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降胆固醇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曲素,安卡红曲黄素,降胆固醇机理,DFT
降胆固醇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刘轶,吕庆章[1](2019)在《红曲黄色素降低胆固醇能力的DFT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假设与他汀类的功能机理一样,红曲黄色素monascin和ankaflavin的羟基酸式结构是通过γ-内酯环催化水解获得的,那么内酯环水解的活化能高低直接影响其降低胆固醇的能力大小。水解模型采取了包含6个水分子的连续分子簇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B3LYP-D3(BJ)/6-311+G(d,p)水平计算了monascin,ankaflavin,rubropunctamine,rubropunctatin以及rubropunctatin的叁个氨基酸(苏氨酸,亮氨酸和甘氨酸)衍生物的水解活化自由能(ΔG)。这些分子的水解ΔG数据顺序与它们的降低胆固醇的能力一致,ΔG数据表明两个红曲黄色素monascin和ankaflavin有更好的降低胆固醇的能力,氨基酸衍生物降低了红曲色素的降脂能力,该研究结果表明可以使用红曲黄色素monascin和ankaflavin来降低人体胆固醇的水平,还建议合成新的它们的类似物用于治疗高胆固醇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陈珂可,朱建国,姜甜,方曙光[2](2018)在《具有降解胆固醇能力的益生菌菌株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益生菌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来提供功效作用,其中包括提供胃肠道保护屏障,改变肠道内环境p H来提供非致病菌的增殖,从而增强宿主的免疫应答能力,产生抗菌物质与其在受体肠道中进行竞争。乳酸菌对于宿主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性具有菌株特异性而并非宿主特异性,由此可以采用体外模型来筛选所诉求的益生菌。双歧杆菌的黏附过程首先是通过非特异性接触,之后与受体结合,实验过程主要是通过菌株对胞外机制的黏附能力进行筛选具有高黏附特性的Bifidobacterium lactis。采用20株分离自健康人体肠道的Bifidobacterium lactis进行筛选,并进一步从具有功能性的菌株进行了高黏附性筛选、耐酸耐胆盐等筛选,其中筛选出1株各方面均具有良好抗逆性的Bifidobacterium lactis BLa80,对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率达到1.1%,胆固醇降解能力达到34.56%;非外源性保护条件下胃酸p H环境下的存活率达到21.47%,胆盐耐受性达到29.3%。所筛选出的菌株经过中国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并命名为BLa80。(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陈珂可,朱建国,姜甜,方曙光[3](2018)在《降解胆固醇能力的高粘附性益生菌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益生菌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来提供功效作用,其中包括提供胃肠道保护屏障,改变肠道内环境pH来提供非致病菌的增殖,从而增强宿主的免疫应答能力。益生菌对于宿主肠道上皮细胞的粘附性具有菌株特异性而并非完全宿主特异性,由此可知我们可以采用体外模型来筛选所诉求的目的菌株。益生菌的粘附过程首先是通过非特异性接触,之后与受体结合粘附,本实验主要是通过益生菌对胞外机制的粘附能力进行筛选具有高粘附特性的乳双歧杆菌。首先采用20株分离自健康人体肠道的Bifidobacterium lactis进行筛选。对具有功能性的菌株进行了粘附性、耐酸耐胆盐等筛选,进一步筛选出1株各方面均具有良好抗逆性的Bifidobacterium lacti BLa80,对肠道上皮细胞的粘附率达到1.1%,非外源性保护菌体在模拟胃酸pH环境下的平均存活率达到21.47%,以及不同浓度胆盐3h培养后能达到29.3%的存活率。所筛选出的益生菌经过16 srDNA方法鉴定为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并命名为BLa80。(本文来源于《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第十叁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5-22)
陈大卫,顾瑞霞,鲁茂林,黄玉军,张臣臣[4](2017)在《人源乳酸菌耐酸耐胆盐能力及降胆固醇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人工胃液及含胆盐培养基,从如皋长寿地区的人群肠道中分离筛选出耐酸耐胆盐能力较强的乳酸菌,并研究其降胆固醇能力及方式。结果表明,分离筛选的60株乳酸菌在pH 3.0的人工胃液中存活率均>30%;来源于中年组、老年组及长寿组的乳酸菌存活率分别为69%,71%,70%,均显着高于青少年组(P<0.05);在0.3%及0.5%胆盐培养基中的存活率均>20%,老年组及长寿组的乳酸菌在0.3%胆盐培养基中的存活率分别为53.85%,55.26%,均显着高于青少年组和中年组(P<0.05);来源于长寿组的乳酸菌降胆固醇能力显着高于中年组(P<0.05),其中,乳杆菌属与魏斯氏菌属的胆固醇降解率显着高于肠球菌属(P<0.05),其降胆固醇的主要方式为细胞吸收和共沉淀。来源于长寿地区人群的乳酸菌耐酸耐胆盐能力及降胆固醇能力较强,其中长寿组的乳酸菌要高于其他年龄组。(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7年10期)
韦云路,刘义,王瑶,孟祥飞,李平兰[5](2017)在《3株益生菌体外降胆固醇能力及体内降血脂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动物双歧杆菌LPL-RH、长双歧杆菌TTF及植物乳杆菌LPL-1作为降血脂益生菌的潜力,测定3株益生菌的体外胆固醇脱除率和胆盐水解酶活力,同时以益生菌灌胃高脂饮食大鼠6周后测定大鼠血脂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PL-RH、TTF、LPL-1的体外胆固醇脱除率分别为23.8%、24.5%、20.9%,无显着差异(P>0.05);且3株菌均有胆盐水解酶活性。菌株LPL-RH、TTF、LPL-1干预分别使高脂大鼠血清胆固醇含量分别降低17.3%、11.4%、10.1%;血清甘油叁酯含量降低19.1%、16.8%、11.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24.0%、20.0%、10.0%;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10.3%、5.2%和1.7%。综合而言,3株益生菌在体内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有调节作用,均有开发为降血脂益生菌的潜力,其中动物双歧杆菌LPL-RH的体内降脂能力最为突出。(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7年23期)
王秀娟,张小磊,商雪娇,马艳梅,王雅丽[6](2016)在《2种乳酸菌降胆固醇能力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酸乳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生长环境,优化乳酸菌高效降胆固醇的最适条件,并用硫酸铁铵法测定胆固醇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均在2%接种量,p H为6.7、37℃下,培养48 h后,降胆固醇效果最好,降解率分别达到4.12%和4.53%。(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赵芳,李艳琴,李彬春[7](2015)在《具有降胆固醇能力乳杆菌的分离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在膳食中摄入胆固醇过高,导致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被高血压、冠心病与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取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血脂中总胆固醇的增加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成正比关系。因此调节血液胆固醇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益生菌是来源于宿主并对宿主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微生物。许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调节胃肠道健康、预防癌症、降血脂、降血压、抗突变和抗肿瘤等功能。乳酸杆菌的降血脂功能被广泛研究,大量体外实验证实多种乳酸菌都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体内实验证实适量饮用含有益生菌的发酵乳可使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本研究从健康人肠道和奶豆腐中分离筛选出耐受人工胃液的乳杆菌,对其进行体外益生特性(包括对人工胃-肠液耐受性,胆盐耐受性,抑菌活性及胆固醇降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从乳杆菌分离培养基上获得41株有溶钙圈的菌株,从中筛出耐酸和耐人工胃液较好的5株菌,经16S r DNA测序鉴定有两株植物乳杆菌、一株唾液乳杆菌、一株葡萄球菌和一株肠球菌。以鼠李糖乳杆菌LGG和植物乳杆菌CGMCC1.557为对照,研究了3株乳杆菌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在人工胃液中的耐受力均强于对照菌;转入肠液4 h后直至26 h,SP-5存活率基本稳定在45%左右,仅次于LGG的49%;其余3株菌的耐胃-肠液能力均较差,26 h的存活率分别为:AF-7=12.28%;SP-3=1.50%;CGMCC1.557=0.20%。胆盐浓度为0.10%时,5株菌均能生长,耐胆盐能力为AF-7>CGMCC1.557>SP-3>SP-5>LGG;胆盐浓度为0.15%时,SP-5和LGG被完全抑制;胆盐浓度为0.25%时,其余3株菌也不能生长。5株菌的抑菌活性表现出了一致性,对粪肠球菌的抑制最明显,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较差;SP-3和AF-7的抑菌活性略强于其它菌株。5株菌对胆固醇的清除效力依次为LGG>CGMCC1.557>SP-3>SP-5>AF-7;清除率依次为SP-3>AF-7>LGG>CGMCC1.557>SP-5。因此,这叁株菌的益生特性各有千秋,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新的益生菌产品和保健型酸奶的候选菌株。(本文来源于《第五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9)
李琳,姚笛,樊磊,徐旻,于长青[8](2015)在《不同降胆固醇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烯酰-ACP还原酶基因的mRNA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烯酰-ACP还原酶基因在不同降胆固醇能力的植物乳杆菌中的m RNA表达水平,通过提取植物乳杆菌M1和UVs29的总RNA,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2株菌的烯酰-ACP还原酶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烯酰-ACP还原酶基因在2株菌中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UVS29中烯酰-ACP还原酶基因的m RNA表达量高于植物乳杆菌M1,说明烯酰-ACP还原酶的表达量可能会对植物乳杆菌降胆固醇能力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樊磊[9](2015)在《不同降胆固醇能力植物乳杆菌差异表达蛋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着重大转变,高胆固醇含量膳食的摄入逐渐增多。血清中胆固醇水平偏高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效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植物乳杆菌能够降低体内胆固醇已被科学家所认可,但是降解机理仍不明确。本实验针对两株降胆固醇能力不同的植物乳杆菌从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进行研究,分析降胆固醇能力不同的原因。本实验前期已筛选出两一株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Lp,通过对植物乳杆菌进行多次诱变处理,得到一株新的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Lp-UVs29。经过诱变的植物乳杆菌降胆固醇能力比原始菌株的能力提高了97.97%。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对两株植物乳杆菌进行差异蛋白筛选,质谱技术对筛选的差异蛋白进行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一些与胆固醇代谢相关的蛋白。选出五个与胆固醇代谢相关的蛋白进行后续研究。根据NCBI上已发表的基因序列对目的基因进行引物的设计,进行克隆后送去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两株菌中存在五个目的基因。测序结果表明烯醇化酶基因、NADH过氧化物酶基因、烯酰-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基、胆盐水解酶基因、羟甲基戊二酰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与已发表的植物乳杆菌的同源性均可达到99%以上。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够准确定量某样品中的mRNA表达情况。通过克隆及测序已经得到目的基因。以两株植物乳杆菌的cDNA为模板对五个目的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实验结果表明,五个目的基因扩增效率较好。植物乳杆菌Lp中的烯醇化酶基因和NADH过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植物乳杆菌Lp-UVs29,烯酰-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基因的表达量低于植物乳杆菌Lp-UVs29,胆盐水解酶基因的表达量和羟甲基戊二酰脂酰辅酶A还原酶的基因表达量均高于植物乳杆菌Lp-UVs29,且胆盐水解酶基因在植物乳杆菌Lp-UVs29中的表达量是在植物乳杆菌Lp中表达量的4.5倍,差异量非常显着。通过质谱鉴定及MRM方法的建立,最终在两株植物杆菌样品中都成功检测到这5个目标蛋白,9个目标肽段。结果显示这9个目标肽段在植物乳杆菌Lp-UVs29中质谱峰面积较高,说明这5个蛋白在植物乳杆菌Lp-UVs29中都是高表达。该5个蛋白在植物乳杆菌Lp-UVs29中表达量比植物乳杆菌Lp至少高3倍以上。(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5-06-01)
温子辉,李大鹏,张文天,何世鹏,郑大浩[10](2014)在《降胆固醇能力强的耐酸耐胆盐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从发酵酸菜中分离的乳酸菌,进行降胆固醇能力强的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并对其耐酸耐胆盐能力进行测定。从分离的乳酸菌中,筛选到一株胆固醇降解率达到52.21%的乳酸菌M16。M16菌株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在p H 2环境中30℃培养2 h后活细胞数仍然可以达到4.5×106 CFU·m L-1,在1.0%胆盐的环境中培养4 h后活细胞数仍然可以达到1.0×106 CFU·m L-1。通过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将M16乳酸菌鉴定为乳杆菌属的乳酸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降胆固醇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益生菌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来提供功效作用,其中包括提供胃肠道保护屏障,改变肠道内环境p H来提供非致病菌的增殖,从而增强宿主的免疫应答能力,产生抗菌物质与其在受体肠道中进行竞争。乳酸菌对于宿主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性具有菌株特异性而并非宿主特异性,由此可以采用体外模型来筛选所诉求的益生菌。双歧杆菌的黏附过程首先是通过非特异性接触,之后与受体结合,实验过程主要是通过菌株对胞外机制的黏附能力进行筛选具有高黏附特性的Bifidobacterium lactis。采用20株分离自健康人体肠道的Bifidobacterium lactis进行筛选,并进一步从具有功能性的菌株进行了高黏附性筛选、耐酸耐胆盐等筛选,其中筛选出1株各方面均具有良好抗逆性的Bifidobacterium lactis BLa80,对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率达到1.1%,胆固醇降解能力达到34.56%;非外源性保护条件下胃酸p H环境下的存活率达到21.47%,胆盐耐受性达到29.3%。所筛选出的菌株经过中国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并命名为BLa8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胆固醇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刘轶,吕庆章.红曲黄色素降低胆固醇能力的DFT研究(英文)[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9
[2].陈珂可,朱建国,姜甜,方曙光.具有降解胆固醇能力的益生菌菌株筛选[J].食品科技.2018
[3].陈珂可,朱建国,姜甜,方曙光.降解胆固醇能力的高粘附性益生菌筛选[C].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第十叁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2018
[4].陈大卫,顾瑞霞,鲁茂林,黄玉军,张臣臣.人源乳酸菌耐酸耐胆盐能力及降胆固醇作用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7
[5].韦云路,刘义,王瑶,孟祥飞,李平兰.3株益生菌体外降胆固醇能力及体内降血脂效果评价[J].食品科学.2017
[6].王秀娟,张小磊,商雪娇,马艳梅,王雅丽.2种乳酸菌降胆固醇能力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技.2016
[7].赵芳,李艳琴,李彬春.具有降胆固醇能力乳杆菌的分离筛选[C].第五届泛环渤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8].李琳,姚笛,樊磊,徐旻,于长青.不同降胆固醇能力的植物乳杆菌烯酰-ACP还原酶基因的mRNA表达分析[J].食品科技.2015
[9].樊磊.不同降胆固醇能力植物乳杆菌差异表达蛋白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
[10].温子辉,李大鹏,张文天,何世鹏,郑大浩.降胆固醇能力强的耐酸耐胆盐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