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移植免疫论文-张大伟,李真慧,裴国献

骨移植免疫论文-张大伟,李真慧,裴国献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移植免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种异体骨移植,环孢菌素同种异体骨,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

骨移植免疫论文文献综述

张大伟,李真慧,裴国献[1](2014)在《复合环孢素同种异体骨与冻干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免疫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复合环孢菌素同种异体骨(cyclosporine-impregnated allograft bone,CAB)与冻干同种异体骨(freeze-dried allograft bone,FDAB)移植后的免疫学反应。方法 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材料提供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取材料提供组双侧髂骨制备CAB及FDAB。实验组、对照组动物制备右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与骨膜缺损,实验组植入CAB修复,对照组植入FDAB修复。术后2周、4周、8周、12周每组各取5只动物,进行全血及移植部位骨组织IL-2、TNF-α浓度测定。结果术后2周、4周、8周、12周血中IL-2、TNF-α浓度两组之间无差异。术后2周、4周移植部位骨组织中IL-2、TNF-α浓度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0.015),术后8周、12周移植部位骨组织中IL-2、TNF-α浓度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移植后不会引起全身免疫反应,其引发的移植局部免疫排斥反应弱于FDAB。(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雷鹏飞[2](2013)在《异种骨移植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免疫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胃蛋白酶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免疫原性。方法:新西兰兔12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胃蛋白酶组、白体骨组、骨基质组、过氧化氢组5组,每组25只,手术造成兔左前肢桡骨中上段10mm骨缺损,空白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其余各组分别在骨缺损处植入胃蛋白酶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自体骨、医用诱导骨基质、过氧化氢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术后3d、7d、14d、28d、56d每组分别处死5只动物,取相应标本行流式细胞仪检测、RT-PCR法、ELISA法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流式细胞仪、RT-PCR及ELISA法检测结果示白体骨组及空白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各组,胃蛋白酶组、骨基质组各项指标均低于过氧化氢组,胃蛋白酶组与骨基质组各项检测指标基本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组织学观察示自体骨组炎细胞及淋巴细胞较少,成骨良好,胃蛋白酶、骨基质组炎细胞及淋巴细胞较过氧化氢组少。结论:胃蛋白酶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免疫原性优于过氧化氢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但稍差于自体骨。胃蛋白酶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和医用诱导骨基质免疫原性无显着差异,初步达到了临床骨移植替代材料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5-01)

韩耀坤,杜文彦[3](2013)在《骨移植的免疫学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骨移植是修复骨缺损和替换病损骨关节的重要治疗手段,依其材料来源可分为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和人工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包括同种异体骨移植和异种骨移植)由于其骨源丰富,形状和大小不受限制,还可提供带关节的移植物,故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然而,异体骨移植物诱发的同种移植(allograft)或异种移植(xenograft)排斥反应往往会干扰移植骨愈合,影响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就异体骨移植特别是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学特征进行概述。(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盘荣贵[4](2012)在《同种异基因成骨细胞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兔桡骨骨缺损免疫反应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由骨髓间充干细胞诱导而成的成骨细胞,体外对同种异基因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及由该种成骨细胞与羟基磷灰石-磷酸叁钙构建的工程化骨,移植修复同种异基因兔桡骨骨缺损免疫反应来探讨同种异基因组织工程骨的免疫性,为同种异基因成骨细胞构建工程骨移植修复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获取与鉴定取中国家兔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并结合贴壁传代分离、获取、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和检测表面标志物的表达,MTT法测定第3代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绘制出生长曲线,并进行成脂肪诱导油红O染色鉴定。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的研究取生长良好的传叁代细胞,用成骨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并分别于培养的第2天、第5天、第8天、第11天、第14天收集细胞,进行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含量测定;于诱导7天时行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于诱导14天行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于诱导21天时行钙化结节染色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基质分泌。3、成骨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同种异基因T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取新西兰白兔外周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尼龙毛柱法分离、获取、纯化,培养T淋巴细胞,并检测其浓度。以中国家兔成骨细胞为刺激细胞,新西兰兔T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MTT法测定T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凋亡。4、同种异基因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取中国家兔成骨细胞接种在HA-TCP支架材料上,接种后第4、8、12、24小时取样测定细胞的粘附率;荧光显微镜观察成骨细胞在HA-TCP表面生长情况;复合培养3周后,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生长增殖和基质分泌情况,RT-PCR检测Ⅰ型胶原表达。5、异基因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免疫初步研究(1)分别将组织工程骨(TEB、Ⅰ组),单纯HA-TCP(Ⅱ组),自体骨(Ⅲ组)分别随机植入兔桡骨骨缺损处,常规喂养,观察各组动物全身及骨缺损伤口局部情况。(2)术后6周,行X线片检查,观察桡骨骨缺损处骨愈合情况,各组植入物与宿主骨缺损处骨质愈合大体情况以及超微结构变化情况。(3)术后4天,10天,6周分别测定脾重指数,EDU细胞染色观察脾内细胞增殖情况;HE染色观察脾大体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淋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ELISA检测脾脏内细胞IFN-γ,IL-10表达水平;RT-PCR检测脾内细胞IFN-γmRNA, IL-1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经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所获得到的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接近融合状态时可呈现旋涡样生长,细胞增殖检测曲线显示细胞自我增殖、更新能力强;所分离的细胞表达CD44、CD105,仅约2%表达CD34,成脂肪诱导油红染色阳性。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变为短梭形,多角形,最后成集落层迭生长;在诱导过程中,ALP含量逐渐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于诱导7天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诱导14天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诱导21天时钙化结节染色阳性;扫描电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并分泌基质。3、细胞接种4h,8h,12h,24h,36h细胞粘附率分别为44±1.5%,68±1.3%,78±1.0%,84±2.0%,87±1.8%。36h后,每块HA-TCP材料上细胞粘附率均达85%以上,培养3周后,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均显示,成骨细胞在HA-TCP材料表面生长旺盛,形态良好,并长入支架材料孔隙中,并有基质分泌。4、各组动物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无渗出。6周后,X线显示Ⅰ组中TEB与宿主骨结合处基本愈合,而Ⅱ组中HA-TCP与宿主骨愈合不满意,Ⅲ组中骨缺损处骨质愈合。叁组骨缺损骨质愈合情况:Ⅲ组>Ⅰ组>Ⅱ组。透射电镜显示叁组骨缺损处成骨细胞突入胶原纤维间,成纤纤维,胶原纤维丰富;叁组比较:Ⅰ组成纤纤维,胶原纤维丰富;而Ⅱ组成纤纤维,胶原纤维相对较少;Ⅲ组成纤纤维,胶原纤维最丰富。5、术后4天,10天,6周各时间点各组动物脾指数脾重量指数同组前后比较,前期稍高,后期稍低,但叁组间比较,p>0.05;HE染色可见各时间点脾形态结构正常,脾小结大小均匀,红髓、白髓无明显差异;只是早期红髓血管稍扩张、充血,但白髓无明显扩大,脾小结淋巴细胞稍多;形态无明显改变。后期红髓形态恢复正常,脾小结淋巴细胞较早期减少。脾内细胞增殖同组前后比较,前期稍高,后期稍低,但叁组间比较,p>0.05;电镜显示,Ⅲ组淋巴细胞结构基本正常,Ⅰ组与Ⅱ组淋巴细胞线粒体均不同程度的出现线粒体空泡化、嵴断裂、紊乱、肿胀、凝集;内质网扩张、间隙增宽脱颗粒;染色质浓缩、边集,染色体疏松等,高尔基复合体和各级溶酶体明显增多,粗面内质网明显脱颗粒,Ⅰ组较Ⅱ组明显。术后4天,10天,6周脾内细胞IFN-γ、IL-10水平及IFN-γmRNA、IL-10mRN表达,同组前后比较,前期稍高,后期稍低,P>0.05;叁组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时间点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细胞贴壁法分离BMSCs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分离出的BMSCs纯度高,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在体外可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扩增迅速,性状稳定,符合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基本条件。2、由BMSCs体外诱导成的成骨细胞有一定免疫原性,但极低,可以抑制异基因T细胞增殖,推测其可能促使CD8+细胞凋亡有关。3、由同种异基因BMSCs诱导成的成骨细胞与HA-TCP材料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简单易行,确切,基本符合组织工程骨的要求。4、同种异基因成骨细胞与HA-TCP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免疫性极低,成骨能力强,可以用于修复骨缺损。(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2-05-01)

张威,许梅辛,孟庆刚[5](201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对新鲜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局部含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质粒对大鼠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4只Wister大鼠完全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切取SD大鼠的胫骨移植到Wister大鼠人工建模后形成的胫骨缺损区。TGF-β1组于移植骨局部一次性注射含有TGF-β1基因的质粒(40μg/只);空质粒组于移植局部注射空质粒;免疫抑制剂组术前3天开始腹腔内注射环孢素A(10mg/kg)直至处死;异体移植组仅行异体骨移植,不予特殊处理。术后3、6、12周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异体移植组和空质粒组骨基质排列紊乱,骨细胞消失,基质区内见块状低电子密度区。TGF-β1组和免疫抑制剂组可见骨细胞和完整的成骨细胞,骨小管状态良好。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结果显示TGF-β1组(0.331±0.017)与免疫抑制剂组(0.501±0.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组与空质粒组(1.104±0.023)和异体移植组(1.206±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骨移植过程中局部注射TGF-β1质粒可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降低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1年16期)

岳伟杰,崔勇,李卫,岳蕾,谢刚[6](2010)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鼠异体骨移植的免疫耐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同种异体骨同其他异体组织一样具有抗原性,移植后可引起以细胞免疫为主的排斥反应,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抑制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对机体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目的: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在建立特异性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作骨缺损模型,供体异基因胸腺内注射组于同种异体骨移植前胸腺内注射受体大鼠脾细胞MHC抗原,同时另设自体骨移植组、同种异体骨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组为对照,移植后观察切口情况。移植后1,2,4,6周进行X射线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免疫学检测。结果与结论:大体表现、X射线及组织学检查见供体异基因胸腺内注射组、自体骨移植组表现相近,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及新骨形成。同种异体骨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组再生血管较少,骨愈合延迟,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移植骨逐渐吸收,无新骨形成。证实了异基因MHC抗原注入小鼠胸腺内,能成功诱导受体对供体鼠骨移植物的耐受。免疫学检查各项数据表明供体异基因胸腺内注射的成骨效果接近于自体骨移植组,优于同种异体骨移植加用免疫抑制剂,证实了胸腺内注射异体MHC抗原可诱导对供体骨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0年53期)

陈玲[7](2009)在《辐照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骨移植是人类最常见的组织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与实质器官移植有所不同,诱发的宿主免疫排斥反应一般不引起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但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炎症反应的延长,移植愈合的延迟,软骨退化,结果往往干扰移植骨愈合,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利用实验模型小鼠,系统、动态地观察与宿主免疫反应平行的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成骨指标和免疫因子表达,并利用临床病例研究同种异体骨移植患者成骨和宿主免疫反应,为建立用于预测和诊断同种异体骨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因子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指标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一、实验模型小鼠:取昆明小鼠的双侧肱骨、股骨和胫骨,制成冷冻干燥脱脂脱钙异体骨,辐照灭菌,植入15只小鼠胫前肌群内,于移植术后1、2、3、4、5周分别将小鼠处死,切取移植骨及周围肌肉组织。另取3只未植入移植骨的昆明小鼠作对照组,切取胫前肌肉。①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骨钙素(carboxyglutamic acid-containing protein, BGP)水平。②用3H-TdR掺入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③所取组织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及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白介素-6(nterleukin-6, IL-6)、白介素-10(nterleukin-10, IL-1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并用Western blot法测定IL-1β、IL-6和IL-10表达,作半定量分析。④用PCR法检测移植局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mRNA水平。二、临床病例:取7例临床骨移植患者血清,7名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清骨钙素(BG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一、实验模型小鼠:①植入辐照同种异体骨后1周,血清骨钙素含量升高到48.8ng/ml,第2周降低到正常水平。②接受辐照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5周内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降低。③首次动态观察小鼠植入异体骨后植骨局部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IL-10随着移植后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在第4周达到峰值,之后降低。随着移植后时间延长,免疫反应部位IL-1β、IL-6逐渐增多,在第3周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④移植局部TNFαmRNA表达水平在移植后升高,在第3周达到峰值,第4、5周降低。二、临床病例:骨移植患者血清骨钙素浓度为0.274ng/ml,高于正常人,差异显着(p<0.05);骨移植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浓度为2.676ng/ml,高于正常人,差异显着(p<0.05)。血清骨钙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浓度呈弱的负相关。结论:1)植入辐照同种异体骨后1周,血清骨钙素含量升高,第2周降低到正常水平。反映了异位植骨早期成骨细胞的成骨功能活跃。2)辐照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后5周内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降低。3)移植局部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在骨移植后升高,在第3周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4)移植局部抑炎因子IL-10在骨移植后第4周达到峰值,之后降低。抑炎因子与促炎因子的表达呈时间先后顺序。5)骨移植患者血清骨钙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均高于正常人。血清骨钙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呈弱的负相关。血清骨钙素是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重要的成骨指标,在移植后早期升高。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和抑炎因子IL-10是骨移植后重要的宿主免疫反应指标。血清骨钙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呈弱的负相关。(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5-01)

徐虎,张春礼,李明全,陈江浩,胡蕴玉[8](2006)在《转化生长因子β对异种骨移植局部免疫因子表达的调节(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异种骨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预后的主要问题。然而,对异种骨移植中免疫因子表达和调节的认识尚少。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是重要的免疫因子,与移植后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目的:观察异种骨移植局部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对这些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对象:雄性Balb/c小鼠72只,体质量20~25g,随机分为3组,复合松质骨载体组,单纯松质骨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4只。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复合松质骨载体组小鼠左侧股部肌间隙植入复合转化生长因子β的松质骨载体;单纯松质骨载体组植入单纯松质骨载体;空白对照组仅行手术,不植入材料。术后4,7,14和21d观察各组小鼠植骨或手术区周围组织中增殖细胞记数;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植骨局部多种免疫因子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小鼠移植骨局部组织学观察及细胞密度测定;移植骨局部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①各组小鼠移植骨局部组织学观察及细胞密度测定:7d时,复合松质骨骨粒组较单纯牛松质骨骨粒组增殖组织中细胞密度明显高[(470.63±132.89),(311.46±93.69)个/视野,P<0.01];但14,21d时两组间则无明显差异。②各组小鼠移植骨局部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异种骨移植后的7,14d,复合了转化生长因子β的异种骨移植局部白细胞介素1α和白细胞介素6蛋白质表达分别较单纯异种骨低(7d白细胞介素1α:42.55±9.65比67.95±17.82,白细胞介素6:48.26±11.17比77.21±15.16;14d白细胞介素1αmRNA:84.77±7.42比112.94±7.02,白细胞介素6:78.10±17.22比121.18±15.44,P<0.01),但对肿瘤坏死因子α而言,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异种骨移植局部,多种细胞可以表达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和蛋白质,且这种表达受到转化生长因子β的调节。提示了转化生长因子β调节异种骨移植免疫的一种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6年05期)

毕树雄,戴尅戎,汤亭亭[9](2005)在《IL-4与IL-10联合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L4和IL10在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取雄性BALB/c小鼠60只(体重20~22g)为骨移植受体,取新西兰兔1只为异种骨供体。实验用小鼠股后肌袋骨移植模型。将动物随机等分为A、B、C3组,在小鼠左肢股后肌袋植入新鲜异种骨粒(75mg/只)并做如下处理。A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0μl;B组腹腔注射IL4和IL10各0.5μg(100μl);C组植骨部注射IL4和IL10各0.5μg(100μl)。于术后1、2、4、6周分批取材。通过检测受者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细胞因子及组织学变化,观察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的效果。另取BALB/c小鼠10只和本地菜兔1只做二次移植实验,确定免疫抑制作用是否有供体特异性。[结果]与A组相比,B和C组注射IL4及IL10后均明显抑制了骨抗原二次刺激引起的细胞增殖(P<0.01),腹腔注射起效早,局部注射作用持久。细胞因子检测,早期B组IL2和IFNγ分泌增加(P<0.05),C组仅IFNγ分泌增加;2周时两组的IFNγ和IL4分泌均明显减少(P<0.05),C组的IL2分泌也明显减少(P<0.001)。组织学检查,注射IL4和IL10后植骨部炎细胞浸润少,尤其C组诱导成骨较多。二次移植实验表明,IL4和IL10的免疫抑制作用有供体抗原特异性。[结论]IL4和IL10能有效抑制新鲜异种骨移植免疫反应,促进耐受形成。抑制作用在早期主要通过细胞因子调节,使Th1/Th2达到动态平衡而实现。腹腔注射起效早,局部注射作用持久。(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05年15期)

徐虎,王冠英,陈江浩,李明全,胡蕴玉[10](2005)在《异种骨移植中多种免疫因子的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异种骨移植局部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这些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复合了TGF-β的牛松质骨骨粒或单纯牛松质骨骨粒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于植入后第4,7,14及21天取材检测。结果:在异种骨移植标本中多种细胞成份可表达I-L1α、IL-6及TNF-αmRNA和蛋白质。复合TGFβ的骨移植局部IL1-α、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纯异种骨移植(P<0.01)。结论:在异种骨移植局部,多种细胞可以表达IL-1α、IL-6及TNF-αmRNA和蛋白质,且这种表达受到TGF-β的调节。(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05年03期)

骨移植免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胃蛋白酶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免疫原性。方法:新西兰兔12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胃蛋白酶组、白体骨组、骨基质组、过氧化氢组5组,每组25只,手术造成兔左前肢桡骨中上段10mm骨缺损,空白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其余各组分别在骨缺损处植入胃蛋白酶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自体骨、医用诱导骨基质、过氧化氢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术后3d、7d、14d、28d、56d每组分别处死5只动物,取相应标本行流式细胞仪检测、RT-PCR法、ELISA法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流式细胞仪、RT-PCR及ELISA法检测结果示白体骨组及空白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各组,胃蛋白酶组、骨基质组各项指标均低于过氧化氢组,胃蛋白酶组与骨基质组各项检测指标基本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组织学观察示自体骨组炎细胞及淋巴细胞较少,成骨良好,胃蛋白酶、骨基质组炎细胞及淋巴细胞较过氧化氢组少。结论:胃蛋白酶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免疫原性优于过氧化氢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但稍差于自体骨。胃蛋白酶脱蛋白异种骨移植材料和医用诱导骨基质免疫原性无显着差异,初步达到了临床骨移植替代材料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移植免疫论文参考文献

[1].张大伟,李真慧,裴国献.复合环孢素同种异体骨与冻干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免疫学比较[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

[2].雷鹏飞.异种骨移植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免疫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3

[3].韩耀坤,杜文彦.骨移植的免疫学基础[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

[4].盘荣贵.同种异基因成骨细胞组织工程骨移植修复兔桡骨骨缺损免疫反应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

[5].张威,许梅辛,孟庆刚.转化生长因子β1质粒对新鲜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

[6].岳伟杰,崔勇,李卫,岳蕾,谢刚.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鼠异体骨移植的免疫耐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

[7].陈玲.辐照同种异体骨移植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

[8].徐虎,张春礼,李明全,陈江浩,胡蕴玉.转化生长因子β对异种骨移植局部免疫因子表达的调节(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

[9].毕树雄,戴尅戎,汤亭亭.IL-4与IL-10联合诱导异种骨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

[10].徐虎,王冠英,陈江浩,李明全,胡蕴玉.异种骨移植中多种免疫因子的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调节作用[J].中国康复.2005

标签:;  ;  ;  ;  

骨移植免疫论文-张大伟,李真慧,裴国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