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缓控释给药系统,渗透泵制剂,释药机理,研究概况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陈伶俐,罗燕娜,朱翠霞,易少凌[1](2017)在《口服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渗透泵制剂近年来成为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笔者对近10年来国内外对渗透泵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进行分类和整理,对渗透泵的结构类型和释药机理、适用的药物类型、相关专利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7年14期)
谢燕,马越鸣,李国文[2](2011)在《口服脉冲控释给药系统的释药机制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脉冲控释给药系统因具有定时或定位释放的特点而成为当前药剂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其释药机制,包括有机酸诱导、渗透压调节、pH依赖、时间依赖、酶依赖、pH-时间依赖及各释药机制应用实例。提出了该给药系统在应用中,尤其是对中药复方制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期望为口服中药脉冲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胡雄伟,张倩,宋洪涛[3](2010)在《口服缓控释骨架片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研发一个新化学实体药的费用高、周期长且成功率低,越来越多的制药人把目光投向药物释放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按照释药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0年17期)
魏元锋,林晓,张宁,冯怡[4](2010)在《中药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是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而中药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质量评价体系是其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本文就如何构建中药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朱春燕,王向涛,廖永红[5](2008)在《缓控释给药系统在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应用。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作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期刊2008年02期)
王文苹,谢秀琼,杨大坚,陈士林[6](2008)在《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作为目前最理想的控释技术之一,具有释药均匀恒速、不受体内环境影响、适应范围广等特点。作者对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分类和整理,系统地综述在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其在中药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余灯广[7](2007)在《基于叁维打印技术的新型口服控释给药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打印技术是一种依据“逐层打印,层层迭加”的概念,通过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模型及计算机控制直接制备具有特殊外型或复杂内部结构物体的快速成形技术。该技术加工过程灵活、成形速度快、运行费用低且可靠性高。由于突破了传统制剂技术的一些局限性,叁维打印能够为新型口服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新的策略与途径,这使得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安全、有效、方便”的给药治疗原则,本文从给药系统的内部结构、局部成分与组成的差异、特殊几何外型、独特表面特征、控释材料(或药物)的梯度或离散分布、多药在同一系统中的准确定位与分布等方面出发,设计并制备了多种新型口服控释给药系统;通过常规分析、结构观察、药物体外释放特征研究等方面对所制备的给药系统进行性能评价;初步探讨了给药系统的粘结成形过程和机制、工艺条件选择与优化。具体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在分析传统口服控释给药系统制备技术的局限性基础上,综述了叁维打印技术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叁维打印技术由于其突出的制造能力,能够为新型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新的策略与思路。(2)通过与传统粉末直接压片和湿法造粒压片技术相比较,反映叁维打印成形技术的制备优势,如药片内部结构均匀、药物高度分散、载药量准确;药物释放稳定性高,重现性好;药片制备过程简单重复、自动化程度高,证明叁维打印成形技术可以用于口服控释药片的研制。(3)研究了叁维打印制备工艺。通过体外溶出实验探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如控释粉末材料、粘结剂、粘结剂喷涂次数、粉末铺层厚度及药片中孔孔径等的变化对所制备控释片中药物释放的影响,证明了叁维打印技术具有高度的制备灵活性。结合打印条件的选定,初步研究粘结成形机制及其对药片机械性能的影响。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乙酰基氨基酚、乳糖为混合粉末,以乙醇、水或混合液作打印液,研究不同粒径颗粒的溶解时间、不同打印液在粉末中的挥发速率,为选定合适的粉末粒径和打印层间隔时间提供了方法和依据。通过改变打印次数来调整粘结剂的喷涂量,测定不同喷涂量下药片的硬度与脆碎度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颗粒粘结状态,说明了机械性能变化的原因及相关粘结机制,为选定与喷涂量相关的工艺参数如打印次数、粉末层厚、打印线间距、滴间距等提供了合适的方法。(4)利用叁维打印技术制备了各种新型的零级控释给药系统,如:①具有药物梯度分布和部分表面阻释特征的零级控释给药系统。经过常规分析、结构分析和体外溶出试验,证明了该给药系统的各项指标符合相关片剂标准,轴向阻释层能够完全阻止药物释放,径向药物呈梯度向中心递增分布,药物能以零级方式恒速释放;②具有控释材料梯度及特殊表面特征的零级控释给药系统。通过药物预先与赋形剂混合,然后喷涂含控释材料打印液进行粘结成形的方式取代喷涂含药物打印液的方式来制备,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材料如乙基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PO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骨架片中的阻释性能;③部分包裹的馅饼型零级控释给药系统。系统中95%的对乙酰基氨基酚能够通过外周和内孔面的同时溶蚀以零级速率释放。径向两端的乙基纤维素阻释层与含药核心能较强地黏结在一起,在整个溶出期间提供持续的阻释效果。对乙酰基氨基酚的总释放时间能够通过馅饼片的环厚与含阻释材料粘结液的喷涂次数进行单独调整;对乙酰基氨基酚的剂量能够通过馅饼片的环高度进行单独调整。(5)利用叁维打印技术制备了各种新型的区位控制药物释放的给药系统,如:①片中心含有未粘结粉末的豆腐果苷速崩片。对所制备的速崩片进行常规分析、崩解时限、体外释药试验及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所制备速崩片的各项技术性能符合药典相关规定;载药量精准,片间药物含量差异为±1.1%;崩解快,仅为19.8 s,豆腐果苷溶出速度快,体外2 min内即可完全释放;②具有复杂结构和局部材料组成差异的盐酸二甲双胍漂浮控释片。该药片具有较好的初浮性,利用万分之一电子天平自制浮力计,结果显示药片在药物整个溶出过程中保持较大的持浮力,溶出结果表明药片能够控制盐酸二甲双胍在10h内以零级速率释放;③具有复杂结构的结肠靶向控释药片。体外释药试验表明,不同材料制备的控释片中,靶向效果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 >Eudragit L100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酚酞酸酯。不同药物制备控释片中,水难溶性药物双氯芬酸钠的靶向释药效果优于水易溶性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6)利用叁维打印技术制备了新型的按时间控制药物释放的给药系统。该系统片芯含药,片周控制药物初始释放时间,体外溶出试验结果表明药物释放具有较好的滞后效应,并可以通过致孔剂的粒径、含量,粘结剂的喷涂次数等参数调控滞后时间的长短。利用叁维打印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层结构和层间材料组成差异的豆腐果苷多相控释片,将不同的释药方式结合在一起,控制药物以先脉冲后恒速的两相方式释放。体外溶出结果表明该药片在前两个小时的人工胃液中以脉冲方式释放51.64%的药物,随后在人工肠液中维持药物以恒定速率在11个小时内将药物释放完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1-01)
石海涛,张志荣,龚涛,刘世伟,陈蜀[8](2005)在《胰岛素口服缓释给药系统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索构建蛋白类药物口服缓释给药系统的方法。方法 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载药微球。控制Eudragit○RL - 1 0 0包衣微球的粒径或将其渗入羟基磷灰石载药微球孔洞的程度进行构建。结果 两种方法构建的给药系统都具有缓释效果。结论 有望成功构建蛋白类药物口服缓释给药系统。(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05年02期)
李振华,平其能,刘国杰[9](1999)在《口服液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进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液体控释给药系统是一种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因其存在物理不稳定性,所以能上市的品种较少。本文提出了解决物理稳定性的技术,如:选择具有水难溶性的药物:用药物饱和水溶液作为混悬介质;用非水溶液作为混悬介质;制成临用前重新配制的干混悬剂;优化混悬介质处方;采用定位(insitu)凝胶机制;缓释乳剂;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药物载体等。并着重介绍了口服药物脂液体控释系统的设计原理(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李振华,平其能,刘国杰[10](1998)在《口服液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口服液体控释给药系统是一种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因其存在物理不稳定性,所以能上市的品种较少。本文提出了解决物理稳定性的技术,如:选择具有水难溶性的药物;用药物饱和水溶液作为混悬介质;用非水溶液作为混悬介质;制成临用前重新配制的干混悬剂;优化混悬介质处方;采用定位(insitu)凝胶机制;缓释乳剂;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药物载体等。并着重介绍了口服药物脂液体控释系统的设计原理。(本文来源于《药学进展》期刊1998年01期)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口服脉冲控释给药系统因具有定时或定位释放的特点而成为当前药剂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其释药机制,包括有机酸诱导、渗透压调节、pH依赖、时间依赖、酶依赖、pH-时间依赖及各释药机制应用实例。提出了该给药系统在应用中,尤其是对中药复方制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期望为口服中药脉冲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陈伶俐,罗燕娜,朱翠霞,易少凌.口服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
[2].谢燕,马越鸣,李国文.口服脉冲控释给药系统的释药机制及其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
[3].胡雄伟,张倩,宋洪涛.口服缓控释骨架片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0
[4].魏元锋,林晓,张宁,冯怡.中药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药学学报.2010
[5].朱春燕,王向涛,廖永红.缓控释给药系统在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与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
[6].王文苹,谢秀琼,杨大坚,陈士林.口服渗透泵控释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8
[7].余灯广.基于叁维打印技术的新型口服控释给药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8].石海涛,张志荣,龚涛,刘世伟,陈蜀.胰岛素口服缓释给药系统的制备[J].华西药学杂志.2005
[9].李振华,平其能,刘国杰.口服液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9
[10].李振华,平其能,刘国杰.口服液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