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优抚有关问题的政策解答(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丹,陈思元[1](2021)在《昆明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文中认为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昆明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涉及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等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都部署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制定时间表,?
王鹏飞[2](2021)在《重庆市重点优抚对象保障服务研究 ——以L区为例》文中指出
何骁顼[3](2021)在《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研究》文中提出
谢义帅[4](2021)在《拆迁安置居民的社区保障问题研究 ——以富顺县D街道为例》文中提出
岳盈君[5](2021)在《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退役军人事务工作。2018年,国务院组建了退役军人事务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规政策,军休事业和面貌焕然一新。在事业单位、军队等诸多改革深化叠加背景下,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在运行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研究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探索构建一个可推广、可实践的新型军休服务管理体制,进而推动军休事业在改革窗口期得到长足发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是提出问题,重点介绍研究背景、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主要交代了本研究涉及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章梳理了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从萌芽组建阶段(1950-1985)、发展成熟阶段(1985-2004)、规范发展阶段(2004年-2018年)到创新探索阶段(2018年-至今)四个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服务管理体制的运行特点及作用发挥情况。第四章重点分析C市军休中心服务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第五章重点提出了如何构建一个可操作、实用性强的服务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军休事业发展不能仅靠服务管理手段的更新,更要从构建军休服务管理体制入手进行顶层设计。同时构建军休政策体系,推动军休服务管理的法律及相关条例整体化、系统化。
刘明亮[6](2020)在《我国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军人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军队更是社会的压舱石,军队稳定对国家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大量军人退伍后,地方对退伍军人服务保障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高标准做好退伍军人管理保障工作,是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维护退役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梦,立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有利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激发现役军人昂扬向上的军心士气,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参军入伍,投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更有利于满足退役军人和军属的服务需求。本研究以退役军人服务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R市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县乡村三级都建立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相关职能事业单位完成转隶划转工作,服务机构体系基本形成;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就业创业、党员教育管理、权益维护等一系列新的工作稳步开展;工作队伍日渐加强,工作人员数量和业务能力都得到加强;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出拥军爱军良好氛围。但与当前退役军人工作者顺利开展工作的需求相比,与退役军人群体对自身服务保障的需求相比,与目前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客观实际相比,现有的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现有政策待遇滞后,不能满足退役军人需求,失效政策没有及时清理,“土政策”问题未能妥善解决;部分基层服务保障机构建设与国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乡村间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存在显着差距;人才队伍年龄偏大,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缺少高素质人才;服务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考核指标不具体,监督激励作用不明显,考核评价流于形式。针对以上具体情况和问题,研究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健全退役军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提升规范化水平;加强对机构建设落后地区支持力度;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拓宽选人用人思路;完善退役军人服务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机制长效运行。希望为完善我国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陈晶[7](2020)在《小组工作介入复员军人心理适应问题研究 ——以C社区未予安置就业士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复员军人日益增多,复员军人发展是否良好这不仅影响到他们个人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国防和社会稳定。从对象上看,复员军人主要包括三类人员,第一类为义务兵,服役时间为2年,服役时间较短,与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脱节时间短;第二类为自愿拿退役金主动放弃安置工作的士官及转业军官等人员,因其个人主动选择放弃被安置,虽然与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脱节时间较长,但是个人主动的选择,且退役金数额较高;第三类为服役未满12年的士官,该类人员在退役后由于未达到安置工作条件,政府不予安置工作,且服役时间较长,退役金不高,只能在退役后进行自主择业,在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时出现种种不适应的问题。因此最后一类人员的心理适应问题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以社会支持理论和优势视角等为依据,在了解C社区复员军人的基本情况和心理适应问题后,选取部分不予安置工作的复员军人作为服务对象,针对所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制定工作目标和小组方案,按照小组计划进行介入,最后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罗森博格自信心量表和心理适应评估问卷对小组组员的变化进行评估,从而得到小组工作在介入复员军人心理适应问题方面存在优势,并需要通过个案工作继续跟进等结论。本文的意义在于解决不予安置工作退役士兵心理适应问题,使他们积极融入社会环境,并为社会工作介入优抚安置领域提供相关经验。
苑广亮[8](2019)在《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研究》文中提出烈属是烈士遗属的简称,对烈士遗属的优待抚恤是我国以立法的形式对于特殊人群(烈士遗属)的经济制度保障。烈士遗属优抚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随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和我国国防建设不断突破革新,优待抚恤保障工作与实际工作发生脱节,无法适应现实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度建设不完善的地方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亟待完善与发展。大连市研究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制度由来已久,在现有的文献记载中可以清晰的找寻到关于烈士遗属的各项条款。然而,现阶段大连市烈士遗属优抚制度建设存在理论支撑不足,立法内容操作性不强、优抚制度执行能力弱的现状,这与世界发达国家优抚工作的成熟经验产生鲜明对比,促使我们认真反思其产生的原因。本文阐明研究的意义在于,立足于我国国情,发扬我国烈士遗属优抚工作的优良传统,同时借鉴世界发达国家优抚制度的成功经验,确保优抚权利主体切实享受到优抚权利,确保优抚义务主体严格履行优抚职责,才能不断完善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本文在阐明研究目的和方法的基础上,以文献研究、工作观察和抽样访谈的方法,从大连市烈士遗属的优待抚恤实际工作出发,查找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制度在法律制定方面与实际执行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对烈士遗属优待抚恤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总结过往大连市烈士遗属优抚工作的方式方法,找寻出现有的优待抚恤工作的优点与不足;分析与借鉴与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相关的文献研究,结合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现状,提出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针对烈士遗属的优抚制度不完善、优抚工作仅涉及基本生活保障、基层优抚安置工作经费缺乏、实际工作中优抚工作重点不在烈士遗属身上等问题,深入分析产生原因;综合国内外在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面的具体实践和经验做法,找寻出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的发展方向;落脚于如何解决现有问题,为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的未来发展提出进一步建立完善基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规章制度、给予烈士遗属崇高荣誉、经济上补偿工作持续开展、将烈士遗属服务工作推向社会等一系列工作对策,与大连市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创新烈士遗属优待抚恤保障的建议,为推动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推向前进贡献力量。
王伟进,李兰,徐东良[9](2018)在《优抚安置领域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文中认为创新优抚安置工作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容忽视。近年国家优抚工作力度加大,一些地方积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资源组建"军人之家",定期开展大走访,开发服务APP,培育"军人议事会"类自治组织,共建拥军爱军公益基金,建立复退军人就业创业基地,引导参与社会建设,多方面探索了长效机制,为优抚安置领域的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新时期优抚安置工作应在发展中推进和改善,物质保障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须最大程度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兼顾社会保障与社会治理双重目标。建议吸纳地方已有经验,在整合各方面力量基础上加快完善法制,以法治明保障、促治理。
李靖瑶[10](2018)在《完善温州市地方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退伍军人优待抚恤工作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社会保障工作,开展好优待抚恤工作有利于维护退伍军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自我国建国以来,党委政府历来重视优抚工作,也出台过系列政策文件,逐步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拓展社会优待保障范畴。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立足于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优抚对象的需要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体现出更多元化、更高要求等特点。新闻媒体关于退伍军人窘迫的生活现状、退伍军人群体上访维护权益等报道时常引发热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优抚工作转型的迫切性。显然,行政给付、发放慰问金等“物质帮扶”类的服务内容已不再适应当前的优抚工作实际。温州市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活跃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发展十分迅速,较好具备了引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政府行政服务的条件。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2016年温州市民政局制定工作方案,决定全面铺开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优抚服务工作。在经历2年多的探索期后,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多途径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参考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调查方法,力求较为全面地了解掌握项目运作的实际情况与效果。并且,作为从事5年多优抚工作且亲历温州市开展政府购买优抚服务工作的参与者,笔者也尽力将自身工作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到文中。本文将从政府购买优抚服务及相关概念解析,着重介绍温州市地方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的开展情况。从具体做法、工作亮点、主要成效三个方面进行总结,运用图表汇总各县(市、区)情况,力求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项目实际运作情况,有效提炼工作开展的亮点、成效与借鉴意义。并且,通过走访面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搜集大量信息和数据,从服务购买方和服务承接方(社会组织)两个角度,探讨当前温州市地方政府开展购买优抚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得出地方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的改进建议。
二、关于优抚有关问题的政策解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优抚有关问题的政策解答(论文提纲范文)
(1)昆明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论文提纲范文)
入户走访慰问 时刻关切退役军人 |
从“小事情”入手 千方百计排忧解难 |
多元创新 退役军人服务显成效 |
建机制搭台 “兵支书”为民服务显担当 |
问需于民 把握服务为民关键点 |
(5)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创新服务管理方式的研究 |
2.对服务管理保障性措施的研究 |
3.对军休服务管理融入社会的研究 |
4.综述评论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实证分析法 |
(四)创新点 |
一、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1.军队离退休干部 |
2.军休服务管理 |
3.军休管理体制 |
4.军休服务管理体制 |
(二)理论基础 |
1.官僚制理论 |
2.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
(一)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发展概述 |
1.萌芽组建阶段(1950-1985) |
2.发展成熟阶段(1985-2004) |
3.规范发展阶段(2004 年-2018 年) |
4.创新探索阶段(2018 年-至今) |
(二)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作用发挥情况 |
1.组织架构 |
2.履职手段 |
(三)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运行特点 |
1.履职形式随工作性质改变 |
2.职能定位随服务对象需求改变 |
三、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的问题 |
1.C市军休中心组织层级过多,工作日渐僵化 |
2.军休服务管理体制的职责权限界定不清 |
3.依规办事成为常态,军休服务管理体制创新难 |
4.政策法规不完善,对军休服务管理体制支撑不够 |
(二)原因分析 |
1.军休中心职能重叠,未随机构改革及时调整 |
2.军休机构岗位分配不均,奖惩机制不健全 |
3.军休机构存在求稳心态,逐渐陷入经验发展定式 |
4.各地军休工作水平不均,政策制定过程漫长 |
四、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建构 |
(一)建构依据与原则 |
1.建构依据 |
2.建构原则 |
(二)建构思路与措施 |
1.建构军休扁平式组织机构,与改革新形势相适应 |
2.系统梳理军休机构职能,保持权责关系平衡 |
3.引导军休干部主动参与,创新社会化服务手段 |
4.制定军休服务管理规范,建立统一军休政策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访谈提纲 |
致谢 |
(6)我国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退役军人服务 |
1.2.2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我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现状 |
2.1 我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发展变革 |
2.2 我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现状 |
2.2.1 政府机构现状 |
2.2.2 事业单位现状 |
2.2.3 社会力量现状 |
第三章 R市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调查 |
3.2 R市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调查与分析 |
3.2.1 面向R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的调研情况 |
3.2.2 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
3.2.3 R市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职能配置情况 |
3.3 R市乡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调查与分析 |
3.3.1 面向R市乡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的调研情况 |
3.3.2 R市乡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建设情况分析 |
3.3.3 R市乡级退役军人服务职能配置情况 |
3.3.4 R市不同乡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差异及原因 |
3.4 R市村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调查与分析 |
3.4.1 面向R市村级退役军人保障体系机构的调研 |
3.4.2 R市村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建设情况分析 |
3.4.3 R市村级退役军人服务职能配置情况 |
3.4.4 R市不同村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差异及原因 |
3.5 我国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 |
第四章 R市退役军人服务满意度和需求调查分析 |
4.1 R市退役军人服务满意度和需求调查样本的选取 |
4.2 R市退役军人服务满意度和需求调查方式 |
4.3 R市退役军人群体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五章 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5.1 现有政策待遇滞后,难以满足退役军人需求 |
5.2 部分基层服务保障机构建设落后 |
5.3 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
5.4 年终考核流于形式 |
第六章 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
6.1 健全退役军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
6.2 加强对机构建设落后地区支持力度 |
6.3 加强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拓宽选人用人思路 |
6.4 完善退役军人服务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机制长效运行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7)小组工作介入复员军人心理适应问题研究 ——以C社区未予安置就业士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对于研究现状的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退役、转业、复员 |
二、心理适应 |
三、小组工作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优势视角理论 |
二、社会支持理论 |
三、认知行为理论 |
第三章 C社区复员军人及其心理适应状况 |
第一节 C社区复员军人情况 |
一、C社区退役军人情况 |
二、C社区复员军人情况 |
第二节 复员军人心理适应状况分析 |
一、对角色转换普遍感到焦虑 |
二、对自己新的身份地位感到自卑 |
三、对新社会环境无法融入 |
第三节 复员军人心理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缺乏积极的自我认知 |
二、社会支持网络不足 |
三、长时间与地方脱节,地方经验和知识缺乏 |
四、政府安置方式不能满足需求 |
第四章 小组工作介入复员军人心理适应问题提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一节 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
一、小组工作在复员军人心理适应问题方面的优势 |
二、小组工作满足复员军人心理适应问题的多方面需求 |
第二节 小组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
一、小组成员纪律性强、团结一致的特质适合小组活动 |
二、社区条件允许 |
第五章 小组工作介入复员军人心理适应问题的实务过程 |
第一节 小组工作介入的前期准备 |
一、小组的成立 |
二、小组目标 |
三、小组计划 |
四、小组开展的预计困难和应对策略 |
第二节 小组实务过程实施 |
一、第一次小组活动 有缘相见 |
二、第二次小组活动 打败不良情绪 |
三、第三次小组活动 自我再发现 |
四、第四次小组活动 认识和适应新角色 |
五、第五次小组活动 寻找支持系统 |
六、第六次小组活动 促进就业 展望未来 |
第六章 小组活动的评估与总结 |
第一节 小组活动评估 |
一、小组的过程评估 |
二、小组的结果评估 |
三、小组的整体评估 |
第二节 小组活动的不足与反思 |
一、成员选择不够全面 |
二、应对突发情况要谨慎 |
三、关于小组效果的反思 |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烈士遗属 |
2.1.2 烈士遗属优抚对象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会保障理论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3 公共政策渐进决策理论 |
3 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的现状分析 |
3.1 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举措 |
3.1.1 逐步建立基层烈士遗属优抚规章制度 |
3.1.2 保障烈士遗属的生活需求 |
3.1.3 建设新的大连市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馆 |
3.1.4 邀请烈士遗属参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宣传 |
3.2 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存在的问题 |
3.2.1 针对烈士遗属的优抚制度不完善 |
3.2.2 优抚工作仅涉及基本生活保障 |
3.2.3 基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经费缺乏 |
3.2.4 烈士遗属非优抚工作重点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缺少针对烈士遗属优抚制度建设 |
3.3.2 缺少充足的资金保障 |
3.3.3 缺乏专业优抚工作人员 |
3.3.4 烈士遗属占比逐年减少 |
4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烈士遗属优待抚恤经验借鉴 |
4.1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烈士遗属优待抚恤概况 |
4.1.1 国外烈士遗属优待抚恤概况 |
4.1.2 国内其它地区烈士遗属优待抚恤概况 |
4.2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烈士遗属优待抚恤经验启示 |
4.2.1 建立完善的烈士遗属优待抚恤体系 |
4.2.2 授予崇高荣誉 |
4.2.3 将服务工作推向市场 |
4.2.4 完善对于烈士遗属的法律约束 |
5 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工作的对策 |
5.1 进一步建立完善基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规章制度 |
5.1.1 完善烈士遗属优待抚恤制度法规建设与实施 |
5.1.2 将烈士遗属生活各方面保障纳入规章制度 |
5.2 给予烈士遗属崇高荣誉 |
5.2.1 悬挂烈士遗属“光荣牌” |
5.2.2 邀请烈士遗属参与烈士事迹宣传 |
5.3 经济上补偿工作持续开展 |
5.3.1 个人税负上的减免 |
5.3.2 创业的资金支持 |
5.4 将烈士遗属服务工作推向社会 |
5.4.1 设立烈士遗属基金 |
5.4.2 组织建立属于烈士遗属的社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9)优抚安置领域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新优抚安置工作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一) 国家优抚工作力度加大, 重点优抚对象定期补助人数比重逐年增加 |
(二) 复退军人优抚安置工作须进一步加强 |
二、地方优抚安置工作有效机制的已有探索—以贵阳市为例 |
(一)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组建“军人之家” |
(二) 定期进行复退军人大走访, 开发优化服务和促进互动的手机APP |
(三) 引导“复退军人议事会”自治, 共建拥军爱军慈善公益基金 |
(四) 建立复退军人就业创业基地, 引导参与社会建设 |
三、对优抚安置领域创新社会治理的启示 |
(一) 优抚安置工作须在发展中推进和改善, 物质保障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
(二) 优抚工作兼具社会治理属性, 须拓宽共建共治共享渠道 |
(三) 在整合力量基础上加快完善法制, 以法治明保障、促治理 |
(10)完善温州市地方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有利于探索社会参与优抚服务创新路径 |
1.2.2 有利于分析服务对象深层次需求,实现精准帮扶 |
1.2.3 有利于促进优抚服务体制创新和专业化发展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关于地方政府购买优抚服务具体实践经验的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2.政府购买优抚服务及相关概念解析 |
2.1 优抚工作和优抚对象 |
2.2 政府购买优抚服务 |
3.温州市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的实践与成效 |
3.1 优抚工作基本情况 |
3.2 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的具体做法 |
3.2.1 完善机制、人员、经费“三项保障” |
3.2.2 找准基础信息搜集为重要抓手 |
3.2.3 “分门别类”定制个性化服务 |
3.2.4 鼓励服务对象开展“助人自助” |
3.2.5 宣传优抚文化、优抚精神 |
3.3 地方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的工作亮点 |
3.3.1 创新三种购买服务模式 |
3.3.2 组建“双拥监督员”队伍 |
3.4 地方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的具体成效 |
3.4.1 促进优抚服务专业化发展 |
3.4.2 引入社工力量实现优势叠加 |
3.4.3 整合社会资源加大保障力度 |
4.温州市地方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4.1 服务购买方的困境 |
4.1.1 缺少系统性规划 |
4.1.2 评估能力相对滞后 |
4.2 服务承接方的困境 |
4.2.1 服务水平、优抚政策知晓率不高 |
4.2.2 服务人员不稳定管理难度大 |
4.3 原因分析 |
4.3.1 从服务购买方角度分析 |
4.3.2 从服务承接方角度分析 |
5.地方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的改进建议 |
5.1 系统制订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
5.1.1 明确总体发展目标、各阶段具体任务 |
5.1.2 有计划开展试点、培育典型 |
5.1.3 出台规范性文件,提供法制保障 |
5.2 健全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 |
5.2.1 遵守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原则 |
5.2.2 建立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的科学量化评估考核标准 |
5.2.3 建立奖励机制和退出机制 |
5.3 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和专业人才培训 |
5.3.1 加大社会组织培育 |
5.3.2 加大专业人才培训 |
5.3.3 开通简易政策咨询渠道及时沟通问题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关于优抚有关问题的政策解答(论文参考文献)
- [1]昆明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N]. 李丹丹,陈思元. 昆明日报, 2021
- [2]重庆市重点优抚对象保障服务研究 ——以L区为例[D]. 王鹏飞.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研究[D]. 何骁顼. 青岛科技大学, 2021
- [4]拆迁安置居民的社区保障问题研究 ——以富顺县D街道为例[D]. 谢义帅.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5]新一轮机构改革背景下C市军休服务管理体制研究[D]. 岳盈君. 吉林大学, 2021(01)
- [6]我国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个案研究[D]. 刘明亮. 河北大学, 2020(08)
- [7]小组工作介入复员军人心理适应问题研究 ——以C社区未予安置就业士兵为例[D]. 陈晶.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2020(11)
- [8]大连市烈士遗属优待抚恤研究[D]. 苑广亮.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9]优抚安置领域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J]. 王伟进,李兰,徐东良. 社会治理, 2018(11)
- [10]完善温州市地方政府购买优抚服务研究[D]. 李靖瑶. 四川师范大学, 2018(03)
标签:社会优抚论文; 优抚对象抚恤提高论文; 遗属补助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社会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