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观磨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磨损,数值化,牙齿,分形分析
微观磨损论文文献综述
华李成,王玮园,黄海波,沈明学[1](2019)在《牙齿表面微观磨损形貌的数值化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牙齿表面磨损一般通过显微镜进行形貌图像表征分析,而数值化分析牙齿表面磨损形貌的工作相对较少.本研究中通过白光共聚焦显微镜,Solarmap Universal软件和Tooth-Frax软件对牙齿咬合前后表面磨损形貌进行数值化分析,建立磨损前后表面尺度敏感曲线.结果显示:牙齿表面磨损形貌可以通过轮廓分形分析法建立相应的表面尺度敏感曲线,形成表面磨损尺度敏感数字信号.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寻求通过表面磨损数值化分析为研发牙齿磨损动态监测设备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岩,肖万伸[2](2018)在《类金刚石薄膜微观磨损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类金刚石(DLC)薄膜的微观磨损行为。首先将晶体碳加热至熔融状态后高速淬火,模拟制备出类金刚石薄膜,然后采用金刚石刀具对薄膜进行表面摩擦,研究了Si原子夹杂含量、压力载荷和摩擦速度对薄膜表面磨损的影响,并分析了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随着Si夹杂含量的增多导致薄膜中sp~2杂化比例升高,薄膜磨损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夹杂含量为10%左右时达到最小值;刀具压力载荷的增大使磨损率呈线性增加,这与宏观体系的Archard磨损模型一致,载荷的增加能够软化被加工表层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当刀具摩擦速度变大时,材料的磨损深度减小,导致磨损率降低。(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昭晖[3](2017)在《温度对单晶硅水下微观磨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晶硅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用作微纳米器件的结构功能材料,而在其化学机械抛光(CMP)加工以及硅基微纳米器件的使用中均存在液下微观磨损问题。温度是影响材料微观磨损(尤其是摩擦化学磨损)的关键因素,但目前相关研究仍然欠缺。例如,单晶硅的CMP加工速率和表面质量与温度密切相关,但对其影响机理还鲜有研究;另外液体环境中微纳米器件的运行极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但对由温度引起的磨损问题仍未进行全面的研究。为了探明环境温度对微纳米器件在液下磨损失效的影响机制,以及深入揭示温度对单晶硅CMP中原子级材料去除的影响机制,需要开展不同水温下单晶硅的微观磨损研究。有鉴于此,本文分别采用多点接触微纳米加工设备和原子力显微镜(AFM)重点研究了液体环境中温度对单晶硅微观磨损的影响规律。为了揭示液体温度对单晶硅微观磨损的影响机理,利用EDX和AFM对不同温度水浴后单晶硅的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借助拉曼光谱仪(Raman)测试探明了单晶硅磨损后磨屑中Si-H和Si-OH两种基团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1)揭示了液体温度对单晶硅微观磨损的影响规律硅/二氧化硅水下微米接触磨损包括机械磨损和摩擦化学磨损,其中摩擦化学磨损为主导。微观条件下单晶硅水下的磨损体积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加,其中机械磨损部分变化较小,液体温升对硅/二氧化硅的摩擦化学磨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揭示了液体温度对单晶硅摩擦化学磨损的影响规律硅/二氧化硅水下纳米接触磨损由摩擦化学磨损主导。随着水温的升高,原始硅表面经历无明显损伤到磨损产生的变化过程,且产生磨损后磨损深度和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在相同的水温范围内,疏水硅表面均出现损伤,磨损深度和体积先略微增大,在常温25℃时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减小。(3)初步阐明了温度对单晶硅水下微纳磨损的影响机理单晶硅的水下微米接触磨损的磨损率与水温满足阿伦尼乌斯公式,同时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磨屑中Si-H和Si-OH两种基团的综合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此,温度通过促进单晶硅表面的水解反应进而加剧微米接触磨损。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水温下单晶硅的摩擦化学磨损可能与其表面的水接触角即表面亲疏水性密切相关。水温升高会增强原始硅表面的疏水性,减小硅/二氧化硅配副间的水膜厚度,从而导致接触界面间更易形成"Si-O-Si"键桥,加剧原始硅表面的微观磨损。与原始硅不同,水温升高会降低疏水硅表面的疏水性,增大接触界面间的水膜厚度,进而阻止配副表面间"Si-O-Si"键桥的形成,从而减弱摩擦化学磨损。(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7-05-01)
岳文,秦文波,李建生,王成彪[4](2016)在《苛刻环境下聚晶金刚石表界面损伤与微观磨损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对高温、真空、泥浆润滑极端工况下具有低磨损、低摩擦性能的聚晶金刚石(Polycrystalline Diamond,PCD)材料提出了迫切要求。PCD摩擦学研究过多强调固有物理属性和磨损性能,而忽视摩擦性能及表面界面材料物理化学特性的作用。因此,系统深入研究极端工况对PCD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利用高温高压合成技术制备了新型超硬聚晶金刚石(UHPCD)复合材料,并制备了相应的钻头进行现场应用试验。摩擦学机理方面,以摩擦表面效应对PCD摩擦学性能作用的角度,通过设计在湿度气氛、真空、高温工况下的摩擦学试验,认知摩擦表面的石墨化、表面氧化和表面悬键钝化效应的单独和复合作用规律,揭示工况条件——摩擦表面结构演化和化学钝化——摩擦学性能的作用机制,实现对极端工况下PCD摩擦学性能的理论预测和实验调控,为了设计满足极端工况要求的PCD超硬材料及应用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期刊2016-07-25)
宫燃,张鹤,徐宜,车华军,张树培[5](2016)在《基于元胞自动机法的复合材料密封环微观磨损状态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离散体系的移动元胞自动机方法,并考虑多种填充材料的影响,构建了重型车辆传动系统的复合材料密封环的离散模型,选择聚四氟乙烯和聚醚醚铜两种复合材料,进行密封摩擦副微观摩擦磨损过程的可视化对比仿真。通过仿真直观观察密封表面微观结构的动态演化,及其机械混合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磨损元胞的统计计算,分析在模拟时间内两种复合材料密封环的微观磨损情况。同时开展了密封环摩擦磨损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种密封材料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材料颗粒磨损方面,仿真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通过移动元胞自动机方法开展复合材料密封环微观摩擦磨损模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黄调调[6](2016)在《对磨副硬度对牙釉质微观磨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处于牙冠最外层的牙釉质是高度矿化的生物组织,是生物体中最硬的材料。牙釉质是由少量有机物和水以及含量高达96-97%的无机物组成。无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它与蛋白质“胶连”在一起。牙釉质主要的生物功能是在行使其咀嚼功能的过程中保护位于其下面软的牙本质和牙髓,使它们免于机械力的作用和化学侵蚀。由于咀嚼功能的需要和口腔系统的生理、病理因素,牙齿磨损不可避免。而食物的硬度和周围的液体环境对牙釉质的磨损都有影响。了解对磨副对牙釉质磨损机制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牙釉质的摩擦磨损性能,而且可以为仿生摩擦学设计、仿生牙科修复材料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本论文首先采用多点接触纳米加工设备,在相近的接触应力下研究了磨料硬度对牙釉质磨损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水浸泡时间不同改变牙釉质的表面硬度,进而利用纳米压痕/划痕仪在不同硬度牙釉质表面开展了微观磨损实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对微观磨损区域的形貌扫描结果初步分析牙釉质的微观磨损机理,并探索了牙釉质表面发生晶粒细化的临界载荷。主要结论总结如下:1、揭示了磨料硬度对牙釉质微观磨损的影响机制。发现不同硬度的磨料在一定的载荷条件下,均可在牙釉质表面产生磨粒磨损;磨料的硬度越高,磨粒磨损越严重。2、探究水浸泡改变牙釉质表面力学性能对其微观磨损的影响规律。水浸泡处理可以在牙釉质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软化层。浸泡时间越长,软化层的硬度越低,划痕损伤越严重。3、初步揭示了牙釉质的微观磨损机制。微观尺度下牙釉质的磨损主要包括塑性变形、颗粒细化以及材料去除;进一步研究发现颗粒细化发生的临界接触应力在1.63GPa~1.71 GPa之间。(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杨延栋,陈馈,张兵,郭璐[7](2015)在《基于宏观能量理论与微观磨损机制的滚刀磨损量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预测全断面岩石掘进机长距离掘进硬岩地层的滚刀更换与使用量,量化滚刀检修、更换的时间与费用,从滚刀磨损宏观能量转换入手,基于能量磨损理论,通过分析摩擦功与磨损体积之间的关系,建立滚刀宏观能量理论的磨损量预测模型;从滚刀磨损的微观磨损机制入手,基于磨粒磨损机制,通过分析微观磨粒犁沟与滚刀宏观磨损量的关系,建立滚刀微观磨损机制的磨损量预测模型。通过某引水隧洞工程的现场磨损数据与掘进参数对2种预测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种预测模型对滚刀磨损量的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需通过实验方法建立关键参数的选取准则。(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期刊2015年12期)
李悦,高姗姗,岳虹池,于海洋[8](2012)在《釉质发育不全磨牙的微观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釉质发育不全磨牙的微观摩擦磨损性能。方法分别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能量色散X线光谱仪(EDX)对釉质发育不全牙及正常牙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物质成分分析;通过纳米划痕技术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对比分析其微观摩擦磨损性能上的差异。结果 AFM图显示釉质发育不全牙釉质比正常牙釉质连接疏松且可见有孔状结构,粗糙度大。EDX检测发现釉质发育不全牙釉质Ca、P含量较正常牙低,C含量较正常牙高。釉质发育不全牙釉质在同等载荷下较正常牙的摩擦系数大,破坏严重。结论釉质发育不全牙与正常牙在微观结构、物质组成和微观摩擦磨损上均有较大差异。在临床上对釉质发育不全牙做修复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孙蓉,徐洮,张治军,刘惠文,薛群基[9](2003)在《单晶Si表面微观磨损机理的SEM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型机电系统和计算机磁记录系统中 ,硅材料的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这是由于硅材料具有硬度高、表面光洁度好、成本低廉、易于采用集成电路技术制造和有利于器件微小型化等特点。因此 ,有关硅材料的微观摩擦学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摩擦学领域的前沿课题。由于单晶Si材(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孙蓉,徐洮,张治军,刘惠文,薛群基[10](2003)在《单晶Si表面微观磨损机理的SEM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型机电系统和计算机磁记录系统中,硅材料的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这是由于硅材料具有硬度高、表面光洁度好、成本低廉、易于采用集成电路技术制造和有利于器件微小型化等特点。因此,有关硅材料的微观摩擦学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摩擦学领域的前沿课题。由于单晶Si材料脆(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03-11-01)
微观磨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研究了类金刚石(DLC)薄膜的微观磨损行为。首先将晶体碳加热至熔融状态后高速淬火,模拟制备出类金刚石薄膜,然后采用金刚石刀具对薄膜进行表面摩擦,研究了Si原子夹杂含量、压力载荷和摩擦速度对薄膜表面磨损的影响,并分析了微观机理。结果表明,随着Si夹杂含量的增多导致薄膜中sp~2杂化比例升高,薄膜磨损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夹杂含量为10%左右时达到最小值;刀具压力载荷的增大使磨损率呈线性增加,这与宏观体系的Archard磨损模型一致,载荷的增加能够软化被加工表层从而降低摩擦系数;当刀具摩擦速度变大时,材料的磨损深度减小,导致磨损率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观磨损论文参考文献
[1].华李成,王玮园,黄海波,沈明学.牙齿表面微观磨损形貌的数值化分析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9
[2].张岩,肖万伸.类金刚石薄膜微观磨损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3].刘昭晖.温度对单晶硅水下微观磨损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7
[4].岳文,秦文波,李建生,王成彪.苛刻环境下聚晶金刚石表界面损伤与微观磨损机理[C].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2016
[5].宫燃,张鹤,徐宜,车华军,张树培.基于元胞自动机法的复合材料密封环微观磨损状态模拟[J].汽车工程.2016
[6].黄调调.对磨副硬度对牙釉质微观磨损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7].杨延栋,陈馈,张兵,郭璐.基于宏观能量理论与微观磨损机制的滚刀磨损量预测[J].隧道建设.2015
[8].李悦,高姗姗,岳虹池,于海洋.釉质发育不全磨牙的微观磨损性能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
[9].孙蓉,徐洮,张治军,刘惠文,薛群基.单晶Si表面微观磨损机理的SEM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3
[10].孙蓉,徐洮,张治军,刘惠文,薛群基.单晶Si表面微观磨损机理的SEM研究[C].第叁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