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面部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医遗传学,表型,面部,综述
面部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杜情情,卢朝龙,丛斌,李淑瑾[1](2019)在《人面部形态刻画的法医遗传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医DNA表型(forensic DNA phenotyping,FDP)分析利用现场遗留生物样本DNA预测个体表型特征,如族群地域来源、身高、体质量、肤色、毛发颜色与形态、虹膜颜色、男性秃发、面部形态和年龄等,为案件的侦查提供线索,其中面部形态特征较为复杂。本文从面部形态的测量采集、面部形态相关基因的研究、面部形态刻画的模型建立及法医学应用和伦理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曹家望,燕君,李黎明,谭婧泽[2](2019)在《3D视图下江苏汉族面部形态特征的人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叁维摄像系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脸分析,其优势是更高效和准确,以及可以从中提取到很多难以直接测量的信息。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3D人脸图像的分析,提取出能够反映部分人脸形态特征的距离、角度、梯度等参数,如鼻宽、鼻高、鼻长、面宽等,并且在3D数据的基础上对面部扁平度、额倾斜度、鼻脊背形状、眉弓突度等传统的观(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李召宝,张静,曹素敏[3](2019)在《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分类错颌女性患者牙弓及面部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分类错颌女性患者牙弓及面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安氏Ⅱ1类错颌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对照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之后均采用矫正器进行矫治。比较两组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上下颌牙弓前、后段宽度及面部形态变化。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两组上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上下颌牙弓前段宽度及上颌牙弓后段宽度均增加,两组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均减小,且实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 05,P<0. 01);矫治前后两组下颌牙弓后段宽度均无明显变化(P>0. 05)。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2组容貌面长及鼻下颏下点距均明显增加(P<0. 01)(P>0. 05);两组面部宽度、口裂宽度及下颌角间宽度均无明显变化(P>0. 05)。结论拔除上下颌前磨牙对安氏Ⅱ1分类错颌患者上下颌尖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前段宽度的影响小于单纯拔除上颌前磨牙,对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的影响大于单纯拔除上颌前磨牙,但患者面部形态不受拔牙模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管默,潘晓静[4](2019)在《面部形态特征及美学标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面部是人类最具辨识度的组织结构,虽然仅占据人体的一小部分,但其复杂性却是其他部位不能比拟的。面部各结构间的补偿协调极为精细,使我们看到了面部多样性的美观与和谐。传统的正畸治疗更多参考的是侧貌,但随着人们对于美越来越强烈的追求,这一参考标准远远不能满足,还需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面部形态特征及美学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朱世峰,郭秋丽,申迪[5](2018)在《面部皮肤造作伤并骨形态变异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张某,男,48岁,于某年10月17日09:00被李某殴打面部,案发后立即报警,30 min后"110"民警到达现场并对张某面部拍照,面部软组织无损伤迹象,仅见右眼内眦部球结膜轻度增生、充血(图1A)。10月20日某派出所委托县公安局法医鉴定,查体见张某双眼上下眼睑皮肤广泛性淤血、水肿(图1B)。双眼视力均达1.0,双侧睑、球结膜无损伤,右眼内眦部球结膜轻度增生、充血,双眼角膜、眼底未见外伤性改变,视神经诱发电位检查无异常发现。头部CT图(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李祎,赵雯婷,李丹,陶现明,熊子义[6](2018)在《EDARV370A对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面部及耳朵形态的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异蛋白受体基因(ectodysplasin A receptor,EDAR)是调控外胚层发育的重要基因。其关键错义突变EDARV370A的衍生等位基因370A在东亚和美洲原住民中具有很高的频率,但在非洲和欧洲罕见,该突变造成这些人群许多外胚层发育衍生表型的差异,包括东亚人特有的较直且厚的头发、较多的外泌汗腺、女性较小的乳房及铲形门齿等。目前,EDARV370A与同为外胚层衍生表型的人类头面部及耳部形态特征的关联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在715例新疆维吾尔族亚欧混合人群中,进行了EDARV370A与一系列系统的面部形态特征及耳朵形态表型的关联分析,以期更全面系统地理解EDARV370A对面部和耳朵形态的影响。研究表型包括利用本课题组近期发表的对叁维面部照片自动化面部地标点标记方法获得的136个面部定量表型、1个下巴类型的定序分类表型以及6个耳朵形态的定序分类表型。研究发现EDARV370A与8个面部形态的定量表型、下巴类型以及3个耳朵形态定序分类表型显着相关(多重检验校正后P<0.05)。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了EDARV370A的遗传多效性及其在亚欧混合人群中对面部和耳朵形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8年11期)
陈榕钦,林顺华,余玉娇,余雅云,柏朋刚[7](2018)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过程中鼻咽癌患者面部形态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根据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过程中每日进行的兆伏(MV)级CT扫描的图像研究鼻咽癌患者外体形变化和摆位误差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入组10例行TOMO的鼻咽癌患者,每例患者每次治疗前进行MV级CT扫描,共有千伏(KV)级CT图像10组,MV级图像322组,然后进行图像配准获得摆位误差。分别在MV级CT图像和模拟CT图像上勾画出患者的头部外轮廓,并将所有MVCT上的外轮廓通过配准映射至KVCT图像上,分别计算相应重迭的体积,根据体积数据分析体形变化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结果在放射治疗整个过程中,10例患者中7例有消瘦的情况发生,主要开始在治疗15~20次之间。相关分析中,10例患者中仅3例Y轴平移有相关性,患者编号为1,3,10,相关系数为0.622,-0.76,-0.53(P<0.05)。结论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前到放射治疗15~20次期间,鼻咽癌患者头部有明显体积变化,但体积变化与摆位误差没有强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8年19期)
陈树鑫,宁晔,蒋崇慧,田举,何奋军[8](2018)在《皮下蒂鼻唇沟皮瓣对面部急诊外伤患者面部形态和功能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皮下蒂皮唇沟皮瓣应用于治疗面部急诊外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从2015年6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面部急诊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46例和女34例,所有患者均应用皮下蒂鼻唇沟皮瓣修复治疗方案,分析患者在治疗完成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结果。结果皮瓣成活率为91.25%(73/80),1例发生全皮瓣坏死,6例发生部分皮瓣坏死。皮瓣完全消肿时间为(9.56±1.32)d。3个月时患者的PCT、CRP值均比术后1d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叁个月至一年时间内,随时间延长,患者的面部形态、肤色、瘢痕以及面部功能的改善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蒂鼻唇沟皮瓣治疗具有较为丰富的血运,能够进行灵活转移,并且临床存活率较高,患者皮瓣完全消肿时间较短,适用于面部外伤修复,不仅能够改善患者面部美观,还能够恢复面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15期)
魏雅楠[9](2018)在《数字化赝复体在单侧上颌骨缺损恢复面部形态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CBCT数据重建出颅颌面软硬组织叁维模型,结合上下颌光学模型,通过镜像功能,设计出数字化赝复体,以光敏树脂为耗材,SLA技术制作出的诊断型赝复体,探索本方法在恢复患者两侧对称的面部形态中的可行性。建立精确的同时包含患者修复侧和健侧的颌面部软硬组织叁维模型及数字化赝复体的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不同大小、方向的力学加载,将数字化赝复体唇颊侧磨光面及与之对应的软组织间的受力情况与健侧做对比,确定患侧等效应力分布均匀且大小不超过健侧时的赝复体磨光面的形态,为后续美学分析及此修复体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利用影像学叁维重建分析软件,结合精准医疗观念下的人体测量学,依次对患者修复前缺损状态下、佩戴传统及数字化赝复体时,颅颌面叁维形态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不同工艺制作的赝复体对患者面部形态的影响,进一步精确客观地验证数字化赝复体在恢复患者修复侧与健侧对称性中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一:使用Mimics软件对患者的CBCT数据分别进行软硬组织叁维重建,3Shape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获取上下颌光学模型,将两者于3Shape软件进行配准,得到包含余留牙列、缺损腔及双侧牙龈、黏膜等软组织的叁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3Shape软件的镜像功能设计数字化诊断性赝复体模型,最终以VisiJetS300液态光敏树脂为耗材,通过SLA原理的3D Systems打印机完成诊断型赝复体的制作,随后进行试戴。实验二:用ANSYS软件建立同时包含患者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光学模型及数字化赝复体于一体的叁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轻、中、重度咬合力下正中及侧向的力学加载,通过ANSYS软件计算出双侧唇颊部软组织及与之对应健侧和赝复体磨光面间等效应力的大小、分布情况,以健侧作为标准对照,确保修复侧应力分布均匀、大小不超过健侧。实验叁:结合个体化精准医疗观念,以健测为标准参照,用Mimics叁维重建分析软件中,分别对修复前缺损状态下、佩戴传统及数字化赝复体时患者颅颌面叁维模型的双侧上下唇和硬组织形态进行测量分析,对比观察佩戴何种赝复体时患侧颜面形态更接近健侧。[结果]实验一:基于患者CBCT影像资料和上下颌石膏模型,结合数字化叁维重建、扫描技术及SLA原理完成了诊断性赝复体的设计与制作,其实体模型包含了牙龈、黏膜等软组织,患者试戴后可较好恢复与健侧相同的面中部形态。实验二:获得了有四面体单元3623133个,节点635849个的同时包含患者颌面部软硬组织、光学模型及数字化赝复体的精确的叁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大小、方向力学加载,整体而言,应力分布均匀,垂直向同时载荷,双侧软硬组织处的等效应力相同或健侧稍大于修复侧,而单侧分别加载相同载荷,修复侧软硬组织处的应力较健侧小。实验叁:与健侧相比,缺损侧上下唇唇嵴向上内方偏斜3.10mm、2.30mm,红唇增厚1.26mm、1.00mm,上半唇缩短3.10mm,唇颊部塌陷4.21mm,戴用数字化赝复体后,修复侧上唇唇嵴、唇厚及唇颊部突度与健侧差值不足1.00mm,下唇不足0.3mm,而传统赝复体各段差值较前者大。对于硬组织,数字化模型各标志点至叁个平面的距离与健侧相比,差值不超过1.00mm,而传统赝复体差值最大可达2.03mm。[结论]1、与传统赝复体相比,戴用数字化赝复体后患者修复侧面部形态更接近健侧,说明此种修复方式更能恢复患者自然美观的颜面形态;2、数字化赝复体模型为后续生物力学及美学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3、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高精度,几何相似性良好,同时包含患者颌面部软硬组织、光学模型及数字化赝复体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填补了以往有限元分析未涉及软组织的空缺,大大提高了生物力学分析的精确性,使实验结果更接近客观、更具代表性,同时为后续有限元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叁维测量分析技术结合精准医疗下的人体测量学,可多方位客观的测量研究对象的面部形态。(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谢理哲,陈雅丽,高鹏程,李盛,曹丹[10](2017)在《叁维照相系统采集单侧唇腭裂患者面部形态的精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究叁维照相系统采集唇腭裂患者面部软组织叁维影像用于临床常用线距及面积测量的精确性。方法:以15个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颌面部翻制石膏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叁坐标仪与叁维照相系统采集模型表面数据,将两组数据均导入Imageware 13.2软件进行图像配准分析,并测量9个临床常用面部软组织表面特征线距与4个区域面积。以叁坐标仪采集测量结果为金标准,使用配对t检验法比较叁维照相系统采集测量值与标准值有无显着性差异。结果:配准结果显示两组图像在鼻尖和唇峰处偏差较大,统计结果表明5个线距测量项目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但差值均在0~0.5 mm以内;4个面积测量项目中仅患侧唇面积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面积误差小于8 mm~2。结论:3dMDFace叁维照相系统对唇腭裂患者翻制石膏模型的双侧唇部区域采集测量值与金标准相比存在显着差异,但误差值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面部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叁维摄像系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脸分析,其优势是更高效和准确,以及可以从中提取到很多难以直接测量的信息。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3D人脸图像的分析,提取出能够反映部分人脸形态特征的距离、角度、梯度等参数,如鼻宽、鼻高、鼻长、面宽等,并且在3D数据的基础上对面部扁平度、额倾斜度、鼻脊背形状、眉弓突度等传统的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部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杜情情,卢朝龙,丛斌,李淑瑾.人面部形态刻画的法医遗传学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19
[2].曹家望,燕君,李黎明,谭婧泽.3D视图下江苏汉族面部形态特征的人类学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3].李召宝,张静,曹素敏.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分类错颌女性患者牙弓及面部形态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4].管默,潘晓静.面部形态特征及美学标准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9
[5].朱世峰,郭秋丽,申迪.面部皮肤造作伤并骨形态变异1例[J].法医学杂志.2018
[6].李祎,赵雯婷,李丹,陶现明,熊子义.EDARV370A对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面部及耳朵形态的效应[J].遗传.2018
[7].陈榕钦,林顺华,余玉娇,余雅云,柏朋刚.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过程中鼻咽癌患者面部形态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J].医疗装备.2018
[8].陈树鑫,宁晔,蒋崇慧,田举,何奋军.皮下蒂鼻唇沟皮瓣对面部急诊外伤患者面部形态和功能的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8
[9].魏雅楠.数字化赝复体在单侧上颌骨缺损恢复面部形态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
[10].谢理哲,陈雅丽,高鹏程,李盛,曹丹.叁维照相系统采集单侧唇腭裂患者面部形态的精确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