的绝对优势和节能潜力,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白光光源。虽然目前LED已经实现了商品化,但是蓝光芯片复合黄色荧光粉所得的白光LED存在色温偏高,显色指数低等瓶颈缺陷;而(近)紫外芯片与叁基色荧光粉复合所得的白光LED存在发光效率低等致命缺陷,因而对现有荧光粉进行改进或者开发新型白光LED用荧光粉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选用钨酸盐和钼酸盐作为基质,通过共沉淀法和微波法合成了两种离子共掺杂的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研究了改变活性剂的种类、添加量以及稀土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同反应条件对钨酸盐基质和钼酸盐基质的不同影响,从而确定了两种基质的最佳合成条件。本论文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采用改进共沉淀法合成了Dy~(3+)、Eu~(3+)共掺杂NaLa(WO_4)_2和NaLa(MoO_4)_2系列白色荧光粉,在样品中添加PVP作为活性剂两种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均得到提高。NaLa(WO_4)_2在393 nm和616 nm处的Eu~(3+)的特征激发、发射峰远强于NaLa(MoO_4)_2的Eu~(3+)的特征发射峰,说明钨酸盐基质更有利于向Eu~(3+)的能量传递。调控Dy~(3+)、Eu~(3+)物质的量之比,NaLa(WO_4)_2和NaLa(MoO_4)_2分别在Dy~(3+)、Eu~(3+)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时获得色度与标准色坐标值最接近,表明Dy~(3+)和Eu~(3+)双掺杂的NaLa(WO_4)_2和NaLa(MoO_4)_2是一种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下的白色荧光粉。(2)采用微波法制备了Dy~(3+)、Eu~(3+)共掺杂的SrWO_4和SrMoO_4系列白色荧光粉,确定了谷氨酸为活性剂且最佳添加量为0.375 g。同时发现,NaLa(W/MoO_4)_2中出现的钨酸盐393、616 nm处的Eu~(3+)的特征激发、发射峰远强于钼酸盐Eu~(3+)的特征发射峰的现象在Sr W/MoO_4也同样存在,证明了钨酸盐的确比钼酸盐更有利于向Eu~(3+)能量的传递。当Dy~(3+)和Eu~(3+)掺杂比例为1:2时,SrWO_4:Dy~(3+),Eu~(3+)色坐标(0.324,0.323)接近国际标准白光色坐标值(0.330,0.330),表明SrWO_4:Dy~(3+),Eu~(3+)荧光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很好的白光LED白色荧光粉。而SrMoO_4荧光粉,由于钼酸盐向发光中心能量传递较弱,受基质本身蓝光影响,在Dy~(3+)和Eu~(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虽然达到最大,色坐标要逊于SrWO_4荧光粉的色坐标。(3)通过微波法在不添加活性剂的条件下制备了Eu~(3+)、Tb~(3+)共掺杂的CaWO_4和CaMoO_4系列荧光粉。在393 nm激发下,两种荧光粉的发射峰强度随着Eu~(3+)在总掺杂离子中比例增大而增强。CaWO_4在350-410 nm之间的一系列窄带激发峰和整体发射峰比CaMoO_4荧光粉的强很多,特别是在393 nm处和616 nm处Eu~(3+)的特征跃迁更加强烈,说明钨酸盐比钼酸盐向Eu~(3+)能量传递作用更突出。在Tb~(3+)和Eu~(3+)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CaMoO_4得到最佳色坐标(0.340,0.325)与标准白光色坐标(0.330,0.330)十分接近。这种Eu~(3+)、Tb~(3+)共掺杂的CaMoO_4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有应用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稀土共发光论文参考文献
[1].方东,罗志平,鲍瑞,易健宏.高长径比的稀土共掺杂BaSiF_6纳米线的快速发光性能[C].第十届中国功能玻璃学术研讨会暨新型光电子材料国际论坛会议摘要集.2018
[2].张涛.双组份稀土共掺杂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
[3].乔旭升,马荣华,陈晓桐,樊先平.基于离子选择性富集行为调控银/稀土共掺发光玻璃陶瓷的能量传递过程与量子效率[C].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4].冯会军,徐玲,焦桓.双稀土共掺MOFs的发光性能研究[C].“一带一路,引领西部发展”——2017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2017
[5].李宇.稀土共掺磷酸镧发光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热过程动力学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4
[6].莎仁,刘叶平,王丽,贾倩南,苑光伟.双稀土共掺杂超细BaZrO_3荧光粉的发光性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3
[7].卢金山,董伟,李喜宝,冯志军.稀土共掺杂对Li_2O-Al_2O_3-SiO_2系微晶玻璃晶化行为及发光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3
[8].桑士晶.金属离子与稀土共掺ZrO_2纳米晶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9].王啸.稀土共掺杂氧化物的光致发光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
[10].周兴军,敖登高娃.钇-铕-司帕沙星-十二烷基硫酸钠稀土共发光体系的研究[J].稀土.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