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文先要学会“读”

写好文先要学会“读”

魏育娟

摘要: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必须传授的知识内容,而且,它们各有自己的规律性。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互相促进。

关键词:范文;结构;写作构思

作者简介:魏育娟,任教于广西五华县横陂中学。

一、读好教材范文,掌握写作技巧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里面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知识。因此讲授课文都应重视这些知识,并且将这些知识结合融入课文讲授内容中去,让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听了一节课后,语文知识有了广度深度的拓展,进而不断促进语文能力,全面发展。有些教师在教学上常常把作文课和阅读课分离开来,上阅读课时,总是一段一段来讲,讲得详详细细,却忽视了文章的整体结构,使得学生不知道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在写作上到底有哪些借鉴意义,因而教学效果不好。

事实上,课文就是范文。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确实,教材上的范文都是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就是活生生的写作范例。用词造句,布局谋篇;题材的丰富多样,意蕴的深刻含蓄都是学生写作的最好借鉴。因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例子”为作文教学服务,善于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反复揣摩,领会作者是怎样选择题材、提炼主旨的,是循怎样的思路敷演成文的,又是怎样遣词造句,传情达意的,从而使学生得到写作的启示;同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课文里的正确观点和典型材料,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以供作文时使用。通过这样引导和学习,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进而达到“不复需教”的学习目的。

比如,讲授粤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关注社会”时,笔者先让同学们认真阅读《车队与红灯》《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论“雅而不高”》和《呼唤生命教育》这四篇文章,并研究它们是怎样布局谋篇的。然后笔者就问学生:“这几篇文章都有清晰的条理和思路,大家能否从这四篇文章的思路中概括出论述问题的一般思路?”

学生经过讨论明确:罗列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观点、解决问题。笔者接着又问:“写文章应运用什么来分析问题?也就是说怎样才能使读者相信你所说的呢?用什么来证明你的观点呢?从这几篇文章中,你们能得到启发吗?”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看法,最后归纳出:联系古今变化—联系国内国外—联系权威观点—联系名人名句—联系有关理论。通过这样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分析论证应有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没有论据的论点是空洞的口号,没有论点的论据是杂乱的废料。了解这些要求后,学生对于如何写好议论文,如何使论据充分,说理有力,他们心中已经更有数。写作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强调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让学生真正“读进去”再“写出来”。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读好这些范文,利用课本资源材料,寻找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结合点,实现阅读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写作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读中学写”。

二、读好自身习作,找出写作得失

当前,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怕写作文,而且凑足字数800字就万事大吉。就算是课外练笔也从不检查。过后连他本人都不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发下作文,看完分数就丢在一边。正因为学生从不读自己的习作,所以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其实,读自己的文章相当重要,因为能够发现问题,扬长避短。古人写诗词讲究炼字,我们今人写作何尝不是要字斟句酌?写完作文,反复读,反复改,文章就会越来越好。

为此,笔者十分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哪怕是不成文的习作,我也精批细改。有时,也会让学生互改,或几个人共改一篇。改完后,笔者就与学生共同来“读”这些文章。有时,选定好的文章让学生当堂宣读;有时,把比较有代表性的普遍存在这种问题的文章读给大家听;或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在班上读出来。然后,各抒己见,对思想内容、写作结构、构思技巧等加以点评。

教师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综合学生发表的见解,相机地启发。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自身习作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解读,他们既能品尝到写作的乐趣,激发写作热情;又能在感悟中思维得到开发。

作文评讲完后,笔者还会把学生的习作装订成本,挂在教室里,让同学们互相传阅。采用这样的方法,效果比较显著。一方面,学生会更认真、更乐意写作,另一方面,学生从阅读中受益较大。学生习作中,一个新颖的标题,一个好的开头,一个佳句,一个独特的结尾都可以成为引导学生习作训练的范例。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亲自体验,在“读”中潜移默化般地得到发展。

三、重视课外读物,提高写作水平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就是说,如果读书肯于付出极大的辛劳,那么写文章就会感到轻松。可见,读能为写打下基础,作好铺垫。只有拥有读的积累,才能拥有写的芳华。因此,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刊、杂志,或其他文献资料,尤其应引导学生阅读名人佳作。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课外读物增广见闻,丰富词汇,启迪思维,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学生就没有话可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够局限于所学教材,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平时,只要有时间,笔者都会带学生到本校阅览室看书报。并指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或写好心得体会。有时,课前会花几分钟的时间,把自己从新闻、报刊了解到的有价值的信息读给大家听。班里订有《南方日报》给同学们互相传阅。教室里还设有图书一角,同学们把自己的杂志捐献出来,如《读者》《青春文摘》等。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简·海丽说:“每天给孩子们读哪怕只是10分钟的文学作品,对孩子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只有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催生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就如蜜蜂采蜜,只有采得百家花,才能酿成丰厚甜美的蜜。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俗话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心中有主,多写笔下生花。教师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词汇,指导学生做好积累工作,让他们多看、多记、多背、多想、多练,那么学生经过日积月累,自然就会胸有积蓄,下笔自然就有神了。

参考文献:

[1]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宋艳.新课标理念下阅读教学美点和疑点探究[J].语文学刊,2005(8).

[3]杨邦俊.互动性阅读概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8).

[4]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标签:;  ;  ;  

写好文先要学会“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