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阿勒坦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勒坦汗传》,蒙藏关系,藏传佛教,文化交流
阿勒坦汗论文文献综述
南周加[1](2016)在《《阿勒坦汗传》藏译及注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勒坦汗传》是继《蒙古秘史》、《黄金史纲》、《蒙古源流》等叁大蒙古历史文献之后又一珍贵的蒙文历史文献,于1958年在内蒙古境内发现。《阿勒坦汗传》蒙文原名是《名为宝汇集之书》,正文中又被称作《介绍转轮王阿勒坦汗生平的名为宝鉴略传》,书末则称作《转轮王阿勒坦汗转》。原藏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王府家庙内,现藏内蒙古科学院图书馆。因全书用韵文写成,曾一度被视为文学作品。《阿勒坦汗传》是一部研究16世纪至17世纪蒙藏关系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献,因此颇受史学界的关注。本论是对《阿勒坦汗传》的藏文翻译和注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确定其学术价值。论文由叁部分组成:导论中讲解选题意义、研究动态、研究方法等;第一部分为《阿勒坦汗传》文献总论,介绍了《阿勒坦汗传》的写作背景、作者、版本、写作时间等,最后还阐述了16至17世纪的蒙藏关系;第二部分是《阿勒坦汗传》的翻译和注释;第叁部分是文献附录、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本论文通过对《阿勒坦汗传》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16世纪至17世纪蒙古人在西藏的活动非常频繁,同时藏人在蒙古的活动也是空前的,这对蒙藏文化交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后来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复兴和广泛传播打下了基础。只有了解这一时期蒙藏关系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把握和解释此后出现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二、藏传佛教再度传入蒙古时,蒙古人并非独尊格鲁派,而是全面接触了藏传佛教各个教派,后来格鲁派占据主导地位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形成的。(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1)
王伟娟[2](2015)在《读《阿勒坦汗传》》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韵文版《宝汇集之书》于20世纪后期被珠荣嘎先生译为汉文版《阿勒坦汗传》,自此,该书成为研究明蒙历史的重要史料。对于《阿勒坦汗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阿勒坦汗传》的翻译校注以及对于错误之处的修改,如作者的身份、成书时间、书中主要人物(如叁娘子、那木岱彻臣汗等)的身份考证、该书的文学价值等诸多方面。对阿勒坦汗义子达运恰的名字出处以及温布洪台吉建立小召等事件加以分析推测,认为作者不可能与阿勒坦汗处于同一时代,且该作者与温布洪台吉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上半月)》期刊2015年07期)
于默颖[3](2014)在《阿勒坦汗义子恰台吉生平事迹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勒坦汗义子恰台吉(Qiy-a tayiji,1531~1592)精明强干,被阿勒坦汗依为股肱,参与了土默特万户内外许多重大事情。他往来长城南北,协助阿勒坦汗处理明蒙事宜,两次担任使臣赴藏迎请叁世达赖喇嘛,化解土默特部内部危机,为土默特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4年05期)
赵雪波[4](2014)在《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坚持与明朝贸易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土默特部大汗阿勒坦对牧业经济的脆弱性有非同寻常的认识,虽与明朝战争不断,但他始终坚持要求与明朝建立通贡互市。经过30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蒙古与明朝终于发展起大规模的边境贸易。阿勒坦汗的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土默特部从此人口剧增,商业发展,各族间友好交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了相当繁盛的景象。(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4年03期)
刘利利[5](2013)在《阿勒坦汗开发土默特地区措施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阿勒坦汗以振兴土默特部为目标,对土默川进行了持续30多年的开发。他认识到与明朝建立通贡互市的必要性,终于发展起大规模的边境贸易,并坚持建立农牧互补的经济形态,为此,采用了诸多措施招徕汉人来蒙,发展农业。阿勒坦汗的措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土默川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现了田土开垦,人口剧增,商业发展,各族间友好交往,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了相当繁盛的景象,为后来土默特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开发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木青,晨霞[6](2013)在《《阿勒坦汗传》》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勒坦汗传》,蒙古文,明末竹笔手写本,梵夹装,开本高10.7厘米、宽34.9厘米,共107页,每页24行,每行7个字。全书采用文以押头韵的四行诗的基本形式,但未分段,速写而成。此书原藏于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王府,1959年被发现。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版本即是原书,为世界孤本,是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入选文献。《阿勒坦汗传》的着者不详,成书年代亦无考证实据,但却是世间现存关于明代蒙古最早的一部史作。该书是一部传记体文献,主要记载了阿勒坦汗一生的政治、军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3年06期)
王磊义,李彩霞[7](2012)在《美岱召阿勒坦汗家族供养人像壁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岱召大雄宝殿后佛殿壁画的西壁下部有一组蒙古贵族供养人像壁画,据考为阿拉坦汗家族供养人像,画面中的主要9尊人物按照其身份的等级阶次,大小不同,位置有别,反映出了有关明清时期土默特蒙古族服饰、习俗、音乐。壁画重绘时间应晚于林丹汗时期,重绘的最大可能是旧壁画所绘的尊像是其它教派宗教领袖,作为黄教寺院供奉着他派或敌对派别宗教领袖,这点黄教是不会接受的。(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2年05期)
张汝超,许魁,苗润华[8](2012)在《美岱召纪实壁画——阿勒坦汗家族礼佛图》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岱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黙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系成吉思汗第十七孙阿勒坦汗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所建的部落王城——大板升城,后城中建寺,成为城寺合一、政教一体的明代中期蒙古土默特部的统治中心。蒙明签署“隆庆和议”后,政治中心东迁呼和浩特(明廷赐名(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2-05-23)
金晓[9](2011)在《浅谈阿勒坦汗称雄草原的历史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了解满官嗔——土默特部的历史可知,北元阿勒坦汗能够称雄草原统领整个蒙古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即阿勒坦汗是"乘土默特余烈"发迹的。(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12期)
吕会生[10](2010)在《蒙古博物馆和阿勒坦汗纪念馆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策划方案通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吕会生)10月30—31日,我区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蒙古博物馆和阿勒坦汗纪念馆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方案进行了研讨,并一致通过了蒙古博物馆和阿勒坦汗纪念馆策划方案。 据介绍,蒙古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本文来源于《呼和浩特日报(汉)》期刊2010-11-01)
阿勒坦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蒙古韵文版《宝汇集之书》于20世纪后期被珠荣嘎先生译为汉文版《阿勒坦汗传》,自此,该书成为研究明蒙历史的重要史料。对于《阿勒坦汗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阿勒坦汗传》的翻译校注以及对于错误之处的修改,如作者的身份、成书时间、书中主要人物(如叁娘子、那木岱彻臣汗等)的身份考证、该书的文学价值等诸多方面。对阿勒坦汗义子达运恰的名字出处以及温布洪台吉建立小召等事件加以分析推测,认为作者不可能与阿勒坦汗处于同一时代,且该作者与温布洪台吉关系密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勒坦汗论文参考文献
[1].南周加.《阿勒坦汗传》藏译及注释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
[2].王伟娟.读《阿勒坦汗传》[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5
[3].于默颖.阿勒坦汗义子恰台吉生平事迹考述[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
[4].赵雪波.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坚持与明朝贸易原因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4
[5].刘利利.阿勒坦汗开发土默特地区措施述略[J].开发研究.2013
[6].木青,晨霞.《阿勒坦汗传》[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
[7].王磊义,李彩霞.美岱召阿勒坦汗家族供养人像壁画探讨[J].阴山学刊.2012
[8].张汝超,许魁,苗润华.美岱召纪实壁画——阿勒坦汗家族礼佛图[N].中国文物报.2012
[9].金晓.浅谈阿勒坦汗称雄草原的历史渊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10].吕会生.蒙古博物馆和阿勒坦汗纪念馆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策划方案通过[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