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禄伯论文-韩小静

韩禄伯论文-韩小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韩禄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译介,寒山诗,赤松,韩禄伯

韩禄伯论文文献综述

韩小静[1](2009)在《寒山诗英译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寒山诗的英译已逾半个世纪,期间出现多种不同的英译版本。目前已有对英译寒山诗研究多集中于史奈德24首经典译作,对其它英译版本则发掘不深。本文将从对比研究角度对赤松和韩禄伯译本考查,希望在已有英译寒山诗研究基础上做一个大胆尝试。论文分叁部分:导言部分简单介绍寒山诗在域外的经典化、学界对英译寒山诗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从历史上的寒山其人谈起,对寒山诗的流传、结集、版本做一概述,同时对英译寒山诗的现状给予梳理。第二部分,对赤松和亨利克思两个英译本从叁方面进行对比研究:(1)英译寒山诗翻译手法对比;(2)英译寒山诗翻译目的、策略对比;(3)英译寒山诗中的误释。第叁部分,集中对译本中呈现的源语干扰律和两位译者采取的杂合翻译策略进行再思考。(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9-05-18)

冯晓黎[2](2009)在《帛书本《道德经》韩禄伯英译本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选取帛书本为源本,以世传本为参考的韩禄伯译本,通过举例分析,就该译本对原文形式的重塑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其翻译语言的艺术特点,并从中观察古籍英译的某些共同现象和特点。(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S2期)

吴雪萌[3](2008)在《论韩禄伯的《老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其五千言《老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近二十多年来,道家道教文化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国内老学研究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不过,到目前为止,西方老学研究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本文选取美国着名汉学家韩禄伯作为个案,希望通过对其老学成就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西方老学的学术内涵与发展特点,从而对西方老学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二十世纪西方《老子》研究的概况,为探讨韩禄伯的《老子》研究提供一个大的学术背景。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韩禄伯对郭店楚简《老子》及马王堆帛书《老子》的研究成就,然后从“道”、“归于道”、道家永生观叁个方面探讨了韩禄伯的老学思想,提炼并分析了韩禄伯以“母”喻道、“田野”之喻、“道”与“大地母亲”的譬喻性解读。第叁部分在中西老学研究的不同背景下,对韩禄伯老学研究的特点如中西兼容、以佛解老等进行了评析。第四部分将韩禄伯的老学研究同国内老学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韩禄伯在研究方法、解读视角、学术源流等方面不同于中国老学研究者的特殊之处,以期为中国老学研究提供点滴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雷辉,宁镇疆[4](2007)在《评韩禄伯的《老子》分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国际着名汉学家韩禄伯所着的《论〈老子〉的分章》、《再论〈老子〉的分章》两篇文章为基础,分析评价韩禄伯《老子》分章研究的独特价值:意味着《老子》分章——一个新的分支研究领域的自觉和独立,具有为新学科建立奠定“范式”的意义。由于韩氏两篇论文发表于湖北郭店楚简《老子》出现之前,因而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其研究也存在着一些失误。(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韩禄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选取帛书本为源本,以世传本为参考的韩禄伯译本,通过举例分析,就该译本对原文形式的重塑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其翻译语言的艺术特点,并从中观察古籍英译的某些共同现象和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韩禄伯论文参考文献

[1].韩小静.寒山诗英译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2].冯晓黎.帛书本《道德经》韩禄伯英译本刍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

[3].吴雪萌.论韩禄伯的《老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4].雷辉,宁镇疆.评韩禄伯的《老子》分章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标签:;  ;  ;  ;  

韩禄伯论文-韩小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