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水燃气有限公司528100
摘要:目前,我国燃气工程重心已从城市向城镇转移,大中型城市的燃气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善,建设城镇燃气是未来工作的发展重点。但是,由于燃气与城市在布局与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区别,因此,在城镇燃气建设中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城镇燃气建设中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影响我国城市燃气的发展速度,而且还会对燃气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我国的众多学者都对城镇燃气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众多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大多数都是理论研究,并没有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对城镇燃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所以目前大多数建议并不适用,这给燃气施工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针对城镇燃气建设中的质量问题与安全问题,笔者将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为城镇燃气的进一步研究和城镇燃气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概况分析、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逐步提高,对天然气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全体城镇用户提供安全、优质的天然气是各大燃气企业的重要发展目标。但是,我国天然气生产和供气的安全情况依然较为严峻,时常会发生各种天然气安全事故,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一、概况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我国城镇燃气工程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城镇燃气项目是我国重要的基本民生项目,同时也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燃气工程具有施工材料品种、数量众多,且危险性较大,施工工期紧,影响因素多,管理任务重等特点,因此,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燃气工程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轻则影响燃气用户的日常需求,重则可能由于燃气管道破裂、爆炸,对周边建筑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尽可能地实现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安全隐患的消除。笔者通过总结最近几年发生的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得到了几个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分别包括燃气施工材料和设备管理不当、施工管道没有进行定期检修等。
城市燃气工程与其它的工程项目存在较大的区别,某些项目可以凭借经验进行,后期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弥补,但是燃气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会出现人员伤亡,因此,燃气工程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
质量不达标。在进行城镇燃气建设的过程中,往往政府部门对工程的进度有一定的要求,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忽略了施工质量,再加上燃气工程存在的环节较多,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最终的工程质量产生致命影响,因此,如果过度追求进度,违反了某些设计施工工序,就会出现整个项目工程质量不达标的要求。一般来说,质量不达标主要指的是焊接质量较低、埋深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燃气管道的寿命,从而威胁管道安全。
施工不规范。一般情况下,城镇燃气工程建设工作都在户外进行,户外环境下的危险源数量众多,如果出现施工不规范问题,将直接引发安全事故。在这一方面,最常见的施工不规范问题出现于施工人员不按要求佩戴安全设施,雨雪天气下,施工作业极易出现高空落物此时若无安全设施,高空落物将直接危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出现施工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由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及相关领导对规范内容不熟悉所引起的。
二、城镇燃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完善燃气工程设计工作。燃气工程设计是整个燃气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也是关系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一般来说,一旦设计工作出现问题,不管采用的施工技术多么先进,其最终的工程质量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完善燃气工程设计工作十分重要。燃气工程设计不能仅考虑甲方的需求,还需要考虑当地的安全性,同时,设计完成以后,需要相关部门对方案进行审核,以此保障设计质量。
(2)建设安全检查体系。任何工程项目都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体系,而由于燃气工程施工中涉及的工序较多,且整个施工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因此,在该种类型的工程项目中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体系更为重要。在这一方面,施工队伍中的相关人员应对其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首先保证施工设备,设备的检查应做到细致细心,每个设备零部件都需要进行检查;在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其技术能力和身体状况,从而避免因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
(3)做好科学管理工作。只有做好科学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其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科学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管理和设备物资管理。首先,施工单位的领导应充分了解每个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特点,在每个施工环节中做到人尽其用;其次,相关人员应加强对物资的管理,有效的物资管理不但可以保障施工质量,还能有效的节约成本,因此,物资管理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尤为重要;最后,还需要制定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主要指的是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设备始终处于高效率运行状态,从而保障施工进度。
(4)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在燃气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相关环节较多,所需要的设备众多,需要的学科人才较多,因此,整个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应急问题,应急问题一旦出现,所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也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施工团队中的管理人员应制定工作人员应急培训体系,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并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事故应对方案,针对每种类型的应急事故都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在出现应急问题时,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解决,从而避免事故扩大化。
(5)建设燃气工程维修体系。在燃气工程建设完成以后,其管道及附件设备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故障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维修体系,维修体系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管道及其附件设备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所有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维修方案,以便在发现故障问题时,可以及时的维修,缩短管道及设备的故障时间,保障城镇燃气的顺利供应。一般来说,建设完善的维修体系还必须加强对管道及设备的日常监控,以便及时发现管道及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城镇燃气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在对燃气工程招投标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对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管理,尤其是对施工材料质量的严格的把控,一定要对施工材料的出厂日期、生产合格证等各项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查。在施工设备投入使用之前,还应该对其各种使用性能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一定的维护保养以更好地确保其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更好地工作。第二,做好技术和图纸的交底工作,确保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定要充分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设计。另外,还应该大力引进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以更好地确保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程的顺利推进。除此之外,相关的管理部门还应该不断加大对施工方案的审核力度,并提前做好一切安全应急措施,一旦发现任何安全隐患的存在就应该立即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整改,只有在施工方案经过全面的审核后方可施工。第三,严格按照三级质量监督标准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检查,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性部位的审查应该更加仔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另外,还应该对各种施工验收规范以及标准进行大力的宣传,并定期组织一定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作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2)实施多级质量监督和验收
我国目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质量监督和验收体系主要是三级质量监管,利用其相关规定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并对重点工序进行一一排查,检查其中可能村子啊的一些隐患。例如燃气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其管道的焊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判断其表面防尘和内部氧化层的厚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与标准。如果存在问题,应该追究建设单位的相关责任,而且验收过程还应该分多时间和多次数进行验收以更好地确保整个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3)做好用电管理。由于燃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用电都属于临时用电,且整个用电过程具有暂时性、环境多变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因此,在此种环境下加强用电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临时电力线路的连接必须充分考虑现场的实际需要,且临时的电力线路上也需要安装接地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为保障用电安全奠定基础;其次,应根据相关规范对用电线路的敷设进行合理的设计,不能因临时用电的暂时性从而忽略电力线路的敷设问题。
(4)做好高空落物管理。对于燃气工程施工而言,在恶劣环境及天气的影响下,也极易出现高空落物问题,为了避免高空落物对工作人员的生命产生威胁,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安全管理措施。首先,施工单位应要求每一名工作人员在进入施工区域时必须携带安全帽;其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必须进行合理的投放,尽可能做到不投放在地势较高的区域;最后,对于高度较高物品,应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此外,相关管理人员也需要不定期的做好现场设备及物资检查工作。
(5)做好挖掘作业管理。燃气工程设备中一定会出现挖掘作业,由于挖掘作业中可能会出现塌方等问题,因此,也需要做好挖掘作业管理工作。在这一方面,在进行实际的挖掘作业之前,需要对当地的水文条件进行细致的调查,若当地属于易出现塌方问题的松软土壤,则在进行挖掘作业的过程中,也需要同时进行水文保护和岸堤加固工作。
结束语:综上所述,燃气工程建设对于我国城镇的发展十分重要,而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是影响燃气工程建设的两大因素,目前,我国在城市燃气工程建设中主要存在技术水平较低、质量不达标以及施工不规范三大问题,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笔者建议,在质量控制方面,施工单位应采取完善燃气工程设计工作、建设安全检查体系、做好科学管理工作、建设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建设燃气工程维修体系等措施;在安全管理方面,应采取科学设立工棚、做好用电管理、做好高空落物管理以及做好挖掘作业管理等措施,从而保障我国城市燃气建设质量与安全,推动我国城镇燃气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修磊:《有关燃气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分析》.2016(4):64.
[2]胡亭龙:《燃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解析》2017,15(19)
[3]于仁宝:《关于城镇燃气工程安全管理的探讨》2017(2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