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场所依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参展商忠诚,展会,场所依赖理论
场所依赖论文文献综述
陆范丰[1](2019)在《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参展商展会忠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展会行业的不断发展,展会的数量也正在不断地增加,顾客对于展会的选择余地也变得越来越大,而与此同时展会行业的转移成本却并不是很大。随着同质性的展会数量增加,顾客对于展会的忠诚度并不是特别乐观。如何保持住参展商对于一个展会的忠诚度,参展商对于一个展会的忠诚度又是受哪些因素综合影响的,参展商对于一个展会的场所依赖又是如何产生的,这都是摆在展会业界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前人对于参展商对于展会绩效、展会满意度、客户抱怨、展会价值的研究基础上,并通过场所依赖理论(PA)、顾客忠诚理论,借鉴顾客满意度(ACSI)模型,最终推导得出了参展商展会忠诚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另外,加入参展商类型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以形成参展商忠诚的影响因素模型。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基于目前已有对于参展商忠诚度的文献和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参加杭州市第十九届19楼春季婚博会的参展商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并运用SPSS、AMOS等分析工具,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验证了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并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结论表明:场所依赖的两个维度场所依靠、场所认同是参展商展会忠诚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参展商满意与参展商抱怨也是参展商展会忠诚主要影响因素。另外,不同的参展商类型也对参展商展会忠诚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以上结论对展会为了提升参展商忠诚度的运营管理提出以下建议:提升展会与参展商之间的场所依赖情感纽带;努力提高参展商满意度;积极处理参展商抱怨,将负面影响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参展商用不同的方式吸引;老顾客是宝贵的财富,要尽量维持。(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9-01-01)
赵龙[2](2018)在《原乡风景背后的场所依赖、地方精神与文化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针对乡愁的相关研究以文学领域和文化地理学居多,建筑学领域内对城乡改造过程中乡愁、原乡风景的研究还是有限的,与"乡愁"、"原乡风景"相关的设计与规划实践在理念上也大致浮于表面,没能够透彻地将原乡风景背后的场所依赖、地方精神、文化认知注入地方土地,项目实践者尝试以同理心去感受"乡愁"、"原乡风景"在当地人情感与生活中的价值,但仍旧与本土的契合性不高。研究试图从建筑学的视阙,针对原乡风景背后的场所依赖、地方精神和文化认知叁个方面进行分析,把原乡风景置于乡愁的情感语境中,通过研究文献解读对"乡愁"研究现状以及"原乡风景"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南方建筑》期刊2018年04期)
黄丹,张佳臻,肖新强[3](2018)在《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街道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评析深圳市一条典型步行街的功能、空间、设施和景观四方面的规划设计,深入探讨场所依赖理论在街道设计中的运用,并从人的需求角度提出设计优化策略,以期提升街道品质,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04期)
樊敏[4](2016)在《基于场所依赖的旅游地景观设计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备受关注。其中,在旅游地景观设计方面,应保证因地制宜、遵从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充分考虑市场,合理地进行设计,并实现设计的人性化。为此,场所依赖理论在旅游地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将这一理论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在指导思想以及前期调查,包括景观的设计与整体评估,都有效地增强了游客景观重游的几率以及忠诚度。(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6年08期)
杜晓霞[5](2016)在《商品房邻里场所依赖的居民交往空间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商品化后,邻里流动速度显着提高,居住空间分异明显,同时居民通勤时间、工作时间增加,压缩了邻里交往的意愿,使得邻里关系趋于松散。居住环境的改变特别是供邻里交往的公共空间的不足,使得邻里交往情况进一步恶化,最终降低了居民对居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居民的住房缺口日益减少,住房需求逐步向安全、情感和归属等更高层次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希望能探究邻里场所依赖的特征,进而探究对居住环境认同和依靠的需求特征。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对商品房邻里、场所依赖和交往空间特征的概念进行了定义,结合相关理论和文献,对影响商品房邻里场所依赖程度的交往空间特征变量进行了定义及定量化,并运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计算商品房邻里场所依赖指数。其次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建立邻里场所依赖的交往空间特征分析方法。接着在提出模型理论假设的基础上,结合随机效用模型,构建变量的影响路径分析模型,并提出模型估计、检验和修正的方法,绘制最终的模型路径图。在实证分析部分,通过随机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购买住房的居民,较低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的居民,居住时间较长的居民具有更高的邻里场所依赖程度,交往的邻居人数越多,邻里交往的越频繁,邻里场所依赖程度越低。而邻里间交往的深度越深,居民的邻里场所依赖程度越高。同时住房建筑面积小、住房楼层数少、通勤时间短和公共空间水平高的物质环境下邻里场所依赖程度较高。在影响路径方面,受教育程度、交往深度、通勤时间和住房类型对邻里场所依赖程度具有直接影响效应,而居住时间和公共空间水平则是通过影响交往深度而间接地影响邻里场所依赖程度。同时受教育程度对邻里场所依赖程度影响效果程度最高,其次是住房类型和通勤时间,且两者的影响效果皆为负,接着是交往深度和公共空间水平,而居住时间的影响效果最弱。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结论,本文针对住宅产品设计、产品定位、居住区规划和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凌礼,王晓敏[6](2016)在《参展商展会评价研究:基于场所依赖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展会的核心功能是让参展商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内与专业观众进行信息交流,本文基于场所依赖理论,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为案例,分析参展商与专业观众、组织方工作人员及展商之间的交流等活动对其展会评价的影响。本文通过对14个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将展会服务归纳为"核心服务"、"基础服务"、"品牌与形象"、"核心利益"四个维度。对信息交流活动与参展商展会评价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参展商对展会的评价是在"场所依靠"和"场所认同"之间权衡;对展商信息交流活动与展商重复参展意愿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与其他展商间的交流"是影响展商重复参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16年02期)
廖月娥[7](2014)在《基于场所依赖的旅游地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大幅度提升,人们对于自身所处在的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放松自我,获得舒适感是旅游所追求的主要目的。文本结合基于场所依赖的旅游地景观设计研究的实践状况,阐述了场所依赖的基本理论,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场所依赖的旅游地景观设计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具体的实践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希望能够加快推进基于场所依赖的旅游地景观设计的研究进程。(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4年07期)
陈永进,张林林,夏薇,游雅玲[8](2014)在《研究生的学校场所依赖对其心理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研究生场所依赖对其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使用研究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和修订的场所依赖问卷对475名重庆大学的研究生进行施测,对回收的399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1)场所依赖问卷的总均值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个别维度在一些人口学因素上存在显着个体差异(P<0.05~0.01);(2)研究生场所依赖与心理压力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r=-0.246~0.857,P<0.01);(3)回归分析表明,研究生场所依赖对心理压力有着显着的预测作用。结论:研究生的心理压力与研究生对学校环境的场所依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重庆与世界(学术版)》期刊2014年05期)
萨如拉[9](2014)在《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遗产地居民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文化价值、科研价值、美学价值,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文化遗产还具有经济价值。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居民与文化遗产地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情感联系是能够影响个体的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场所依赖恰巧反映了“人”与“地”之间的情感联系,本研究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研究遗产地居民同遗产地的情感联系对遗产地居民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为促进民众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性提供新思路。首先,本研究总结了场所依赖的概念内涵、构成维度、研究应用,并分别界定了场所依赖四个维度场所依靠、场所认同、场所情感和场所社会契约,构建了场所依赖各维度与文化遗产保护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其次,应用深度访谈分析和文献分析的方法为模型中各潜在变量提取观察变量,依据观察变量设计调查问卷并获取一手数据;再次,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1.0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辅助软件Amos20.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正;然后,得到场所依赖各维度与遗产地居民的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最后,结合研究结果为促进和增强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行为提出对策建议。研究验证了场所依赖的四个维度(场所依靠、场所认同、场所情感、场所社会契约)均能够促进遗产地居民的低层次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场所满意度能够作为场所依靠、场所认同和场所情感叁个变量与低层次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中间变量。就深层次文化遗产保护行为而言,仅场所依靠这一维度对其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促进和增强遗产地居民的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可以从提升遗产地居民的场所依赖入手,即通过增强居民的场所依靠、场所认同、场所情感和场所社会契约增强民众对场所的满意度和低层次的文化遗产行为,进而激发居民更深层次的文化遗产保护行为。(本文来源于《天津财经大学》期刊2014-05-01)
楼钢,卢静怡[10](2014)在《高校图书馆形象对场所依赖的影响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高校图书馆功能形象、服务形象、设施形象及环境形象等四大感知形象构建场所依赖的影响机制模型,并分析各维度对场所依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功能形象、服务形象及设施形象直接显着影响情感形象,而环境形象对情感形象不存在显着影响;情感形象直接显着影响场所依赖;功能形象与服务形象不仅直接显着影响场所依赖,且通过情感形象间接影响场所依赖;设施形象对场所依赖的影响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环境形象对场所依赖不存在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场所依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针对乡愁的相关研究以文学领域和文化地理学居多,建筑学领域内对城乡改造过程中乡愁、原乡风景的研究还是有限的,与"乡愁"、"原乡风景"相关的设计与规划实践在理念上也大致浮于表面,没能够透彻地将原乡风景背后的场所依赖、地方精神、文化认知注入地方土地,项目实践者尝试以同理心去感受"乡愁"、"原乡风景"在当地人情感与生活中的价值,但仍旧与本土的契合性不高。研究试图从建筑学的视阙,针对原乡风景背后的场所依赖、地方精神和文化认知叁个方面进行分析,把原乡风景置于乡愁的情感语境中,通过研究文献解读对"乡愁"研究现状以及"原乡风景"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场所依赖论文参考文献
[1].陆范丰.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参展商展会忠诚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9
[2].赵龙.原乡风景背后的场所依赖、地方精神与文化认知研究[J].南方建筑.2018
[3].黄丹,张佳臻,肖新强.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街道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8
[4].樊敏.基于场所依赖的旅游地景观设计探微[J].绿色环保建材.2016
[5].杜晓霞.商品房邻里场所依赖的居民交往空间特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6].凌礼,王晓敏.参展商展会评价研究:基于场所依赖理论[J].特区经济.2016
[7].廖月娥.基于场所依赖的旅游地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4
[8].陈永进,张林林,夏薇,游雅玲.研究生的学校场所依赖对其心理压力的影响[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
[9].萨如拉.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遗产地居民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
[10].楼钢,卢静怡.高校图书馆形象对场所依赖的影响机理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