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宗教信仰论文-侯天媛

原始宗教信仰论文-侯天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始宗教信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原始宗教信仰,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岩画

原始宗教信仰论文文献综述

侯天媛[1](2019)在《解密石语:从原始宗教信仰岩画中循迹民俗体育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1.1还原原始思维,揭示民族起源。文字记录的人类文明史,至多也不过5000年左右。岩画记录的时间自旧石器时代、经青铜时代、直至近代,其内容涉及狩猎、放牧、征战、祭祀及农耕生活,分别有动物、人形、人面像、车辆、符号和图案等多个类型,是先民们对其思维结构、宗教信仰、文化模式等多方面的一种真实性反映,对于了解、复原史前人类活动,对更生动具体的认识远古人类的审美观念和意识形态提供了大量素材。岩画的出现与原始思维有着直接内在的关系,既是一种人类记述自身历史的途径,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和语言。这种文化和语言,不仅跨越了区域和民族,也生动描绘了不同民族独特的起源。1.2重塑远古记忆,强化族群认同。这种"刻制在石头上的历史记忆",不仅是指密布在全球不胜枚举的岩石表面上的图像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样也指的是保存在其中的集体记忆的内涵。通过对岩画这一覆盖面极广、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重塑远逝的历史和社会记忆,强化族群认同,映现出多样与独特的各地文化。1.3溯源民俗体育,传承民族文化。探窥岩画的历史源头就会发现,这种原始的艺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一方面印证和记载了传统体育形成发展轨迹来源于劳动生产;另一方面映衬了民俗体育结构和形式或以宗教迷信仪式存在,民俗体育原型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仍顽强的延续着它的生命,为人们所接受和承袭。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和逻辑分析法,对原始宗教信仰岩画中民俗体育的起源进行研究。搜集并研究岩画在当地民族心目中"显"现象,用考古材料、古籍文献和较具历史文化价值的神话、宗教、民俗等方面材料,分析岩画图像的文化内涵,考察岩画可能反映的有关古代葬俗巫术、古代战争、狩猎方式、原始信仰和宗教仪式等涉及民俗体育的内容。运用多学科理论,以历史人类学为视角,对岩画中原始宗教的呈现、发展和演变进行探讨,并综合运用宗教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等学科理论,对民俗体育进行多维护解析。研究结果:3.1人类学对原始宗教岩画研究的启示。岩画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它是一定思维和认识的反映,是早期人类原始宗教的产物。宗教人类学认为,宗教是原始人类从自然的动物界最终分离出来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人类进化和发展历程中无法跨越的阶段,是原始时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及其变化在人脑中的特定反映。这种反映仅出现于人类的头脑中,其它种类的动物是没有的。原始宗教的产生,表明原始人类已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是人类大脑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原始人类后期的普遍的思维方式。原始宗教推动原始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并促进了史前艺术的进步,这在岩画中得到充分体现。原始宗教对于以岩画为代表的史前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解释理论研究随人类学的发展而演变。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着重研究了原始宗教,认为正是方物有灵论支配着原始宗教的发展,并提出了"巫术"的概念。詹姆斯·弗雷泽"巫术论"的提出为后来解释史前岩画中宗教祭祀形象的创作动机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国人类学家雷纳克首次将史前艺术产生的原因和交感巫术相联系,并把它视作史前人类巫术信仰的一种证明,进而建立起狩猎巫术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理解和阐释岩画内涵,研究人类思维发展,了解集体活动从原始宗教信仰到民俗体育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3.2岩画中关于原始宗教活动民俗化。民俗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文化,它从原始宗教和巫术演变而来,经过长期传承,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习惯。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岩画其本身就是人类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记录着人类最初的集体记忆,其中记录的许多原始宗教祭祀活动,虽然后世依然留存有这种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体育活动,但其意义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从现存岩画中发掘研究原始宗教活动民俗化的过程不但能够解释宗教民俗化的过程,还能够展现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3.3原始宗教信仰岩画中民俗体育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岩画并不能代当地少数民族的整个文化,作为古代文化的部分展示同时也不能代表现代的民族文化,但是在古代和现代之间,在具体文化现象和整体文化系统之间,岩画可谓是切入民族文化时空想象的一个点,一个坐标点。要把平面的、静态的、看似散乱的岩画场景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必须挖掘其中的思想文化内涵,以文化内涵来延伸情节,由此岩画的动态表达才能在动态形式中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为观众传达一致的信息。广西花山岩画中体现的蛙崇拜和铜鼓乐舞中就是如此。花山岩画图像中人物像为主体,众多人物图像皆裸体举手曲膝,作蛙跳姿势,而青蛙正是壮族的图腾。花山岩画中与铜鼓乐舞相关的图像也各式各样,有仪式使用也有狂欢庆祝活动,有祭神拜神又有具体演奏形态……其中以多人的集体铜鼓乐舞最具特色。这些活动形式与2006年6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铜鼓舞有足够多的契合之处。而目前,维系着彝族白倮人数百年的"跳宫节"上的铜鼓舞族人本身也很难见到了。在我国各地原始宗教信仰岩画中都有与此类似的文化现象。研究结论:在民俗文化中最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国本身只是个发展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尖锐,因此民俗文化既不能抛弃传统的,又必须面对现实。岩画中的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既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承接性,也有空间上的伸展性。因此,原始宗教信仰岩画中民俗体育的研究对于揭示民俗文化的真谛,总结民族文化的精华,这在保留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抵御外来文化的侵入等方向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陈雅婷,朱星,崔瑾,袁玥[2](2019)在《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对苗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保身延寿的养生方式。文章在阐述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况上,进一步指出其在医药、生活等方面对于人体的预防保健作用,为后世提供客观公正的理论与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张红梅[3](2019)在《黎族传统手工艺造物与原始宗教信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黎族是海南岛上的原住民,其宗教信仰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受其影响,几千年来,黎族传统手工艺以古老的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和生殖崇拜为信仰对象和装饰主题,衍生了特有的造物祭祀习惯和装饰纹样,构筑了独特的工艺造物文化景观,是理解黎族民族心理和精神世界的直观媒介。(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9年02期)

刘智博[4](2018)在《女真人原始宗教信仰在征伐战争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女真人建国前后,原始宗教活动频繁,在其征伐战争中,亦是多次出现宗教活动。女真人的原始宗教信仰寄托于通过"神灵托梦""自然崇拜"等形式应用于征伐战争,其作用在于助力征伐战争、鼓舞将士士气、作为战争的"合法性证据"等。随着女真人的原始宗教信仰与征伐战争的关系愈加紧密,其原始宗教信仰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征伐战争的进行。(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8年04期)

易小明[5](2018)在《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伦理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是一种包括图腾、祖先、自然崇拜于其中的多神信仰。其伦理意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宗教—道德的原始一体化存在,使宗教信仰直接表现为某种道德约束;二是经由长期的宗教道德信仰而形成的敬畏心理为道德的播植预留了肥沃的土壤。今天来看,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既可利于一种理性生态主体的培养,亦可利于克服个人主义,转化生成出合理的人际伦理原则。(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任仲夷[6](2018)在《原始宗教信仰在《阙特勤碑》中的痕迹》一文中研究指出《阙特勤碑》自被发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目前对于《阙特勤碑》的研究,多集中在碑文的解读和考证方面。然而,古代突厥碑铭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视野广阔,富有文化特征。本文以《阙特勤碑》碑文中记载的内容为依据,从四个方面探讨古代突厥人的宗教信仰。(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杨彦增[7](2017)在《苗族传统议榔“立法”文化中的原始宗教信仰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苗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苗族传统议榔"立法"的基础。苗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在本质上是非科学的,其社会作用历来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随着村民文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和科学技术在苗族村寨的不断推广,苗族民众的原始宗教信仰也日渐式微。但是,苗族原始宗教并不会马上就消亡,它还会继续存在一定时间。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引导苗族原始宗教发挥其积极作用和限制其消极作用,更好推进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赵艳[8](2017)在《关于神话与原始宗教信仰的学术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神话作为人类生活的原初基础观念和范式,与原始宗教以及信仰关系密切。神话以其丰富的含义表达着原始宗教甚至文明社会早期民族、国家宗教晦涩难懂的宗教义理。把握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内涵需要反诉诸于神话。中国的儒道思想传统以及希腊和印度的思想文化精神之特点都是神话与原始宗教密切关系最好的例证。(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3期)

赵丽明[9](2016)在《没有鬼神的神路图——从纳木依人的神路图看原始宗教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们调查西南濒危文字时在川西南木里、九龙、冕宁交界处发现纳木依人残存的两幅神路图,完全不同于我们以往多次见过的神路图。画卷中几乎没有鬼神,没有天界、人间、地狱叁界。只有实实在在的一路奔波,跋山涉水的艰辛,朴素的生活场景,这是祖先纪实迁徙路线图。它们揭示了早期的原始宗教是朴素的、现实的、温馨的,带给人们的是民族学、人类学更深的思考。(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6年04期)

赵勇[10](2016)在《珞巴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分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用所学的知识对珞巴族的原始信仰进行简要的分类分析。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对珞巴族的基本情况做了简要的概述;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从珞巴族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方面对珞巴族的原始宗教的类型、特点以及原始宗教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珞巴族人口估计有30多万人。由于历史遗留原因。纳入2000年人口普查的珞巴人不足3000人,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东起察隅,西至门隅,南达中印边界线,北至雅鲁(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6年11期)

原始宗教信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苗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对苗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保身延寿的养生方式。文章在阐述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况上,进一步指出其在医药、生活等方面对于人体的预防保健作用,为后世提供客观公正的理论与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始宗教信仰论文参考文献

[1].侯天媛.解密石语:从原始宗教信仰岩画中循迹民俗体育渊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陈雅婷,朱星,崔瑾,袁玥.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3].张红梅.黎族传统手工艺造物与原始宗教信仰的关系[J].装饰.2019

[4].刘智博.女真人原始宗教信仰在征伐战争中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

[5].易小明.土家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伦理意蕴[J].宗教学研究.2018

[6].任仲夷.原始宗教信仰在《阙特勤碑》中的痕迹[J].文化学刊.2018

[7].杨彦增.苗族传统议榔“立法”文化中的原始宗教信仰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

[8].赵艳.关于神话与原始宗教信仰的学术反思[J].青海社会科学.2017

[9].赵丽明.没有鬼神的神路图——从纳木依人的神路图看原始宗教信仰[J].世界宗教文化.2016

[10].赵勇.珞巴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分类分析[J].山海经.2016

标签:;  ;  ;  ;  

原始宗教信仰论文-侯天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