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渣论文-岳海峰

磷化渣论文-岳海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化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磷化渣,物相重构,组分迁移,磷酸铁锂

磷化渣论文文献综述

岳海峰[1](2018)在《基于磷化渣利用的组分迁移规律及走向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磷化渣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04工艺的开发,重点探索了各单元过程中目标组分迁移行为及其控制的相关规律,以期为多元、复杂冶金固废资源化、材料化利用理论体系的逐步的构建,提供研究支撑。利用磷化渣的组成及其非晶态特性,提出选择性物相重构方法,通过控制适度高温,使非晶态渣中磷酸铁率先晶化而富集、纯化,同时实现渣中有用杂质组分在晶态磷酸铁中的原位共掺杂,多余杂质则被拒在磷酸铁晶相之外而被分离。后续采用FeCl3溶液置换浸出,并通过pH值的合理控制,将溶液中有用的Zn2+、Mn2+以共沉淀形式包覆于原有磷酸铁上,实现了磷化渣的高效利用。再将产物通过配锂调质、碳热还原,最终制备出复合包覆的LiFeP04。据此,重点探讨了目标及掺杂组分在物相重构、浸出过程的迁移行为、规律,由此得到渣中磷酸铁物相重构的合理掺杂及其选择性富集、晶化析出的热力学条件。研究测定了非晶态磷酸铁结晶相变的△HT,P、以及晶态磷酸铁的ST,P、CP。作为比较,同时研究了非晶态磷化渣直接酸浸除杂得到磷酸铁,进而制备出多元掺杂LiFeP04的工艺,并研究了非晶态渣、物相重构渣杂质组分选择性浸出的热力学、动力学行为。实验研究将TG-DSC与XRD结合,以探明磷化渣选择性物相重构适宜的温度范围及其等温结晶行为。通过XRD精修对各等温结晶样品中各走向组分做定性、定量分析,获得磷酸铁组分选择性结晶析出的规律;用热分析标样法,测定出晶态磷酸铁及其相转变的部分热力学参数。并由此分别进行非晶渣、晶化渣中杂质组分盐酸浸出的热力学计算。研究发现:1)磷化渣升温过程中,磷酸铁组分会率先结晶,磷酸铁选择性结晶伴随合理掺杂的适宜温度范围为853.15K~863.15K;2)渣中磷酸铁结晶反应进度Xt与温度T(853.15K~863.15K)、时间r(min)的关系为:Xt = 1-exp-exp(216.47-1.88×105/T)t2]3)目标组分富集率Er与温度T(853.15K~863.15K)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Er = 111.37-exp(72.42-T/12.37)4)物相重构过程中,各杂质组元间按比迁移至晶相FeP04,掺杂固溶量的上限分别为:Zn≤10.2%、Mn≤0.47%、Ca≤1.41%(mol%);5)测定得到非晶态FePO4转变为晶态的△HT,P:△HT,P =-178.17(J·mol-1)晶态 FePO4的ST,P:ST,P= 97.88(J·mol-1·K-1)晶态FeP04的CP:CP =-6698.4-27.14T + 0.0077T2 + 823.21T1/2(313K~373K)6)磷化渣物相重构预处理可明显提高杂质组分浸出速率,使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降低约2~7 kJ·mol-1。7)利用磷化渣制备两种类型磷酸铁锂的工艺路线分别为:(ⅰ)磷化渣浸出、除杂,配锂调质、碳热还原,短流程制备出伴有适宜掺杂的多元掺杂型LiFePO4;(ⅱ)磷化渣经物相重构预处理,然后由FeCl3溶液置换浸出杂质组分金属离子,并使杂质组分中PO43-以FePO4形式沉淀再利用,通过Zn、Mn氧化物临界共沉淀包覆,得到适宜包覆量的FePO4@MeO,再经配锂调质,碳热还原即得复合包覆LiFePO4@MeO-C。基于上述,所提出的通过物相重构,实现目标组分选择性结晶纯化与掺杂迁移量控制的学术思想及其研究结果,是本论文的理论创新工作;所开发出利用磷化渣制备磷酸铁锂的新工艺(获授权发明专利),属于本研究的技术创新;所测定的非晶态磷酸铁结晶相变的△HT,P、以及晶态磷酸铁的ST,P、CP,则填补了该热的力学数据的空白。从而,本研究为利用磷化渣制备磷酸铁锂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与之相应的基础研究为冶金固废高效利用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相应可资借鉴的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8-06-01)

刘肖强,张素娜,吴敏昌,乔永民,王利军[2](2017)在《磷化渣制备多元掺杂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酸洗法对磷化渣进行提纯,以得到的含有微量Zn、Ca等元素的FePO_4为原料,利用碳热还原法制备多元掺杂LiFePO_4/C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及恒流充放电仪对材料的组分、晶体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磷化渣提纯后得到的FePO_4纯度较高;合成的LiFePO_4/C正极材料晶体结构为橄榄石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6.28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94.05%,同时表现出较好的倍率和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7年10期)

刘旗,陈晓军,乔永民,王利军[3](2017)在《磷化渣制备羟基磷酸铁及其电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属表面处理的副产物磷化渣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羟基磷酸铁。通过对样品的成分、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分析,探讨了铅离子在改性羟基磷酸铁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80℃制备的羟基磷酸铁晶型结构较好,呈正八面体,粒径比较均匀,约为13~16μm;在氮气下热处理改性的羟基磷酸铁P_2表面有碳氮沉积。电化学分析表明,在空气下热处理改性的羟基磷酸铁催化剂P_1以及催化剂P_2均具有明显的催化活性,其中,P_2催化剂修饰电极的峰电位差仅为265 mV,同时峰电流显着增大,表现出优于P_1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这主要归因于P_2催化剂表面具有提高催化活性以及增大电极表面电子传递速率的石墨碳和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刘肖强,张素娜,吴敏昌,王利军[4](2017)在《焙烧温度对提纯磷化渣制备LiFePO_4/C正极材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热酸洗法对固废磷化渣进行提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FePO_4·2H_2O为铁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LiFePO_4/C正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750?C时,制得的LiFePO_4/C材料晶体结构良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1.9 m A·h/g,首次库伦效率为93.5%;在10 C倍率下容量保持率为65.0%;经过80周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基本不衰减,表现出较好的倍率和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吴多发,张素娜,吴敏昌,李奕怀,燕溪溪[5](2016)在《废弃磷化渣水热反应制备新型催化剂及光催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废弃的磷化渣和乙醇、乙二醇、氨水、二乙胺、叁乙胺、N-N二甲基甲酰胺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制备出新型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光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催化剂。研究不同溶剂、光照时间和煅烧氛围对罗丹明B染料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二醇与磷化渣发生水热反应,在氮气氛围煅烧下获得的新型催化剂粒径分布均匀,光催化效果最好。在光催化性能测试中,光照时间长、催化剂的量为0.4 g/L时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最高。利用废弃的磷化渣制备出新型催化剂,不仅可以有效地处理染料废水,还为磷化渣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顾世元[6](2016)在《金属表面处理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们国家科技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处理金属表面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的同时,我们对于技术改进有了更为广泛地认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推进机械化工业发展在处理金属表面磷化渣综合技术发展的同时,时刻关注金属表面处理企业的发展壮大问题,将处理金属表面磷化渣综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实践充分地贯彻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来,以此来完善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推进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6年11期)

武晓燕,黄继承,郎庆成,赵海运[7](2015)在《磷化渣资源化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磷化渣是金属磷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其中的Zn2+和PO43-对环境污染较大,同时,磷化渣中的Zn,Fe,P元素具有较大的资源化潜力。首先分析了磷化渣资源化的潜力,进而总结了目前磷化渣资源化利用技术,提出了磷化渣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技术思想,并对磷化渣资源化研究的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2015年08期)

熊新宇,熊天庆,宋倩倩,张诗萍[8](2015)在《金属表面处理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金属表面处理所产生的磷化渣的处理技术,对锌系磷化液所产生的磷化渣,采用氨浸络合提取磷酸锌,残渣再加入烧碱提取磷酸叁钠及氧化铁红或生产聚合硫酸铁净水剂进行综合利用。本项技术经工业规模的生产实践证明,技术成熟,操作简单,适合中小型金属表面处理企业应用。(本文来源于《冶金动力》期刊2015年02期)

刘仁新[9](2014)在《磷化渣的行为与除渣》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磷化渣产生的机理与工艺条件,介绍了为达到磷化液少渣、无渣所采用的除渣设备与减渣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涂料与涂装》期刊2014年10期)

胡莲跃,秦小强,梁爽,张昆[10](2014)在《磷化液中磷化渣的控制及磷化渣对磷化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对磷化液加热水浴温度与磷化液产渣量的关系进行验证,分析了磷化渣体积浓度与质量浓度间的换算关系,并采用SEM对磷化渣与磷化膜的成膜质量关系进行对比。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得出:磷化液加热热水温度低时磷化液产渣量高,并得出磷化渣体积浓度与质量浓度的关系式,磷化膜的致密程度与磷化液含渣量成反比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涂料与涂装》期刊2014年08期)

磷化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水热酸洗法对磷化渣进行提纯,以得到的含有微量Zn、Ca等元素的FePO_4为原料,利用碳热还原法制备多元掺杂LiFePO_4/C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及恒流充放电仪对材料的组分、晶体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磷化渣提纯后得到的FePO_4纯度较高;合成的LiFePO_4/C正极材料晶体结构为橄榄石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6.28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94.05%,同时表现出较好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化渣论文参考文献

[1].岳海峰.基于磷化渣利用的组分迁移规律及走向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8

[2].刘肖强,张素娜,吴敏昌,乔永民,王利军.磷化渣制备多元掺杂LiFePO_4/C正极材料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7

[3].刘旗,陈晓军,乔永民,王利军.磷化渣制备羟基磷酸铁及其电催化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7

[4].刘肖强,张素娜,吴敏昌,王利军.焙烧温度对提纯磷化渣制备LiFePO_4/C正极材料的影响[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7

[5].吴多发,张素娜,吴敏昌,李奕怀,燕溪溪.废弃磷化渣水热反应制备新型催化剂及光催化反应[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6

[6].顾世元.金属表面处理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J].化工设计通讯.2016

[7].武晓燕,黄继承,郎庆成,赵海运.磷化渣资源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

[8].熊新宇,熊天庆,宋倩倩,张诗萍.金属表面处理磷化渣综合利用技术[J].冶金动力.2015

[9].刘仁新.磷化渣的行为与除渣[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4

[10].胡莲跃,秦小强,梁爽,张昆.磷化液中磷化渣的控制及磷化渣对磷化膜的影响[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4

标签:;  ;  ;  ;  

磷化渣论文-岳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