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粗糙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刚石,原生表面粗糙化,冲击韧性,热稳定性
粗糙化论文文献综述
赵自勇,李振宇,蔡玉乐,陈志民,丁义良[1](2019)在《原生表面粗糙化的金刚石单晶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添加新型催化剂、优化触媒配方、调整还原工艺以及优化合成温度和压力,开发表面粗糙化的金刚石单晶,实现对其颜色及表面形貌的调控。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金刚石晶体表面具有规则的波纹状纹路;拉曼光谱证明金刚石晶体表面碳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冲击韧性和热冲击韧性结果显示原生表面粗糙化的金刚石的热稳定性优于常规金刚石的;此外,原生表面粗糙化的金刚石磁化率低,晶体内部杂质少。锯切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类金刚石制成的小径锯片具有良好的锋利度和耐磨性。(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刘欢,董继先,罗冲,郭西雅,杨瑞帆[2](2019)在《盘磨机磨片粗糙化改性及其磨浆性能的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国内外盘磨机磨片粗糙化改性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归纳了盘磨机磨片粗糙化优化改性的方案、改性后磨片性能及可应用性,并对未来磨片粗糙化改性的发展及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华纸业》期刊2019年14期)
梅荣超,殷颖超,王运庆[3](2019)在《粗糙化金纳米棒SERS探针用于生物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纳米棒(AuNR)是制备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探针最为经典的纳米材料,但存在拉曼信号增强能力弱等缺点.本研究通过在巯基-聚乙二醇修饰的AuNR表面原位还原、生长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表面粗糙化金纳米棒(R-AuNR),并以此构建SERS纳米探针用于生物成像研究.金纳米颗粒的生长使Au NR表面生成了大量的纳米间隙(即"热点"区域),提高了AuNR表面粗糙度,因此其SERS增强能力显着提高.基于R-AuNR的SERS探针的灵敏度较基于Au NR的探针提高2~8倍,细胞与活体小鼠的成像实验表明R-AuNR SERS探针具有很好的生物成像能力.(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9年01期)
淡浩,吴体,肖承波,马杰[4](2018)在《不同粗糙化处理的预制构件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预制构件结合面的粗糙化处理是发挥其结构构件性能的重要保证。本文作者采用直剪试验模型对目前通常采用的拉毛、冲射露骨料、印花等不同方式处理的粗糙结合面的抗剪性能差异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整体浇筑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对比,讨论了这几种处理方式的优劣,得到了较优处理方式。(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董小雷,杨林,张翠芳,吴杰,梁亚青[5](2018)在《表面粗糙化金刚石在瓷砖切割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胎体对金刚石把持力是影响金刚石圆锯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金刚石表面处理是提高这种把持力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对一种表面粗糙化金刚石在瓷砖片中的应用试验,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胎体与金刚石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超硬材料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贺永宁,王丹,叶鸣,崔万照[6](2018)在《铝合金镀银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及其SEY抑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有效降低空间大功率微波器件铝合金镀银表面的电子发射系数,提高空间大功率微波器件的微放电阈值。方法研究了铝基体上电化学镀银平板试样表面的两种粗糙化处理方法——微图形光刻法和直接湿化学腐蚀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扫描显微镜对两类表面处理得到的多孔平板样品的粗糙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电流法对其表面二次电子发射(SEY)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所获得的规则阵列圆孔表面和大深宽比及随机分布的粗糙表面均能够显着降低镀银表面SEY,并且工艺重复性好。与平滑银表面相比,抑制效果最好的圆孔阵列样品表面能将SEY的最大值从2.2降到1.3,E1值从50 e V增加到100e V;随机刻蚀结构能将平滑银表面SEY的最大值从2.2降至1.1,E1提升至300 e V。基于孔隙内二次电子轨迹追踪的蒙特卡洛理论模拟方法,对两种典型样品的表面二次电子陷阱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表面SEY特性模拟规律与测试数据一致。结论光刻和湿化学刻蚀工艺制备的银表面微形貌均能有效降低镀银表面的SEY,镀银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能够提高卫星大功率微波部件的微放电可靠性,并不会显着增加其插损。(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王蒙[7](2017)在《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化、形式化、粗糙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出书、搞研究、上讲台……近来,着名作家王蒙对传统文化颇为热衷。近日,借着新书出版之机,他接受了媒体专访。:近些年来,您为什么对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如此大兴趣?王蒙:大家现在很重视中华文化。可对中华文化总有点抓不住、摸不着。外国人问,能不能讲讲中华文化怎么个博大精深?(本文来源于《廉政了望(上半月)》期刊2017年12期)
韩晓洵,唐西武,周兴旺[8](2017)在《基于氮化碳粗糙化内壁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相氮化碳(g-C3N4)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与生物兼容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3-5]。利用g-C3N4优良的耐磨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以在各种材料科学应用中替代无定型碳或石墨色谱柱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部件。制备一根高性能的毛细管柱,常常需要对玻璃或石英表面进行粗糙化或表面去活以提高内壁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增加其润湿性[1-2]。新型功能材料应用于气相色谱柱的粗糙化材料,可以提高固定液涂渍效率的同时也能改善原有固定相的分离性能。(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5-19)
钱夙伟[9](2017)在《早恋就“勒令退学”折射教育的粗糙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再过几天,就是广饶一中高叁学生小芳(化名)的生日,然而,2月16日下午,小芳却用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天上午,广饶一中贴出告示,称因为小芳与同学谈恋爱,勒令两人退学。(2月19日大众网)勒令退学并不一定导致轻生,但这一起学生轻生事件由此引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7-02-21)
李幸,薛朝华[10](2016)在《基于PVDF/PDMS粗糙化纤维制备超疏水纺织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纺织品的超疏水功能化是目前学术和工业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将涤纶织物浸于聚偏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PVDF/PDMS)的DMF/THF混合液中,用线棒刮去残液,然后通过非溶剂水置换溶剂使PVDF/PDMS发生相转化以粗糙化纤维获得超疏水纺织品。所得纺织品表面的接触角可以达到164.4°,滚动角小于4°,并且在酸碱环境下浸泡48 h后具有优异的耐化学稳定性,而且能耐长时间的UV辐射。另外,纤维表面经5000次摩擦、150次洗涤后接触角仍大于150°,并且具有相对低的滚动角。此制备过程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一分会:应用化学》期刊2016-07-01)
粗糙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国内外盘磨机磨片粗糙化改性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归纳了盘磨机磨片粗糙化优化改性的方案、改性后磨片性能及可应用性,并对未来磨片粗糙化改性的发展及研究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粗糙化论文参考文献
[1].赵自勇,李振宇,蔡玉乐,陈志民,丁义良.原生表面粗糙化的金刚石单晶制备及表征[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2].刘欢,董继先,罗冲,郭西雅,杨瑞帆.盘磨机磨片粗糙化改性及其磨浆性能的研究综述[J].中华纸业.2019
[3].梅荣超,殷颖超,王运庆.粗糙化金纳米棒SERS探针用于生物成像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9
[4].淡浩,吴体,肖承波,马杰.不同粗糙化处理的预制构件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8
[5].董小雷,杨林,张翠芳,吴杰,梁亚青.表面粗糙化金刚石在瓷砖切割片中的应用[J].超硬材料工程.2018
[6].贺永宁,王丹,叶鸣,崔万照.铝合金镀银表面粗糙化处理方法及其SEY抑制机理[J].表面技术.2018
[7].王蒙.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化、形式化、粗糙化[J].廉政了望(上半月).2017
[8].韩晓洵,唐西武,周兴旺.基于氮化碳粗糙化内壁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制备与表征[C].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2017
[9].钱夙伟.早恋就“勒令退学”折射教育的粗糙化[N].中国妇女报.2017
[10].李幸,薛朝华.基于PVDF/PDMS粗糙化纤维制备超疏水纺织品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一分会:应用化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