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论文-伊纳基·阿尔达索罗,托尔斯滕·埃勒斯,杨健健

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论文-伊纳基·阿尔达索罗,托尔斯滕·埃勒斯,杨健健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中央对手方清算

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伊纳基·阿尔达索罗,托尔斯滕·埃勒斯,杨健健[1](2018)在《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十年间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十年中,全球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的规模和结构均发生了显着变化。本文记录了CDS市场未清偿金额的下降情况、集中清算的增加以及潜在信用风险敞口的演变。分析发现,由于标准化指数产品及其通过中央对手方进行清算的增加,CDS合约的净额结算也随之增加,并进而导致交易对手风险进一步降低;潜在信用风险已转移至拥有较高信用评级的主权证券和参考证券投资组合;信用风险在各个交易对手类别中的分布大致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金融市场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苏民,李剑禹[2](2018)在《主权信用评级对欧元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影响与溢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欧元区15个国家2005~2016年的数据为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对欧元区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影响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主权评级对金融市场存在显着的"信息"和"认证"效应,而"监管"效应不显着。进一步,发现欧元区的主要溢出渠道是银行间的业务关联,而不是国际贸易。同时,一个脆弱的银行体系,可能会放大市场对降级的反应。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主权评级对市场的影响机制,为中国预防主权降级带来的风险和问题,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本文来源于《金融经济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胡雨桥[3](2017)在《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中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or CDS,后文简称为CDS)作为近叁十年来最为重要的金融创新,其在帮助贷款人对冲风险、促进资金融通乃至分散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CDS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自其诞生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上处于不受监管的状态。然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原本旨在对冲风险的CDS却成为了风险的策源地,这引起了各国监管部门的反思。CDS市场中的内幕交易在CDS的异化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CDS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CDS已被定性为证券的一种而受到诸多制度的约束,其中就包括内幕交易规则。但是,由于CDS市场的特殊性,内幕交易规则在对CDS市场的适用上存在着从原理到制度上的诸多问题。而今中国的CDS市场正处在初创之时,如何对CDS市场中的内幕交易进行法律规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中国对于CDS市场中内幕交易规制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也不宜直接套用国外相关的理论及实践。因此,有必要结合中国国情对CDS市场中的内幕交易进行研究,为中国CDS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及制度保障。本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叁个部分,其中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介绍了 CDS市场及其法律性质,分析了 CDS的特殊性,并认为就是此种特殊性使得传统内幕交易理论难以支持对CDS市场中内幕交易的法律规制。第二章是对CDS市场中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理论及具体制度的研究。虽然传统内幕交易理论难以证成对CDS市场中内幕交易的规制,但是CDS市场中毫无限制的内幕交易仍会产生危害,因此应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法律规制。第叁章是在总结前两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中国CDS市场内幕交易规制可以从CDS市场制度和具体内幕交易规则两方面入手,以培育市场为主要任务,不宜一刀切式的完全禁止CDS市场中的内幕交易。(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3-01)

谢辉[4](2014)在《次贷危机后欧美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监管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次贷危机中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的混乱是加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次贷危机后CDS市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CDS完成了身份转换,在发挥CDS的功能的同时降低了给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相对于大多数领域监管改革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CDS市场的结构化改革成为次贷危机后欧美OTC衍生品市场上监管改革的亮点之一。(本文来源于《清华金融评论》期刊2014年04期)

刘向华,任美玲[5](2013)在《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性分析——基于美国市场数据的MS—VAR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的信用违约互换市场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对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利用2004—2012年CDX指数与S&P500指数的日度数据,通过样本"低相关"与"高相关"的状态区制划分,建立MS(2)—VAR(2)动态分析模型,实证研究发现该两个市场的关系呈现"一波多折"动态变化,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对股票市场有较强的影响力,能更迅速地反应市场信息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李振[6](2013)在《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均衡与动荡》一文中研究指出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次贷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金融衍生品,有着转移信用风险的优良性能,或者说使得信用风险得以交易。然而当金融市场过度发达时,信用违约互换(CDS)日益成为一种投机、套利的工具,加上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机制的失灵,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得极其庞大的情况下,信用违约互换市场极易触发风险,而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发生风险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将灾难传递至金融市场的每个角落。本文通过分析信用违约互换的基本功能和信用违约市场的运作,揭示了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上的均衡状态与失衡风险。(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3年29期)

徐琳[7](2013)在《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兴起和发展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引人注目的,它给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场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中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对加快金融市场口与国际接轨意义重大。本文以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相关理论为基础,从信用违约互换本身的特征出发,结合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宏观发展情况做出具体分析,总结一般规律,为我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提出建议。1995年美国摩根大通创造了信用违约互换,它以其本身交易成本低、合约灵活性强、有效地转移信用风险和帮助投资者套期保值等优势很快占据了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份额,成为金融市场最具代表性的金融工具。1999年,国际互换交易和衍生工具协会就推出了第一个版本的信用违约互换标准合约,2003年和2009年两次根据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情况和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对信用违约互换相关问题进行修改,保证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平稳发展。美国房地产市场从2000年美国降息开始快速发展,以住房抵押贷款为资产基础的证券在二级市场的转手集中了大量的信用风险,市场参与者通过签订信用违约互换合约转移风险,加快了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发展。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信用违约互换从风险转移工具变成投机工具,高杠杆化,产品结构也过于复杂。因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美国政府放松监管,市场的自主监管制度又不完善,风险管理过于依赖数学模型,场外交易不透明。2007年下半年美国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市场参与者低估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相继发生违约事件,例如雷曼破产、房地美和房利美等公司被政府收购,直接导致2008年爆发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2009年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容量减小,人们重新认识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对市场监管制度、风险管理进行调整,国际互换和衍生品协会在2009年4月又对信用违约互换交易机制作出了大范围改革,又称CDS“大爆炸”。经过调整,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并延续至今。通过分析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发展过程,结合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历史经验和内部及外部市场环境,指出尽管我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环境制度已初步具备,但仍存在市场发展缓慢、市场定价能力差、相关法律体制欠缺、国际竞争能力差等问题。本文结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相关报告,对我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发展提出建议:必须制定符合国情的市场交易监管体制、交易主体多元化、加强市场定价分析能力和我国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更好地发展信用违约互换市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5-01)

刘影[8](2012)在《主权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和国债市场的价格联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次贷危机以来,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的政府公共债务不断积累、财政处境日益恶化,导致主权债务的违约风险不断增加,最终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长期以来一直比较沉寂的发达国家主权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迅猛发展。在次贷危机中备受争议的CDS也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无论对于我国政府,还是对于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企业,主权债务问题都是其在投资分析决策中应该考虑的。这就需要对主权CDS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之前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公司市场投资等级信用主体的CDS和债券的研究,仅有涉及主权市场的研究也多着眼于交易较为活跃的新兴国家主权市场。主权信用违约互换合约是否真的能提供针对国债违约的有效保险,主权CDS市场是否和国债市场呈现了良好的互动和补充,是否在欧洲债务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主权CDS和政府债券市场进行研究,以“欧猪五国”为例,对两个市场等价关系、引导-滞后关系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分别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过理论的阐述和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等实证分析,发现虽然主权CDS市场和国债市场有紧密的联系,但两个市场间理论上的等价关系并不精确地成立,长期均衡关系也不总是成立。虽然主权CDS市场在很多情况下引导了国债市场,但当国债市场在价格发现过程中引导主权CDS市场时,两个市场间更容易形成长期均衡关系。本文进一步对债务危机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两个市场间的价格差异,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但并没有发现希腊债务危机存在溢出效应,可见主权市场对危机的放大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虽然债务危机促进了主权CDS市场的发展,使其一度在价格发现的过程中引导了国债市场,且对于债务危机信息的反映相对更加敏锐,但其仍处于新兴时期,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的透明度和相关的监管措施的建设,以促其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5-30)

陈斌[9](2010)在《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动荡的机理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阐述信用违约互换运作机理、功能和风险,分析了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动荡的原因;指出信用违约互换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广泛挂购、合成以及投机与监管空白是造成市场动荡的重要原因;最后,在展望未来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动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南方金融》期刊2010年01期)

及晶晶[10](2009)在《关于欧洲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与股票市场领先滞后关系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自2007年爆发以来,现在仍在继续蔓延。这场由信用风险点燃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信用风险的重要性。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是信用衍生产品当中被用来转移违约风险的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它的价格与参考实体在未来某段时间内发生信用事件的概率紧密相联。并且,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在最近五年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一个成熟市场。在这样一个拥有大量交易者的市场上,交易的内容就是参考实体发生违约事件的有关信息,所以关于参考实体的信用风险的信息应该被及时地反映出来。本文主要研究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和领先滞后关系,以探求这两个市场之间信息传导的模式。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为避免非系统性噪音干扰,用可以代表整个市场水平的信用违约互换指数与股票指数作为衡量两个市场的变量,并且为体现公司的资信水平不同可能会影响信息传导模式,将信用违约互换指数分为投资级与投机级,同时也构造与其对应的股票组合来研究两个市场的领先滞后关系。在借鉴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利用VAR模型并辅以其它计量方法,本文对欧洲市场上2007年9月20日至2008年4月7日之间的日数据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不论是对于投资级的信用违约互换指数,还是投机级的信用违约互换指数,它们与股票指数呈现负的相关关系,并且均领先市场范围内的股票指数。投机级的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能够对股票指数市场产生更大的影响。对于投资级公司来说,其股票市场领先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对于投机级公司来说,其信用违约互换市场领先股票市场。这些结论均已通过稳健性检验,证明它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对我国以后开展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4-01)

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欧元区15个国家2005~2016年的数据为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和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主权信用评级对欧元区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影响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主权评级对金融市场存在显着的"信息"和"认证"效应,而"监管"效应不显着。进一步,发现欧元区的主要溢出渠道是银行间的业务关联,而不是国际贸易。同时,一个脆弱的银行体系,可能会放大市场对降级的反应。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主权评级对市场的影响机制,为中国预防主权降级带来的风险和问题,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1].伊纳基·阿尔达索罗,托尔斯滕·埃勒斯,杨健健.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十年间的变化[J].金融市场研究.2018

[2].苏民,李剑禹.主权信用评级对欧元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影响与溢出效应[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8

[3].胡雨桥.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中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7

[4].谢辉.次贷危机后欧美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监管改革[J].清华金融评论.2014

[5].刘向华,任美玲.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关联性分析——基于美国市场数据的MS—VAR模型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

[6].李振.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均衡与动荡[J].时代金融.2013

[7].徐琳.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2013

[8].刘影.主权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和国债市场的价格联动分析[D].浙江大学.2012

[9].陈斌.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动荡的机理与启示[J].南方金融.2010

[10].及晶晶.关于欧洲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与股票市场领先滞后关系的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9

标签:;  ;  ;  

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论文-伊纳基·阿尔达索罗,托尔斯滕·埃勒斯,杨健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