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芭蕉论文-张娲

雪中芭蕉论文-张娲

导读:本文包含了雪中芭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袁安卧雪图》,雪山童子,历史典故,图像志

雪中芭蕉论文文献综述

张娲[1](2019)在《试论“雪中芭蕉”图像意涵》一文中研究指出"雪中芭蕉"图像出自王维(701-761)那幅具有盛名却已遗佚的《袁安卧雪图》,原画作虽然已失~([1]),却没有影响这一已经不具有实物形态的图像成为研究的焦点,以争执不休的公案式议题形式流传至今。原画作的遗佚使得我们无法重温这幅备受赞誉(本文来源于《福建艺术》期刊2019年04期)

林清玄[2](2018)在《雪中芭蕉》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但是后代喜欢王维的人替他辩护的更(本文来源于《语数外学习(初中版)》期刊2018年10期)

袁洪流[3](2015)在《“雪中芭蕉”涵意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的"雪中芭蕉"安排合理与否,"雪中芭蕉"蕴藏了什么涵义,历代学者聚讼纷纭。论文勾稽排比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历代研究者对"雪中芭蕉"的四种看法,进而探索"雪中芭蕉"的禅学意蕴,并认为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还具有表达"清凉冷寂的诗境"、"坚贞的爱情操守"、"悠闲自在的清净之心"和"超凡脱俗的诗情画意"这四种功能。(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36期)

韩少春[4](2015)在《王维“雪中芭蕉”寓意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芭蕉本是生长在夏季,而王维却把它画在了严冬里。有的学者认为这是王维对生活的失察,有的学者认为王维所画乃系南方的芭蕉,有的学者认为艺术与现实本来就不是一回事,有的学者认为王维的芭蕉要从佛教的角度来解释。笔者认为王维的"雪中芭蕉"只是"袁安卧雪"的陪衬,以芭蕉的青葱郁茂,不畏霜雪烘衬袁安的坚守义节,宁死不污,这才是王维的本旨所在。艺术创作固然有其非理性的一面,但是如果把它看得过于神秘,或者对它任加附会,这也同样是不可取的。(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林清玄[5](2015)在《雪中芭蕉》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本文来源于《创新作文(初中版)》期刊2015年10期)

曹仪婕,曹仪敏[6](2014)在《从“雪中芭蕉”窥中国意境论的一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雪中芭蕉"来源于唐代王维的禅画《袁安卧雪图》,其理论意义与价值历来备受关注。对于"雪中芭蕉"的解读一方面可以使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理解王维的人格与追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禅宗视阈下的意境论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4年19期)

李本红[7](2013)在《历史剧的“戏说”与历史“诗意”的构成——汤显祖和“雪中芭蕉”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汤显祖《牡丹亭》被改编演出而引发的"沈汤之争",反映出争论双方美学思想的尖锐冲突。沈璟崇尚戏剧艺术的形式美学及历史剧的"真实"原则,而汤显祖则要打破形式主义束缚,以主观抒情和审美意象突破史实的局限而追求"神似"。这一争论引发我们对历史剧创作中"史实"与"诗意"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历史剧在坚持整体架构符合历史史实的原则下,象征意象的意蕴美与精心虚构生活细节的诗意美,是构成历史"诗意"的两大途径。在历史真实的基石上,意象的选择、"诗意"的浓淡与格调,则决定着历史剧创作不同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最终形成各种流派。在网络时代,历史成为时尚流行文化的一种元素,由此,影视剧创作中的"历史"与"诗意"的内涵又有了新的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新的格局。(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3年04期)

邢文[8](2013)在《雪中芭蕉:唐人禅画的时空观及中国禅画的基本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的"雪中芭蕉"与六朝树木绘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雪中芭蕉"所表现的禅画的时空观。中国禅画的时空观,多受《华严经》的影响。从时间维度来看,"雪中芭蕉"消弥了四时寒暑的差别,即《华严经》所谓"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从空间维度来看,"雪中芭蕉"超越了南北地理的局限,与《华严经》所谓"种种庄严刹,置于一毛孔"如出一辙。在中国禅画史上,王维、荆浩、苏轼、董其昌、担当,为禅画的发展作出过关键性贡献,是推进中国禅画发展的骨干。中国禅画可按性质、风格等,以文人画家、遗民逃禅、空门外学等,以及风格技法的支离纵放、严谨精致,或审美感受的冷寂清静、热烈飞动等线索加以考察。(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3年02期)

杨娜[9](2012)在《王维“雪中芭蕉”的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的"雪中芭蕉"在唐五代的历史资料中没有过记载,但是北宋后期却受到了文人们的集体"围观"。它真实的画意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本文对"雪中芭蕉"图像涉及到的几个问题,即北宋宫中藏本《袁安卧雪图》的形制、"四时花卉同画一景"说、袁安与"雪中芭蕉"的关系做出梳理。王维笔下的"雪中芭蕉"并不只是袁安僵卧的自然背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文人隐逸的思想。"雪中芭蕉"在北宋后期被发掘出来,与苏轼等人"反常合道"的诗画理论有关。(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林清玄[10](2009)在《雪中芭蕉》一文中研究指出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本文来源于《语文新圃》期刊2009年12期)

雪中芭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但是后代喜欢王维的人替他辩护的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雪中芭蕉论文参考文献

[1].张娲.试论“雪中芭蕉”图像意涵[J].福建艺术.2019

[2].林清玄.雪中芭蕉[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8

[3].袁洪流.“雪中芭蕉”涵意考论[J].兰台世界.2015

[4].韩少春.王维“雪中芭蕉”寓意新探[J].许昌学院学报.2015

[5].林清玄.雪中芭蕉[J].创新作文(初中版).2015

[6].曹仪婕,曹仪敏.从“雪中芭蕉”窥中国意境论的一角[J].语文学刊.2014

[7].李本红.历史剧的“戏说”与历史“诗意”的构成——汤显祖和“雪中芭蕉”的启示[J].学术界.2013

[8].邢文.雪中芭蕉:唐人禅画的时空观及中国禅画的基本线索[J].民族艺术.2013

[9].杨娜.王维“雪中芭蕉”的再探讨[J].文艺研究.2012

[10].林清玄.雪中芭蕉[J].语文新圃.2009

标签:;  ;  ;  ;  

雪中芭蕉论文-张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