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蓄电池电解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碱性蓄电池,电解液,碳酸盐,检测系统
蓄电池电解液论文文献综述
谭兆海,白帆,周超洪,温美玲,贾磊[1](2019)在《碱性蓄电池电解液碳酸盐检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碱性蓄电池电解液中碳酸盐人工检测时存在的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碱性蓄电池电解液碳酸盐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PLC控制器,利用电位滴定原理向电解液中加入盐酸,实时检测电解液的pH值变化情况,实现了碱性蓄电池电解液碳酸盐含量的自动检测。为了验证该系统的性能和精度,采用不同浓度的碳酸钾溶液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自动计算并记录检测结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人工检测),能够有效地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检测效率,且检测精度较高。(本文来源于《铁道勘察》期刊2019年04期)
李婷[2](2017)在《蓄电池电解液密度的选择与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蓄电池电解液的相对密度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测量,在20℃正常充电情况下相对密度应为1。28,当相对密度低于1.13时必须充电;若相对密度低于1.11,则必须更换电解液或提高电解液相对密度后方能充电;若在一个或两个相邻的电池格中,电解液的相对密度明显降低(如5个电池格相对密度为1.16,一个电池格为1.08的情况),则该电池短路,应更换。蓄电池电解液的相对密(本文来源于《农机导购》期刊2017年03期)
白云[3](2016)在《胶体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研制与灌装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胶体电解液的性能对胶体铅酸蓄电池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制备出性能好的胶体电解液,才能制备出合格的胶体铅酸蓄电池。胶体铅酸蓄电池的灌装工艺是连接于电解液与电池间的桥梁,其灌装并不是将电解液简单地灌入电池。倘若灌装工艺选择的不正确,即使使用了性能优良的胶体电解液,胶体电池的初始容量与循环寿命也会出现恶化现象。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胶体电解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本论文首先研究了不同气相二氧化硅含量对胶体电解液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胶体电解液的凝胶状况(包括电解液粘度,凝胶时间,凝胶状态),确定了气相二氧化硅的含量范围,再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气相二氧化硅含量对铅电极在电解液中的放电电流和放电容量的影响,通过交流阻抗法研究了不同气相二氧化硅含量对铅电极在电解液中的电荷转移阻抗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气相二氧化硅含量,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再研究不同胶体稳定剂和硫酸盐的加入对胶体电解液性能的影响,再次研究胶体电解液的凝胶状况(包括电解液粘度,凝胶时间,凝胶状态),以及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从电化学的角度对胶体电解液中胶体稳定剂的选择及含量,硫酸盐的选择及含量进行确定。最终确定了气相二氧化硅含量为4.5%,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胶体稳定剂,含量为0.12%,硫酸锌为硫酸盐添加剂,含量为0.8%。此时,电解液的粘度和凝胶时间合适,凝胶状态为白色凝胶,弹性较好,铅电极在电解液中的放电电流和放电容量最大,电荷转移阻抗最小。(2)胶体铅酸蓄电池的灌装工艺研究本论文较系统地研究了胶体电解液的灌装工艺。将制成的胶体电解液以不同的灌装工艺灌注于电池槽中,通过研究不同的灌装方法,灌装电池前电解液的搅拌速度,灌装时的温度以及灌装的速度对胶体电解液的分布状况,电池的初始容量以及循环寿命产生的影响,以此确定出最佳灌装工艺为:灌装方法选择混合直接灌入法,灌装电池前电解液的搅拌速度选择800r/min,灌装时的温度选择低温(5℃左右)以及速度选择30mL/min。从而能够制备出性能优良的胶体铅酸蓄电池,这对胶体铅酸蓄电池的工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使该工艺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6-12-01)
司凤荣,宋爽[4](2016)在《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波动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波动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蓄电池不同时率充放电过程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蓄电池电解液液面波动主要是充放电过程中硫酸及水的转化造成的,充电末期电解水大量氢气氧气的产生、附着及溢出也是造成电解液液面波动的另一重要因素。其它如蓄电池极群的装配比、正负极板的孔率、充电制度、环境温度等也是影响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的因素。(本文来源于《船电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张亚红[5](2016)在《管式胶体铅蓄电池电解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管式胶体铅酸蓄电池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诸多工业工程、生活领域。但跟国际同行相比,我国生产出的胶体铅酸蓄电池性能差距较大,存在容量较低、寿命短、加胶困难、均一性差等问题。本文从作为备用电源使用的胶体蓄电池分析入手,通过SiO2含量、SiO2粒径、硫酸含量、温度、Na离子含量以及搅拌方式对SiO2胶体性能影响的研究,分析了胶体的凝胶机理;得出了胶体电解液性能(主要是凝胶时间、电导率、胶体强度等等)的好坏与气相二氧化硅的含量、粒径、硫酸的浓度、配制的温度、Na离子含量、搅拌方式密切相关;在搅拌方式方案一条件下,气相SiO2粒径越小、含量越高、硫酸浓度越高、温度越高凝胶时间越短;0.25%含量的添加剂A可以显着地改善胶体性能的结论。最后根据公司现状及实验经验,同时综合考虑胶体电解液的各项性能,最终确定适合我司管式胶体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的技术指标,以及最佳配方:气相SiO2粒径为20 nm,气相二氧化硅含量为8%,硫酸浓度为35%,添加剂A的含量为0.25%,配制温度为28℃。根据上述胶体电解液的配方制作样品胶体蓄电池,同时与阀控式密封电池进行失水量、100%DOD深循环能力、不同恒流值时恒压充电能力、欠充电状态下循环能力、过欠充电状态下循环能力、连续大电流放电能力、高温加速浮充循环能力、过放电能力均进行了对比测试。结论是胶体电池失水量少、充电效率高、放电电压平台平稳、循环寿命长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7-01)
叶文美[6](2016)在《电解液添加剂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铅酸蓄电池具有价格低廉,电性能优良等优点,在汽车、电动车、通信以及其它工业电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铅酸蓄电池的发展主要是不断改进和提高铅酸蓄电池技术。本论文主要研究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围绕着几种硫酸盐添加剂对电池的影响,找出相应的方法用来防止电池内部隔板上形成的铅枝晶短路和负极汇流排的腐蚀,降低电池实际生产成本。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AAS方法研究不同硫酸盐含量对PbSO4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和低酸度会加速PbS04溶解,Na2SO4作为电解液添加剂由于其同离子效应大大抑制了 PbSO4的溶解,在含0.2%-0.5%Na2SO4电解液中Pb2+离子浓度最低,在高浓度的K2SO4溶液中PbSO4溶解度明显低于同浓度的Na2SO4溶液中PbSO4溶解度;使用高浓度K2SO4添加剂可抑制PbS04生成和铅枝晶形成;(2)通过电池过放电实验,研究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铅枝晶短路,结果表明:电池随着过放电时间的延长,PbS04不断溶解,溶出的Pb2+扩散到AGM隔板,并沉积在AGM隔板孔隙内;随着电池使用,隔板上的PbSO4晶体从细小的颗粒生长成棱柱的大颗粒;在电池充电过程,PbSO4颗粒可转化生成枝晶铅,枝晶铅先生长成针状结构,随后许多的片晶和微晶沿着针状物生长,形成一个连续、树枝状的晶体结构;(3)研究电解液中含不同硫酸盐含量的电池性能,结果表明:0.5%Na2SO4浓度的电池在1 C、2 C、3 C倍率以及-15 ℃低温下放电性能最好,并且含0.5%Na2SO4添加剂的电池性能优于目前工艺上采用的1.5%Na2S04含量的电池性能,通过降低Na2SO4用量不仅可以减少电池发生短路或微短路的风险、提升电池性能,还能降低生产成本;(4)Pb电极上的CV及EIS测试表明,在电解液中添加Na2SO4能降低Pb电极的阳极氧化峰电流,使电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PbSO4膜,可阻止电极表面进一步腐蚀;EIS测试表明,添加Na2SO4增大了阳极膜阻抗以及极化电阻,使电极的抗腐蚀性增强,而2%K2SO4溶液中Pb电极的阻抗大于其它低浓度的Na2SO4溶液,在电解液中添加K2SO4可抑制负极汇流排腐蚀。(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6-06-01)
肖艳[7](2016)在《谈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及其密度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解液(也叫电解质),在启动用铅蓄电池中是以水溶液状态的稀硫酸作为电解液的。使用前将电解液从注液孔注入电池内部,与极板的活性物质发生作用产生电能。所以,电解液的多少、纯度,将直接影响到铅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中国自行车》期刊2016年04期)
李智杰,冯秋平,莫一科[8](2015)在《汽车蓄电池电解液位过低自动报警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汽车蓄电池电解液位过低自动报警装置,它包括:安装在蓄电池的每个单格电池内,用来检测每个单格电池的电解液液位高度是否正常的铅棒传感器;当所有单格电池的电解液液位高度正常或者其中的一个不正常时,可导通或者截止的晶体叁极管串联开关;晶体叁极管串联开关导通或者截止时,可截止或者导通的复合管;及复合管导通时可报警的报警器。并分析其控制工作原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期刊2015-12-01)
李智杰,谢梅芳[9](2015)在《汽车蓄电池电解液位过低自动报警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汽车蓄电池电解液位过低自动报警装置,包括:安装在蓄电池的每个单格电池内,用来检测每个单格电池的电解液液位高度是否正常的铅棒传感器;当所有单格电池的电解液液位高度正常或者其中的一个不正常时,可导通或者截止的晶体叁极管串联开关;晶体叁极管串联开关导通或者截止时,可截止或者导通的复合管;及复合管导通时可报警的报警器。并分析其控制工作原理。(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周志成,李峰,黄华,徐珩衍,檀立新[10](2015)在《卫星氢镍蓄电池电解液在轨回流特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氢镍蓄电池电解液在轨流动特性是影响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对蓄电池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轨通信卫星使用的80 Ah氢镍蓄电池,建立了电解液流动运动的叁维仿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仿真方法,对氢镍蓄电池单体内的电解液在轨微重力条件下的流动特性和分布特点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边界条件下的仿真结果,提出了在蓄电池极堆与壳体两端之间增加电解液流动路径可以提高电解液回流速度,并改进卫星氢镍蓄电池在轨工作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卫星蓄电池和电源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蓄电池电解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蓄电池电解液的相对密度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测量,在20℃正常充电情况下相对密度应为1。28,当相对密度低于1.13时必须充电;若相对密度低于1.11,则必须更换电解液或提高电解液相对密度后方能充电;若在一个或两个相邻的电池格中,电解液的相对密度明显降低(如5个电池格相对密度为1.16,一个电池格为1.08的情况),则该电池短路,应更换。蓄电池电解液的相对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蓄电池电解液论文参考文献
[1].谭兆海,白帆,周超洪,温美玲,贾磊.碱性蓄电池电解液碳酸盐检测系统设计[J].铁道勘察.2019
[2].李婷.蓄电池电解液密度的选择与测量[J].农机导购.2017
[3].白云.胶体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研制与灌装工艺研究[D].扬州大学.2016
[4].司凤荣,宋爽.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波动规律研究[J].船电技术.2016
[5].张亚红.管式胶体铅蓄电池电解液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6].叶文美.电解液添加剂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6
[7].肖艳.谈铅酸蓄电池的电解液及其密度调整[J].中国自行车.2016
[8].李智杰,冯秋平,莫一科.汽车蓄电池电解液位过低自动报警装置研究[C].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2015
[9].李智杰,谢梅芳.汽车蓄电池电解液位过低自动报警装置研究[J].电源技术.2015
[10].周志成,李峰,黄华,徐珩衍,檀立新.卫星氢镍蓄电池电解液在轨回流特性仿真[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