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膜杂交论文-吴霄,张俊仙,王杰,彭伟,吴涛

反向膜杂交论文-吴霄,张俊仙,王杰,彭伟,吴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向膜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节结核,PCR-反向膜杂交,分枝杆菌,菌种鉴定

反向膜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吴霄,张俊仙,王杰,彭伟,吴涛[1](2016)在《应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对疑似关节结核患者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鉴定疑似关节结核临床标本中分枝杆菌菌种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反向膜杂交法和培养菌种鉴定法对35例疑似关节结核和35例非关节结核临床标本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应用PCR-直接测序法验证PCR-反向膜杂交法阳性鉴定结果准确性。[结果]培养菌种鉴定法在疑似关节结核组培养鉴定出8例结核分枝杆菌,1例牛结核分枝杆菌,非关节结核组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灵敏度25.7%,特异度100%。PCR-反向膜杂交法在疑似关节结核组鉴定出18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例戈登分枝杆菌,1例浅黄分枝杆菌,与PCR-直接测序结果一致;非关节结核组中1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PCR-直接测序未扩增出核苷酸序列;灵敏度57.1%,特异度97.1%。两种菌种鉴定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8,P=0.01)。[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技术可快速将疑似关节结核中分枝杆菌鉴定至种,指导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吴霄[2](2016)在《应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对疑似关节结核患者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节结核病原学诊断困难,其早期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血清学检查仅有辅助诊断价值,结核性肉芽肿样改变也不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特有病理表现,还可由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因此临床诊断疑似关节结核包含关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关节感染病例,需要进一步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才能最终诊断。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只需要少量的分枝杆菌DNA便可扩增检出,具有高度的灵敏度;不同分枝杆菌保守基因序列(如16S rRNA基因、16S~23S rRNA基因等)的核苷酸长度及排列顺序有差异,可以作为菌种鉴定检测的靶基因;根据这些特性分子生物技术可作为疑似关节结核菌种鉴定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应用培养菌种鉴定法和PCR-反向膜杂交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第叁〇九医院关节外科住院病人中经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改变诊断的35例疑似关节结核病例和35例非关节结核病例行菌种鉴定。培养菌种鉴定法4-6周报告结果,从疑似关节结核组鉴定出8例结核分枝杆菌,1例牛结核分枝杆菌,非关节结核组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灵敏度为25.7%,特异度为100%;PCR-反向膜杂交法1天报告结果,从疑似关节结核组鉴定出18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例戈登分枝杆菌,1例浅黄分枝杆菌,非关节结核组1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经PCR-直接测序关节结核组20例PCR-反向膜杂交鉴定阳性结果与PCR-直接测序结果一致,1例非关节结核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PCR-直接测序检测未扩增出核苷酸序列,证实为假阳性,灵敏度为57.1%,特异度为97.1%;两种菌种鉴定法阳性率差异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6,P=0.01)。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无需分离临床标本中分枝杆菌菌株,可直接从疑似关节结核临床标本中提取分枝杆菌DNA进行检测,快速鉴定菌种,且不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期刊2016-03-01)

王涛,王鹏,董丽[3](2014)在《PCR反向膜杂交法在CT、UU、NG叁种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CR反向膜杂交法在CT、UU、NG叁种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86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采用PCR反向膜杂交法及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培养结果比较。结果:FQ-PCR检测CT、UU、NG阳性率高于培养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反向膜杂交法与培养法及FQ-PCR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R反向膜杂交法、FQ-PCR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R反向膜杂交法检测特异性高于FQ-P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法筛查CT、UU、NG准确,快速,且筛查特异性高于FQ-PCR,值得临床推广适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4年31期)

李娟,李从荣,李艳,顾剑[4](2011)在《PCR结合反向膜杂交快速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方法学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PCR结合反向膜杂交技术快速检测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的方法。方法根据真菌rDNA高度可变区设计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种特异性探针,加尾后固定在尼龙膜上,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扩增转录间隔区ITS1,利用反向膜杂交技术快速检测念珠菌种群。结果以上六种念珠菌均能扩增出大小为218 bp的条带,每张膜上只有与靶序列对应的探针点有阳性结果,其他探针点均为阴性。正常人类基因组DNA及临床常见的几种细菌DNA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PCR结合反向膜杂交技术方法学的建立,可以快速检测临床常见致病的念珠菌。该方法特异性高,耗费时间短。可以快速、准确的为临床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提供指导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1年10期)

李兵,吴驰,刘厚明,詹能勇,李晓鹤[5](2009)在《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临床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反向膜杂交技术对于肺结核病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了40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离株、1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离株、240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的rpoB、katG,、inhA突变基因。240例痰标本同时进行结核菌培养。106株膜芯片检测阳性样本测序验证。结果特异性方面:膜芯片检测40株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离株,均为阳性;10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分离株,均为阴性。灵敏度方面:膜芯片检测240例临床痰标本中,66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占27.5%。耐药基因准确性方面:106例膜芯片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测序验证,两者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反向膜杂交技术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突变基因,与常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测序检测耐药基因的结果相符,可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09年12期)

李从荣,李娟,余华,李艳[6](2009)在《利用反向膜杂交技术快速检测临床感染深部念珠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PCR结合反向膜杂交技术快速检测临床感染深部念珠菌的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估,以指导临床早期合理用药。方法根据真菌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1(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s,ITS)的序列多态性设计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期刊2009-11-05)

董德琼,杨渝浩,肖瑜,彭理年[7](2001)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捡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酋(TB)DNA的价值。方法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 522例结核及60例非结核患者临床标本中的TB-DNA,同时用培养、抗酸染色涂片及常规PCR法作对照。结果PCR反向膜杂交法阳性率为80.6%(411/690),培养为18.1(125/690),镜检为13.9%(96/690),常规PCR为59.6%(411/690),PCR反向膜杂交法与常规法比较(P<0.0001),差异有显着意义。PCR反向膜杂交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PCR(P>0.05),但差异无显着意义;该技术假阳性为零。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TB-DNA具有快速、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为结核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病原学诊断手段。(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01年09期)

徐辉,李介华[8](2001)在《聚合酶链反应及反向膜杂交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等感染》一文中研究指出自 Mullis1983年发明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以来 ,经过不断的改进 ,现已出现了不对称 PCR、反向 PCR、多重PCR、定量 PCR等多种 PCR技术。本文仅用 PCR反向膜杂交法对 16 2 7例可疑性传播疾病患者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淋(本文来源于《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5期)

刘琦[9](2001)在《反向膜杂交基因法检测解脲支原体在生殖泌尿道炎诊治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 ,解脲支原体感染已引起广泛注意 ,并证实可导致非淋球菌性尿道炎、阴道炎 ,故对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一定价值。我室采用微孔板反向膜杂交技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液相杂交分析 ,以提高解脲支原体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进一步扩大临(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01年05期)

董德琼,杨渝浩,肖瑜,彭理年[10](2001)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 (TB)DNA的价值。方法 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 5 2 2例结核及 6 0例非结核患者临床标本中的TB DNA ,同时用培养、抗酸染色涂片及常规PCR法作对照。结果 PCR反向膜杂交法阳性率为 80 .6 % (5 5 6 /6 90 ) ,培养为 18.1% (12 5 /6 90 ) ,镜检为13.9% (96 /6 90 ) ,常规PCR为 5 9.6 % (411/6 90 ) ,PCR反向膜杂交法与常规法比较 (P <0 .0 0 1) ,差异具显着意义。PCR反向膜杂交法阳性检出率高于常规PCR ,差异具显着意义 (P <0 .0 0 1) ;该技术假阳性为零。结论 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TB DNA具有快速、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可为结核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病原学诊断手段。(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反向膜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节结核病原学诊断困难,其早期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血清学检查仅有辅助诊断价值,结核性肉芽肿样改变也不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特有病理表现,还可由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因此临床诊断疑似关节结核包含关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关节感染病例,需要进一步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才能最终诊断。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只需要少量的分枝杆菌DNA便可扩增检出,具有高度的灵敏度;不同分枝杆菌保守基因序列(如16S rRNA基因、16S~23S rRNA基因等)的核苷酸长度及排列顺序有差异,可以作为菌种鉴定检测的靶基因;根据这些特性分子生物技术可作为疑似关节结核菌种鉴定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应用培养菌种鉴定法和PCR-反向膜杂交法,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第叁〇九医院关节外科住院病人中经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改变诊断的35例疑似关节结核病例和35例非关节结核病例行菌种鉴定。培养菌种鉴定法4-6周报告结果,从疑似关节结核组鉴定出8例结核分枝杆菌,1例牛结核分枝杆菌,非关节结核组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灵敏度为25.7%,特异度为100%;PCR-反向膜杂交法1天报告结果,从疑似关节结核组鉴定出18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例戈登分枝杆菌,1例浅黄分枝杆菌,非关节结核组1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阳性,经PCR-直接测序关节结核组20例PCR-反向膜杂交鉴定阳性结果与PCR-直接测序结果一致,1例非关节结核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PCR-直接测序检测未扩增出核苷酸序列,证实为假阳性,灵敏度为57.1%,特异度为97.1%;两种菌种鉴定法阳性率差异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11.286,P=0.01)。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无需分离临床标本中分枝杆菌菌株,可直接从疑似关节结核临床标本中提取分枝杆菌DNA进行检测,快速鉴定菌种,且不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向膜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吴霄,张俊仙,王杰,彭伟,吴涛.应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对疑似关节结核患者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

[2].吴霄.应用PCR-反向膜杂交技术对疑似关节结核患者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D].河北北方学院.2016

[3].王涛,王鹏,董丽.PCR反向膜杂交法在CT、UU、NG叁种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4

[4].李娟,李从荣,李艳,顾剑.PCR结合反向膜杂交快速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方法学的建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

[5].李兵,吴驰,刘厚明,詹能勇,李晓鹤.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株的临床价值研究[J].海南医学.2009

[6].李从荣,李娟,余华,李艳.利用反向膜杂交技术快速检测临床感染深部念珠菌[C].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2009

[7].董德琼,杨渝浩,肖瑜,彭理年.聚合酶链反应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的临床意义[J].贵州医药.2001

[8].徐辉,李介华.聚合酶链反应及反向膜杂交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等感染[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

[9].刘琦.反向膜杂交基因法检测解脲支原体在生殖泌尿道炎诊治中的意义[J].贵州医药.2001

[10].董德琼,杨渝浩,肖瑜,彭理年.PCR反向膜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的临床意义[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1

标签:;  ;  ;  ;  

反向膜杂交论文-吴霄,张俊仙,王杰,彭伟,吴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