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日变论文-尹忆寒,谢松桦,高见,姜维松

地磁日变论文-尹忆寒,谢松桦,高见,姜维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磁日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日变幅逐日比,异常指标

地磁日变论文文献综述

尹忆寒,谢松桦,高见,姜维松[1](2019)在《重庆地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日变幅逐日比地震预报的研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磁通门磁力仪地磁垂直Z分量数据,研究重庆地区(29.0°—32.0°N,105.5°—110.8°E)范围内M_L≥4.5地震,应用加卸载响应比、日变幅逐日比方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M_L≥4.5地震发生前,排除非异常超阈值,在同一天多次出现了至少两个地磁台地磁垂直Z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和日变幅逐日比超过阀值异常现象。认为加卸载响应比及日变幅逐日比方法对重庆及邻近地区相应震级有较好的映震效果,还发现同场不同型号多套磁通门的阈值异常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10期)

陆凯,杨源,张致力,杜润林,孙建伟[2](2019)在《基于水面移动平台的深远海地磁日变观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水面智能移动平台,提出了一种深远海地磁日变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及观测方法。该系统采用水面智能移动平台搭载地磁日变观测系统,自主航行至规定水域进行原位连续观测。其设计续航能力40d,可观测深度30m,采用自主动力维持海面上对地位置范围≤1 000m。实验表明,该系统实际功能和性能与设计方案一致,证明了该设计及观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9年09期)

李菊珍,王丽红[3](2019)在《九寨沟7.0、精河6.6、阿克苏5.7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异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磁日变幅度反映地球变化磁场每天的强度,决定于起源于地球电离层电流体系的外源场和外源场在地球内部生成的感应电流产生的感应场。孕震区电磁性质变化,会引起感应磁场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强震前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现象可以表现在幅度、相位上。目前提取日变相位异常的方法主要是地点位移法,提取的是地磁垂直分量日变相位在区域空间上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胡久常,郭明瑞,王锡娇[4](2019)在《利用地磁日变形态异常预测地震的效能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磁日变形态异常主要是指其垂直分量日变的"双低点"或"低点位移"异常。判别指标一是在相对磁静日单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出现"双低点"异常;二是同日出现"双低点"异常的台站在空间上大致沿区域地磁台站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位移"分界线。本文首先通过对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磁台站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的分析,严格按照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郭明瑞,胡久常,吴佳林,郭昱琴,王桂丹[5](2018)在《江苏射阳M4.4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0月20日在江苏盐城市射阳县发生4.4级地震,研究发现在该地震前中国大陆华东地区的部分地磁台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出现过"双低点"异常,在分界线两侧低点时间超过2h。不少学者研究发现地磁"双低点"的出现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张学贤,郑彦鹏,裴彦良,华清峰,刘洋廷[6](2018)在《深海海山区地磁日变观测系统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磁日变改正数据的合理选取直接关系到海洋磁测的成果精度。深海海山区磁力测量常因缺少测区附近的日变观测数据而使磁测结果得不到准确校正,从而导致磁力数据处理产生较大误差,影响磁法勘探的效果。为提高深海海山区磁力测量日变改正的精度,介绍了一种深海海山区地磁日变观测系统,分别从海洋磁力日变站布设位置的选取、锚系的设计、锚系的布放与回收等方面对已有海底日变站观测系统进行改进,提高了深海海山区海洋磁力日变观测数据的质量,弥补了以往深海海山区地磁日变站的不足,避免以往出现的不能安全回收和故障率高等问题。通过后期实测数据的质量统计与分析,确定本文所采用的方法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为深海海山区布设地磁日变站观测系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4期)

郭明瑞,胡久常,马龙,吴佳林,孙宗强[7](2018)在《甘肃岷县6.6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7月22日,地处南北地震带的甘肃岷县发生M 6.6地震。研究发现在6月19日,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部分地磁台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出现过"双低点"异常。震中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孕震体环境在强震前由于应力变化引起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的改变,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说明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8年03期)

胡久常,郭明瑞,王锡娇[8](2018)在《利用地磁日变形态异常预测地震的实效性和局限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磁日变形态异常主要是指其垂直分量日变的"双低点"或"低点位移"异常。判别指标一是在相对磁静日单台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出现"双低点"异常;二是同日出现"双低点"异常的台站在空间上大致沿区域地磁台站地磁垂直分量日变"低点位移"分界线。本文首先通过对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磁台站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的分析,严格按照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判别指标找出地磁日变形态异常日。其后,将这些地磁日变形态异常(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暨地震电磁探测新技术进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03)

郭明瑞,胡久常,吴佳林,王桂丹,王锡娇[9](2018)在《2012年江苏扬州M 4.9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6月13日和7月10日华东地区部分地磁台垂直分量日变形态出现双低点异常,首次异常出现后37天,于7月20日发生江苏扬州M 4.9地震,震中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分析认为,在强震前由于应力变化,引起孕震体环境中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发生改变,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说明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豆晨,王卫东,郑怡[10](2018)在《与汶川地震可能相关的震磁效应——几个地磁站地磁Z分量小波变换后的“日变幅差”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日变幅差"方法,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泾阳、连云港、新沂地磁台地磁垂直分量小波变换后的"日变幅差"特征。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泾阳与连云港和新沂台间的"日变幅差"ΔT_g(24)存在异常变化,异常出现时间都是震前150天和25天,新沂与连云港的"日变幅差"无异常。说明汶川8.0级的震磁效应,很可能在700 km内产生影响,但其影响范围尚无法达到1 500 km。表明小波分析可能是提取地震磁异常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8年04期)

地磁日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水面智能移动平台,提出了一种深远海地磁日变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及观测方法。该系统采用水面智能移动平台搭载地磁日变观测系统,自主航行至规定水域进行原位连续观测。其设计续航能力40d,可观测深度30m,采用自主动力维持海面上对地位置范围≤1 000m。实验表明,该系统实际功能和性能与设计方案一致,证明了该设计及观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磁日变论文参考文献

[1].尹忆寒,谢松桦,高见,姜维松.重庆地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日变幅逐日比地震预报的研究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19

[2].陆凯,杨源,张致力,杜润林,孙建伟.基于水面移动平台的深远海地磁日变观测系统研究[J].海洋地质前沿.2019

[3].李菊珍,王丽红.九寨沟7.0、精河6.6、阿克苏5.7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异常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9

[4].胡久常,郭明瑞,王锡娇.利用地磁日变形态异常预测地震的效能及成因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19

[5].郭明瑞,胡久常,吴佳林,郭昱琴,王桂丹.江苏射阳M4.4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8

[6].张学贤,郑彦鹏,裴彦良,华清峰,刘洋廷.深海海山区地磁日变观测系统设计及应用[J].海洋科学进展.2018

[7].郭明瑞,胡久常,马龙,吴佳林,孙宗强.甘肃岷县6.6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J].华南地震.2018

[8].胡久常,郭明瑞,王锡娇.利用地磁日变形态异常预测地震的实效性和局限性分析[C].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研讨会暨地震电磁探测新技术进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8

[9].郭明瑞,胡久常,吴佳林,王桂丹,王锡娇.2012年江苏扬州M4.9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双低点异常[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8

[10].豆晨,王卫东,郑怡.与汶川地震可能相关的震磁效应——几个地磁站地磁Z分量小波变换后的“日变幅差”特征[J].国际地震动态.2018

标签:;  ;  ;  ;  

地磁日变论文-尹忆寒,谢松桦,高见,姜维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