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群桩工作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弃渣场,桩侧摩阻力,夯扩桩,工作性状
群桩工作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萍,王建政,王胜利[1](2018)在《弃渣场夯扩桩工作性状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弃渣场特殊地质条件下夯扩桩的工作性状,文中以汉中市佛坪县330kV开关站工程为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夯扩桩单桩叁维模型,对单桩在不同桩顶荷载下的桩顶沉降、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趋势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弃渣场地质条件下夯扩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形,呈典型端承桩特征;弃渣土孔隙率大,粒径分布不均匀,因自重固结及施工扰动产生下拽力引起桩身轴力增大;桩身轴力最大值不在桩顶,而在桩身中上部;桩周新近堆积的弃渣土的沉降量大于桩体本身,导致产生桩侧负摩阻力.(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建政[2](2018)在《弃渣场沉管夯扩灌注桩工作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大,大型工程如铁路,公路,隧道等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些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对原地貌造成一定的破坏,并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弃渣场。弃渣场是人工堆积形成的一种特殊人工地质体,主要由工程废弃物如松散土体和碎石等组成,具有孔隙率大,颗粒级配变化明显,固结性差等特征。而迄今为止人们对在对弃渣场中施工建设的工程实例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依托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弃渣场的工程实例,对沉管夯扩灌注桩在弃渣场条件下的竖向静荷载抗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采用FLAC3D软件进行叁维建模,分析了竖向荷载下弃渣场中桩的土体参数,扩大头尺寸,弃渣土厚度等对单桩工作性状的影响。同时,结合弃渣场桩基的平面布置图,在单桩的基础上建立群桩叁维模型,进一步探讨影响群桩工作性状的一些因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FLAC3D建立不同弃渣土内摩擦角的叁维模型,当弃渣土的内摩擦角由10度变化到40度的过程中,弃渣场中桩体沉降量和极限荷载变化很小,因此可以认为弃渣场中弃渣土的内摩擦角对桩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利用FLAC3D建立不同弃渣土厚度的弃渣场单桩和群桩模型,当弃渣土厚度由5m变化到11m的过程中,弃渣场中桩体的沉降量显着增大极限荷载明显减小,同时桩侧负摩阻力区域增大,中性点位置下移,可见弃渣土的厚度越大对桩体的影响越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选取弃渣土厚度较小的位置即5m左右布桩;(3)利用FLAC3D建立不同扩大头尺寸的弃渣场单桩和群桩模型,当扩大头尺寸小于0.55m时,同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下沉量逐渐减小,桩体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但是,当扩大头尺寸超过0.75m时,使桩端上部桩身轴力骤然增大,反而容易使桩身损坏,所以在弃渣场条件下扩大头尺寸应有一个合理的范围即0.55m-0.75m之间;(4)在弃渣场群桩叁维模型中,当桩间距小于6d时,群桩对弃渣土有较强的约束作用,使得群桩的极限承载力增大,同等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较单桩减小,当桩间距大于6d时,群桩对弃渣土的约束作用将逐渐消失,所以弃渣场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施工中桩间距宜采用6d。(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8-05-11)
李兆光[3](2018)在《连系梁微型桩工作性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Lizzi发明了微型桩后,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了这种高效的新型桩基,现在,微型桩已经从最早作为地基加固的措施扩展应用到岩土工程的各个领域,近些年来,微型桩在滑坡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然而对于微型桩的设计依然缺乏公认的理论,尤其对桩顶连系梁形式及作用尚未有明确的认识,本文就微型桩桩顶连系梁形式对微型桩工作性状的影响展开研究,基于相似理论,通过室内框架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形式连系梁对微型桩的影响作用,对微型桩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为了模拟实际滑坡工程,使试验数据更真实的反映实际规律,详细研究了相似理论,并基于相似叁定理,具体导出滑坡和微型桩各个参量的相似系数,在结合现有试验条件和预期目标的情况下,设计了模型试验材料,介绍了试验器材及监测方法,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可拆换连系梁模拟方法,完成工况设计,并说明了试验步骤。2.整理和分析试验数据,绘制荷载–位移曲线、沿桩身弯矩图、沿桩身前后土压力图,对比四组工况,分析不同形式连系梁微型桩的对受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纵横向交叉连系梁微型桩较横向连系梁桩顶位移最大减小了20.70%,沿滑坡方向各排桩弯矩极值分别减小了18.65%、5.61%、13.64%,但桩顶存在明显弯矩集中,沿滑坡方向各排桩后最大滑坡推力分别增加了47.62%、55.56%、75%,各排土压力分担比从1:0.857:0.796增加到1:0.903:0.871,各排桩受力更均匀,滑面下桩前最大土抗力减小,桩身变形减小。而横向连系梁与独立微型桩相差不大,纵向交叉和纵横向交叉连系梁在桩顶位移、弯矩、土压力基本一致,说明了主要是纵向交叉连系梁起到了提升微型桩群整体性的作用,添加横向连系梁在本试验条件下作用相对不明显。3.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表明,各种类型微型桩均可以很好的阻断滑坡塑性区贯通,提升滑坡整体稳定性,纵横向交叉连系梁较横向连系梁显着减小等效塑性应变、最大等效位移,有限元模拟在各种连系梁作用的规律性上与模型试验符合的较好。4.最后,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滑坡模拟,全面总结了连系梁对于微型桩影响,结合实际工程情况,给出了在抗滑微型桩中添加连系梁的工程应用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8-05-11)
谢法亮[4](2018)在《黄土场地竖向受荷灌注桩工作性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灌注桩是黄土地区常用的深基础型式,它既可承受竖向压力,也可作为竖向抗拔。本文通过现场单桩抗压和抗拔静载荷试验,和静载荷试验过程中增加滑动测微计测得的实测数据,对黄土场地竖向抗压桩和抗拔桩的工作性状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对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结论。黄土地区超长灌注抗压桩和抗拔桩荷载~位移曲线均呈缓变型,表现为纯摩擦桩特性;桩身轴向力传递快慢均呈“桩顶部和端部较快,桩中部较慢”特征;各级荷载下侧摩阻力均为单峰曲线,且峰值位置随桩顶荷载增加而逐渐下移,抗压桩位于0.342~0.618桩长深度处,抗拔桩位于0.281~0.562桩长深度处;黄土场地后注浆超长桩侧摩阻力发挥值可达180.4~193.2kPa,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议值比值约为1.38~1.57;抗拔桩侧摩阻力发挥值可达127.5~129.3kPa,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议值比值约为2.0,与抗压桩比值约为0.66~0.72;抗压桩和抗拔桩都可以用双曲线拟合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的关系,用简布公式定量反映桩侧土体初始剪切刚度与深度的关系。此外,抗拔桩有限元模拟和实测的荷载~位移曲线、桩身轴向力曲线、桩侧摩阻力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通过有限元研究,发现增加桩径和桩长提高单桩承载力需要选取合适的长径比,增加桩周土体压缩模量和增加桩体弹性模量提高单桩承载力需要选取合适的桩土模量比。(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郭印[5](2017)在《深基坑锚拉桩工作性状的实测和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北京市某深基坑,在现场实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二维有限元法和规范中的m法分别对桩锚支护基坑进行计算分析,将桩身位移和内力的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规范中的m法相比,基于硬化土本构模型的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法可以更好地模拟土钉墙和锚拉桩复合支护体系,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接近;然后分析了m值和土层模量对支护桩身位移和内力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参数m值和硬化土本构模型中土层模量的取值建议,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7年06期)
廖幼孙[6](2017)在《带帽有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工程的深厚软土地基,目前国内外很多都是通过选用合适的竖向增强体形成复合地基进行地基处理,以达到减少建筑物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带帽管桩复合地基适合于较为深厚的软土地基处理,但在静压管桩沉桩过程中所产生的挤土效应可能会造成邻桩桩身移位、上浮、倾斜,甚至断桩等不良后果。为此,课题组提出了带帽有孔管桩复合地基技术。当前对带帽有孔管桩复合地基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孔管桩单桩承载性状,对有孔管桩群桩的工作性状研究尚处于一片空白,但实际工程中使用更多的却是群桩。因此,对带帽有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带帽有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有孔管桩群桩沉桩时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孔管桩群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不是单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简单迭加,而是单桩相互影响的累积和消散的综合结果,且有孔管桩群桩测点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与沉桩方向有关,当沉桩方向趋向测点时,有孔管桩群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上升,当其背向测点时超孔隙水压力下降。另外,星状布孔方式的有孔管桩群桩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峰值最小、消散速率最快,最有利于减小沉桩挤土效应,沉桩效应最佳。桩壁开孔方式为管桩群桩施工时,如何减小沉桩挤土效应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2)对竖向荷载下带帽有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带帽有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沉降量小于带帽无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沉降量,即带帽有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的控沉能力比带帽无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的控沉能力强;群桩桩身轴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随竖向荷载的增大,轴力减少的速率逐渐增大;在加载初期,荷载主要由桩体承担,随荷载继续增加,荷载由桩土共同承担,直至达到桩土共同工作的稳定状态。另外,随荷载等级逐渐加大,带帽有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始终小于带帽无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这进一步说明了桩身开孔能增强管桩群桩复合地基土体承载力。(3)采用ABAQUS软件,对带帽有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与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证实了室内模型试验结果是正确的。(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7-06-01)
李兆光,何晖,王康[7](2016)在《抗滑微型桩工作性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型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从桩间距、桩顶约束、桩倾斜度和施工工艺四方面,分析了影响抗滑微型桩工作性状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试验与理论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抗滑微型桩的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27期)
贺林林,刘洋,邓晓[8](2016)在《离岸深水全直桩码头结构群桩基础工作性状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全直桩码头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叁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该结构群桩基础中各桩荷载分担比、桩身弯矩分布、桩侧土压力分布、群桩效应特性及桩基临界入土深度。结果表明:离岸深水全直桩码头结构群桩基础中群桩效应可忽略不计,这为研究该结构稳定性计算方法时可不考虑群桩效应。通过计算确定了该离岸深水全直桩码头结构水平承载群桩的临界入土深度。(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马庆华,邵勇,朱进军[9](2015)在《水平荷载下承台-倾斜桩工作性状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承台-倾斜桩体系在水平荷载条件下的工作性状,首先拟合现场实测数据得到土层及桩体的合理参数,然后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不同倾斜程度及倾斜方向下体系的变形、受力特征。计算结果表明,3种倾斜方向及倾斜程度在0%~12%时体系水平向承载力均未减小,即水平位移均小于未倾斜时。从弯矩分布特征来看,桩顶均受到正弯矩,且弯矩值最大,桩身下部受到负弯矩,反弯点位于桩顶以下8~9 m处。桩体倾斜程度对体系中倾斜桩与竖直桩的弯矩分担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5年11期)
刘国超,闫洪涛,胡博[10](2015)在《混凝土变径桩工作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变径桩的工作性状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变径桩PHB与等直径管桩的桩身轴力、抗压承载力及抗拔承载力,分析得出结论,变径节桩的单桩承载力小于同节径相等的等直径管桩,大于同直径的预应力管桩。PHB桩可在复合地基及抗拔桩中单独使用,可减少挤土效应,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可节省混凝土材料约18%,,减少挤土体积12%,左右)。(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期刊2015年07期)
群桩工作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大,大型工程如铁路,公路,隧道等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些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对原地貌造成一定的破坏,并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弃渣场。弃渣场是人工堆积形成的一种特殊人工地质体,主要由工程废弃物如松散土体和碎石等组成,具有孔隙率大,颗粒级配变化明显,固结性差等特征。而迄今为止人们对在对弃渣场中施工建设的工程实例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依托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弃渣场的工程实例,对沉管夯扩灌注桩在弃渣场条件下的竖向静荷载抗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采用FLAC3D软件进行叁维建模,分析了竖向荷载下弃渣场中桩的土体参数,扩大头尺寸,弃渣土厚度等对单桩工作性状的影响。同时,结合弃渣场桩基的平面布置图,在单桩的基础上建立群桩叁维模型,进一步探讨影响群桩工作性状的一些因素,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FLAC3D建立不同弃渣土内摩擦角的叁维模型,当弃渣土的内摩擦角由10度变化到40度的过程中,弃渣场中桩体沉降量和极限荷载变化很小,因此可以认为弃渣场中弃渣土的内摩擦角对桩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利用FLAC3D建立不同弃渣土厚度的弃渣场单桩和群桩模型,当弃渣土厚度由5m变化到11m的过程中,弃渣场中桩体的沉降量显着增大极限荷载明显减小,同时桩侧负摩阻力区域增大,中性点位置下移,可见弃渣土的厚度越大对桩体的影响越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选取弃渣土厚度较小的位置即5m左右布桩;(3)利用FLAC3D建立不同扩大头尺寸的弃渣场单桩和群桩模型,当扩大头尺寸小于0.55m时,同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下沉量逐渐减小,桩体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但是,当扩大头尺寸超过0.75m时,使桩端上部桩身轴力骤然增大,反而容易使桩身损坏,所以在弃渣场条件下扩大头尺寸应有一个合理的范围即0.55m-0.75m之间;(4)在弃渣场群桩叁维模型中,当桩间距小于6d时,群桩对弃渣土有较强的约束作用,使得群桩的极限承载力增大,同等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较单桩减小,当桩间距大于6d时,群桩对弃渣土的约束作用将逐渐消失,所以弃渣场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施工中桩间距宜采用6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群桩工作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萍,王建政,王胜利.弃渣场夯扩桩工作性状的模拟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8
[2].王建政.弃渣场沉管夯扩灌注桩工作性状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
[3].李兆光.连系梁微型桩工作性状试验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
[4].谢法亮.黄土场地竖向受荷灌注桩工作性状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5].郭印.深基坑锚拉桩工作性状的实测和计算分析[J].特种结构.2017
[6].廖幼孙.带帽有孔管桩群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试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7
[7].李兆光,何晖,王康.抗滑微型桩工作性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16
[8].贺林林,刘洋,邓晓.离岸深水全直桩码头结构群桩基础工作性状有限元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马庆华,邵勇,朱进军.水平荷载下承台-倾斜桩工作性状的数值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
[10].刘国超,闫洪涛,胡博.混凝土变径桩工作性状研究[J].天津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