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演变特征论文-孙艺璇,程钰,张含朔

时空演变特征论文-孙艺璇,程钰,张含朔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空演变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业绿色转型,时空演变,障碍度模型,环渤海地区

时空演变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孙艺璇,程钰,张含朔[1](2019)在《环渤海地区产业绿色转型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绿色转型是建设城市绿色化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途径。研究从产业发展、产业生态、绿色潜力3个层面构建产业绿色转型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基尼系数、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探讨环渤海地区产业绿色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5年环渤海地区产业绿色转型指数偏小,但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0.201上升为2015年的0.380;(2)北京市、青岛市、大连市等城市的产业绿色转型水平较高,阜新市、本溪市、邢台市、盘锦市等城市的产业绿色转型水平较低,京津地区与青烟威地区成为新的产业绿色转型"高—高"热点集聚区,基尼系数由2000年的0.093下降为2015年的0.080,地区间差异化程度逐渐缩小;(3)区域产业绿色转型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信息产业从业人数以及科技创新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对于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12期)

杨利,石彩霞,谢炳庚[2](2019)在《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1、2017年3个时间截面,利用重心标准差椭圆、核密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空间分布重心、分布密度以及时空关联性等方面探析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重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②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空间集聚形态显着,不同时间截点均展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演变特征;③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关系,时空格局冷热点区域以阶梯状排列,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西北地区推移;④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对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的影响具有一致性,经济、交通、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格局演化有重要驱动作用,政府政策的影响程度有待加强。(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9年11期)

李玉虎,滕佳华,马文涛[3](2019)在《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ODIS EVI遥感数据,采用AG滤波法(Asymmetric Gaussians)和像元二分模型来实现对2001-2015年京津冀EVI数据的重建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了2001-2015年京津冀植被覆盖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5年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呈不显着增长,2003-2004年植被生态环境退化明显。(2)京津冀城市群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大多数城市植被覆盖度处于稳定波动中,张家口市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3)2001-2015年京津冀植被覆盖度超过95%区域有所变化,呈增长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56.36%。显着变化区域中,中度改善区域占比例最高,达到28.18%;严重退化区域占比最小,仅为3.25%。(本文来源于《北京测绘》期刊2019年11期)

李建刚,雷军,段祖亮,杨振[4](2019)在《新疆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变异系数、多元回归、地理探测器研究方法,分析2000—2015年新疆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新疆县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年均增加0.89个百分点,其中40.96%的县(市)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幅度介于0~0.5%之间;2)新疆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有较大变化,从2000年以初期城镇化为主的面状分布转向2015年以初期、中期城镇化为主的集中-交错分布;3)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结构、公共服务水平、地理区位等对新疆县域城镇化空间分异存在较显着的影响。市场经济发展与就业结构的转变是驱动新疆县域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因子,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的政策措施对城镇化发展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目前城镇化发展主要受到就业能力、收入水平、人口集聚和公共基础服务等多因子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辉,吕新[5](2019)在《新疆有效积温的时空演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新疆1975—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新疆DEM数据,构建了气候要素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3维2次趋势面模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Pettitt突变检验,结合Arc GIS,分析新疆≥10℃有效积温及初、终日和持续日数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新疆≥10℃有效积温及初、终日和持续日数受到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南疆≥10℃有效积温和持续日数整体上多于北疆,并且平原和盆地多余山区的分布格局。南疆≥10℃有效积温的初日整体上早于北疆,平原和盆地早于山区的分布格局。新疆≥10℃有效积温终日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初日相反。在时间尺度,近41a以来,新疆≥10℃有效积温及持续日数均呈现出极显着的增加趋势,发生突变年份主要集中在1994—2000年间,突变后≥10℃有效积温及持续日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初日呈现出极显着提前的趋势,终日的变化趋势与初日相反,发生突变的年份主要集中在1994—2005年。(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1期)

吕倩,刘海滨[6](2019)在《京津冀县域尺度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全球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基础,通过影像重投影、相互校正、年内校正、时间序列校正后,得到京津冀地区校正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京津冀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和碳排放因子数据,计算得出京津冀地区分省市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拟合构建京津冀县域尺度碳排放估算模型,估算模型拟合优度为0.975 2,估算模型有效。利用构建的估算模型对京津冀县域尺度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县域尺度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京津冀县域尺度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特征,且存在显着的区域差异,高碳县域表现为"Y形"分布特征。县域尺度碳排放具有显着空间正相关性,碳排放空间相关性呈不断减弱的趋势,且呈现空间高值集聚效应和空间低值集聚效应。热点与次热点区域集中在北京市、天津市以及与北京市、天津市邻近的河北省区域;冷点与次冷点区域包括承德西北部地区和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瑶,张凤荣,谢臻,张天柱[7](2019)在《耕地利用视角下全国粮食生产时空特征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综合考虑耕地数量及各项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方法(LMDI)将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分解为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和粮食单产四大因素,研究1996—2016年其对全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空间上呈现南部地区减少、北部地区增加的趋势,导致全国粮食产能重心北移。2)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这些技术因素均是促进因素,其中单产提高对总产量提升贡献最大;期间耕地面积下降与种植结构调整则是粮食产量的抑制因素。研究认为,城市化过程中耕地面积减少不可避免,保证粮食安全不但需要严格保护耕地,而且必须强化"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与复种指数,以稳定与优化粮食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魏程瑞,王郁[8](2019)在《上海超大城市公共服务承载水平的时空特征演变机制——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S-R模型构建公共服务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状态空间法对上海市2005年—2016年间公共服务承载水平进行评价后发现:(1)上海各区公共服务承载水平具有显着的空间差异,形成了重度超载、轻度超载和满载的叁类类型。(2)在核心区公共服务重度超载状况加剧恶化的同时,其他区超载的速度相对缓慢,与核心区之间的差距日趋明显。(3)上海城市公共服务的压力主要来自公共交通领域,而公共服务状态水平更多受到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供给水平的影响。公共服务的响应水平则主要受到保障性住房、环保和公共交通领域财政支出水平的影响。(4)核心区重度超载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和服务人员增长迟缓;其他区域除了状态、压力方面存在不同问题之外,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最为普遍。因此,应根据各区的不同问题和短板,针对性地加强公共服务人财物的投入,以期有效提升上海超大城市公共服务承载水平。(本文来源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杜鹃,房旭东[9](2019)在《云南省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旅游经济依存度较高,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和拉动率保持增长趋势,与叁次产业的关联度较强,空间上表现出"南北突起,中心下凹"的不均衡发展趋势,极化特征显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市场和政策是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本文主要采用旅游经济依存度、灰色关联法(GRA)分析云南省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驱动机制,提出进一步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发展路径。(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包富华,陈瑛[10](2019)在《我国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重心的时空耦合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旅游与国际贸易的互动关系已被证实,但二者在空间上有何关联?厘清二者的空间关联问题有助于深刻把握人流和物流的关系问题。文章基于系统论和发生学理论,利用重心及重心空间重迭性模型,分析1997—2016年我国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重心的时空耦合演变特征与其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入境旅游和进出口贸易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类重心具有明显的"形似"演变特征,整体形成了"H"形连接耦合状。(2)重心空间重迭性结果进一步证实二者之间存在较好的时空耦合关系;就耦合演变历程和演变形态而言,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重心之间经历了聚散交替并不断扩散的耦合演变历程,整体呈现"喇叭"+"X"形的演变形态。(3)就地带耦合差异而言,东、中、西部分别呈"喇叭"+"X"形"、X"形和倒"V"形的形变差异;就二者的耦合程度和稳定性而言,呈中>东>西的空间差异",反自然梯度"特征明显。(4)驱动机制分析表明,共同的经济目标是两类重心时空耦合的内驱力,人流与物流的需求差异是二者耦合演变的决定力,聚合力和离心力的交互作用造就了二者时空耦合演变的特征,东部优势是耦合演变格局形成的外推力,交通因素是"反自然梯度"差异产生的外动力。(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时空演变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1、2017年3个时间截面,利用重心标准差椭圆、核密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空间分布重心、分布密度以及时空关联性等方面探析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重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②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空间集聚形态显着,不同时间截点均展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演变特征;③流域内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呈正相关关系,时空格局冷热点区域以阶梯状排列,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西北地区推移;④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对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布的影响具有一致性,经济、交通、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对格局演化有重要驱动作用,政府政策的影响程度有待加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空演变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孙艺璇,程钰,张含朔.环渤海地区产业绿色转型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9

[2].杨利,石彩霞,谢炳庚.长江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19

[3].李玉虎,滕佳华,马文涛.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北京测绘.2019

[4].李建刚,雷军,段祖亮,杨振.新疆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9

[5].张辉,吕新.新疆有效积温的时空演变特征[J].农业与技术.2019

[6].吕倩,刘海滨.京津冀县域尺度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刘瑶,张凤荣,谢臻,张天柱.耕地利用视角下全国粮食生产时空特征演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8].魏程瑞,王郁.上海超大城市公共服务承载水平的时空特征演变机制——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案例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

[9].张杜鹃,房旭东.云南省旅游经济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J].当代经济.2019

[10].包富华,陈瑛.我国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重心的时空耦合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J].旅游学刊.2019

标签:;  ;  ;  ;  

时空演变特征论文-孙艺璇,程钰,张含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