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改进的译码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格基约减,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球形译码,贪心策略
改进的译码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华,张洋,亢成[1](2019)在《一种格基约减辅助的改进球形译码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当用户数与基站(BS)天线数相当时,线性检测算法的性能很不理想。文章从非线性检测入手,提出一种格基约减(LR)辅助的贪心球形译码算法。通过格基约减算法辅助QR分解来获取更优的正交基并采用贪心策略改进球形译码算法,将每次欧式距离(PED)最小的符号作为根节点向下搜索,更高效地缩减了搜索树节点。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复杂度低且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当系统误码率为10~(-4)时,所提算法相较于线性算法有3~10 dB的性能提升。并且算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近来所提出LR-K-Best算法的复杂度,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马克祥,金晶[2](2019)在《用于LDPC码快速译码的改进多比特翻转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RRWBF算法的译码速度,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比特翻转机制加快IRRWBF算法的收敛速度。传统多比特翻转机制会导致IRRWBF算法,在译码过程中大量出现正确译码比特错误翻转的现象,进而影响LDPC码的译码性能。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单多比特切换机制来消减传统多比特翻转译码过程中引入的错误翻转,进而在加快IRRWBF算法译码速度的同时,尽可能获得更优的译码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斌,李立欣,李静[3](2019)在《一种改进的基于深度前馈神经网络的极化码BP译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性能和低复杂度的信道译码算法一直是5G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深度学习方法因在译码性能方面表现突出已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极化码译码器使用多尺度置信传播算法可以得到较低复杂度和延迟性能,但其译码性能依旧有待提高。在多尺度置信传播译码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多偏移因子的最小和极化码译码算法,通过使用交叉熵损失函数与提出的交叉熵多损失函数对深度神经网络译码器进行训练,生成的深度神经网络译码器可以降低复杂度和时延,显着提高译码性能。(本文来源于《移动通信》期刊2019年04期)
吴桂龙[4](2019)在《近香农极限码的改进编译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3年,Turbo码诞生后,学者们开始致力于设计和研究各类近香农极限码。低密度奇偶检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于1996年被重新挖掘。LDPC码的误码性能趋近香农极限,译码复杂度低且可并行实现,目前被许多标准采用,比如:5G、DVB-S2等。但在某些应用中,LDPC码由于其码率固定而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数字喷泉的概念应运而生。2002年,第一个实用数字喷泉码被提出。喷泉码无固定码率,且具有低编译码复杂度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可靠广播传输和多源下载等领域。Raptor码是目前性能最佳的喷泉码。LDPC码和Raptor码在编码结构和译码算法等方面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且Raptor码的预编码通常采用LDPC码,这使得LDPC码的许多研究成果可为Raptor码的改进提供有益借鉴。因此,本文将同时对LDPC码和Raptor码的编译码算法展开研究,主要贡献如下:(1)针对低功耗应用中的LDPC码,提出基于重置及切换机制的加权比特翻转译码算法。该算法在结合两种现有加权比特翻转译码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硬判决重置和算法循环切换机制,有效消除了译码中的“环路效应”,相比现有加权比特翻转算法,在不明显增加计算复杂度的前提下,显着提升了误码性能。(2)针对高速传输应用中的LDPC码,提出基于二级度数的变量节点更新顺序,用于置信传播中的分层译码算法。所提出的更新顺序使分层译码算法在每次迭代中能够利用到更多的聚集信息,从而相比现有算法获得更快的收敛速度。(3)针对Raptor码的编码算法,利用Raptor码的级联特性,将LDPC码的短环消除机制应用于Raptor码的内码与外码之间,提出基于联合矩阵短环消除的Raptor码编码算法。该算法能根据LT编码输出符号的度数选择性地进行短环消除,从而保证一定的编码随机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Raptor码的误码性能。(4)针对预编码为非规则码的Raptor码,提出一种优化编码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LDPC预编码校验矩阵的列重大小进行LT编码,使得Raptor码中间节点两侧的度数和更加平衡,从而提高编码增益。同时,该算法基本不增加计算复杂度,硬件实现简单。(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李炜[5](2019)在《多元LDPC码改进译码算法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70年起,世界的光纤通信的发展速度一直很快,所以我们今天才可以在光纤通信的范围内通过通信网络享受高速度的宽带传输,同时光纤通信成为一种最主要的传递信息的传输方式,因此本文对于多元LDPC码改进译码算法主要是基于纠正错误和DQPSK光纤通信系统的脉络。(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杨倩,郎鑫焕,顿文涛,赵红梅,袁超[6](2019)在《空间调制系统下改进的球形译码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间调制(SM)系统的检测算法中,球形译码(SD)检测算法的性能最接近最大似然(ML)最优检测,但其初始半径的选择是一个难题,不合适的初始半径将导致极大的运算复杂度。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球形译码检测算法。该算法将距离排序(DBD)算法与SD算法相结合,以DBD算法得到的估计值导出SD算法的初始半径,同时引入天线候选集因子T和调节变量K以平衡性能和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SD算法相比于传统SD算法能降低约30%~60%的运算复杂度。(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邵珠要[7](2018)在《基于SC算法的改进Polar码译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olar码是Arikan提出的一种信道编码,基于信道极化理论,它已被证明能够达到二进制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且具有较低的编译码复杂度。论文研究了Polar码的串行抵消(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和简化的串行抵消(Simplified Successive Cancellation,SSC)译码算法,并提出了基于该算法的改进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针对Polar码SSC译码算法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较SC并没有改善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SC的软输出译码算法。该算法将软输出信息引入到SSC译码过程中,并提出了新的信息传递规则,使得软输出信息能够在码树上进行传递,一定程度上改善了SSC译码算法的BER性能。同时,该算法充分利用了SSC译码在rate-zero和rate-one结点处的简化,能够从该结点直接返回软输出信息,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软输出译码器的译码时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SSC译码算法,基于SSC的软输出译码算法有更优的BER性能;相比于SCAN(Soft Cancellation,SCAN)译码算法,在BER性能一样的条件下,基于SSC的软输出译码算法有更低的译码时延。其次,针对Polar码SC译码算法译码时延较大的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并行处理的SC译码算法。该算法对因子图中待更新的结点设置了标志位,并提出了新的信息更新规则,包括对数似然比的更新规则和估计值的更新规则。该算法在译码时能够对同一列中满足信息更新规则的结点以并行处理方式进行更新,减少了原始SC译码过程中的延迟等待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译码时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与原始的SC译码算法相比,基于并行处理的SC译码算法在没有BER性能损失的同时降低了译码时延,基于并行处理的SC译码算法需要更少的译码时间。(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孟嘉慧,赵旦峰,田海[8](2018)在《面向5G的多元LDPC改进译码算法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5G移动通信中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数据传输及多种场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5G的基于多元LDPC码的低复杂度译码算法,即混合域Log-FFT-BP(Mixed Log-FFT-BP)译码算法。该算法直接对概率信息求对数,避免求解对数似然比操作,并且在校验节点的更新过程中,采用对中间变量求对数再对校验节点信息求傅里叶逆变换的方式,来进一步降低译码复杂度。从5G信道编码需支持更广泛的码块长度和更多码率的角度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译码算法相比,改进的Mixed log-FFT-BP算法性能相差不大,约为0.1~0.2dB,且能够降低译码复杂度,更利于硬件平台的实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黄力,王钰,邢座程[9](2018)在《改进型卷积码与极化码级联译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卷积码与极化码级联译码算法的改进方案——流水线型译码算法。该译码算法采用矢量重迭SC译码和滑动窗口VB译码相结合的译码方案,能够将面向组的译码方案变为面向流的译码方案,同时在保持算法复杂度不变的情况下节约了大量运算单元,并有效消除传统SC译码的错误传播性。文章首先分析了流水线型译码算法的差错性能,证明了当码长越大,误帧率P_F越小。然后研究了如何实现矢量重迭SC译码和滑动窗口VB译码的结合,给出了如何消除内外译码交替进行时出现的"控制冒险"的方法,总结了如何确定级联方案内外码参数的4条准则。最后计算了流水线型译码器的算法复杂度、译码延时和PE数量。(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八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08-16)
范迪,萧枫,唐聃[10](2018)在《基于矩阵译码算法的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码理论最早始于通信领域,而纠删码最初是为了解决网络传输问题中多址传送而提出来的。后来人们开始将编码理论应用于一些不同的领域,例如存储系统。将纠删码作为一种容错技术应用于存储系统,可以在降低存储空间消耗的同时提供接近于复制备份的容错能力。对于纠删码而言,最重要的是编解码算法。每一类纠删码都有各自对应的解码算法,同时也有很多优秀的通用性解码算法,例如:矩阵译码算法和归并译码算法等,就可以适用于任意纠删码,尤其适用于阵列码。将针对矩阵译码算法进行描述,并对于矩阵译码算法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研究,最后经过试验得出其效率对比矩阵译码算法确实有提高,其拥有更简便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8年08期)
改进的译码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RRWBF算法的译码速度,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多比特翻转机制加快IRRWBF算法的收敛速度。传统多比特翻转机制会导致IRRWBF算法,在译码过程中大量出现正确译码比特错误翻转的现象,进而影响LDPC码的译码性能。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单多比特切换机制来消减传统多比特翻转译码过程中引入的错误翻转,进而在加快IRRWBF算法译码速度的同时,尽可能获得更优的译码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改进的译码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华华,张洋,亢成.一种格基约减辅助的改进球形译码检测算法[J].光通信研究.2019
[2].马克祥,金晶.用于LDPC码快速译码的改进多比特翻转算法[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9
[3].刘斌,李立欣,李静.一种改进的基于深度前馈神经网络的极化码BP译码算法[J].移动通信.2019
[4].吴桂龙.近香农极限码的改进编译码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李炜.多元LDPC码改进译码算法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6].杨倩,郎鑫焕,顿文涛,赵红梅,袁超.空间调制系统下改进的球形译码检测算法[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7].邵珠要.基于SC算法的改进Polar码译码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
[8].孟嘉慧,赵旦峰,田海.面向5G的多元LDPC改进译码算法的仿真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8
[9].黄力,王钰,邢座程.改进型卷积码与极化码级联译码算法研究[C].第二十二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八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2018
[10].范迪,萧枫,唐聃.基于矩阵译码算法的改进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