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公园论文-田新元

风景名胜公园论文-田新元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景名胜公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生物物种,地质公园,国家生态安全,绿色发展,海洋环境

风景名胜公园论文文献综述

田新元[1](2019)在《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田新元报道 从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其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拥有世界自然(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9-11-04)

莫思予,彭辉[2](2019)在《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开门迎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于山位于福州古城东南隅,与乌山、屏山叁山鼎峙,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之一。经过20年来最大规模的提升改造后,昨日,于山风景名胜公园以“显山露塔”的崭新风貌正式开门迎客。显山露塔每一处入口都能畅通游园碧水之畔,飞檐亭下,鼓(本文来源于《福州日报》期刊2019-09-12)

刘冬尧,宋超颖,严思毓,崔斌,伍文惠[3](2019)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叁亚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叁亚大小洞天风景区,始创于南宋(公元1187年),是海南省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是中国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自古因其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与洞景被誉为"琼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胜",现已发展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拥有:中国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多项荣誉。对其景观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发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王荃[4](2019)在《多种利益诉求下城市公园型风景区规划探讨——以泸溪沅水风景名胜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镇数量大幅度增加,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等基本特征已逐渐显现,城镇发展已开始进入依照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的科学轨道,但城市规模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未能良好契合,城市病不断警示,城镇周边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风景名胜区正面临资源保护、城乡发展、资源开发、城乡一体化发展、居民休闲等多方利益诉求的博弈与平衡问题,亟待新的出路。作为规划设计单位,我们需要从多种利益诉求背景下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对风景资源进行整体的保护和规划,科学界定其范围和保护区划范围线,并根据风景区定位和定性的不同,考虑多方利益诉求,提出相应的规划思路,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张琰,马岩,赵天戈[5](2019)在《基于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地模式的国家公园规划管控体系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名胜区作为国家立法保障的重要保护地类型,与国外国家公园体制耦合度较高,对我国国家公园体系构建、编制模式、规划审批、实施管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借鉴价值。依托风景名胜区等现有保护地,建立科学完善的国家公园规划管控体系具有积极价值,是我国国家公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0期)

何思源,苏杨,闵庆文[6](2019)在《中国国家公园的边界、分区和土地利用管理——来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前沿阵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旨在对我国多样化的保护地体系进行重组管理,实现高效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本的保护和全民公益。研究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这两类法定保护地的边界和区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技术手段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对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家公园在保护地个体的边界和内部分区上应以实现保护目标为原则,借鉴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根据管理目标细化功能分区,借鉴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注重景观价值,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土地权属及土地开发利用可能和方式,进而考虑气候变化和区域长期发展目标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动态,形成完整的边界和分区理论体系,从而满足全民公益,实现社区经济发展。在区划理论上,一个可行的切入点是考虑空间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差异,根据实现保护目标的管理需求和满足社区生计发展的利用需求,在土地权属和其他限制条件上实现不同组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规划,利用保护地役权来分离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限制特定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利益相关方资源利用管理。(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许春晓,黄兰萍[7](2019)在《城市公园青年旅游者文明行为机理研究——以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明旅游行为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拓展价值信仰规范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从价值观层面与理性行为层面构建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构建文明旅游行为作用机理。以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研究发现:青年旅游者公共价值观、利他价值观、利己价值观直接正向影响伦理范式;伦理范式对结果意识有显着正向影响,结果意识对责任归因有显着正向影响;结果意识对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有显着正向影响;同时责任归因、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直接正向影响文明旅游行为意向。有效培育青年旅游者文明旅游意识应注意:注重文明旅游宣传,适当时采取强制措施规范旅游者行为;注重家庭教育对文明旅游意识的培养作用;加强旅游者参与程度,培养旅游者主人翁意识。(本文来源于《城市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李成义[8](2018)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文中研究指出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立,由此拉开中国生态旅游的历史帷幕,翻开了张家界旅游史册新的篇章。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它见证了大庸市到张家界市的华丽蜕变。彼时的张家界村(今武陵源区锣鼓塔街道张家界社区)农村经济收入(本文来源于《张家界日报》期刊2018-10-14)

徐薛艳,席宇斌,孙雪飞,高峻[9](2018)在《国家地质公园声景构成与游客感知研究——以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客观参数计算和主观评价分析对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声环境进行研究,揭示了声景与环境生态要素的关系,廓清混乱生态系统中唤起受众听觉知觉的核心要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等效声级、振幅、频率等参数以及声谱图和GIS空间聚类法都能较好地反映景区整体声景环境;云台山整体声景构成中自然界声源与景区资源特色一致性高,但缺少与其人文资源特色相应的声音元素;游客对景区声级的主观感知和忍受阈值与之在城市中的情况不完全吻合,入口与景区维护中高强度人声与器械声对游客体验产生负面影响,风声、水声等与景区自然环境协调度高的声音,纵然声级超过日常噪声等级却依旧被认为是舒适的,偶尔出现的鸟鸣、猴叫等生物啼吠声能在噪杂环境中被有效感知。最后,探讨了游客声景感知机制和过程模型。(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05期)

陈耀华,陈康琳[10](2018)在《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内涵及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提升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公园的设立源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和公民游憩思想的发展,保护和服务是国家公园的2个重要功能。在国家公园公益性的理论溯源、特征总结基础上,将其内涵定义为:在资源保护和公民游憩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国家公园产生的所有正向外部性均属于公益性范畴。而后对比美国国家公园与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体制差异性,包括管理机构、申报方式、立法保障、土地权属、经费预算5个方面,再基于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发展状况,对其中较为突出的门票价格规制、公益教育服务两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旨在通过借鉴别国经验,为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提升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8年07期)

风景名胜公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于山位于福州古城东南隅,与乌山、屏山叁山鼎峙,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之一。经过20年来最大规模的提升改造后,昨日,于山风景名胜公园以“显山露塔”的崭新风貌正式开门迎客。显山露塔每一处入口都能畅通游园碧水之畔,飞檐亭下,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景名胜公园论文参考文献

[1].田新元.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N].中国改革报.2019

[2].莫思予,彭辉.于山风景名胜公园开门迎客[N].福州日报.2019

[3].刘冬尧,宋超颖,严思毓,崔斌,伍文惠.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叁亚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J].绿色科技.2019

[4].王荃.多种利益诉求下城市公园型风景区规划探讨——以泸溪沅水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外建筑.2019

[5].张琰,马岩,赵天戈.基于我国风景名胜区保护地模式的国家公园规划管控体系建设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

[6].何思源,苏杨,闵庆文.中国国家公园的边界、分区和土地利用管理——来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启示[J].生态学报.2019

[7].许春晓,黄兰萍.城市公园青年旅游者文明行为机理研究——以长沙市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城市学刊.2019

[8].李成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张家界日报.2018

[9].徐薛艳,席宇斌,孙雪飞,高峻.国家地质公园声景构成与游客感知研究——以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

[10].陈耀华,陈康琳.国家公园的公益性内涵及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园林.2018

标签:;  ;  ;  ;  ;  ;  ;  ;  ;  ;  

风景名胜公园论文-田新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