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朝鲜汉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朝鲜古小说,汉文小说,《周生传》,地理空间
朝鲜汉文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曹昊[1](2019)在《朝鲜汉文小说《周生传》的地理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权鞸是朝鲜王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汉学家,在其作品《周生传》中引经据典融贯中国历史元素构造了一个立体的中国地理空间。权鞸一生没有来过中国,但《周生传》中对中国元素运用纯熟,利用地理空间作为人物运命转折的预示或衬托,构建了现实的"悲"和浪漫的"喜"交替叙事的结构,提高了作品引人入胜的艺术性。通过对《周生传》叙事结构的解构,重点分析了中国的地理要素及地理空间在作品中的作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周生传》的文学特点以及朝鲜汉文小说受到的中国影响。(本文来源于《新余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维国[2](2018)在《关羽崇拜东传与朝鲜汉文小说的关圣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壬辰抗倭战争后,朝鲜王朝虽然在南原、汉城等地先后兴建了六座关王庙,但却备受冷落。自肃宗朝开始,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因素,关羽渐为朝鲜人民所推崇,一度成为朝鲜王朝的保护神,关王庙的祭祀等级也上升到国家层面。朝鲜半岛的"关羽崇拜"不仅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历史现象,还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文化现象。本文以朝鲜半岛的关羽接受及其关圣故事的小说叙事为研究对象,探讨关羽崇拜的接受过程,解析汉文小说关圣叙事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刘淑楠[3](2018)在《朝鲜汉文小说《九云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九云梦》是非常优秀的长篇小说,它代表着朝鲜古典长篇小说的成熟和完善,并且对后世汉文小说创作产生较大影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笔者期望能通过此次研究对今后朝鲜汉文小说的研究有所裨益。本文将《九云梦》作为研究对象,坚持原典考证和文本细读的原则,在具体的文本分析过程中,结合性别关系研究、叙事学分析以及影响研究等理论和方法,将中国古典文学作为参照对象,力图将宏观把控和微观评析有机结合,试图公允而客观地评析《九云梦》。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阐明选题的研究意义,认为进一步深化《九云梦》的研究,能为国内海外汉文小说的研究添砖加瓦;其次,详细地梳理和概括中、韩两国《九云梦》的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分类和述评,说明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有待扩展的空间;最后,阐明论文涉及的研究方法,为本文的展开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文献资料。第二部分分析《九云梦》的两性关系与婚姻观。本文通过分析小说里的女性人物,从她们的行为和性格的表现上分析其婚恋观,认为《九云梦》中的女性在婚恋上更渴望自由婚姻、肯定个体情感,传统观念里的贞洁意识并不强烈,在婚姻的追求上具有较强烈的功利色彩。并从经济、法律、政治层面探究《九云梦》女性婚恋观的成因。第叁部分分析《九云梦》的叙事策略。本章参考西方经典叙事学,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时空两个方面探究《九云梦》的叙事艺术。叙事视角方面分析了在全知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下呈现的不同效果;叙事时空方面考察了叙事时序、叙事时长、叙事空间对《九云梦》情节推进的影响,探析作者的叙事技巧。第四部分分析《九云梦》与中国文学的关联,讨论《九云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借鉴和新变。《九云梦》在情节内容和创作手法上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对中国遇仙情节的借鉴、典故的引用以及诗入小说的风气。《九云梦》虽写中国之事、中国之人,但不是全盘接受中国文学的影响,而是有一定的创新:作者在充分吸收中国梦幻小说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舍弃了“梦验”情节;在借鉴才子佳人小说时,主动削减了小说的障碍因素。第五部分为结语。论述《九云梦》对朝鲜后世汉文小说的影响,指出金万重看重小说的文体功用,并在实际的创作中实践了这一观点,为小说在朝鲜文学史上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同时,提出一些关于金万重和《九云梦》还可再深入发掘的研究点,例如金万重的个人生活和创作文本的悖谬之处等。(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13)
路冰[4](2017)在《朝鲜汉文小说中的“华夷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半岛的“华夷”思想传自中国,并结合朝鲜社会的实际情况,形成了独具半岛特色的“华夷观”,这在描写“倭乱”和“胡乱”两次战乱的汉文小说中表现地十分明显。本文结合相关的史料、文集分四章分析两乱汉文小说中的“华夷观”书写。第一章简要论述中国传统“华夷观”的几点内容:“华夷之辨”、“尊王攘夷”、“大一统”和“正统”思想,梳理“华夷观”在朝鲜半岛的接受过程。重点论述朝鲜本土特色的“华夷观”:“夷夏有别”与“尊明贬清”,尤其是明清易代以后朝鲜采用“尊明贬清”华夷观的原因,从而为进一步探究提供背景支持。第二章阐述“壬辰倭乱”的战争状况。“华夷观”则体现在朝鲜于分崩离析之时强调对明的“事大”之诚,明朝以“字小”之恩出兵助朝,战争结束后更加对明恭谨“事大”,极大影响了李朝中后期对于满清的态度。第叁章主要探讨胡乱战争过程中的“华夷观”。将士以林庆业为代表,在战争中身体力行对明的友好态度。文臣则是以丙子斥和叁学士为代表,他们在与主和派争论,皇太极称帝一事上表现出鲜明的“尊明贬清”,以明为“正统”的华夷倾向。第四章重点论述李朝中后期汉文小说中的“华夷”书写:感怀明朝再造番邦之恩,“尊周思明”,描写夷狄入侵都以归顺或者失败而结束,还体现出了“贵朝贬夷”、以朝为“正统”的思想倾向。18世纪后期朝鲜“实学”的兴起,出现了“师夷”的新思潮,朝鲜自民族意识凸显。最后得出结论,由于受朝鲜两乱战争的影响,“华夷观”在此阶段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传统儒学更加强调“大一统”精神,而朝鲜则强调春秋义理精神层面的自民族主义精神,尤严“华夷之辨”“夷夏有别”“尊明贬清”。(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铁徽[5](2017)在《汉字词汇在朝鲜半岛的传承与变异——以韩国汉文小说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半岛是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人民利用汉文或悬吐文创造的小说,是域外人士使用汉字能力的佐证,也是汉字在域外传播情况的真实写照。目前韩国的汉文小说保有量居亚洲之首,而以其为底本展开的语言研究却并不多见。因此选取朝鲜时代初期、中期、后期等具有代表性的韩国汉文小说作品,以亲属称谓词语为切入点,管窥汉字词汇在朝鲜半岛传承及变异的原因及特点。(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7年05期)
孙萌[6](2016)在《朝鲜家庭类汉文小说中的儒家伦理及其礼学背景——以《谢氏南征记》、《彰善感义录》、《玉麟梦》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个家庭类汉文小说的创作高潮,代表作品有《谢氏南征记》、《彰善感义录》、《玉麟梦》等,这些作品的创作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传道、劝世意图,其最终旨归大体均为对儒家传统家庭伦理的倡扬。而在这一系列小说作品创作的背后,是与性理学的成熟兴盛接踵而至的朝鲜礼学的蓬勃发展。(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赵维国[7](2016)在《朝鲜汉文小说《林将军传》成书、版本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将军传》是朝鲜小说史上最为着名的历史演义小说之一,由于朝鲜将军林庆业反清尊明、蒙寃死亡的生平事迹富有传奇色彩,此书在朝鲜半岛广为流传。笔者在梳理林庆业传记史料的基础上发现,朝鲜英祖年间,《林将军传》小说最早以谚传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现存的汉文本小说出现于谚传本之后,主要分为两个系统:一是谚传小说的汉译本,一是无名氏独立创作的汉文小说。本文以韩国所藏九种《林将军传》抄本作为研究对象,比勘诸本异同,考证其相互关系,对汉文小说《林将军传》诸抄本之间的关系做了较为系统的辨析。(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史论丛》期刊2016年02期)
刘玉芳[8](2016)在《朝鲜古代汉文小说《六美堂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与朝鲜——韩国长期交流过程中,中国古典文学大量传入朝鲜,并被朝鲜文人广泛接纳和吸收。李氏朝鲜以前,文人在研读中国文籍的同时积极地进行文学创作,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汉文文学作品,其中的《六美堂记》与《叁韩拾遗》被誉为朝鲜古代长篇小说之双璧。遗憾的是,《六美堂记》在中国的研究成果甚少,与其文学价值极为不符。本文以《六美堂记》为研究对象,以比较文学理论如影响研究、渊源学等为依据,坚持文本细读的原则,以中国古典小说理论为参照,力求多角度、多层次解读作品,探寻其内在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绪论部分对所搜集到的资料、素材等进行认真梳理,具体介绍小说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并指出本文的创新所在。第一章,对《六美堂记》中的主要人物及典型次要人物形象进行研究。第二章,从小说艺术论角度对《六美堂记》的人物塑造方法进行分析,探寻人物性格特点及作用。第叁章,从叙事学层面分析《六美堂记》小说创作所采用的预叙模式、情节的推进方式等,结合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一章,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六美堂记》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借鉴及再创造现象,挖掘其所深藏的民族性,探讨该小说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六美堂记》是朝鲜文学史上优秀的汉文长篇小说,它充分吸收了儒道佛叁家文化的营养,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和朝鲜古典小说的双重创作经验创作而成,烙刻着强烈的民族自强意识,是朝鲜李朝后期较成熟的小说佳作。虽然该小说存在模仿痕迹浓重、场面描写过于粗糙等瑕疵,但这些都无法抹灭其独有的文学价值与意义。《六美堂记》可谓朝鲜汉文小说的集大成者,正如作者在小说序中所言,“折衷诸家”并“补之以新话”,作者借鉴中朝古典小说之精华,又于小说中融入自己对创作的理解和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批判,研究此小说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李朝后期的文学创作及社会状况。(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6-03-10)
孙逊[9](2015)在《朝鲜“倭乱”小说的历史蕴涵与当代价值——以汉文小说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爆发于朝鲜宣祖二十五年(1592)的"壬辰之乱"和1597年的"丁酉再乱",是关系朝鲜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四百年前发生在东亚大地上的一次波澜壮阔的侵略和反侵略战争。在长达八年的抗倭战争中,朝鲜半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饱受了战争的苦难,同时中朝两国军民在联合抗击倭寇的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倭乱"结束后,先后诞生了大量反映这场战乱的小说,韩国学者习惯称之为"倭乱"小说。"前车覆,后车鉴",本文就朝鲜反映"倭乱"的汉文小说作一初步的探索,在简略介绍朝鲜"倭乱"小说代表作《壬辰录》的版本系统、"倭乱"小说的类型划分及各自特色的基础上,着重就"倭乱"小说的历史蕴涵与当代价值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2015年06期)
刘卫英,刘畅[10](2015)在《朝鲜汉文小说宝物母题的叙事功能及民族性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汉文小说中的宝物可分为器物、灵丹妙药和动植物生命体叁类。选取标准相对宽泛,而内涵的不确定性与叙事策略的随机性对应,也与泛灵论民俗潜意识反应有关。母题叙事功能在于:宝物作为故事演进、人物命运改善的关节点,宝物成为主要人物的附加物,其神奇力量增强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与行动力量,是故事中特殊人物特殊身份的象征物。宝物及其叙事功能生成的文化动因较为复杂,既有朝鲜半岛土着巫教的深在影响,也有儒教、佛教精神和中国民间崇拜信仰的浸染,也较大程度地受容中国古代小说叙述套路。与明清小说宝物叙事相比较,汉文小说较多关注宝物的世俗生存价值,忽略宝物本身生命魅力以及宗教门派精神皈依的超物质凝聚力。(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5年11期)
朝鲜汉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壬辰抗倭战争后,朝鲜王朝虽然在南原、汉城等地先后兴建了六座关王庙,但却备受冷落。自肃宗朝开始,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因素,关羽渐为朝鲜人民所推崇,一度成为朝鲜王朝的保护神,关王庙的祭祀等级也上升到国家层面。朝鲜半岛的"关羽崇拜"不仅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历史现象,还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文化现象。本文以朝鲜半岛的关羽接受及其关圣故事的小说叙事为研究对象,探讨关羽崇拜的接受过程,解析汉文小说关圣叙事的文化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朝鲜汉文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曹昊.朝鲜汉文小说《周生传》的地理空间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9
[2].赵维国.关羽崇拜东传与朝鲜汉文小说的关圣叙事[J].河北学刊.2018
[3].刘淑楠.朝鲜汉文小说《九云梦》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4].路冰.朝鲜汉文小说中的“华夷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5].铁徽.汉字词汇在朝鲜半岛的传承与变异——以韩国汉文小说为中心[J].汉字文化.2017
[6].孙萌.朝鲜家庭类汉文小说中的儒家伦理及其礼学背景——以《谢氏南征记》、《彰善感义录》、《玉麟梦》为中心[J].明清小说研究.2016
[7].赵维国.朝鲜汉文小说《林将军传》成书、版本考述[J].中华文史论丛.2016
[8].刘玉芳.朝鲜古代汉文小说《六美堂记》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9].孙逊.朝鲜“倭乱”小说的历史蕴涵与当代价值——以汉文小说为考察中心[J].文学评论.2015
[10].刘卫英,刘畅.朝鲜汉文小说宝物母题的叙事功能及民族性认同[J].学术交流.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