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城镇家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养老政策,社会保障
小城镇家庭论文文献综述
李可,李爱琴[1](2018)在《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成为过去,但是该政策对中国的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叁十多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我国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到来。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年龄已迈入六十大关,养老问题日渐凸显。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占总人口比例较高,且经济水平普遍不高,养老基础设施落后,所以养老问题更加严重。文章主要探究了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今后在养老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原因,最后提供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减轻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8年26期)
[2](2017)在《小城镇人口与家庭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7年11期)
陈川[3](2016)在《基于农民家庭行动逻辑的农业地区小城镇收缩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中国”正在“乡土中国”的基质上孕育,而农业地区的要素流失与小城镇收缩则给这一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作下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注解。本文将农业地区界定为一种由乡村和城镇共同构成的综合性地域概念,其脱胎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域空间,且乡村聚落并未发生工业化等异质性变迁。农业地区的小城镇是人口集中的载体并承载着乡村地区分工网络核心的功能,而作为农业地区个体行动的基本单元,农民家庭的行动逻辑决定了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城乡载体的发展动力与演进状态。因此,本文试图从农民家庭行动逻辑的视角出发,解释农业地区小城镇的收缩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行发展路径进行延伸探讨。本文将聚焦于两个问题:其一,为什么农业地区小城镇作为农民家庭再生产载体的功能弱化?其二,为什么小城镇作为乡村地区分工网络核心的作用下降?本文基于经济学的基本定理构建了农民家庭的生计模型,并引入产权结构和交易费用的概念对农民家庭的再生产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实证材料分析了与农业地区城乡载体演化关系最为紧密的制度约束条件,并从制度约束下农民家庭行动机制的角度对农业地区小城镇的收缩机制进行阐述。此外,通过对两个收缩小城镇案例的实证解析,本文试图对所构建的理论框架进行验证,并进一步阐释农业地区的小城市收缩机制。本文认为,农民家庭的行动逻辑源于其改善家庭生计的需求,而其行动选择则是在特定产权结构下的行动收益与相关交易费用折衷的结果。在“县际竞争机制”和“乡村去政治化”的制度约束下,农业地区的农民家庭形成了“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城市异地再生产”行动机制。这一行动机制在两个向度上导致了小城镇的收缩。其一,农民家庭将城市作为其家庭成员外出的主要去向,而小城镇则难以获得人口集中的动力。其二,农民家庭在乡村地区成为分散的个体,相互之间分工与交易的需求被抑制,小城镇作为乡村地区分工网络核心的地位也随之弱化。结合对实证案例的解析,本文认为资源配置并非小城镇发展的根本,而产权结构调整才是激发乡村地区内生动力并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关键所在。此外,本文借用福利经济学的“可行能力”概念,对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战略及农民家庭的“权利结构”进行了粗浅探讨。本文认为,小城镇收缩的现象是农民家庭“可行能力”受限这一社会结构在物质世界的投影,而当前以“城镇化率”这一指标评判社会进步水平的逻辑则会使绝大多数农民家庭在其再生产过程中面临着高额且并不必要的代价。(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01)
窦影,孙凯,毕红静[4](2015)在《家庭生产与农村小城镇化道路实现与变迁——以黑龙江省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按费孝通小城镇化道路的理论构想,乡镇企业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但对以农业资源为主的地区来说,城镇化的动因主要是围绕着家庭农业生产经营而发生的,表现为政策反应型的实现机制,政策的主导性和诱导性特征明显。文章针对这一机制,提出符合该类型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对策。(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刘娟丽[5](2014)在《小城镇可能导致小学生学业失败的几种家庭教育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基础科目考试连续不及格的学生被称为学业失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学校教育的水平决定的吗?不一定,应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育决定的。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学习(中)》期刊2014年12期)
张斌,回军[6](2014)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小城镇家庭体育消费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百姓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消费水平也逐渐提升,即便是小城镇家庭,消费层次也发生了改变。文章就市场经济背景下小城镇家庭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详尽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4年11期)
陆秋婷,葛高飞,雷秀雅[7](2013)在《中国小城镇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庭因素探究——以山西东北部X县为个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影响中国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家庭因素,寻求家庭在改善和促进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中的有效空间和途径,本文对298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访谈法深入探究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情绪性是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核心因子;中学生亲社会行为表现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母亲文化程度对其子女亲社会行为表现的公开性和依从性具有显着影响;影响城乡结合地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家庭因素有居住环境、家庭结构、子女数/出生顺序、社会支持。(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李懿[8](2013)在《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供需状况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独特现象,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独生子女家庭的存在,伴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变化的趋势,使我国城镇家庭出现小型化、核心化的特征,家庭功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家庭的赡养功能就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当前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养老风险与多子女家庭相比更加严峻。而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更具有特殊性,由于公共基础性养老服务和市场化养老服务的缺失,加上独生子女负担过重、老年人空巢化现象严重等现实,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令人担忧。这些问题可能目前还没有对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造成太大的困扰,但从长远来看,这些问题会因为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日益严重,所以解决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应从当前采取措施、超前应对、未雨绸缪。本文综述了国内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小城镇养老问题和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研究,同时列举了国外的家庭生育计划和养老模式研究案例。本文运用人口老龄化理论和家庭结构理论对城镇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的特点和养老观念与需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即传统家庭养老保障不足、社会化养老不够成熟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日益增加的矛盾。同时,重点对于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需求和供给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影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需求的因素及养老需求的特点,讨论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这两种不同的养老供给渠道,更进一步阐述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相互关系及发展趋势,总结我国目前养老供给的不足之处与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理论分析,本文以成都市金堂县赵镇沱源社区为例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了200多个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养老供需情况,对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证明了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养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最后本文根据理论分析的结论和调查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重点提出完善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主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完善城镇养老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供给、鼓励社会志愿性服务,并提到了“失独家庭”老年父母的帮助措施。(本文来源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期刊2013-06-01)
[9](2013)在《文明之花扮靓垦区新城——关于垦区家庭文明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情况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省委率先实现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省农垦总局五年时间再造了100多座生态宜居垦区新城,城镇化率达到了85%,65万职工家属进城成为垦区"新市民"。为同步跟上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垦区各级工会女工组织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依托工作领域优势,教育引导女职工和家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在垦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凸显"半边天"作(本文来源于《奋斗》期刊2013年03期)
杨楠楠[10](2011)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小城镇家庭体育消费现状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体育消费内容的增加,笔者对市场经济大发展背景下家庭体育消费的现状做简单的调查分析。对体育消费的增长至关重要分析当前制约小城镇家庭体育消费的一些因素,并找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1年09期)
小城镇家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城镇家庭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可,李爱琴.中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8
[2]..小城镇人口与家庭调查分析[J].小城镇建设.2017
[3].陈川.基于农民家庭行动逻辑的农业地区小城镇收缩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
[4].窦影,孙凯,毕红静.家庭生产与农村小城镇化道路实现与变迁——以黑龙江省研究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
[5].刘娟丽.小城镇可能导致小学生学业失败的几种家庭教育形式[J].新课程学习(中).2014
[6].张斌,回军.市场经济背景下小城镇家庭体育消费现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7].陆秋婷,葛高飞,雷秀雅.中国小城镇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庭因素探究——以山西东北部X县为个案[J].民族教育研究.2013
[8].李懿.小城镇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供需状况及对策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
[9]..文明之花扮靓垦区新城——关于垦区家庭文明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情况的调查[J].奋斗.2013
[10].杨楠楠.市场经济背景下小城镇家庭体育消费现状及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