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传输论文-范文飞

同频传输论文-范文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频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双工中继,自干扰消除,中继等效信道,循环前缀

同频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范文飞[1](2016)在《基于SC-FDE的同时同频全双工中继传输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FDR(全双工中继)技术作为一个研究热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传统半双工通信相比,全双工中继系统允许中继节点在相同时间和相同频带内接收和发送信息,理论上可将频谱效率提高至两倍。另外该系统还具有扩大小区覆盖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等优点,因此有望成为未来5G通信的关键技术。其应用有助于解决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量剧增的问题。中继节点自干扰水平是影响全双工中继系统性能的核心因素。由于现有技术无法完全消除中继节点的自干扰,残留部分将会在收发环路间反复迭代,影响系统信干噪比。采用放大转发协议的全双工中继系统,能通过最优化放大因子实现良好的自动增益控制效果,达到降低发射信号功率和改善端到端链路质量的目的。传统的增益控制方案认为中继节点接收到来自源节点信号为有用信号,而将由环路干扰信道反馈回来的信号认为是干扰,从而损失了该部分信号功率。本文在传统增益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双工中继等效信道方案。该方案将中继环路若干次循环以内的信号等效为多径信号,利用SC-FDE(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循环前缀能克服多径衰落的特点,实现了减小码间串扰、提高FDR系统误码率性能。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简要介绍SC-FDE系统结构,通过矩阵理论证明了其循环前缀可以有效得对抗多径衰落,减少码间串扰的原理。(2)研究了 FDR系统工作原理,分析了两种经典增益控制方案:最大功率控制和Wichman方案。理论推导了两种方案最优放大因子、最大信干噪比的闭式解和相应的中断概率,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两种增益控制方案的性能差异。(3)在Wichman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双工中继等效信道方案。理论推导了该方案的工作原理,利用矩阵证明了等效信道减小码间串扰的原理,得到了该方案最优放大因子和信干噪比的表达式,仿真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噪声、自干扰水平和调制方式对于FDR系统误码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Wichman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误码率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徐霄飞,肖立民,赵明,粟欣,许希斌[2](2014)在《同频无线回传小基站系统中的协作传输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双工的同频无线回传小基站可应用于阴影衰落严重区域的覆盖。在密集部署场景下,自干扰和小区间干扰严重影响系统传输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集中式处理的同频无线回传小基站系统方案,采用空域和时域处理联合实现自干扰抑制和协作传输,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连续凸近似和半正定松弛的迭代算法,对前向链路和回传链路上的波束成形/预编码及功率分配进行优化,从而降低系统发送功率。针对天线收发可切换的系统提出了一种复合算法,能够对收发天线进行高效选择。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抑制自干扰和小区间干扰,减小系统发送功率。(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12期)

陈湖北[3](2010)在《浅析1550nm传输系统两级同频插播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阐述了在由1310nm网络改造成1550nm后,原有插播节目的插入解决方案,同时保障村村通村村响工程的正常运转,保证有线电视与广播信号共缆传输不受影响。(本文来源于《有线电视技术》期刊2010年09期)

戴小梅[4](2008)在《微微网同频干扰对蓝牙数据传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蓝牙是一种开放性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规范,用于提供全球通用、低成本、低功耗、灵活的短距离无线连接解决方案。蓝牙采用全球统一开放的2.4GHz ISM(工业、科研和医疗)频段,可免受各国频率分配不统一的影响。但也正因为这样,在该频段内,存在大量彼此各异且互不协调的设备,使得蓝牙设备的干扰问题成为蓝牙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蓝牙采用了自适应跳频、正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和短分组技术来减少同频干扰和随机噪声,提高无线通信的质量,但随着蓝牙设备的大量出现,蓝牙设备不仅要面对来自其它设备的干扰,来自蓝牙设备自身的干扰问题也势必越来越严重,提早研究,避免问题的严重化,是处理该问题的最好方法。文中,详尽分析了蓝牙数据传输和蓝牙跳频选频机制,在Crgwin下用程序模拟实现了蓝牙跳频选频机制,并输出蓝牙跳频序列。接着,首先从蓝牙数据分组出发,建立了蓝牙微微网相互之间干扰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推导了蓝牙数据分组重传概率与微微网个数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并在Matlab环境下,以蓝牙DH1数据分组为例,在基本跳频和自适应跳频两种情况下,仿真实现数据传输成功率和微微网个数的关系曲线;其次,从蓝牙跳频模式出发,用程序模拟16组采用不同的蓝牙地址和时钟生成的蓝牙跳频序列,对该生成序列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碰撞概率与微微网个数的关系曲线。为了更进一步证实文中所建立的蓝牙模型的准确性,用12个蓝牙Dongle作为发射和接收端,主机端运行Btsample程序,进行实物测试。最后将模拟和仿真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实测数据和仿真数据基本吻合。在各个模型的末尾,指出了本文中所建立的两个蓝牙微微网同频干扰模型的不足,希望能够对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8-01-01)

戴小梅,庄亦琪[5](2007)在《微微网同频干扰对蓝牙数据传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蓝牙微微网相互之间干扰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推导了蓝牙数据分组重传概率与微微网个数之间的关系表达式;编程实现了对跳频算法的模拟,得到了碰撞概率与微微网个数的关系曲线。最后得到的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很好。(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07年11期)

梁轶群[6](2007)在《GSM-R系统差错控制与同频干扰下传输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运输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铁路通信是铁路生产运输的安全保障,其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取决于所采用通信技术的先进性和完善程度。GSM-R是一种先进的技术体系,它以GSM的成熟技术为根基,为铁路专用通信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业务丰富、稳定可靠的综合信息化平台。GSM-R系统受到来自各种因素的干扰,除了GSM-R系统本身的干扰,由于在我国GSM-R和公网GSM共用了E-GSM频段,因此也存在两个系统之间的干扰。当载波干扰比C/I小于某个特定值时,就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通话质量,严重时就会产生掉话或者使手机用户无法建立正常的呼叫。因此对干扰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对GSM-R系统在同频干扰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为减少同频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首先对空中接口协议栈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各层的功能以及各层之间如何通信,对LAPDm协议进行了研究;总结了GSM-R系统编译码、交织的方法;用Wilkinson方法对同频干扰进行了建模计算;研究了在同频干扰存在的情况下系统的传输性能,表征系统的传输性能有两个指标,简单介绍了通信间断率,着重分析了误比特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给出了同频干扰、多普勒频移与误码率的关系曲线图,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系统对传输性能的控制;论文最后对全文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7-06-01)

黄健,张文军[7](2006)在《基于单载波传输的数字同频转发器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单载波传输方案的数字同频转发技术的实现方式,该技术克服了传统转发技术的缺陷,提高了天线间的隔离度和输出信号的质量,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复杂的信道环境下的盲区覆盖。(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06年01期)

李大云,裴艾琼,庞剑锋[8](2005)在《调频广播多级同频联播共缆传输设备及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调频广播县、乡、村叁级同频联播共缆传输设备及系统(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05年02期)

任大勇[9](2005)在《CDMA与GSM同频传输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频谱资源有限和用户数急剧增加的矛盾详细论述了叁种GSM系统与CDMA系统同频传输实现系统扩容的方案。即N-CDMA覆盖GSM扩容;W-CDMA覆盖GSM扩容;CDMA/TDMA混合多址扩容。窄带覆盖的基本原理是N-CDMA信道不与GSM频带在同一小区的同一扇区重迭,而是和N-CDMA扇区相邻小区里的,且与该扇区不相邻的GSM扇区重迭。宽带覆盖的基本原理是在同一扇区,宽带CDMA与GSM同频传输,而在宽带CDMA的发送和接收端使用了高性能的窄带陷波滤波器,陷波的频带正好是GSM信道所用频带。CDMA/TDMA混合多址扩容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通过扩频码对GSM信号进行直接序列扩频,使其多址方式由TDMA变换为CDMA/TDMA,然后与CDMA信号在空间同频传输;在接收端,使用相同的扩频码对CDMA/TDMA信号进行解扩,使其多址方式由CDMA/TDMA还原为TDMA,由此可以将GSM与CDMA两种信号进行分离。本文通过对多址干扰的数学建模分析,得出窄带覆盖系统容量是纯GSM系统的4.75倍,宽带覆盖系统容量是纯GSM的2.50倍。本文还提出用完全互补码作为CDMA/TDMA混合多址的扩频码,分析了完全互补码的相关特性,并给出了一个时隙内GSM用户被扩频调制的具体过程。理论分析得出基于完全互补码扩频的CDMA(CCC—CDMA)的多址接入干扰为零。从而极大的增加了CDMA/TDMA混合多址结构的容量。分析比较叁种扩容方案可得:窄带覆盖无线接口的改变最小;宽带覆盖最易与3G融合;CDMA/TDMA混合多址结构的容量最大。论文最后的仿真验证了叁种扩容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5-01-01)

王磊[10](2004)在《宽带CDMA与GSM同频传输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现有的GSM系统和窄带CDMA系统已无法缓解频率资源有限与移动用户急速增加的尖锐矛盾。此外,仅支持语音业务的网络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求,人们希望能随时随地获取除语音之外的数据、视频和图像等多媒体业务,这些因素都促使运营商和研究者寻求频谱利用率更高、通信容量更大的移动通信解决方案。本文的同频传输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技术构想,它不仅可以实现由第二代系统向第叁代系统的平滑过渡,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频谱资源,解决现阶段严重的频率资源不足问题。 本文首先研究了移动通信现有的扩容技术,其次深入研究了TDMA系统和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GSM与宽带CDMA系统同频传输实现系统扩容的方案。实现本研究的目标,需要解决好处理增益与系统复杂性的关系,扩频码的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通过应用现有的相关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解决,不需要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因此本技术方案是可行的。然后对现有的GSM系统和CDMA系统的容量进行了分析,并对采用同频传输方案的蜂窝系统容量进行了仔细的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用宽带CDMA系统与GSM系统进行频带共享,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容量,最后进一步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得到的结果分析扩频增益与系统容量和相互干扰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4-01-01)

同频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全双工的同频无线回传小基站可应用于阴影衰落严重区域的覆盖。在密集部署场景下,自干扰和小区间干扰严重影响系统传输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集中式处理的同频无线回传小基站系统方案,采用空域和时域处理联合实现自干扰抑制和协作传输,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连续凸近似和半正定松弛的迭代算法,对前向链路和回传链路上的波束成形/预编码及功率分配进行优化,从而降低系统发送功率。针对天线收发可切换的系统提出了一种复合算法,能够对收发天线进行高效选择。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抑制自干扰和小区间干扰,减小系统发送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频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范文飞.基于SC-FDE的同时同频全双工中继传输方案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

[2].徐霄飞,肖立民,赵明,粟欣,许希斌.同频无线回传小基站系统中的协作传输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陈湖北.浅析1550nm传输系统两级同频插播解决方案[J].有线电视技术.2010

[4].戴小梅.微微网同频干扰对蓝牙数据传输的影响[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5].戴小梅,庄亦琪.微微网同频干扰对蓝牙数据传输的影响[J].通信技术.2007

[6].梁轶群.GSM-R系统差错控制与同频干扰下传输性能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7

[7].黄健,张文军.基于单载波传输的数字同频转发器设计与实现[J].电视技术.2006

[8].李大云,裴艾琼,庞剑锋.调频广播多级同频联播共缆传输设备及系统[J].西部广播电视.2005

[9].任大勇.CDMA与GSM同频传输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10].王磊.宽带CDMA与GSM同频传输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标签:;  ;  ;  ;  

同频传输论文-范文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