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儿童游戏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共艺术视野,城市公园,儿童游戏设施,空间设计
儿童游戏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平文琦[1](2019)在《公共艺术视野下城市公园儿童游戏设施与空间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园儿童设施与空间设计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当前儿童是从出生就伴随着游戏而成长起来的,他们拥有新的思维,对于传统的游戏设施非常不适应,由于他们天性爱玩,并且特别想要表现自己,所以好的游戏设施与空间设计对儿童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成效的吸引手段。主要根据公共视野下的城市公园儿童游戏设施与空间设计方法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1期)
孙思敏,谭春华,曾阳嵘,王子恬[2](2019)在《基于“情景游戏式”的儿童公众参与方法论初探——兼论《长沙桂花公园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设计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儿童空间普遍少且品质差,一是以前未予以足够重视,二是成人设计师有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叁是儿童公众参与多流于形式。类比亲子沟通叁类情况:拒绝沟通、沟通不通、不欢而散,游戏式亲子沟通方式颇受推崇;儿童公众参与途径也应该转换思路、投其所好,在规划各个阶段创造性的设计有针对性的、体验感好的不同类型的游戏,方便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效参与设计并增进其与设计师的理解互动。以《长沙桂花公园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设计改造》为例,结合幼儿游戏规律,构建"情景游戏式"儿童公众参与模式,对广大城市儿童友好空间设计与改造具有可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丁恺昕,韩西丽[3](2019)在《深圳市户外游戏场地空间特征对儿童游戏行为和综合发展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大多数儿童户外游戏场地都未能成功吸引并促进孩子的生理、心理和情感的发展。城市公园中的游戏场地的空间特征及其对儿童行为和综合发展的影响仍然未知。根据Sara Smilansky关于功能性游戏、构建性游戏、想象性游戏、规则性游戏4个游戏形式的有关理论,文章选取深圳市8个当代儿童游戏场地,采用行为注记法对2 604名1~12岁儿童的游戏行为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在不同户外游戏场地空间特征类型上的差异。根据研究结论,重点从规划布局、空间设计和安全维护3个方面提出设计建议,以期提高户外儿童游戏场地对儿童综合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9年15期)
赵幻,孙宇彤[4](2019)在《棚户区改造中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国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背景下,很多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改造过后的棚户区大多数仍并没有考虑到该区域内儿童的日常户外活动的需求,大多只有千篇一律的回迁安置房的简单绿化和游戏设备,或者仅仅是修缮棚户区现有的住房及周围环境,儿童玩耍的区域基本上以住区内的道路和废旧场地为主,安全隐患突出。文章将从现代城市棚户区儿童特殊的心理行为特点出发,结合棚户区改造后的实际住区情况,探讨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儿童的户外活动空间设计,让棚户区儿童回归有灵性的游戏生活。(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06期)
蔡晓君[5](2019)在《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植物应用现状——以盐城城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指的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游戏、玩耍的空间。作为儿童生活的主要游戏运动场所,相较于儿童主题乐园和综合性公园中的儿童活动区,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因距离近、易到达而使用频率最高。本文选取了盐城市城南新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型住宅小区,对其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植物应用现状进行现场调研,通过对植物种类及配置进行分析,初步探索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植物应用现状。(本文来源于《园林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吕进锋,曹能秀[6](2019)在《空间失衡:再论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游戏空间集主体性、物质性、社会性、教育性、游戏性和关系性于一体,是儿童成长的意义空间。空间的完整性缺失、空间的自主性剥夺、空间的生产性沦丧、空间的生命力衰败和空间的支持系统欠缺是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失衡的主要表现。对空间意义的忽视、空间主体的缺失和空间的限制是导致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失衡的重要原因。因此,确立游戏空间的儿童主体地位,以"空间公平"为导向、"关系均衡"为核心建立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支持系统是儿童游戏空间走向"空间均衡"的基本路径。(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陆曦[7](2019)在《城市公共户外儿童游戏空间的多维构建——巴黎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城市面临以城市更新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建设周期,此时以儿童友好型城市为目标创建对所有人友好的城市是很好的切入点。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1]城市公共户外儿童游戏空间是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巴黎的社区公园儿童游戏场、儿童公园、主题性游戏场和公共户外儿童游戏场营建的政策和其他保障等方面进行调研,发现在对儿童权利的重视、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营建、社会各层面对儿童空间建设的努力等多方面,值得我国的城市管理和规划建设部门、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等借鉴。并提出城市儿童游戏场需构建完善科学的空间布局系统、儿童游戏场应进行个性化设计、儿童游戏场的安全性需要全社会多层面共同维护、城市管理和决策者需转变观念等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闵梓[8](2019)在《基于地形空间特征的重庆公园儿童游戏活动场地适宜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公园中的儿童游戏活动场已经成为城市儿童社会交往、身心发展及感知环境的重要场地之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儿童对于游戏场地的游戏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希望能拥有更有趣味性和独特性的游戏环境,社会的发展也引导人们注重节约性场地的建造。在山地城市公园中,地形作为重要的景观要素影响着整个公园及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现阶段我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对场地本身良好地形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会给整体设计带来巨大优势,但如何全面地了解儿童游戏活动、儿童场地与地形空间特征之间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从“适宜性”的角度出发,在儿童行为心理学、节约性设计、空间美学、警觉调节等理论及前人相关文献研究的支持下,分析儿童游戏场地适宜性设计因素,从节约性、空间美学、功能活动等层面探究儿童游戏活动场地与地形空间之间的适宜性关系,最终,找到具有优美景观环境、经济节约又满足功能需求的山地城市公园儿童游戏活动场地设计方法。首先,本研究选取了重庆主城区29个公园的35个儿童游戏活动场地进行实地调研,从儿童游戏活动场地概况、游戏活动设施与入口设计现状、场地边界和地面设计现状、儿童游戏场地整体布局与地形空间利用现状等方面总结了重庆公园中儿童游戏活动场地的现状信息。并根据场地对竖向空间的不同利用方式将其分为单一平地式、自然坡地式、分层台地式、复合式等四类儿童游戏场地。其次,从节约性、空间美学、功能活动叁个层面对不同用地类型的儿童游戏场地进行详细分析,归纳总结出重庆主城区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与地形空间适宜性设计的现状问题:(1)在节约性层面,场地对自然地形空间的功能性利用较少,场地规模对地形空间规模的利用与实际需求不符。(2)在空间美学层面,场地形态与地形空间形态之间的耦合度不高,儿童游戏空间属性与地形空间属性的适宜性有待加强,对场地功能目的表达不清晰。(3)在功能活动层面,整体趣味性不足,地形安全性设计考虑不够周全。并总结各类型儿童游戏场地的特征:单一平地式儿童游戏场地没有对竖向地形空间进行功能利用;自然坡地式儿童游戏场地对原有地形地貌的改变最小,经济生态;分层台地式儿童游戏场地台地间形成的叁维空间在游戏功能上的利用不足;复合式儿童游戏场地兼顾了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地形利用,空间层次丰富。最后,基于现状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重庆主城区公园儿童游戏活动场地与地形空间适宜性设计的五条原则,即儿童游戏场地整体布局与公园地形空间一致性原则;儿童游戏场地形态和规模大小与地形空间形态和规模相适宜的原则;游戏活动项目属性与地形空间属性相适宜的原则;地形空间塑造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体现空间美学的原则;整体设计,保证趣味性和安全性。从影响儿童游戏场地与地形空间适宜性设计的不同层面的因素提出以下策略:(1)节约性层面:场地布局契合地形和游戏活动规律,场地设计注意挖填平衡,节约投入成本;提高场地游戏空间的复合利用率,确保场地规模大小的合理化。(2)空间美学层面:场地边界形态与自然边界的耦合;地形空间属性与游戏活动项目属性应相适宜;利用地形烘托主题氛围、注入场所精神、表达地域文化。(3)功能活动层面:增加冒险性的游戏活动项目;保障场地的安全性设计。并根据不同用地类型的儿童游戏场地突出特征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策略。期望能为今后山地城市公园中的儿童游戏活动场地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10)
吕进锋,曹能秀[9](2019)在《教育空间之思:试论儿童游戏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是个体成长的"场域"。空间生产理论认为,空间是关系的社会,空间具有生产性。游戏空间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域",不仅具有教育性和社会性,而且具有自然和人文多重属性。儿童游戏空间不仅仅是物理的空间,也不仅仅是与儿童相分离的教育环境。在社会研究空间转向的趋势下,应加强教育空间的研究。然而教育研究一向忽视对空间的研究,对空间概念尚无明确的、合理的解释,因此要么不用空间概念,要么随意使用。已有关于儿童游戏空间研究的文献,对空间的解释依然是传统地理学主客二分的"物理空间"概念,忽视空间作为"关系社会"的研究,并且缺少"教育空间"研究。因此,儿童游戏空间作为教育空间,其研究应借鉴空间生产理论,给予"教育空间"观照。本研究基于社会空间和教育空间的理论探讨,尝试从学理上分析儿童游戏空间与教育空间的关系,儿童与游戏空间的关系,儿童游戏与游戏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接着梳理儿童游戏空间的类型,最后以儿童幽默游戏空间分析来观照儿童游戏空间的生产。(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梦雅[10](2019)在《当代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空间营造初探——以北京市老旧小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本文通过分析优化北京老旧社区内户外游戏空间需考虑的因素,结合调研数据,得出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的优化是初步构筑儿童健康发展体系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进而从实际出发提出合理的空间优化建议。1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优化居住区游戏空间的重要意义1. 1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04期)
儿童游戏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城市儿童空间普遍少且品质差,一是以前未予以足够重视,二是成人设计师有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叁是儿童公众参与多流于形式。类比亲子沟通叁类情况:拒绝沟通、沟通不通、不欢而散,游戏式亲子沟通方式颇受推崇;儿童公众参与途径也应该转换思路、投其所好,在规划各个阶段创造性的设计有针对性的、体验感好的不同类型的游戏,方便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效参与设计并增进其与设计师的理解互动。以《长沙桂花公园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设计改造》为例,结合幼儿游戏规律,构建"情景游戏式"儿童公众参与模式,对广大城市儿童友好空间设计与改造具有可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儿童游戏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平文琦.公共艺术视野下城市公园儿童游戏设施与空间设计方法[J].现代园艺.2019
[2].孙思敏,谭春华,曾阳嵘,王子恬.基于“情景游戏式”的儿童公众参与方法论初探——兼论《长沙桂花公园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设计改造》[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3].丁恺昕,韩西丽.深圳市户外游戏场地空间特征对儿童游戏行为和综合发展的影响研究[J].规划师.2019
[4].赵幻,孙宇彤.棚户区改造中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5].蔡晓君.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植物应用现状——以盐城城南区为例[J].园林科技.2019
[6].吕进锋,曹能秀.空间失衡:再论幼儿园儿童游戏空间[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
[7].陆曦.城市公共户外儿童游戏空间的多维构建——巴黎的启示[J].中外建筑.2019
[8].闵梓.基于地形空间特征的重庆公园儿童游戏活动场地适宜性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9
[9].吕进锋,曹能秀.教育空间之思:试论儿童游戏空间[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
[10].王梦雅.当代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空间营造初探——以北京市老旧小区为例[J].西部皮革.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