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访秋论文-陈少卿

任访秋论文-陈少卿

导读:本文包含了任访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任访秋,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任访秋论文文献综述

陈少卿[1](2019)在《任访秋与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文学史家任访秋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经历了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北大研究院文史部、北大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叁个时期,见证了中国研究生教育走向成熟的过程。在国学门和文史部时期,由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松散、混乱和个人谋生的需要,研究生的身份并没有对任访秋的学术研究产生实际助益。1934年北大研究院改革后,任访秋重回北大,不仅得到了周作人、黄节等学术巨匠的亲自指导,还经历了严格的考试、论文写作和答辩,让他的学问更上一个台阶,也使他获得了主流学术界的正式认可,可以说,北大研究院是他的学术生涯的真正起点。(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2](2018)在《任访秋文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文学研究(上、中、下)近代文学研究(上、下)现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未刊着作叁种(上、下)集外集日记(上、中、下)任访秋教授(1909-2000),现代着名学者、文学史家。其一生在中国文学史以及思想史、学术史等多个学术领域成果丰硕。尤其是在打通古代、近代、现当代文学畛域,梳理晚明至五四文学发展源流方面宏论迭出,多有创获,并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8年05期)

宫立[3](2016)在《论任访秋的现代文学史叁部曲》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对"十七年"(1949-1966)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研究,一向注重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蔡仪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等已经公开出版并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学史着。因此,关于它们的研究也相对比较多。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史上,还有一些各高校内部流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讲义、教材等值得关注和研究,它们也许最终未能公开出版,只是草稿、大纲、征求意见稿等各类原初文本与未刊稿,长(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6年10期)

和希林[4](2016)在《任访秋佚文四篇》一文中研究指出任访秋(1909—2000),原名维焜,字仿樵,笔名访秋,河南南召县人。1923年夏,任访秋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省立第一师范。1929年秋,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1936年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毕业。先后任教于洛阳河南省立第四师范、河南大学等。着有《袁中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中国文学史散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中国现代文学论稿》、《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鲁迅散论》等。2013年7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任访秋文集》共7编13卷,皇皇500(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刘涛[5](2016)在《谈任访秋的两篇鲁迅研究佚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任访秋先生是着名的文学史家,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研究。在他的现代文学研究中,鲁迅研究占有很大比重,且在此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鲁迅研究文章现已大部分收入《任访秋文集》(1)(以下简称《文集》)中,但有部分遗漏。笔者发现任访秋1940年代末期发表于民国河南报纸副刊上的两篇文章,一为《鲁迅先生——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6年04期)

刘涛[6](2016)在《一个学者的另一面相——由散落在民国报章中的任访秋佚文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任访秋专业学术人形象由其生前发表的众多学术论着建构而成。而新中国成立前任访秋在民国报纸第一版发表的36篇社论,则显示出他作为公共知识分子胸怀家国的另一面。关于任访秋36篇社论和其他大量佚文的发掘,不仅对任访秋研究具有史料价值,而且对研究20世纪知识分子的精神史和命运变迁史,具有重要意义和思想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宫立[7](2015)在《“十七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多样化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对“十七年”(1949-1966)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研究,一向注重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蔡仪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等已经公开出版、并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学史着。因此,关于它们的研究也相对比较多。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中,还有一些各高校内部流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讲义、教材等值得关注和研究,它们也许未能最终出版,只是一某种草稿、大纲、征求意见稿等各类原初文本与未刊稿存在,例如,任访秋的《中国新文学史讲稿》、钱谷融参与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讲义》、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纲要(草稿)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讨论稿以及他个人公开出版的《书话》等,正是属于这类长期被湮没、也未引起学界关注的代表,它们都是“十七年”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重要参考文献,也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十七”年时期现代文学史编纂的研究空间。从对已有的任访秋、钱谷融、唐弢研究成果的梳理中,可以看出,这叁位学人的现代文学史编纂方面的着述和贡献,很有文学史研究价值,亟待深入开掘。本文尝试在对唐弢、任访秋、钱谷融或主编或参与或独自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着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不同学术风格,从版本和文本变迁的角度切入,在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多样性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史研究、书写的复杂性提供一个新的、可以补充前说的观察和思考,促进对现代文学研究史、学术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任访秋在1944年、1953年、1957年写出了叁本不同的现代文学史,并且格外注重对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渊源关系的考察与梳理。其所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业已引起学界瞩目,笔者着重对新发现的《中国现代文学论稿》进行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学界对钱谷融的文学史研究的讨论是一个空白。以往关注的焦点都放在《论“文学是人学”》和《<雷雨)人物谈》等几部名作上,几乎很少人注意到他也曾参与编纂过现代文学史。从钱谷融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讲义》中的曹禺专章中可以看出,他虽然无意于建构新的文学史框架,但是在讲义中有意识地把重心放在了作家作品的细读和鉴赏方面,例如,钱谷融在《中国现代文学讲义》曹禺专章中对《雷雨》、《日出》的分析,就为我们提供了从文本细读阐释文学史的范例。而唐弢主编的叁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出版时间,是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所以过去的研究者一般都把它视之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恢复期的文学史着的代表而进行研究。但是,这部文学史的编纂经历十分坎坷,时间跨度也较大,因此,笔者借助新找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纲要草稿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讨论稿,以及相关的史料,对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过程中所经历的诸多曲折、坎坷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以此分析它所折射出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艰难历程和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辛苦跋涉。并在对唐弢书话的撰写史作整体描述的基础上,试着将唐弢在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期间公开出版的《书话》的版本变迁作细致梳理,并与内部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讨论稿作一对读,来探讨唐弢书话的别样的文学史意义。可以看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中,唐弢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搜寻和文学史叙述语言的精炼,任访秋注重对现代文学与近代文学渊源关系的考察与梳理,钱谷融注重从文本细读阐释文学史、注重对作家作品的经典研读、在文学史论述中更关注对文学性的追求。尽管唐弢、任访秋、钱谷融叁位学者在“十七年”时期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探索,在当时文学史研究趋于政治化的大环境中,未必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他们这一时期的文学史编纂实践,对于后来的现代文学史编纂及其研究的发展,不无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和希林[8](2015)在《任访秋集外文七篇》一文中研究指出任访秋(1909—2000),原名维焜,字仿樵,笔名访秋,河南南召县人。1923年夏,任访秋考入位于开封的河南省立第一师范。1929年秋,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1936年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毕业。先后任教于洛阳河南省立第四师范、河南大学等。着有《袁中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中国文学史散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中国现代文学论稿》、《中国近代文学作(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9](2014)在《中国文学研究的珍贵文献《任访秋文集》》一文中研究指出任访秋教授一生在中国文学史以及思想史、学术史等多个学术领域辛勤耕耘,成果丰硕。尤其是在打通古代、近代、现当代文学畛域,梳理晚明至五四文学发展源流方面宏论迭出,多有创获,并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任访秋先生的研究成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这些成就,显现出中国古(本文来源于《现代中文学刊》期刊2014年02期)

王勤滨[10](2014)在《春兰秋菊各逞风流——任访秋对周作人文学的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任访秋与周作人师生关系为基础,分析任访秋对周作人文学成就的继承和发展,他们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指出这种现象在当下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任访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代文学研究(上、中、下)近代文学研究(上、下)现代文学研究鲁迅研究未刊着作叁种(上、下)集外集日记(上、中、下)任访秋教授(1909-2000),现代着名学者、文学史家。其一生在中国文学史以及思想史、学术史等多个学术领域成果丰硕。尤其是在打通古代、近代、现当代文学畛域,梳理晚明至五四文学发展源流方面宏论迭出,多有创获,并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任访秋论文参考文献

[1].陈少卿.任访秋与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2]..任访秋文集[J].读书.2018

[3].宫立.论任访秋的现代文学史叁部曲[J].文艺争鸣.2016

[4].和希林.任访秋佚文四篇[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6

[5].刘涛.谈任访秋的两篇鲁迅研究佚文[J].鲁迅研究月刊.2016

[6].刘涛.一个学者的另一面相——由散落在民国报章中的任访秋佚文说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7].宫立.“十七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多样化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15

[8].和希林.任访秋集外文七篇[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

[9]..中国文学研究的珍贵文献《任访秋文集》[J].现代中文学刊.2014

[10].王勤滨.春兰秋菊各逞风流——任访秋对周作人文学的接受[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

标签:;  ;  ;  

任访秋论文-陈少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