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追踪论文-李桥

版权追踪论文-李桥

导读:本文包含了版权追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全球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跨世纪追踪与分析(1994—2017)》

版权追踪论文文献综述

李桥[1](2019)在《《全球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跨世纪追踪与分析(1994—2017)》发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7月13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张立等着的《全球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跨世纪追踪与分析(1994—2017)》新书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据了解,该书是在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开发应用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该工程是列入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文化(本文来源于《出版发行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王磊,薛子育,张乃光[2](2018)在《网络盗版搜索与版权追踪溯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当前网络盗版形势和盗版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网络盗版搜索与版权追踪溯源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机协同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的盗版分析与维权处置技术方案,最后对网络盗版搜索与版权追踪溯源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广播电视信息》期刊2018年S1期)

刘庆鹏[3](2014)在《文字作品版权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网络上涌现了一大批的文字作品。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自由性和隐蔽性,出现很多不经作者授权的侵权行为。这种行为损害了作者的利益,妨碍了数字出版行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实现文字作品版权追踪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该解决方案实时监测互联网上的侵权行为,最大程度的保护文字作品的版权利益。系统为B/S结构的文字作品版权追踪系统,采用JAVA语言作为开发语言。系统中使用中文分词技术、TFIDF算法的改进版和web页面信息抽取技术。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从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系统中使用面向对象的UML建模技术,给出了系统的用例图。随后系统确定采用叁层架构和系统的功能模块。详细设计部分重点介绍了追踪调度、特征码提取、网络爬虫模块和侵权信息查询模块的详细设计,同时根据系统的需要列出关键实体及E-R图,并对数据表进行设计。系统设计之后,接着对系统进行实现和测试。文字作品版权追踪系统实现将导入作品、特征码提取、网络爬虫、数据分析四个功能融合成一个流程,实现系统的自动调度。系统采用基于特征码搜索和重点网站全站搜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侵权行为的收集,保证用户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时了解作品的侵权状况,并及时通知侵权网站删除侵权信息。系统收集对方的侵权证据,为司法鉴定提供有效的证据,有效地促进文字作品的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姜明芳[4](2013)在《一种用于版权保护与盗版追踪的文档图像多功能水印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的文档图像多功能水印算法,首先生成依赖于用户身份信息与文档图像特征的数字指纹,然后在文档图像正交分离的两不同区域分别嵌入可擦除可见水印与数字指纹,通过嵌入可擦除可见水印权衡版权告示与用户浏览之间的冲突,利用数字指纹实现图像认证和追踪合法用户泄密行为。实验证实该方案是有效的和高安全的,没有正确密钥的用户无法有效去除可见水印。该方案可为互联网上文档图像资源通信存储提供版权保护与盗版追踪功能。(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3年18期)

唐晓梅[5](2013)在《基于“数字基因”的版权追踪与监测技术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其网络规模一直在不断快速增长。据CNNIC调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达5.13亿,比一年前增加12%,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特别是随着叁网融合技术的不断推进,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叁大网络在业务应用上逐渐走向融合,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的多样化、(本文来源于《中国传媒科技》期刊2013年15期)

陈园园[6](2012)在《盛大版权追踪系统 盗版打击助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打击盗版需从观念、法规、技术等方面多管齐下,版权追踪系统就是盛大文学在技术方面做出的努力,通过系统,快速准确地获得盗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打击盗版。(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周刊》期刊2012年21期)

姜旭[7](2012)在《盛大文学版权追踪系统让盗版无处可逃》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家叁少是知名网络作家,签约于盛大文学旗下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授权起点中文网转载、刊登他的小说。    不过,唐家叁少和盛大文学很快发现,有不计其数的网站在对他小说进行盗版转载,他们却无计可施。    不久,盛大文学采用了一套名为版权追踪系统的软(本文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报》期刊2012-10-12)

姜堃[8](2012)在《基于移动设备的匿名可追踪版权保护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数字产品伴随着数字化内容在网络中广泛传播而产生。在网络中购买数字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数字产品交易的双方都开始担心自己的权利、利益受到威胁或损害。在这种情形下,数字版权保护成为信息安全研究的一部分。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发展,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进行数字产品交易的行为将人们的视线转移到移动设备的版权保护上,现在对基于移动设备的数字版权保护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有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移动设备上的版权保护协议,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了Chin-Ling Chen的基于移动设备的安全可追踪企业版权管理系统,指出该系统存在安全隐患。2、提出了基于移动设备的匿名可追踪的版权管理协议。协议使用了变换的临时身份、一次口令、哈希函数认证、版权及指纹水印嵌入等技术。在保证版权协议本身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用户的匿名性,防止非法追踪;减小用户的计算量及存储量;并实现对叛逆者的有效追踪等。3、在Android开发平台上开发了以图片交易为例的数字版权保护系统,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安全及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2-06-30)

姜堃,王晓明[9](2012)在《基于移动设备的匿名可追踪版权保护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基于移动设备的匿名可追踪的版权管理协议。首先,它使用不断变换的临时身份来代替用户的真实身份,使其他人不可能跟踪到用户,它关注用户动态,具有匿名性;其次,使用一次口令申请一个水印的方法来抵抗假冒攻击;再次,采用单向哈希函数的认证方法对用户身份、数字内容进行验证;协议中的一些计算由可信中心完成,以减少移动用户的计算量,提高效率。另外在数字产品中嵌入版权水印和指纹水印,当发现非法副本时,它可以对叛逆者进行追踪,具有可追踪性。分析表明,该协议是安全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2年04期)

杨青春[10](2012)在《视频作品版权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通信技术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思维、沟通和社交,而数字多媒体作为一种直观的信息方式,已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字多媒体信息的存储、复制与传播非常方便快捷,使得互联网上出现大量盗版侵权数字作品。如何保护网络多媒体的数字版权、阻止有版权作品的非法拷贝与散布,己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采用数字指纹技术解决视频版权追踪问题,将数字指纹的生成、嵌入、检测、追踪作为一个整体过程进行研究,充分考虑数字视频这种多媒体的特殊性,给出了一种实时鲁棒的视频指纹嵌入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整体DCT(离散余弦变换)变换的线性正交特性,采用空域迭加的方法,巧妙地将指纹嵌入到多媒体作品的整体DCT域中,大幅度的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同时很好地保持了DCT频域指纹嵌入的鲁棒性。基于视频指纹算法,综合密码学和拷贝检测等多项技术,给出并实现了一种数字视频作品的版权追踪系统。系统由版权注册与认定、数字指纹证书的生成与颁发、指纹嵌入与作品分发、非法泄露者追踪四个子系统组成。版权注册与认定子系统主要提供视频版权登记服务,采用拷贝检测技术进行作品重复注册过滤,保证了版权的唯一性;数字指纹证书子系统主要负责为消费者颁发数字指纹证书及证书验证,严格遵照X.509国际标准;指纹嵌入子系统主要负责获取数字指纹证书、解析指纹证书并实现指纹嵌入,数字指纹以密文形式存于数字指纹证书中,对消费者完全透明;非法泄露者追踪子系统主要负责提取非法作品中的消费者指纹并追踪到非法泄露者。(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版权追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当前网络盗版形势和盗版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网络盗版搜索与版权追踪溯源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机协同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的盗版分析与维权处置技术方案,最后对网络盗版搜索与版权追踪溯源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版权追踪论文参考文献

[1].李桥.《全球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跨世纪追踪与分析(1994—2017)》发布[J].出版发行研究.2019

[2].王磊,薛子育,张乃光.网络盗版搜索与版权追踪溯源技术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2018

[3].刘庆鹏.文字作品版权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4

[4].姜明芳.一种用于版权保护与盗版追踪的文档图像多功能水印方案[J].图书情报工作.2013

[5].唐晓梅.基于“数字基因”的版权追踪与监测技术浅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3

[6].陈园园.盛大版权追踪系统盗版打击助力[J].互联网周刊.2012

[7].姜旭.盛大文学版权追踪系统让盗版无处可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

[8].姜堃.基于移动设备的匿名可追踪版权保护协议[D].暨南大学.2012

[9].姜堃,王晓明.基于移动设备的匿名可追踪版权保护协议[J].计算机科学.2012

[10].杨青春.视频作品版权追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2

标签:;  ;  

版权追踪论文-李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