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浅弓论文-曹想想,林朦,吴豪,何柳

掌浅弓论文-曹想想,林朦,吴豪,何柳

导读:本文包含了掌浅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掌浅弓,尺动脉,桡动脉,掌深支

掌浅弓论文文献综述

曹想想,林朦,吴豪,何柳[1](2019)在《掌浅弓和掌深弓变异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手部血液供应主要是由桡动脉和尺动脉的终支相互吻合形成的掌浅弓和掌深弓,及它们所发出的分支支配。但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类型多变,尤其是掌浅弓,大体可分为完全弓和不完全弓~([1~5])。作者在制作一成人男性标本时,发现其左侧手掌为不完全掌浅弓,并且桡动脉走行分支异常,为积累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该标本的尺动脉末端未与其他血管吻合,而是单独形成不完全掌浅弓,营养手掌尺侧半。尺动脉起始外径3.02 mm,(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黄慈君,叶渝洋,陈卓凯,徐达政,徐杰[2](2018)在《掌浅弓、掌深弓及正中神经联合变异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掌的血管形态变异较多,但血管和神经同时变异的情况较少见。我们在解剖手掌标本时,发现1例无掌浅弓形成、掌深弓异常和正中神经异常联合变异标本1例。为断掌、断指等临床手部修复手术提供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1解剖观察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志愿捐献遗体标本,男性,72岁,本例为右手标本存在变异情况,左手标本无变异。1.1尺动脉观察尺动脉浅支起始外径为2.8 mm,在小指近节指骨底发(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付孝英,万建明,毕挺,陈鹏,李琪[3](2017)在《掌浅弓及其分支的解剖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手外伤越来越多。本文对掌浅弓及其分支的管径、走形、对称性等数据及已出现的变异类型、解剖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系统的综述,为手部血管损伤的修复重建,尤其在断掌时寻找浅静脉移植修复掌浅弓及改善血管循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而对于血管疾病、血栓栓塞等疾病,引起的血管痉挛、组织坏死、呼吸困难等症状,此时重建上肢缺血血管系统效果更佳。1掌浅弓的一般应用解剖学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第六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08-07)

王勇,张琦,刘万里,付升旗[4](2016)在《掌浅弓、掌深弓多处变异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制作一成人左上肢血管神经标本时,发现其掌浅弓、掌深弓异常,并有多处手掌动脉呈现Z型异常扭曲,现报道如下。该标本桡动脉在桡腕关节处未发出掌浅支,而是以单干转至手背,在桡骨茎突下入鼻咽窝发出变异的拇主要动脉,终支构成掌深弓。变异的拇主要动脉穿拇收肌后在其浅面发出拇指桡侧固有动脉,其外径为1.16 mm。分支后外径为1.44(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吴兴飞,陈文,孙建森[5](2016)在《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构成掌浅弓变异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掌浅弓的构成形式具有多样性,但优势正中动脉型掌浅弓并不常见~([1-2])。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福尔马林灌注的标本时,发现左前臂正中动脉起自尺动脉与正中神经紧密伴行,在拇短屈肌内侧和桡动脉掌浅支合成1/2的掌浅弓(图1)。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男性尸体1具,年龄约60岁,身高175 cm,体型标准,发育正常。采用大体解剖方法切开皮肤,清除臂前区和前臂前区浅筋膜,观察血管、神经的走行与分支。(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刘备,徐高磊,李鸣,高晓群[6](2015)在《正中动脉优势型掌浅弓变异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实验时,发现1具约35岁的男尸右侧手掌部血管发生了变异,其掌浅弓不由桡动脉浅支跟尺动脉主干形成,而是由骨间前动脉延伸的正中动脉跟尺动脉形成,同时桡动脉浅支缺失,并且正中动脉外径较尺动脉大,为积累国人解剖学变异资料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肱动脉在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主干外径2.42 mm,尺动脉主干外径3.83 mm。尺动脉走行至肱动(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徐阳,赵秋雅,姚诗怡,田宗文[7](2015)在《前臂双侧对称性正中动脉吻合成掌浅弓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发现1例双侧粗大正中动脉及其正中动脉优势型掌浅弓,现报道如下。成人男性尸体,观察到肱动脉在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距桡、尺动脉分叉处的距离为左侧28.94 mm,右侧31.88 mm处分出骨间总动脉(外径为左2.96 mn,右3.44 mm),和正中动脉(外径左2.52 mm,右2.88 mm)。正中动脉由外上向内下随正中神经一起穿行于指浅屈肌与指深屉肌之间,沿途(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郑大伟,黎章灿,许立,张旭阳,石荣剑[8](2014)在《桡动脉掌浅支及掌浅弓变异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桡动脉在桡骨茎突水平发出掌浅支,经舟骨结节尺缘穿鱼际肌实质或沿其表面下行至手掌中远端与尺动脉吻合形成掌浅弓,弓的凸侧发出指总动脉[1]至各手指。作者在临床手术中发现一桡动脉掌浅支变异,报道如下。,患者,女性,42岁,右手拇指开放性损伤致皮肤缺损,拟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术中见桡动脉于桡骨茎突水平尺侧发出掌浅支直径为1.1mm,有两伴行静脉,直径约0.7mm、0.8mm,行向舟骨结节远侧缘,穿拇短展肌实质深部约1mm,于肌肉内向远尺侧走行,行程1.5 cm即拐向尺侧与尺动脉分支吻合,在手掌根部形成弓状血管吻合,血管弓动脉,,(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14年05期)

陈露,张赢,许发良,聂政[9](2014)在《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成掌浅弓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掌浅弓组成的形式变异早有记载,但左侧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成掌浅弓较少见,作者在解剖1具福尔马林灌注的成年男性尸体,约50岁,身长160 cm,发现其左前臂正中动脉起自尺动脉,并和尺动脉吻合成掌浅弓(图1,2),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曹交欢,王浩,王胜,梁聪,袁立明[10](2014)在《掌浅弓的应用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掌浅弓的形态学特征,为临床手部血管修复,吻合或断掌再植时修复掌浅弓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8具成人尸体的56例手进行层次解剖,充分暴露掌浅弓,观察其类型、形状、对称性及分支。结果:掌浅弓分4型即尺动脉型、桡尺动脉型、正中尺动脉型、尺动脉掌深弓分支型;桡尺动脉型最为多见。掌浅弓有4种形状,即弧线形、单弓形、不完全形、鞍形。弧线形与单弓形多见,不完全型、鞍型较少见。掌浅弓左右两侧对称性多见,占59.3%。掌浅弓的分支有3~6条,45例发出小指尺掌侧固有动脉,占80.5%。21例小指尺掌侧固有动脉与第3指掌侧总动脉共干,占37.5%。30例发出3条指掌侧总动脉,占53.6%。22例发出4条指掌侧总动脉,占39.3%。结论:临床手外科手掌损伤修复重建掌浅弓时应充分注意掌浅弓的分型、形状、对称性和分支。(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掌浅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手掌的血管形态变异较多,但血管和神经同时变异的情况较少见。我们在解剖手掌标本时,发现1例无掌浅弓形成、掌深弓异常和正中神经异常联合变异标本1例。为断掌、断指等临床手部修复手术提供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1解剖观察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志愿捐献遗体标本,男性,72岁,本例为右手标本存在变异情况,左手标本无变异。1.1尺动脉观察尺动脉浅支起始外径为2.8 mm,在小指近节指骨底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掌浅弓论文参考文献

[1].曹想想,林朦,吴豪,何柳.掌浅弓和掌深弓变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

[2].黄慈君,叶渝洋,陈卓凯,徐达政,徐杰.掌浅弓、掌深弓及正中神经联合变异一例[J].解剖学研究.2018

[3].付孝英,万建明,毕挺,陈鹏,李琪.掌浅弓及其分支的解剖学研究进展[C].中国解剖学会第六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4].王勇,张琦,刘万里,付升旗.掌浅弓、掌深弓多处变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6

[5].吴兴飞,陈文,孙建森.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构成掌浅弓变异1例[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

[6].刘备,徐高磊,李鸣,高晓群.正中动脉优势型掌浅弓变异一例[J].解剖学杂志.2015

[7].徐阳,赵秋雅,姚诗怡,田宗文.前臂双侧对称性正中动脉吻合成掌浅弓一例[J].解剖学杂志.2015

[8].郑大伟,黎章灿,许立,张旭阳,石荣剑.桡动脉掌浅支及掌浅弓变异1例[J].解剖科学进展.2014

[9].陈露,张赢,许发良,聂政.正中动脉发自尺动脉并吻合成掌浅弓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

[10].曹交欢,王浩,王胜,梁聪,袁立明.掌浅弓的应用解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标签:;  ;  ;  ;  

掌浅弓论文-曹想想,林朦,吴豪,何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