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变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相变蓄热,单罐,斜温层,填充床
相变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何兆禹,杜小泽,徐超[1](2019)在《相变介质填充床斜温层蓄热罐蓄放热联合循环运行特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蓄热装置的应用有利于热电联产机组获得更大的调峰裕度,在传统热水单罐中增加相变储热介质可以大幅提升蓄热罐的储能密度。以石蜡作为相变材料,制备成相变球并以填充床的形式布置在蓄热罐内。通过实验研究其循环蓄放热过程中的运行特性,以蓄放热截止温度、蓄放热流量为变量,分析不同运行工况对各循环的所需时间、罐内温度场、容量利用率等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循环蓄放热过程具有稳定的"收敛"特性,蓄放热截止温度对"收敛"速度等参数具有重要影响,而蓄放热流量的增大有利于缩短"收敛"所用时间,但较大的流量会导致蓄放热容量利用率的下降。(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应俊龙,沈国喜,巢昺轩,李智勇[2](2019)在《CrWMn模具钢固溶-循环相变双细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溶-循环相变双细化处理能够有效细化晶粒,使Cr WMn模具钢在保证其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兼具一定的韧性,提升使用寿命。研究了循环相变次数、奥氏体化温度等因素对Cr WMn钢抗拉强度、硬度、冲击韧性、晶粒度的影响。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分析了高温固溶处理、循环相变工艺对Cr WMn模具钢晶粒细化的作用。结果表明:经预处理(高温固溶处理后循环相变4次),在合适的奥氏体化温度下,Cr WMn模具钢能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20期)
阎德劲,苏欣,赖复尧[3](2019)在《相变合金温控组件的制备及循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某弹载平台短时热耗高、工作时间短、热响应时间短的具体使用要求,选定了50Bi-27Pb-13Sn-10Cd作为相变材料,设计并制备了基于该种相变合金的温控组件,并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比较了相同加热功率条件下相变合金温控组件和石蜡/泡沫铜相变温控组件温度-时间曲线的差异,以及经100次相变热循环前后的相变合金温控组件温控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泡沫铜/石蜡相变温控组件相比,相变合金温控组件具有更好的控温效果,热响应时间<30s;经100次热循环后相变合金的相变温度变化率在3%以内,温控组件仍能保持良好的温控性能。(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9年04期)
应俊龙,巢昺轩,蒋克全,赵兴德[4](2018)在《CrWMn循环相变超细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相变热处理过程可有效细化晶粒,进而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同时提升其韧性。通过研究热处理循环次数、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探究该工艺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CrWMn钢在810℃淬火、保温时间10 min、循环相变4次,晶粒细化至2. 4μm,能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其机理大致归因于该过程能大幅度提高形核率、抑制晶粒的生长及消除钢的组织遗传性。(本文来源于《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06期)
谢曦,阚前华,于超,康国政[5](2018)在《超弹性镍钛合金循环相变行为的相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接触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原位测定了超弹性镍钛合金循环拉伸-卸载情况下相变图案的演化。结果显示镍钛合金表现为明显的局部化相变和超弹性劣化行为。此外,镍钛合金的相变模式随着循环由局部化趋于均匀化。基于Ginzburg-Landau、热力学和晶体塑性理论,提出了叁维相场模型用以揭示超弹性镍钛合金的循环相变机理。模型对镍钛合金在循环拉伸-卸载情况下奥氏体相向马氏体相转变和马氏体相向奥氏体相转变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镍钛合金单晶局部化相变、超弹性劣化、残余马氏体相累积和局部相变模式随着循环转变为均匀相变模式的行为。对内部缺陷地进一步研究发现残余马氏体累积会促进单晶从局部相变模式转变到均匀相变模式。此外,模型还研究了镍钛合金相变过程中相变诱发塑性的产生及其对循环相变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镍钛合金局部相变会诱发局部高应力,而局部高应力会进一步诱发奥氏体和马氏体界面处的塑性滑移。当单晶表现为局部化马氏体相变时,相变诱发塑性呈现局部条带的分布情况,此时相变诱发塑性阻碍马氏体占优域的马氏体相变,促进奥氏体占优域的马氏体相变。随后,相变诱发塑性随着相变模式的转变逐渐呈现均匀的分布情况,并表现为促进单晶的马氏体相变。最后,模型还研究了残余马氏体和相变诱发塑性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相促进的。(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袁志山,马嘉丽,冯昭伟,崔跃,李君涛[6](2018)在《温度循环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和相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拉伸试验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研究了高温时效和高温、低温循环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和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NC1605镍钛合金在500℃时效后具有较高的上/下平台强度,并且具有较低的残余应变,马氏体逆相变终了温度Af约为22℃,具有较好的超弹性能。经过10次200℃高温保温4 h和液氮中保温4 h的高低温循环处理后,下平台强度、6%拉伸加载和卸载后残余应变、Af和超弹性性能参数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20期)
张志宇,王增河,刘群安,马江,孙少鹏[7](2018)在《SG-1025/18.3-M835亚临界一次再热控制循环锅炉应用卧式相变换热器技术节能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卧式相变换热器技术虽然在150MW以下诸多自备电厂或者热电联产火力发电机组取得成功应用,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某300MW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锅炉上应用还是首次。利用卧式相变换热器最低壁温可调可控的技术特点,将额定负荷下140℃的排烟温度降至120℃左右,回收余热用于加热6#低加进口凝结水,通过排挤6#低加抽汽去汽轮机做功,提高汽轮机效率,降低机组发电标准煤耗达1.36g/kW·h,节能增效幅度可观。卧式相变换热器蒸发段最低壁温实现了自动控制,即使在锅炉较低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最低壁温也始终处于100℃以上,确保了锅炉的安全可靠运行。翅片管的水平布置,对减少积灰具有积极作用。高效传热的翅片管和低频声波吹灰器的联合使用为受热面的清洁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8年09期)
黄斌[8](2018)在《快速式壁挂自然循环相变太阳能蓄热装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因其具有可持续性、绿色环保等特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太阳能在利用上具有时间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性,太阳能蓄热技术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的。除了能源问题,现今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较高,在房价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结合这两个问题,设计出一种快速式壁挂自然循环相变太阳能蓄热装置,该装置可悬挂或镶嵌在室外墙壁或阳台上,不需要与集热器有高差,并能快速得到生活所需热水。对快速式壁挂自然循环相变太阳能蓄热装置的研究,本文先是通过查阅文献寻找一种适合本文要求的蓄热材料;然后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蓄热装置结构;对蓄热结构的自然循环阻力进行计算;最后通过Flunet软件模拟计算了蓄、放热过程,验证了该装置的可行性。通过研究,得到了以下方法与结论:1.提出了一种新的蓄热装置结构,该结构箱体扁平,可悬挂或镶嵌于室外墙壁阳台;利用太阳能集热器与蓄热装置温差,可通过自然循环完成蓄热;直接连接市政管网,也可以达到快速热水的放热效果;并最终确定了一种可供四人淋浴用热水此结构的相变蓄热箱尺寸。2.结合板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供热系统自然循环的工程计算方法,得到一种适合本文蓄热装置自然循环阻力的计算方法,能对该结构及类似结构自然循环蓄热箱的循环阻力计算起到参考作用,并对本设计工况进行了阻力计算。3.通过对设计流速及其附近的不同流速的蓄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在设计流速及附近流速下,蓄热过程均可以在设计时间(3.8h)内完成。根据不同流速的蓄热过程的出水温度,计算得到循环压力,均大于蓄热装置的阻力损失,蓄热装置可以进行自然循环。4.对本设计方案中不同管径的蛇形管放热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对于同一直径管道,换热效果会随着流量升高而差。对于同一流量,并不是某一管径换热效果一直最好,当流量在100-200kg/h时,管径较大的换热效果较好,当流量高于200kg/h时,管径较小的换热效果更好。5.对横管放热结构进行模拟计算,发现该结构更适合本设计方案,并确定了该工况下管径、管长、管束数量等参数。(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2)
吴丽彬[9](2018)在《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循环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相变储能材料以潜热储存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能源在时效与储量方面的供求矛盾,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相变储能材料往往需要经历上千次熔化/凝固循环,要求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这也是相变材料得以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无机水合盐是适于0-150℃温度范围的典型相变储能材料,具有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和单位储能密度大等优点,但过冷和相分离问题严重影响其储热稳定和使用寿命。因此本课题通过不同的手段提高水合盐即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循环稳定性,以获得过冷度小,相分离有效改善,具有潜热高且循环稳定性良好的相变储能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为主相变材料,膨胀石墨为支撑材料制备无机-无机复合相变材料。结果表明,随着膨胀石墨质量分数的增大,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有所降低,过冷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当膨胀石墨质量分数为9%时能有效抑制过冷;将复合相变材料进行300次熔化/凝固热循环,结果发现,300次循环前后相变温度变化不大,过冷度有所减小,相比较纯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复合材料的相变潜热衰减明显减缓,在实验范围内,膨胀石墨含量越大,复合材料的潜热衰减越慢,当膨胀石墨的用量为11%,九水硅酸钠为4%时,体系稳定性较高,经300次循环后相变潜热衰减率仅为26.13%。其次,通过添加增稠剂和成核剂改善水合盐的不足,并对体系的热物性和循环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聚丙烯酸钠能有效抑制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相分离现象,以焦磷酸钠、聚乙二醇和二氧化钛作为成核剂均可有效抑制其过冷现象。对上述叁种成核剂体系进行300次长期熔化/凝固循环试验,以相变温度、过冷度和相变潜热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增稠剂为1%聚丙烯酸钠,成核剂为3%二氧化钛的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体系的相变潜热较高,过冷度较小且性能长期维持稳定。此外,水合盐体系的循环储热稳定性与固态晶体颗粒的尺寸存在一定关系,相变材料的平均颗粒尺寸越小,其储热循环稳定性越好,反之越差;最后,以1%聚丙烯酸钠为增稠剂,3%二氧化钛为成核剂的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相变材料作为保温剂,设计温控包装试验评估相变材料的保温效果,结果表明,保温剂在-10℃恒温环境下经历12h后,EPS保温箱内的温度保持在30℃以上,保温效果良好;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对含增稠剂与成核剂的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体系进行循环稳定试验,发现循环储热稳定性与固态晶体颗粒的尺寸存在一定关系。相变材料的结晶颗粒尺寸越小,其储热循环稳定性越好,反之越差。因此,可通过制备微小颗粒的晶体,且在循环过程中保持颗粒尺寸大小不变的方法获得具备良好的储热循环稳定性的体系,为其他水合盐的稳定性研究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4-01)
李玉洋,章学来,徐笑锋,MUNYALOJotham,Muthoka,陈跃[10](2018)在《正辛酸-肉豆蔻酸低温相变材料的制备和循环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用于相变温度在2~8℃的医药冷藏运输系统的二元有机复合相变材料,该材料由正辛酸与肉豆蔻酸按比例混合而成。首先通过理论计算预测二元混合物的共晶点,确定它的低共熔混合物的比例、相变温度以及潜热值,然后围绕共晶点比例配制了6种不同比例的混合物。使用步冷曲线法测得正辛酸与肉豆蔻酸的低共熔点温度为6.2℃,过冷度为0.5℃,其质量比为87∶13。经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得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7.13℃,相变潜热为146.1J/g,热导率为0.2832W/(m·K)。对正辛酸-肉豆蔻酸复合相变材料进行40次、80次的循环充放冷实验,发现其相变温度和潜热值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在蓄冷系统尤其是医药冷藏运输系统中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相变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固溶-循环相变双细化处理能够有效细化晶粒,使Cr WMn模具钢在保证其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兼具一定的韧性,提升使用寿命。研究了循环相变次数、奥氏体化温度等因素对Cr WMn钢抗拉强度、硬度、冲击韧性、晶粒度的影响。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分析了高温固溶处理、循环相变工艺对Cr WMn模具钢晶粒细化的作用。结果表明:经预处理(高温固溶处理后循环相变4次),在合适的奥氏体化温度下,Cr WMn模具钢能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变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何兆禹,杜小泽,徐超.相变介质填充床斜温层蓄热罐蓄放热联合循环运行特性实验[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2].应俊龙,沈国喜,巢昺轩,李智勇.CrWMn模具钢固溶-循环相变双细化工艺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3].阎德劲,苏欣,赖复尧.相变合金温控组件的制备及循环性能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9
[4].应俊龙,巢昺轩,蒋克全,赵兴德.CrWMn循环相变超细化工艺研究[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8
[5].谢曦,阚前华,于超,康国政.超弹性镍钛合金循环相变行为的相场分析[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6].袁志山,马嘉丽,冯昭伟,崔跃,李君涛.温度循环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和相变行为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
[7].张志宇,王增河,刘群安,马江,孙少鹏.SG-1025/18.3-M835亚临界一次再热控制循环锅炉应用卧式相变换热器技术节能改造[J].节能.2018
[8].黄斌.快速式壁挂自然循环相变太阳能蓄热装置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
[9].吴丽彬.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循环稳定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8
[10].李玉洋,章学来,徐笑锋,MUNYALOJotham,Muthoka,陈跃.正辛酸-肉豆蔻酸低温相变材料的制备和循环性能[J].化工进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